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当我们想要移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抬起手臂或者迈出一步时,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生理过程。
其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什么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呢?简单来说,它是指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纤维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通过这个结构,神经冲动能够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就像是一座精巧的桥梁。
在这个“桥梁”的一端,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其在接近肌肉纤维处失去髓鞘,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形成一个纽扣状的膨大结构,称为突触前膜。
而在“桥梁”的另一端,是肌肉纤维上与之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突触后膜,也叫做终板膜。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有一个狭窄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是如何在这个“桥梁”上传递的呢?这得从神经元说起。
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这个电信号会沿着轴突快速传导到轴突末梢。
到达末梢后,会引起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可是个关键的“小信使”,它的进入会促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然后将其中的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乙酰胆碱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传令兵”,它们迅速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这些受体可不是普通的“听众”,一旦与乙酰胆碱结合,它们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钠离子就像一群迫不及待的“访客”,迅速涌入细胞内,使得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可别小看这终板电位,当它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引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肌膜向整个肌纤维传导,最终引起肌肉的收缩。
在这个传递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通常只支配一条肌纤维。
这保证了神经冲动传递的准确性和专一性。
其次,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具有单向性。
信息只能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而不能反向传递。
这就像是一条单行道,保证了指令的清晰和不混乱。
神经肌接头名词解释

神经肌接头名词解释
神经肌接头,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是位于神经末梢和肌肉纵横筋膜之间的突触。
它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桥梁,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以控制其收缩和放松。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后膜位于肌纤维上。
突触间隙是神经肌接头两侧膜之间的微小空隙,通过这个空隙,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肌纤维。
神经肌接头的工作过程:
1.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前膜;
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神经冲动转化为化学信号;
3.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
4.突触后膜感受到化学信号,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5.新的神经冲动沿着突触后膜传导到肌纤维,引起肌肉的收缩或放松。
例: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得因素(1)过程:1、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
2、电压门控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轴突末梢,促进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至神经接头间隙、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得N2受体结合4、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开放,对钠离子与钾离子通透性增加、5、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终板膜去极化而产生终板电位6、终板电位刺激肌膜产生动作电位详细过程:A、接头前过程、a、乙酰胆碱得合成与贮存这就是神经-肌肉接头得兴奋传递得前提。
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与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得作用下合成得。
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得线粒体,胆碱则就是靠膜上得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得,其中50%就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得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得。
合成与摄取回来得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
b、乙酰胆碱得释放Ca2+内流就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得必要环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得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就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得负电位,而且本身就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得乙酰胆碱以胞吐得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一次动作电位引起得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
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得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得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如果降低细胞外Ca2+ 浓度或用Mg2+阻断Ca2+ 内流,动作电位到达时并不能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说明Ca2+ 在前膜得兴奋与乙酰胆碱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偶联与触发作用。
这里Ca2+得进入量也决定囊泡释放得数量。
B、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得扩散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后,经扩散与终板膜上得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触发接头后过程。
C、接头后过程a、乙酰胆碱受体及终板电位在终板膜上得N型乙酰胆碱受体,就是集受体与通道为一体得一个蛋白大分子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对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其中钙离子可以促进释放;肉毒杆菌毒素有阻止释放的作用;二是对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影响,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三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从而阻止乙酰胆碱的清除,延长其作用时间。
二.当兴奋通过神经-- 心肌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最终导致终板膜的变化是?A 对钠通透性增加,去极化B 对氯钾通透性增加,超极化C 仅对钙通透性增加,去极化D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超极化为什么 B 正确?一般兴奋型递质不是发生去极化吗?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级化。
这个结论正确。
你注意看清题目,在心肌,M 受体兴奋引起心脏抑制,所以应该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三.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兴奋信号传到肌接头处时,兴奋引起钙离子大量释放.释放的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突触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而释放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递质)经过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突触间隙);与接头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终引发板电位。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实用版】目录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正文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使囊泡向轴突靠近。
随后,膜融合,破裂呈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ACh)到接头间隙。
2.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使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量子式地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释放到接头间隙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从而完成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化学传递: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进入轴膜内。
