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新课件教学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新课件教学用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归 纳 陆小地结上五种基本地形
海拔(米) 1000
高原
山地
500
丘陵
200
平原
0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度(米)
大于500 大于500 小于500 小于200 无一定标准
形态特征 高而平 高而陡 低而缓 低而平
地面起伏程度



单位一般用米。
问题:
1.山顶高度
685
2.山顶和A点的
相对高度
3.等高距
4.AB和CD哪里 上山容易
思考:海拔数值和地势高低的关系?
缓坡
陡坡
数值大 地势高 海拔与地势
数值小 地势低 稀疏 坡缓 疏密和缓陡 密集 坡陡
1.4.1地形图的判读
一、概念
数值大 地势高
海拔
海拔与地势
相对高度
数值小 地势低
等高线
等高线:海拔高度 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海洋中深 度相同的各点连的 成线。
想一想,等高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何绘制出来的?
等高线的绘制
N M Q P
等高线的特点:
➢ 1.闭合曲线 ➢ 2.一般不相交(特殊情况除外) ➢ 3.同线等高 ➢ 4.同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 5.等高线数值表示的是海拔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
为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评判——
孙子说的8844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_海__拔_ 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 峰与山脚的_相__对__高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No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AB山坡与CD山坡哪个陡。(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坡陡的地
方 等高线。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中间低、 但较平坦、四周相对(xiāngduì)较。与外部相比高差大,高原内部起伏不大。黄色表示高原、山地、 丘陵
Image
个陡?CD山坡陡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山地不同(bù tónɡ)部位的等高线
山顶—— 密闭(mìbì)等高线的最内层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山脊—— (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tū chū) 的地点的连线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坡度

等高 线密 集(mìjí) 坡度 陡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pànduàn)山坡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dìfāng),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120 110 B
100
120 130 C
110 100 D
AB山坡 与CD山坡 哪 (shān pō)
(shān pō)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biǎoshì)地面高低起伏)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形象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3、地形剖面图
(直观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海平面——
是反映海面高度变化(biànhuà)的多年平均值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海拔 与相对高度 (hǎibá)
山谷 —— (shāngǔ) 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

(中考地理)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

(中考地理)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图与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清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图与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清单

《地图的阅读》一、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

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正北方。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意:①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条经线上的点之间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的点之间只有东西方向。

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从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

)3、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二)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做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做单位。

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公式的变式:①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②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表示方式:①文字式:如“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②数字式:如“1:1000000”或“1/1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00厘米”【单位前后都是cm】③线段式(见课本P16)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分母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三)图例(常见的图例,见课本,图例的中考要求:①认识基本图例,如煤铁等;②看图要有意思去看图例)三、选择适用的地图(一)地图的分类1、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商业图、旅游图、人口分布图等)(二)如何正确选择地图★①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②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③外出旅行——交通图④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⑤了解省区和城市分布——政区图⑥了解乡村分布情况——乡村平面图⑦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城市社区平面图⑧了解某地气候状况——气候图《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专题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阅读过知识·基础知识梳理1.学会阅读地图⑴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以后表示在上的图像。

⑵地图的“语言”:、和是地图的“语言”。

⑶比例尺:①含义: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 。

③形式:式(如);式(如1:5000000或1/5000000);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微点拨数字比例尺是分数,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三种形式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要注意厘米与千米的换算:1千米=100 000厘米。

④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含义是指比值的大小,对于数字式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对于线段式和文字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

微点拨比例尺形式不统一时,要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如全部转化为数字式),然后进行比较。

⑤比例尺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距离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距离范围越,内容越。

⑷方向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用“面向地图,,”的原则来定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是。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在北极点上,所有的经线都指向;在南极点上,所有的经线都指向。

微拓展指向标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通常多用在范围较小的地图上,而经纬网定向法常常用在小比例尺地图上。

有经纬网的地图一定没有指向标,有指向标的地图一定没有经纬网。

微点拨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时,可以用“旋转法”,即旋转地图,使指向北方的箭头竖直向上,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方向。

感悟园地图上的东西方向是没有尽头的,但南北方向有尽头,北极点为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点为地球上的最南点。

⑸图例地图上各种和注记说明称为图例。

微点拨在填绘地图时,注记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新人教版) (61)

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新人教版) (61)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陡崖——等高线 重叠缓吗?怎么判断?
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
等高线
密集
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
稀疏
的地方坡缓
你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出几种常见的 地形部位吗?
能力展示
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4 米,我国陆 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 8999 米。 高度是_______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等高线的绘制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山峰
山峰——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 渐降低。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山脊——等高线的弯 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山谷——等高线的弯 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鞍部——两山顶之间 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 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度的陡缓,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 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相邻两条等 高线的差值叫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 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识别出山峰、 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等常见的山 体部位。
C 2 、读上图,从图中 ______ ( B 、 C )坡登山至山顶 A 比 此处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坡坡度和缓 较容易,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及作业答案

