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合集下载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3 肌肉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传递 疾病,常由基因突变引起, 可导致肌肉发育迟缓、肌 无力、呼吸肌无力等表现。
一类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 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和形式, 常导致肌无力、肌肉萎缩、 共济失调等症状。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随着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神经肌肉传递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肌 肉传递调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的阐明、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的提出、新型神经递质的开发等等。这些研究对 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产生,对于开发新型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神经肌肉传递是指神经元向肌肉纤维传递兴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的 电信号会化学转换成神经递质,进而刺激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传递的结构组成
神经元
用于传递电信号的细胞,由树 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
肌纤维
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元,由肌 小节和肌原纤维组成。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轴突末端和肌纤维之间 的连接点,由突触前膜、突触 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的作用
肌动作用
神经递质刺激肌纤维,导致 其收缩或松弛,实现肌肉运 动。
神经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传 递信息,参与内脏器官的调 节,如心脏、胃肠等。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递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 的生长、分化和改造,起到 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肌肉传递的调控
钙离子
神经肌肉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离 子,对于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和 肌纤维收缩至关重要。
突触囊泡
神经元内负责神经递质储存和运 输的囊泡,对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再摄取具有重要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
负责分解神经肌肉接头中的乙酰 胆碱,维持神经肌肉传递的正常 进行。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①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时通过化学传递进行的。

②兴奋传递的节律是1对1的:即每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兴奋只能有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要经历地址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各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容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容易疲劳。

⒉肌肉的兴奋一收缩偶联: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穿向肌肉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肌浆网的再聚集。

2、人体三个能量供应系统是什么?其供能各有什么特点?①磷酸供应系统。

无氧代谢,磷肌酸cp供能,供能足,持续时间短。

②乳酸能供能系统无氧代谢。

③有氧化供能系统。

有氧代谢。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多。

3、能量代谢的特征。

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代谢的基础性。

4、快慢肌肉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发生的机制。

快肌纤维收缩力量大,收缩速度大,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力量小,收缩速度慢,但不易疲劳。

理由:快肌纤维肌质网发达,接受胞体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而慢肌纤维转细肌浆丰富,毛细血管多,线粒体容积密度大。

接受细胞体小的运动神经支配。

6、肌肉收缩过程包括:①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的传递。

②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

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④兴奋终止后,收缩肌肉舒张。

7、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应该树立哪些观念?答: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深灰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观念:第一。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惨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

科学没有国界,惨科学家有祖国;第三。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8,怎样理解材料中“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化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神会注意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章节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三章节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三章节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传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三章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 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广义 上属于一种突触。
3.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图3-2
接头前膜:神经细胞膜,内有突触小泡,含化学 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接头后膜:又叫终板膜,属肌细胞膜, 上有受体,终板栅中有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接头间隙: 粘多糖。
3.2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3.2.1 传递过程 (1) AP传到轴突末梢,钙通道开放,钙内流; (2) ACh释放、扩散; (3) ACh与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后者开放,钠 内流为主/钾外流,引起终板电位; 后者扩布使肌细 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引发AP ; (4) ACh分解。
递 质 分 解
结合ACh受体: 箭 毒(curare) 解救:阿托品、碘解磷定
3.2.6 终板电位和小终板电位
小终板电位:自发的,若干个突触小泡释放ACh引 起的终板膜上的电位变化(终板膜上的局部兴奋)。
终板电位:由神经冲动引发的,大量的突触小泡释 放ACh引起的终板膜的电位变化,使肌细胞兴奋。
3.3 神经肌肉接点兴奋传递的特点
3.2.2 N冲动与肌肉收缩在量上的关系
1 :1 神经肌肉接点疲劳除外
3.2.3 N去极化-释放耦联
(胞外高Ca2+)神经冲动动作电位)传到神经末梢, 使得突触小泡大量释放。
3.2.4 兴奋的终止
胆碱酯酶(AChE)
3.2.5 神经肌肉接点的影响物质
抑制AChE的活性:有机磷酸酯(农药) 毒扁豆碱(依色林,eserine)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ppt实用资料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ppt实用资料

