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段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段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段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段落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

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

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作品既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又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总集,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唐代诗歌的繁荣,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峰。

•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宋代词的发展,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闻名。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道德观念。

•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宋代散文的杰出代表,注重实用性和文学性。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反映了宋江等108位好汉的英勇事迹。

•《三国演义》: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霸故事。

•关汉卿的《窦娥冤》:元代杂剧的代表作,揭露了官场的黑暗。

•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代杂剧的佳作,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洪升的《长生殿》:清代杂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5.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孟子、墨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传说。

–《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民间故事集。

6.历史典故:–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鼎立等历史事件。

–孔子、墨子、荀子等古代圣贤的典故。

–成语典故,如望梅止渴、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诵读读物

传统文化诵读读物

传统文化诵读读物1.《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全书以贾府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封建家族的沉浮。

书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是一部完美的诵读读物。

2.《孟子》-孟子《孟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全书以孟子的言论和思想为主线,探讨了人性、仁义道德、国家政治、教育等重要哲学问题。

通过朗读《孟子》,可以深入理解儒家思想,感受古代智者的人生智慧。

3.《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全书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行事为主线,探讨了人际关系、礼仪道德、学问修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朗读《论语》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思辨精神和人文关怀。

4.《道德经》-老子《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全书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思辨的哲学观点,阐述了天道、人道、自然和人类行为规范等重要问题。

朗读《道德经》可以感受到道家思想的深邃和超越。

5.《史记》-司马迁《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巅峰之作,是司马迁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以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自上古时代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朗读《史记》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和人物英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是从文学、哲学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诵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古代智慧和智慧背后的思考。

这些传统文化诵读读物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孕育了众多的经典篇目,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并尝试阐释其智慧和价值。

1.《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诸子百家之源”。

其经典思想包括思无邪,治无奸,讲求人的自律、稳重、恪守信义,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礼仪、仁爱、诚信等道德观念。

《论语》的经典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具有重要的道家哲学思想。

其经典思想主要是围绕道展开,强调“道无所容,因为是不合适的”,提倡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清静和自在。

同时,《道德经》还讲述了宇宙的结构和人与宇宙的关系,形成了道教的基础理论。

《道德经》服务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也对中国现代哲学、文化,乃至个人成长有深刻影响。

3.《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是广为流传的教育经典。

其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化、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教育儿童要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讲求正义、诚信、忠诚等品质。

《三字经》不仅在中国儿童教育中有广泛应用,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描述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情节虐心又真实感人,既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分制度和婚姻观念等深刻隐含的思想问题。

5.《金刚经》《金刚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经典之一,代表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极致境界。

其二十八章节对人们进行了哲学上的思考,阐发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存在的本质和实相性等深刻哲学问题。

《金刚经》的经典思想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资料

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资料

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资料
1.《论语》:孔子的言论记录,强调仁义礼智等美德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2.《大学》: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
价值观。

3.《孟子》:孟子的著作,主张仁义礼智等美德,并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倡人性本善。

4.《道德经》:老子的著作,强调无为而治,重视自律、谦逊、自然等传统美德。

5.《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通过描写贾府等角色
的品德和行为,展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6.《史记》:司马迁的著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记载和评价,
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7.《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强调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重要性,对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起到了重要作用。

8.《荀子》:荀子的著作,主张正直、忠诚、礼仪等美德,强
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9.《左传》:鲁国大夫左丘明所撰写的史书,通过对周朝时期
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强调忠诚、仁义等美德。

10.《二十四孝》: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之一,通过讲述二十四
个孝子孝女的故事,强调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传统文学经典的魅力

传统文学经典的魅力

传统文学经典的魅力
传统文学经典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文学经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2. 艺术价值:传统文学经典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这些作品在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思想价值:传统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作品通过故事和人物形象来传达对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审美价值:传统文学经典在审美上有着极高的价值,这些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生动的人物形象等手段,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5. 教育价值:传统文学经典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传统文学经典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中。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孝经》《孝经》是讲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的著作,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个版本。

《古文孝敬》是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旧宅的墙壁里发现的蝌蚪文版本,除了各自篇章有删减外,大意与《今文孝经》并无不同。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也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2014年6月,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炉,王李张刘居前。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参考书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参考书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参考书目一、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国哲学书籍:1.《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圣经”。

2.《道德经》:道家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的理念。

3.《大学》:这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4.《中庸》:同样是四书之一,强调中庸之道,即平衡和谐的处世之道。

5.《墨子》:墨子学派的著作,强调爱与无私。

6.《韩非子》:韩非子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积淀丰富,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学著作: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2.《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丰富的诗篇,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水浒传》:元曲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以梁山好汉的英勇壮举和正义斗争为主线,展现了民间英雄的形象。

4.《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取经西天的故事,寓意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5.《论语》:虽然这本书也属于哲学类别,但其中的语言艺术已经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基础。

三、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国历史著作:1.《史记》:司马迁的巨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将中国历史分为纪传体和编年体。

,2.《资治通鉴》:唐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作,是一部纵览中国历史的通史。

3.《春秋》:孔子弟子编纂的一部历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影响深远。

4.《史记·楚辞传》: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记述了楚国文化和楚辞诗歌的发展。

5.《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著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经典
本生生命延续的根本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yīng触犯之谓之天子。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此官之所自立也。

立官者,以全生也。

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

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冠也。

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gǔ搅动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滋养生命的也,非所以性养用生命去供养外物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用生命的消耗来追求外物的享受,则不知轻重也。

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

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qiàn满足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

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则必慊已,食之则使人喑yīn哑,必弗食。

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
道也。

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无自制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箭靶,招无不中。

万物章章万物繁众,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有利一生,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

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嗅觉灵敏矣,口敏口齿灵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

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愁闷、烦恼。

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生命的规律,适恰好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得到物也难,虽欲过过分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逸乐,命之曰‚招蹶颠覆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强力享受,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肤色柔弱美丽皓齿,郑卫之音代淫靡之声,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生命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重视生命故也;非夸以名虚夸其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阴阳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的病症,多阳则痿肢体萎弱、筋脉弛缓的病症。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燑热过分热。

燑热则理塞脉
理闭结,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腹中闷胀,中大鞔而气不达。

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甜酒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

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佺俭省而恶费浪费也,节乎性也。

得失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此三皇五帝之德。

得算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其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