钙离子进而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2.化学传递: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通过释放到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3.结构基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基础是囊泡、接头前膜和接头后膜。
乙酰胆碱通过囊泡膜和接头前膜的融合破裂,进入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以下特点:1.单向性: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神经末梢到肌肉纤维。
2.时间延搁: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存在时间延搁,即从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到引发肌肉纤维收缩,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

静息电位
蔡智慧生理教研室 深 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高职护理学专业
图 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及其传递过程示意图
go 生理学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轴突末梢 星泡(含ACh)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动作电位传导至接头前膜使之去极化 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Ca2+进入神经末梢
ACh受体 胆碱酯酶
囊泡与接头前膜接触、融合、破裂、释放Ach
职护理学专业
Qr生理学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轴突末梢 尊泡(含ACh)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Ach结合并激活Ach受体通道 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增加
ACh受体 胆碱酯酶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
高职护理学专业
gp 生理学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
0单向传递 0时间延搁 01:1传递 0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 响
高职护理学专业
gp 生理学
图 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及其传递过程示意图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轴突末梢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ACh受体 胆碱酯酶
一、-生理学
*
r 厂,■ —■ ■ ■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1. 神经肌接头的定义和作用神经肌接头是神经元末梢和肌肉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在神经肌肉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纤维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场所,是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
2.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导过程包括神经冲动传递、突触传递和肌肉收缩。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接头时,触发大量神经递质释放,并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电位变化,最终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
3.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的机制涉及到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递质的释放、受体的结合和肌肉收缩等多个方面。
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离子通道的开闭和离子内外流动起着关键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后膜的融合和释放;受体的结合则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化学信息转变为电信号;肌肉收缩则是由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导过程是一个精密而又复杂的生物物理过程,其中涉及到神经元、突触和肌肉等多个组织和器官。
对神经肌接头兴奋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探究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也对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是神经肌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触传递、肌肉收缩等多个生物物理过程,并且存在着多种调控机制。
深入理解神经肌接头的兴奋过程对于我们探究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神经肌接头的兴奋过程有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神经肌肉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经肌接头则是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纤维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场所。
对于神经肌接头兴奋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探究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也对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论述题,3分] 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
![[论述题,3分] 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2edbc4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0.png)
[论述题,3分] 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
机制。
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是指由神经元发出的化学信号刺激骨骼肌细胞接头处,在接头处发生化学和物理性变化,从而兴奋传播到肌细胞负责收发信息的突触尾状体,使肌细胞收到脉冲信号,从而产生肌肉收缩的过程。
具体的机理是:当神经元发出化学信号,如神经传导物质环路酸(Ach)到神经末梢接头处时,激活神经-肌节接头上的受体,受体激活后产生膜通道,使钠离子经由这些通道进入肌节。
由于肌节外钠离子浓度(150mmol/L)多于肌节内的浓度(5-10mmol/L),因此形成的钠离子浓度梯度使得钠离子从肌节外进入肌节内。
这一波导电作用的“小触发”传导进入轴突并进入踝突,到达肌细胞膜的另一头,再次引发由钾离子浓度梯度形成的另一波“小触发”,这样钠离子流入到肌节内,使肌节内钠离子浓度升高。
当钠离子浓度升高足够触发钠通道活化时,这样就会恢复膜电位,从而触发肌节内的膜流动,最终导致肌细胞收到脉冲信号,使肌肉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也称为神经肌肉突触,是神经系统与肌肉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是指神经冲动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纤维,引发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主要涉及到三个主要参与者:神经元、突触和肌肉纤维。
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突触是神经元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负责收缩和运动。
兴奋传递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奋传导、突触传递和肌肉收缩。
首先是兴奋传导阶段。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末梢时,会引起神经元膜内外电位的快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的,主要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参与。
当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细胞轴突的末梢时,就会到达突触。
接下来是突触传递阶段。
突触是神经肌肉接头中神经元和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时,会引起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使得钙离子从突触间隙外进入突触间隙内。
钙离子的进入会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后膜融合,释放出储存的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跨越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从而传递神经冲动。
最后是肌肉收缩阶段。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肌肉纤维内钙离子的释放。
钙离子与肌纤维蛋白质结合,使得肌纤维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促使肌肉纤维的收缩。
当神经冲动结束后,钙离子会被重新吸收,肌纤维蛋白质恢复原状,肌肉也会恢复松弛状态。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作为信息的载体,通过神经元和突触传递到肌肉纤维,最终引发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这个过程需要多种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的参与,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神经元、突触和肌肉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通过动作电位的传导、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肌肉纤维的收缩,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肉的运动。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