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作,在建筑学术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2、帆拱:拜占庭建筑中的代表结构体系;它是指在穹顶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代表建筑为圣索菲亚教堂3、“少就是多”:1928年,由密斯提出;以结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厌的多;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4、粗野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设计倾向;其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代表建筑有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

5、雅典卫城:古希腊纪念希波战争胜利在雅典一座孤立的小山岗上修建;由卫城山门、胜利女神庙、帕提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等建筑组成;各个建筑居于不同的位置上,考虑到游行庆典时的视线;卫城整体构图和布局自由,各建筑间形成呼应对比,突出帕提农神庙的主体地位;其中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最高成就的代表,伊瑞克提翁则其代表着爱奥尼柱式。

6、哥特建筑:中世纪西欧代表建筑形制;它的结构特点为:使用过骨架券作为拱顶承重构件;使用飞券抵挡中厅十字拱起脚处侧推力;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和尖券;代表建筑为巴黎圣母院。

7、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品,追求自然及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代表作有韦布设计的“红屋”;其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8、典雅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国的一种设计倾向;其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代表人物有斯通、雅玛萨奇等;代表建筑有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等。

外建史名词解释

外建史名词解释

外建史名词解释1. 弗赖堡和东庞纳尔学派:弗赖堡学派是古代哲学流派,以德国哲学家康德和弗里德里希·舍琴为代表,强调人类理性无法直接认识物外的事物,只能通过思维的方式对现象进行认识。

东庞纳尔学派是后来发展出来的一支弗赖堡学派,主要关注现象学和存在论。

弗赖堡和东庞纳尔学派对现象和存在的研究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哈诺威学派:哈诺威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文化和思想运动,以哈诺威大学的教授为中心,对当时的哲学、文学和艺术进行了革新。

哈诺威学派通过批判性分析,对传统哲学观念和价值进行了质疑和否定,提倡对个体经验和感知的重视。

3.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和科学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理论应该以实证为基础,即只有验证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事实才能被认为是真实和科学的。

实证主义对于科学研究和认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语言分析学:语言分析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和语言学研究方法,主张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来揭示概念和表达之间的关系。

语言分析学主要关注语言的语义和逻辑结构,通过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意义来解决哲学和语言学的问题。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存在形态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最基本实体,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思想、意识和精神是世界的最基本实体,物质只是思想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对人类思维和认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行动的价值应该通过实际效果来衡量。

实用主义主张以实用和实际效果为导向进行决策和行动,而不是仅仅追求某种理论的正确性。

实用主义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7.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的重要性。

(完整word版)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券(飞扶壁):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2.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4.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5.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6.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7.三合院: 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

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8.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21.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22.《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1.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2. 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5.昂:贯通斗拱斜着放置的组件,位于斗拱中线处,前尖端斜向下,后头上伸进屋内。

6.罩:为中国古建筑小木作构件之一,是对柱、梁两侧的两个空间的界划7.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

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8.阿布辛波:是古埃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畔。

它是古埃及闻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波凿岩所建的神庙。

四尊高19.8米的法老雕像占满了石窟的外立面,而在其内部则设有各种完间,用于祭奠和存放庆典用品。

9.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檩的斜撑10.表现主义派: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

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诺尔德、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

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方尖碑:2.泰姬马哈尔陵:3.典雅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建筑作品有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4.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周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其十字的四个边长相等5.罗马万神庙: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6.粗野主义: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有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7.密斯风格:8.巴西利卡: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是群众聚会的场所。

其代表作: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9.哥特式建筑: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11.坦比哀多:12.巴洛克建筑:1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14.朗香教堂:15.水晶宫:16.红屋:17.《建筑十书》:18,地方主义和人情化:19.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20.罗马风:21.哥特式建筑:22.巴洛克建筑:23.洛可可:24.浪漫主义: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25.全面空间:26.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玛斯塔巴:玛斯塔巴是模仿住宅设计的供皇族和贵族使用的古埃及砖墓,造型简单,长方形的平台略有收分,内有厅堂,平台下方安放死者的墓室,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这种玛斯塔巴陵墓后来演化为阶梯型金字塔。

2.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50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3.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庙塔或庙台合一的阶梯型的宗教建筑物,有宽大庄严的阶梯通向塔顶,塔顶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4.美加仑室:是爱琴文化时期宫殿的一种平面形式,平面长方形;入口做“H”形,正中设门,门前一对柱子;房间起两坡顶,山面向前;房间内有象征民族崇拜的火塘,这种形制后来成为希腊神庙的雏形。

5.母度:母度是假定的度量单位,用来表示古典建筑各部分的尺寸,1母度等于柱子的底半径。

6.券柱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作为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作用叫券柱式。

7.巴西利卡:一种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大厅常被2排或者3排柱子纵分成3或5部分;当中宽而高的部分称为中厅;两侧狭而低的部分称为侧廊;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礼拜寺均有影响。

8.帕拉第奥母题:帕拉迪奥创造的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根独立的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上开圆洞,每个大开间有三个小开间。

它影响到后来许多的大型建筑设计。

9.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纯形式的美。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

10.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古希腊古罗马1.柱式:一种建筑结构得样式.它得基本单位由柱与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得不同,加上柱身处理与装饰花纹得各异,而形成各种不相同得柱子样式,古典柱式就是西方古典建筑得重要造型手段。

2.古典建筑:特指古希腊与古罗马以柱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得建筑,被视为欧洲建筑得源泉.3.古希腊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得柱子,就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得美学观点在建筑上得典型反应。

源于木结构,建筑得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得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得做法,后被古希腊人称作“柱式”。

