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概念
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

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名称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模式图(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1.(必修3 P17相关信息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答案:C2.(深化追问)(1)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吗?提示: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破坏上面反射弧模式图中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1.“三看法”推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②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需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感知考题】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兴奋性(共61张PPT)

骨骼肌收缩功能的运动单位
运
动 单 位
运动神经元
神经纤维 骨骼肌纤维(效应器)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 的全部骨骼肌纤维 所组成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1、肌肉—肌束—肌细胞(肌纤维)—肌原纤维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ENa
EK
河豚毒素 四乙胺 四乙胺
去极化(含 复极化 未恢复到 轻度超极
反极化)
RP
化
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相关的概念:
膜的极化(polarization) ——细胞这种内负外正
的状态。
去极化(depolarization)——又称除极化,是指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先发生去极化, 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
1个外在表现2(肌)肉肌收缩丝的外:在粗表现肌) 丝:肌球蛋白(头、尾)
横桥+长杆
静细息肌膜 丝电:位肌值纤接蛋近白(K+肌的动平蛋衡白电)细位、。肌原肌丝凝:蛋白肌、动肌钙蛋蛋白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Tnc、Tnt、Tni)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K相+对外不流应、期复极3低化)于至横静对息阈小电上位管刺水激、平起反纵应小管钠通、道肌部分质恢复网、三联体、二联体
本章要点
掌握: 5个概念(兴奋性、阈值、静息电位、动作
电位) 4个机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接
头兴奋传导、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 3个特征(动作电位、兴奋传导、神经肌接
头处兴奋传递) 1个外在表现(肌肉收缩的外在表现)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反射及兴奋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反射的大致过程,让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建构模型,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3.科学探究: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探叙材■理基础.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签反应。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3)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弧(1)基本结构: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
(2)反射条件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孤来实现。
②反射活动中,感受器需接受二定的刺激,产生兴奋。
3.兴奋(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方向:在反射弧中传导,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过程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给狗听铃声.不喂食.狗不分泌(食物属于非蛆件制激)睡液(铃声属于无关刺激)4/、、'I单独给铃声,狗分泌唾液先培铃声.再立即(铃声林为鱼处剌激)喂食。
成堂若干次(3)维持条件: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4)建立意义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孤()(2)给离体的传出神经以适宜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即完成反射()(3)兴奋只在反射弧中传导()(4)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实例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5)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答案:(1)X(2)X(3)X(4)X(5)X堕杉展•被能力.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4传入神经1神经中枢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温馨提示](1)产生反应N 反射:反射必须有完?1传出神经1效应器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孤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勺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被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被破 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O 发展素养膝跳反射示意图(1)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生命观念)提示:不能。
运动生理第二章

49
(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
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
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 力不同。
50
(三)代谢特征
51
三、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在肌肉中所占的百分比, 称为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这种百分组成与 动物种属、肌肉的神经支配特点、肌肉功能、 个体的年龄、性别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有较 大的个体差异。 人类骨骼肌均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混合而成, 各类肌纤维的分布是混杂的,但受同一运动神 经元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具有相同的类型。
52
上肢肌的II型肌纤维比率介于40-67%,且浅部与深部 的差异不明显; 下肢肌的II型肌纤维比率介于35-82%,波动较大,且 浅、深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以维持身体姿势为主的骨骼肌, I型肌纤维比率较高。 如: 肌肉 臀大肌、股中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
百分比
60%
66%
32
非等动收缩
33
2)等动收缩 肌肉能以 恒定的速度或 等同的强度收 缩,张力与负 荷是等同的, 肌肉在整个关 节运动范围内 得到最大锻炼。
34
(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1.概念:肌肉收缩的张力<外加阻力,肌肉 被拉长。 2.在运动中的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
35
(三)等长收缩
1.概念:肌肉收缩的张力=外加阻力,肌 肉长度不变。 2.在运动中的作用:支持、固定和保持 身体某种姿势 。
48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演讲时的“兴奋点”该如何设置

