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合集下载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1、神经—肌肉接触的兴奋传递过程答: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触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触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血凝的基本过程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酶;凝血致活酶在Ca2+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2+)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答: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3.化学因素:Ca2+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2+);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Ⅲ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运动生理学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1.A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ß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

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

此外,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还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动物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功能,各种运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完成的。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

只有当神经纤维上有传出神经冲动,并经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把兴奋传递给骨骼肌,才能引起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概念和结构概念:神经-肌肉接头是由运动神经纤维末稍和它接触的骨骼肌细胞膜所构成,是一种特化的突触(synapse)。

神经末梢在接近骨骼肌细胞处失去髓鞘,每一个裸露的轴突末梢进入肌肉后又广泛分支形成大量末端呈膨大的突触前终扣(presynaptic terminal button),每个终扣各嵌入一条与它相对应的、有肌膜向内下陷形成的凹陷(或称终板)中,共同形成一个神经-肌接头。

组成部分:①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嵌入肌细胞膜凹陷中的突触前终扣的膜;②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与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膜,也称为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③接头间隙(junctional cleft):接头前膜与接头后膜之间的一个达50 nm的间隙,充满细胞外液。

突触前终扣的胞质内存在大量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直径约50~60 nm,每个囊泡含有6000到10000个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分子。

ACh 分子能够与终板膜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特异性结合。

nAChR集中分布于终板膜皱褶的顶部,属于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

N-M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N-M接头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介导完成的。

概括为“神经-乙酰胆碱-肌肉”或者“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定向转换”过程。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首先发生去极化;膜的去极化引起该处膜上存在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接着接头前膜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快速增高;钙浓度的增高促使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内侧移动、进而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融合处出现小孔,经胞出过程将小泡中的ACh分子全部释放至接头间隙;ACh分子经扩散与终板膜上的nAChR结合,并激活这种受体而使其分子结构中的通道样结构开放,于是出现钠离子内流为主的跨膜离子移动,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EPP);EPP以电紧张形式扩布至临近的肌细胞膜,引起肌细胞爆发动作电位,最终完成电信号由接头前膜到肌细胞膜的一次兴奋传递。

第三篇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第三篇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3 去极化-释放耦联
神经冲动导致ACh的释放,即电信号转化为化学 信号,必定有一个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个 中介过程称去极化—释放耦联。 当动作电位到来后,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是引 发递质释放的必要条件。
1)钙通道集中分布于胞吐的区域。 2)递质释放的量与Ca2+浓度的3次方或4次方成正比。 3)Ca2+的迅速转移:钙-ATP酶(钙泵)和钠-钙交换子
项目
方向 速度 可总和性 易疲劳性 对外界影响 变化的特征 化学性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 慢,有突触延搁 可总和 易疲劳 易受外界影响 电-化学变化 神经纤维传导 可双向传导 快、均匀 不能总和 不易疲劳 不易受外界影响 电变化
蛙的神经肌肉接点处
3.4 逆转电位
ACh引起突触后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对氯的 通透性不变。 当膜处于逆转电位时,ACh引起的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相等。 (约-15mV)。 (图3-11)
3.5 ACh受体与通道(图)
ACh受体是通道的一部分,通道为化学依从式通道。 (集受体与通道在一个蛋白分子内,又称递质门控通道)
●作用方式:受体与ACh结合
内部变构作用 终板膜出现电位波动,
通道开放—钠钾跨膜扩散 完成信息传递。
●这种受体-膜通道系统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主要作用
形式,ACh、甘氨酸、r-氨基丁酸属于这种结构。
●乙酰胆碱受体单通道研究。
递质失活和药理作用
1、递质失活 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 终膜表面的AChE可以在 大约2ms内将一次冲动释放的ACh分解成醋酸和胆碱。 2、药理作用 许多药物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影响其功能。
●箭毒可与终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与ACh竞争受体。

肌肉神经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肌肉神经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像的因素有哪些?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肌肉神经接头由运动神经末梢和与它接触的肌肉细胞膜所构成。

在神经末梢中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囊泡,称为接头小泡,一个囊泡内约含有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三部分组成。

终板膜增厚,向内凹陷形成很多皱褶,增加与接头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传递。

在接头后膜上有与ACh特异结合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它们集中分布与皱褶开口处,是化学门控通道的一部分,属于阳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在终板膜表面还分布有胆碱酯酶,它可将ACh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从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的,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的扩散.(3)接头后过程。

1接头前过程1.1乙酰胆碱的合成与贮存这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前提。

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的,其中50%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的。

合成与摄取回来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

1.2乙酰胆碱的释放Ca2+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的负电位,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

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神经调节(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神经调节(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感觉传导
神经调节能够将外周感受器接受 的各种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
递到中枢进行识别。
运动控制
通过神经调节,可以控制骨骼肌的 收缩和舒张,实现各种运动功能。
腺体分泌调节
神经调节能够控制各种腺体的分泌 活动,如唾液腺、汗腺等。
参与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
学习过程
神经调节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不断刺激和强化神
兴奋传导特点
兴奋传导具有不衰减性、双向传 导、绝缘性和相对不疲劳性等特 点。
神经元之间连接方式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之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的连接方式。
电突触
神经元之间通过电紧张电位的局部电流进行信息传递的连接 方式。
突触传递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突触前过程
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 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 流,触发突触囊泡出胞, 释放神经递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过程容易受到多 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酸碱度 、药物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神经纤维的膜 电位、离子通道的活性等方式来影响 兴奋的传导。
具有可塑性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其传导效 率和特性可以受到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这种可塑性使得神经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实 现更加复杂的生理功能。
经元之间的联系,形成记忆。
记忆储存
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储存需要神经 调节的参与,通过改变神经元之 间的连接强度和突触可塑性来实
现。
认知功能
神经调节还参与各种认知功能, 如注意力、思维、语言等。
促进内分泌系统正常工作
内分泌腺控制