二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向膜内流动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终板膜去极化 → 终板电位(EPP)
终终板接A板膜头C囊膜对h前与泡去N受膜终中a极体内板的化、蛋囊膜AK白泡→C上分移h终(的释尤子动板A放其构、c电(是h量型融位受N子改合(体a释变、结E)P放破通合P)裂透),,性↑ 二末囊二A抑 抑无抑高存无E无存接终一抑末E囊接影二二接CPP梢泡制制电制敏在电电在头板制梢泡头响头神 神 神 神PPh神与膜 内 胆胆 压 胆 感 A压 压 A前 膜 胆 膜 内 间 神 前的 的经经经经CC经终C含碱 碱性碱性性性膜去碱C含隙经膜大 大----hhaa-板受受酯 酯门酯门门内极酯:-内小小AA22肌肌肌肌化+肌+CC膜体体酶 酶控酶控控囊化酶约肌囊与 与肉肉肉肉学hh接通通上((活 活性活性性泡活肉泡5AA,,接接接接→并并0物cc头道道的NN性 性钠性钠钠移性接移-hh头头头头6以以终质22释 释的开开A: :通:通通动:头动0受受处处处处囊囊板、nc放 放结放放有 有道有道道、有处、mh体 体的的的的泡 泡电物受量 量构,,。机机(机((融机兴融))兴兴兴兴为为位理体呈 呈CC磷 磷对磷对对合磷奋合,,奋奋奋奋单单(aa因结正 正农 农电农电电、农传、22与与传传传传+位位E素合++相 相药 药不药不不破药递破PAA递递递递释释,向向关 关CCP, ,敏,敏敏裂,的裂过过过过放放)hh膜膜。 。新 新感新感感,新因,发发程程程程AA内内斯 斯,斯,,斯素CC生生+流流hh的 的对的对对的特特((动动明 明化明化化明异异称称。 。学。学学。性性量量物物物结结子子质质质合合释释敏敏敏;;放放感感感));;;。。 +
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第3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第3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细胞兴奋后的膜电位恢复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细胞的兴奋。 细胞兴奋后,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与兴奋之前 大不一样了——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了、细 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了,这种状态就激活了细 胞膜上的钠-钾泵,通过钠-钾泵的耗能转运, 很快就使细胞的离子分布恢复正常,这就为下 一次受到刺激再次产生兴奋做好了准备。 动作电位的负后电位时期,反映了离子浓度恢 复正常时的电位波动。
动作电位

当细胞受到一个较强的刺激后,细胞膜将产生一 个能够沿着细胞膜快速传导的、快速而短暂的电 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去 极 化
复极化
超极化