变换语调和节奏
通过调整语速、音量、语 调等方式,让演讲内容更 具层次感和节奏感,避免 单调乏味。
增强演讲感染力
情感渲染
运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 真实的案例等方式,增强演讲内
容的感染力,打动听众的心。
肢体语言运用
通过自信的姿态、丰富的表情、适 当的动作等方式,增强演讲的视觉 效果,让听众更加投入。
演讲时的“兴奋点”该如何设置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兴奋点定义与作用 • 识别与挖掘兴奋点 • 布局与设置兴奋点 • 多样化表达形式展示兴奋点 • 调整节奏和语气配合兴奋点 • 总结回顾与延伸思考
01
兴奋点定义与作用
兴奋点概念解析
01
02
03
高潮部分
演讲中最精彩、最动人的 部分,能够引起听众的强 烈共鸣和反应。
关键点
演讲中传达核心信息、重 要观点或情感的部分,能 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考 。
互动环节
演讲中与听众进行互动、 提问或分享的环节,能够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 参与感。
吸引听众注意力
开场白设计
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悬 念、幽默等方式,抓住听 众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演 讲内容打下基础。
多媒体辅助
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 展示演讲内容,吸引听众 的眼球。
大胆使用色彩
在幻灯片或背景设计中使用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实物,让听众更直观地了解演讲内容 ,增强记忆点。
互动环节安排
提问环节
预留时间让听众提问, 增加互动机会,同时也 能更好地了解听众的需 求和反馈。
小游戏或活动
根据演讲主题设计相关 的小游戏或活动,让听 众参与其中,提高演讲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高中生物兴奋的概念

高中生物兴奋的概念
高中生物中,兴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兴奋是指生物体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
这些刺激可以是光、声、触摸或化学物质等。
当生物体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发送信号,引起肌肉收缩或其他生理反应。
在神经元中,兴奋是由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引起的。
当神经元接收到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入细胞内部,导致细胞发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可以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
听觉和视觉是两种常见的感觉刺激。
在听觉中,声波刺激耳膜,导致内耳中的细胞发生兴奋状态。
在视觉中,光线刺激视网膜中的细胞,引起视觉神经元的兴奋。
化学物质也可以引起生物体的兴奋状态。
例如,香水的香味可以刺激嗅觉神经元,引起嗅觉兴奋状态。
而味道的感受则是由舌头上的味蕾细胞引起的。
总之,兴奋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它在生物体的感知、运动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生物学习者来说,了解兴奋的概念以及它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
- 1 -。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一轮知识点

⑥-e
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正误。 ①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 ②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③膝跳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的结构完整。( √ ) ④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 ⑤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 提示:②酸梅的形态、颜色等刺激物刺激感光细胞,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再经传出 神经作用于唾液腺。③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2)关于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误。 ①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 ) ②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 ③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 ) ④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 √ ) 提示: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传递。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
项目
树突 轴突
数量
多 少
长度
短 长
分支数
多 少
功能
接受兴奋 传导兴奋
二、反射与兴奋的概念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
分析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 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也是相对 的,一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的概念
兴奋的概念: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
定义:
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兴奋引起或增强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状态,如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等。
兴奋是生物机体的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产生原因: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兴奋:
(1)兴奋是兴奋生理学的基木概念之一。
是指生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多少呈突发的、明显的由静息状态向活动状态转移;有时虽也指活动状态本身,但可用“兴奋状态”一词加以区别。
兴奋的单位过程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以它为基础而产生各种高次的兴奋现象。
根据对作为兴奋机能特别发达的兴奋性细胞的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详细研究,认为细胞的兴奋过程与细胞表膜的一些迅速的化理化学变化有关,即至少在肌肉和神经纤维上,其伴随膜的离子透性变化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就是兴奋的本质,在肌肉和神经,这种膜的电变化就称为兴奋。
兴奋通过中介过程传递到细胞的能量代谢系统(细胞内传递),导致后者爆发性的活动增强,特别在效应器细胞中,产生各种自由能,引起特异的生理机能的出现或增强。
另外这种兴奋状态往往在细胞内,进而向邻近细胞传播。
释义:
1、奋起,激动因好奇心而变得兴奋起来
2、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狂热的求爱使她极度兴奋
3、高兴到极点乃大兴奋。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关于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及指标,如下:
兴奋——刺激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更多释义]:
1. 奋起。
明刘基《祀方丘颂》:“提三尺剑,由一旅兴奋于长淮。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曷勿及时兴奋,共襄大业”
2. 激动。
»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兴奋我很赞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劳。
”巴金《灭亡》第十四章:“他异常兴奋,浑身发烧,头脑也有点昏迷。
”
3.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示例:
①令人兴奋|兴奋地跳了起来。
②兴奋剂。
③我收到了盼望已久的礼物,感到很兴奋。
④小明考试考到了一百分很兴奋
⑤你们给我搞的这本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