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及作业答案

教学文档
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及作业答案复习课题: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地图的根本要素,学会运用地图区分方向,量算距离 2、能依据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位置。

3、学会比拟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

4、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5、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重点难点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关系。

2、运用地图区分方向。

自主学习一、地图的根本要素:1、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表示形式 __________,如1:4000或 1/40000 __________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方向2、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二、依据使用目的,正确使用地图1. 去公园游玩,寻觅景点应选择_________。

2.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参考_________。

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时间发生地点,应选择_________。

三、比例尺的大小比拟 1、比例尺是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_________分母愈小,比例尺_________ 2、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形类型的识别
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用淡黄色表示丘陵;用深黄色表 示高原,用棕黄色表示山地。根据颜色还可以判读出地势的起 伏。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 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 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 常用白色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山顶
山山谷谷 陡坡陡坡
山山脊脊
缓缓坡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你能说出图中各山体部位的名称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下图中各山体部位是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体现的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共25张PPT)
一、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 海拔
海拔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一、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的计地的相对 高度为: 1500-500=100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判断地势高低: 这主要是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 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 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A、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B、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C、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D、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例1:将 1/1 000的比例尺放大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多少? 1/5 00
C. b>d>c>a
D. c>b>a>d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比值越大,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 >c>d>b。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
1、比例尺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1)比例尺的大小变化与图幅内容的关系 若比例尺扩大,图幅的大小不变,则图幅表达的内容 则缩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表达的内容则缩小四倍, 反之则扩大四倍。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达内容的详略 A.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达内容越详,但表达内 容的实际范围越小。 B.不同的图幅,表达相同的内容,图幅的比例尺大小 不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通常用 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下图中α角。α角大 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 坡高 垂直相对高度 H tanα= = = 坡宽 水平距离 L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陡崖的海拔高度: (5)陡崖的海拔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 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 两个高度。但在等高线图上 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 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 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 是: d≤H<(n+1) (n-1)·d≤H<(n+1)·d d≤H<(n+1 d
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 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 离/比例尺)。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 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
H α L
A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 上,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坡 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区 坡度缓。等高线间隔均匀, 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 是均匀坡;等高线高密低 疏,为凸形坡;等高线高 疏低密,为凹形坡。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图例 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境界线 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 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 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
例6: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资源差异: 高原煤、 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 锰资源丰富, 有优势; 高原有色金属、 水能、煤资源丰富, 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 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判断陆地五大基本地形类型: ②、判断陆地五大基本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 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高原:海拔高度大(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4)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例8: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 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 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可以达到 A.40<H<41 B.49<H<50 C. 59<H<60 D. 60<H<6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 是在陡崖处出现。 是在陡崖处出现。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 密陡疏缓”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即等高线 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 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 为鞍部,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为鞍部,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 叠处为陡崖。 叠处为陡崖。 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 标记。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பைடு நூலகம்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4)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近年来常考查的知 识点,一是求相对高度,二是求最大或最小的相对高度,依据 数学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是: n+1) (n-1)·d <H<(n+1)·d (其中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进一步还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 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 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H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②根据特殊条件计算比例尺的大小 例2: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 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 尺约为 A.1:1000万 B.1:10000万 C.1:500万 D.1:5000万
170° 180° 170° 50°




60°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A B
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越密集 → 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 → 坡度越小 等高距越大 → 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 → 坡度越小 比例尺越大 → 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 → 坡度越小
地图
例5:假设有甲、乙两岛,其位置 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 B.乙岛位于北印度洋 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2.关于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15°N,105°W B.B点位于48°S,150°W C.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D.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2、方向 ①、基本的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上无方向标, E 也无其它标志) N ②、根据图示的方向标 例4: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 答图中所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W S
风向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2、方向 ③、根据图中的经纬线 ④、根据地球的运动方向
(3)比例尺的换算 ③根据界定的图幅大小来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例3: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 图,要求图幅边缘留空2厘米,求该图最适宜的比例尺? 1/10000000
地图
解析: 解析:(1)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际距离: 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 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 (2)算出图上要表示的距离: 长=62—2×2=58(厘米),宽=56—2×2=52(厘米) (3)求出表示长和宽的比例尺: 长约:58厘米/5500千米=58厘米/550000000厘米= 1/9480000 宽约:52厘米/5000千米=52厘米/500000000厘米= 1/9620000 在选定同一幅比例尺时,应以小比例尺为准, 应以小比例尺为准,并考虑绘图方 比例尺多为整数,故该图最适宜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便,比例尺多为整数
不同等高 线地形图
比例尺相同,等 高线疏密一致, 等高距不同 等高距相同,等 高线疏密一致, 比例尺不同
写出A、B、C三处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例7:下图中各图的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处坡度 下图中各图的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