由图可见,动作电位是 由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 快速的复极化过程构成。 复极化 ( repolarization ):是 指膜电位向着静息电位 方向恢复的过程。
反应
答。 反应的类型: A、快反应: B、慢反应: 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反应是机体对有效刺激的必然应 如神经冲动,在数ms之内就发生。 如缺氧刺激骨髓造血,则需要数天。
兴奋
兴奋是活组织对有效刺激的产生的反应。譬如肌肉的收缩、 腺体的分泌等。 冲动:在神经和肌肉,受到有效刺激以后,可以产生一种快速的、 可以沿着细胞膜传导的电脉冲,称为冲动(即后面要讨论的 动作电位)。 能够对刺激产生电脉冲的组织,叫做可兴奋组织。 生理学上把活组织对刺激产生电冲动的反应表现,叫做兴奋。
兴奋性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刺激发生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当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将发 生变化,必然要产生跨膜的离子流动,破坏原来的静 息电位。 分级电位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也称为除极化):是指膜内 电位迅速上升,静息电位减小并倾向于取消的过程。 它是由于细胞外液的正离子内流形成的。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是指细胞的膜电位比 静息电位还加大的状态。它是由于细胞外液的负离子 内流或者是正离子外流形成的。 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的电位都是局部的不能传播,因 此属于局部反应电位。其大小与受到的刺激强度成正 比,因此也称之为分级电位(graded potential)。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28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28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蛋白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突 触后膜局部发生膜电位的反转,与旁边的静息部位产生了电位差, 继而产生新的局部电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①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很快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者被运走 或被前膜重吸收,一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只会引发后膜 产生一次神经冲动。
资料1: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常表现出肌肉震颤,四肢痉挛 性抽搐。已知有机磷农药能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分 解乙酰胆碱的能力,请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 的顺序依次是__④__⑤__⑥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 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 次为_③__②__①___(填①~⑦编号)。
Cl-内流后,会导致静息电位增大,膜内更负,膜外更正,突 触后膜更不容易兴奋,从而表现为抑制作用)。
⑥神经递质分两大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请总结神经
递质的作用
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兴奋性递质 使突触后膜受体(Na通道蛋白)
打开, Na+内流,使后膜兴奋
神经递质
抑制性递质
使突触后膜受体(Cl-通道)打
开,使后膜静息电位增大,突触
后膜更不容易兴奋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归纳总结] 人脑的功能
脑各部分功能区
大脑 皮层
感觉中枢 运动中枢 言语区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反射活动 语言功能,涉及听、写、读、说 维持身体平衡 维持体温恒定 维持水盐平衡 控制生物节律等
维持呼吸等
[要点整合]
核心知识小结
[关键语句]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由突触来完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 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传递经过两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脑(大脑、脑干和小脑、下丘脑等)和脊髓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 定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大脑皮层特有言语区,涉及听、写、读、说。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 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 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要点探究
要点1 兴奋以神经递质形式通过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已知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 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 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第3章-肌肉适能总结

