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但由于学生接触的探究实验少老师也不愿在实验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学生接触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实验器材的机会也少因此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因此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尤为重要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阿基米德原理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
提供者:何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不仅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因此在本节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探究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探究数据,鼓励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单位:宾川县乔甸镇乔甸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实验之一。通过该探究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对其加以应用,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探究实验有进一步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实验打下牢固的基础。
2.技能储备
通过前面的几个探究实验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对于弹簧秤使用非常熟练,并能利用弹簧秤正确测量固体和液体的重力等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学习心理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索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
十.作业
1、练一练:课本P56“动手动脑学物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问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题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
8
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 由题意判断:铅 提高学生运用公
浮力越大
球、铁球、铝球排 式综合解决问题
2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 开水的体积相同, 的能力。
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 根据公式 F 浮=ρ 液
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兴趣。
水中。亲自感受物体浸入的体
积越大,排开的水越多,浮力
就越大,并且引导学生得出: 思考问题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
体的体积
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知
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液
识的应用能力和
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迁移能力。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m 排=ρ 液 V 排
学生思考,应用学
逐一引导学
G 排= m 排 g 提出问题
9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
学生讨论,互相补 回忆巩固本节课
充。
知识。
板书设计 第十章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 的重力。 2. 公式:F 浮=G 排 3. F 浮=ρ 液 V 排 g
课后反思
10
11
否是纯金的视频中的一句“找 观看并思考
的视频引入课
到了”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
题,引起学生的
板书:课题《阿基米
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 想想做做:
新 课 讲 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现象
让学生亲自感知 浮力的存在,并 提高学生的学习
3
让学生慢慢地将易拉罐浸入在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用:电脑,视频展示台,屏幕,高约30cm,直径约10cm的大圆柱型容器,饮料瓶,橡皮泥,水,水槽,大烧杯。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水,小桶,铝块,铜块(两金属块体积相同),石块,橡皮泥,螺母,塑料小跳棋子,黄豆粒。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怎样测重力?引入新课:放录像:天安门广场上无数彩色气球升上高空,万吨巨轮在海面上航行。

屏幕上显示: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巨轮为什么不下沉?因为气球和轮船受到了浮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入新课)二、教学环节。

关于浮力同学们已知道些什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浮力学生比较熟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过渡到将要研究的问题,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水中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呢?(讨论、争议:学生因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对该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此时老师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分组做课本“想想做做”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学生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能比较顺利测出铝块受到的浮力,并通过本组成员协作,学会一种求浮力的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组织学生交流实验中的收获。

学生交流,总结。

演示:两块同样重的橡皮泥,一块做成球形,一块做成小船,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面上,球下沉,船浮在水面上,同样重的橡皮泥做成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的浮力不同,而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观察、思考)三、巧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疑问做大胆的猜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复习回顾:什么是浮力、浮力方向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一 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腊的贵族家庭,他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有一次,国王要金匠给他做一顶金王冠,做王冠用的金子事先称过重量。王冠
做好了,国王听说工匠在王冠中掺进了白银,偷走了一些金子。可是,王冠的重 量,并没有少;从外表看,也看不出来。没有证据,就不能定金匠的罪。国王把阿 基米德找去,要他判断这顶王冠有没有掺进白银,如果掺了,掺进去多少。 据说, 阿基米德是从洗澡得到启发,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天,他去澡堂洗澡,心里还想 着王冠问题。当他慢慢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 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连衣服都来不及穿 好,竟然赤着身子,从澡堂跑回家里。
实验计划。之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如何去收集溢杯排开的液体并测出它所受的重力
呢”。这样一来,学生会有目标,有目的去做了。
是仅有极个别学生想到了。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学生才慢慢的明白了。还有在处理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时又被卡了一下。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杯、水总重减去杯子的重力
就是要求的结果。
第三,时间控制上还是不够合理。上课之前备课的时候,我本来打算把时间全
部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探索会让知识的吸收和发现更有成就
感。可是在这一节课却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放给学生就可以
N/kg、空气的密度是
1.3kg/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ρgV 排
练 2 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 600m3
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g 取 10
N/kg、空气的密度是
1.3kg/m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浮力基本知识点1、浮力的定义:2、浮力方向:,施力物体:。

例1.如图,画出浮在水中的静止小球受浮力示意图;(引入:为何放入水槽中的苹果没有沉下去?)二、思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出浸没在水中的小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方法一:称重法(学生分组实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例2.如图所示的是小宏同学在浮力探究实验中的两个情景.由此可知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 N.(受力分析)例2 例3例3 .现有重为10N的小木块通过倒置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拉力为5N,由此可知小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 N.小结:可用称重法求静止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析)。

方法二:阿基米德原理法(学生分组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例4 .请列出浸没在水中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例5.体积为100cm3的铁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_____N,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如果将它浸没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g取10 N/kg,3m3ρ)(投影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8.0⨯kg10/酒精例6.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复习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1)若选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2)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填序号)。

(3)由图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4)由图操作可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为 cm3。

(g=10N/kg)三、能力提升例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

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学习,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浮力,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推导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排除法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方法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浮力知识非常多,有些探究活动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以解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

方法运用:运用自主学习法,运用实验法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运用推导法确立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

教具(每组学生都有):弹簧测力计、水槽、矿泉水瓶、溢水杯、小筒等。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发进行探究活动。

2.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运用到了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还运用到了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推导法等,可以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发展。

板书设计:10.2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的启示V排=V物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3.推导:∵G=mg;m=ρV∴G排=m排g=ρ液V排g附录:课题:《10.2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

3、经历“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习惯。

(1)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金属块)、溢水杯、小桶、水(2)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物;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③将圆柱体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⑤计算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优质课教案课题: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难点: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2、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三)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砝码。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二、学习目标:见课件三、进行新课1.实验引入:让学生感受在水中压矿泉水瓶时浮力的大小。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铝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例: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

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3)解题过程要规范。

四、课堂练习:课件习题五、课堂小结: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六、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刘桥中心学校余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公式中各个量的意义。

2.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有关浮力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有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尊重实验事实的客观态度。

重点: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难点: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二.演示实验(课本53页图1)
直观反映浮力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物投影)
三.简介阿基米德(ppt)
四.学生实验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1.认识实验器材(ppt)
设计实验方案
2.明确实验过程。

设计记录表格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4.展示实验成果(实物投影),归纳结论(ppt)。

五.公式推导
六.知识运用(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 浮=_____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 排____。

(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G-F G1-G2 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等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能
【解析】
【详解】
(1)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G −F ,测出桶和被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1,测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计算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 排= G1-G2;
(2)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a) 测力计的精确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没有保持静止等;
(b) 小桶中的水没有倒干净,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等;
(3)由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液排 可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