主要包括三种:爱奥尼(古风时期)、多立克(古风时期)、科林斯(古典时期)。

4.古罗马叠柱式:就是古罗马为解决柱式与多层建筑物得矛盾而采用得建筑手段,就是在希腊晚期出现得叠柱式得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上层柱式得轴线比下层得略向后退,为了稳定,极少有纯柱式得叠加,几乎都就是券柱式得叠加。

5.巨柱式: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得矛盾而采用得一种方法: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优点就是能突破水平分化得限制,可使得建筑显得高大雄伟。

缺点就是尺寸失真。

拜占庭建筑6.希腊十字教堂:产生于拜占庭时期。

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

中央穹顶与它四面得筒形拱成等臂得十字,称为希腊十字.它内部空间得中心在穹顶之上,但东面有三间华丽得圣堂,主要成为建筑艺术得焦点,教堂得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得神秘性不完全契合。

代表作: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得平面。

西欧中世纪建筑7.拉丁十字: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得日益增多,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得空间,较大得教堂也分中庭与侧廊,高度与宽度都同正厅得对应相等,于就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形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叫做拉丁十字。

由于很适合仪式得需要,加上拉丁十字象征耶稣基督受难,由此流行于整个中世纪得欧洲。

8.罗马风:指10~12世纪在欧洲基督教地区流行得一种建筑风格。

外建史名词解释

外建史名词解释

1.主流建筑风格:由主流建筑文化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

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建造于埃及古王国时期,由门卡乌拉、哈夫拉、胡夫三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组成,其中三座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

建筑特点:强调建筑的外部空间形象3. 克诺索斯宫殿:建造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克里特岛,是克里特岛的建筑的代表作,最早大门和庙宇形制、最早露天剧场和柱式建筑特点: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变化突兀、富于装饰、典雅秀美4. 山岳台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代表作:乌尔山岳台5. 萨艮二世王宫:亚述帝国时期建造,宫殿前半部在城内,后半部凸出在城外,墙为土坯,土坯墙下部砌一段大石基墙,是一座防御性很强的城堡。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建造的宫殿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

由大流士皇帝一世起造由两个继位人基本完成,是礼仪中心,帝国的象征。

7. 新巴比伦城: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土坯和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代表作:伊什达城门8. 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代表着女性的阴柔之美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代表着生命的华贵之美9.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雅典卫城的建设目地: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给自由民提供就业机会雅典卫城的组成: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空间特色:建筑群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

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继承了古希腊优秀的文化传统。

10. 叠柱式立面:希腊化时期创建的建筑形制,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较颀秀华丽的爱奥尼柱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方尖碑:
2.泰姬马哈尔陵:
3.典雅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建筑作品有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
4.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周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其十字的四个边长相等
5.罗马万神庙: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6.粗野主义: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有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
7.密斯风格:
8.巴西利卡: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是群众聚会的场所。

其代表作: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
9.哥特式建筑:
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
11.坦比哀多:
12.巴洛克建筑:
1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14.朗香教堂:
15.水晶宫:
16.红屋:
17.《建筑十书》:
18,地方主义和人情化:
19.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20.罗马风:
21.哥特式建筑:
22.巴洛克建筑:
23.洛可可:
24.浪漫主义: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
哥特复兴
25.全面空间:
26.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建筑作品有宾州栗子山文图里母亲住宅(文丘里);
27.拉丁十字式:
28.《建筑十书》:
29.流通空间:
30.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31.柱式:古希腊时期关于柱子、檐部的比例及其相互组合方式的一整套做法。

32.主流建筑风格:
33.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最高大)、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门卡乌拉金字塔
34.山岳台建筑:
35:帕赛玻里斯
36.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科斯林柱式: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纤巧精致、高贵华丽,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形
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37. 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斯林柱式、混合柱式
38. 劵柱式立面: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

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

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39. 公共浴场建筑:古罗马的公共浴场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群。

是古罗马贵族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公共浴场建筑的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结构出色、空间丰富,代表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

40. 帕拉第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

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41.古典主义:特指法国17世纪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典规范。

常用轴线突出中心,强调主从关系。

外型强调端庄与雄伟。

内部豪华。

42.CIAM:即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是指在1928 年以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为代表、由8个国家的24位建筑师在瑞士拉萨拉兹所成立的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组织。

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

五十年代后,由于新老两派建筑师在对待城市与建筑问题的态度上的严重分歧,导致了在1959 年荷兰鹿特丹第11 次会议后的解散。

43.新建筑五点:由柯布西埃于1926 年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所提出的关于现代建筑特征的观点,内容为: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这些都是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后所产生的建筑特点。

44.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石材建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而希腊建筑艺术的推敲与改进主要集中于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与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做法,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45.手法主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16 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建筑设计倾向。

源自于手法主义艺术,其实质是对文艺复兴古典艺术一种反叛,以主观感性、甚至是幻想性的形式,创造一种令人不安的执拗而富于幻想的风格,以表现人类灵魂深处的焦虑、不安和躁动。

在建筑上的表现也主要是以形式作为工具,玩弄各种新颖尖巧的手法达成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反叛。

46.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范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47.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 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48.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49.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50.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51.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52.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53.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54.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55.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56.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57.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58.全面空间:建筑大师密斯的空间理论,又称通用空间,由“流通空间”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且经济的空间,标志着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终结,是60 年代后影响最大的空间理论。

59.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60.国际式风格:①强调内部空间而不是外部体量.不规则对称,精致的材料,精美的技术,以良好的比例替代外部装饰,多窗、少装饰等;忠实表现结构,重复的模数化的韵律,玻璃幕墙,平屋顶,作为精致容器的盒子,无
装饰。

61.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62.“少就是多”:①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建,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②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的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