体育生理学简答题

体育生理学简答题

体育生理学简答题简答题一1、你对反馈的概念及和体育运动的关系有哪些认识?1、答: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对效应器实行控制的同时,效应器活动的改变在引起体内特定的生理效应的同时,又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控制中枢的活动。

这种受控部分不断有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成为反馈。

这种信息成为反馈信息。

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提高控制部分的活动,成为正反馈;如果反馈的信息产生的效应是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则称负反馈。

举例(略)。

实际上,正常机体在环境因素不断干扰下,能保持良好的稳态。

进一步的研究已表明,干扰信号还可直接通过体内的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发出纠正信号,做到防患于未然。

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这种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如运动员进入训练和比赛场地,通过各种视觉、听觉刺激,以条件反射方式发动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呼吸和骨骼肌等器官活动进行调整,以适应即将发生的代谢增强的需要,就是前馈性控制的表现。

2、何谓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负反馈和正反馈调节?2、答: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对效应器实行控制的同时,效应器活动的改变在引起体内特定的生理效应的同时,又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控制中枢的活动。

这种受控部分不断有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成为反馈。

这种信息成为反馈信息。

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提高控制部分的活动,成为正反馈;如果反馈的信息产生的效应是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则称负反馈。

举例(略)。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有哪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体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作用广泛。

在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

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系统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⑴(答案参考)试卷号:2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系统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⑴(答案参考)试卷号:2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系统解剖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⑴(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问答题】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正确答案: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此反射称之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是由缓慢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判断题】阈下刺激因不能激活钠离子通道而无法引起动作电位。

()正确答案:正确3.【单选题】二尖瓣位于()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正确答案:C4.【单选题】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正确答案:D5.【判断题】神经纤维兴奋后产生低常期的原因是膜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

()正确答案:正确6.【判断题】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轴突外面不被神经胶质细胞包裹。

()正确答案:错误7.【判断题】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正确答案:正确8.【单选题】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正确答案:B9.【单选题】下列那一项因素可以使动脉血压降低?()A.心交感神经兴奋B.去甲肾上腺素分泌C.心迷走神经兴奋D.肾素分泌正确答案:C10.【问答题】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正确答案:(1)传导是在一个细胞的范围内进行,传递是在两个细胞间进行。

(2)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传递是以电-化学-电的形式。

(3)传导是双向的;传递是单向的。

(4)传导速度快;传递速度慢(有时间延搁)。

(5)传导不易疲劳;传递易疲劳。

11.【问答题】下丘脑有哪些功能?正确答案:(1)内分泌中心。

(2)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①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时通过化学传递进行的。

②兴奋传递的节律是1对1的:即每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兴奋只能有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要经历地址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各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容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容易疲劳。

⒉肌肉的兴奋一收缩偶联: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穿向肌肉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肌浆网的再聚集。

2、人体三个能量供应系统是什么?其供能各有什么特点?
①磷酸供应系统。

无氧代谢,磷肌酸cp供能,供能足,持续时间短。

②乳酸能供能系统无氧代谢。

③有氧化供能系统。

有氧代谢。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多。

3、能量代谢的特征。

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
代谢的基础性。

4、快慢肌肉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发生的机制。

快肌纤维收缩力量大,收缩速度大,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力量小,收缩速度慢,但不易疲劳。

理由:快肌纤维肌质网发达,接受胞体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而慢肌纤维转细肌浆丰富,毛细血管多,线粒体容积密度大。

接受细胞体小的运动神经支配。

6、肌肉收缩过程包括:①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的传递。

②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

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④兴奋终止后,收缩肌肉舒张。

7、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应该树立哪些观念?答: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深灰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观念:第一。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惨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

科学没有国界,惨科学家有祖国;第三。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8,怎样理解材料中“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化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神会注意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结合综合国力,谈谈“中国崛起“的看法。

答: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实价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中国崛起是指中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
政治、军事及科学等方面实力的增长,做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联合国哦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之位,中国虽然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但是仍然有许多经济,社会、环境与政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有待客服。

10、中国对世界的和平主张。

答: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进行侵犯和破坏,中国主张国内各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和冲突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一职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借口维护期所谓的民主,人权任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疑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破坏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潜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2、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创痛,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13、青年时期如何树立远大理想。

答: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14、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15、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答: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史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16、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答:秉持团结,互利共赢的原则,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特质。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客观现实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既是新兴经济体谋求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只需的迫切需要,也是“金砖国家”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选择。

17、选择南南合作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对于提高他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18、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及构建途径。

答: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于: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时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谐世界时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是:第一、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二,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第三、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第四、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第五、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在不断的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过程。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市政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神经调节: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神经泛着活动来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

体液调节:指通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靶组织,靶细胞而产生生理效应的调节机制。

磷酸脲系统:指ATP、AD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他们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

乳酸能系统:指糖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在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有氧化系统: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0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

兴奋一收缩偶联:把从肌细胞联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

强直收缩:如果给予肌肉一连窜时间间隔很短(短于单收缩所需时间)的刺激,此时肌肉的收缩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

学校体育的功能:本质供能是育人、教育功能(促进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健身功能(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发展身体本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其次还有文化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1、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2、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
3、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多分析、判断和理解
能力;
4、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
能力呢;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2、件事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