第3章-肌肉适能总结

三、影响肌肉适能的因素
(一)肌源性因素3.肌肉生长抑制素 3、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
是由McPherron等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分泌型生长、分化因子,其是在骨 骼肌中的特异性表达,将对肌肉生长有负调控作用(即抑制肌肉的生长), 而其表达的抑制将导致肌肉肥大。如Stephen等研究发现,经过9周抗阻训练 (每周3次),肌肉力量增加,肌肉体积增大,而肌肉生长抑制素mRNA表达降低 37%。然而,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是尚属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初期, 肌肉生长抑 制素基因表达及其与肌肉蛋白质合成、肌肉力量和力量训练的关系尚不十分 清楚。
肌浆网的再聚集。
(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细胞收缩
重点:骨骼肌收缩全过程
1.兴奋传递
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s)是影响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激素,短 期注射可以引起人体肌细胞氨基酸摄取增加,蛋白质合成加快;长期使用可以使GH 缺乏症患者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增加。而甲状腺素是肌纤维类型强力的调节因子。 血中甲状腺素超过正常值时,会造成快肌纤维百分比增加;相反,血中甲状腺素量 减少时,慢肌纤维百分比增加。
三、影响肌肉适能的因素
(一)神经源性因素
1.中枢激活(central activation, CA) 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称作中枢激活,它具有两个层
面的意义。一是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参加收 缩,动员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量越多,肌肉收缩力越大,反之,收缩力越小。 如有研究发现,缺乏训练的人完成最大随意肌肉收缩时只能动员60%左右的 肌纤维参加收缩,而训练水平良好的人动员能力可高达90%以上;二是肌肉 完成不同强度水平的收缩时,CNS会选择性地优先募集激活阈值水平不同的 运动神经元参加收缩,即低强度水平的收缩优先募集低阈值的小α运动神经 元,而高强度水平的收缩侧可募集包括大、小α运动神经元在内的更多的运 动神经元参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去极化-释放耦联
神经冲动导致ACh的释放,即电信号转化为化学 信号,必定有一个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个 中介过程称去极化—释放耦联。 当动作电位到来后,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是引 发递质释放的必要条件。
1)钙通道集中分布于胞吐的区域。 2)递质释放的量与Ca2+浓度的3次方或4次方成正比。 3)Ca2+的迅速转移:钙-ATP酶(钙泵)和钠-钙交换子
项目
方向 速度 可总和性 易疲劳性 对外界影响 变化的特征 化学性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 慢,有突触延搁 可总和 易疲劳 易受外界影响 电-化学变化 神经纤维传导 可双向传导 快、均匀 不能总和 不易疲劳 不易受外界影响 电变化
蛙的神经肌肉接点处
3.4 逆转电位
ACh引起突触后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对氯的 通透性不变。 当膜处于逆转电位时,ACh引起的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相等。 (约-15mV)。 (图3-11)
3.5 ACh受体与通道(图)
ACh受体是通道的一部分,通道为化学依从式通道。 (集受体与通道在一个蛋白分子内,又称递质门控通道)
●作用方式:受体与ACh结合
内部变构作用 终板膜出现电位波动,
通道开放—钠钾跨膜扩散 完成信息传递。
●这种受体-膜通道系统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主要作用
形式,ACh、甘氨酸、r-氨基丁酸属于这种结构。
●乙酰胆碱受体单通道研究。
递质失活和药理作用
1、递质失活 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 终膜表面的AChE可以在 大约2ms内将一次冲动释放的ACh分解成醋酸和胆碱。 2、药理作用 许多药物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影响其功能。
●箭毒可与终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与ACh竞争受体。
(神经肌肉接点阻断剂) ● α-银环蛇毒 可特异性阻断Ach受体通道,使兴奋传递功 能丧失,肌肉松弛。 ●毒扁豆碱可与AChE结合,使之失去活性。(AChE 抑制剂) 神经毒气(Sarin和Tabun)都是AChE的抑制剂。 有机磷农药使胆碱酯酶被磷酰化而丧失活性,造成Ach在接 头间隙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
3.2 终板电位与小终板电位
一、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EPP) (图, 图): 刺激运动神经轴突,在肌肉动作电位之前,在神经肌肉接 点的终板区可以记录到一个局部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EPP
特点:只产生于终板区并随着传播的距离而衰减,随刺激 强度增强而幅度增强,是一个局部兴奋。
一、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 图 图)
1、突触前膜: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与肌肉细胞接触的部分。
2、终膜(终板膜):肌肉细胞膜 (肌膜) 与神经末梢接触的部分。 3、突触间隙:10-50 nm 4、突触小泡(囊泡):直径约40 nm。 (图)
每个轴突末梢内含几千甚至上万个突触小泡。 每个突触小泡内含上万个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 分子(神经递质)。
第三章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1 神经肌肉之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 ●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 ●突触 (synapse):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或其它神经 元相接触的部位。 ●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
3.6 神经肌肉接点突触传递过程(图5)运Biblioteka 神经末梢传来AP接头前膜去极化
钙离子通道开放
钙离子内流 入神经末梢
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囊泡出胞释放ACh ACh与后膜上受体结合 激活受体的离子通 道 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高 终板 电位 引发肌膜产生AP AChE分解ACh
化学性传递和神经纤维传导的区别

产生机制: 由神经末梢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上的受体,使膜 上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使Na+内流、K+外流,终板 膜去极化,引起的局部负电变化。

小终板电位:肌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终板区记录 到一系列微小间歇小电位。(全或无的去极化) •形成机制:ACh囊泡从神经末梢漏出作用于突 触后膜。 •量子式释放:ACh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 每个囊泡中的ACh量通常是恒定的。
5、乙酰胆碱脂酶(AChE,acetylcholinesterase):接点褶中 有AChE,可以分解ACh。
二、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神经传向肌肉,而 不能由肌肉传向神经 2、时间延搁(突触延搁):传递需0.5~1ms
3、易疲劳:
4、易感性 :易受物理、化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箭毒(curare):阻断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毒扁豆碱(eserine,依色林):可增强兴奋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