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

合集下载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风景写生是一种通过绘画或描述来表达自然风光的艺术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风景写生的要点,并用丰富的词汇和清晰的语句来描述不同的风景。

一、观察细节风景写生的第一个要点是观察细节。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才能真实地捕捉到自然风光的美。

我们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不同的细节,如柔和的阳光、婀娜多姿的树林、绵延的山脉等等。

观察细节还包括注意光线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幻,这些都是表达风景的重要元素。

二、捕捉氛围风景写生的另一个要点是捕捉氛围。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这些氛围。

例如,海边的气息清新宜人,山间的空气清凉宁静。

我们可以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不同地方的氛围,如波涛汹涌、鸟语花香等等。

三、运用色彩色彩是风景写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不同的颜色来表达风景的美丽。

例如,春天的田野是一片翠绿的海洋,秋天的森林则是一片金黄的世界。

除了描述颜色本身,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四、描绘变化自然风光是多变的,风景写生要能够描绘这种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季节的转换、天气的变化等来表达自然风光的多样性。

例如,春天的花海如诗如画,夏天的雷雨交加令人惊叹,冬天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我们可以使用动词和副词来描绘这些变化,如悄然绽放、翻江倒海等。

五、注意构图构图是风景写生中非常重要的要点。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角度、安排元素的位置来构图,使画面更加和谐。

例如,可以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来增强透视感,可以运用对称或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重点。

构图还包括选择画面的范围和比例,以及处理好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六、表达情感风景写生不仅仅是在纸上或画布上描绘风景,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我们对风景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表达情感,如欣赏美景时的喜悦、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宁静等等。

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来增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

浅析风景画写生与创作——技法形式与思维方式解析、构图与色彩表现

浅析风景画写生与创作——技法形式与思维方式解析、构图与色彩表现

艺苑杂谈[摘 要]通过写生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修养,掌握风景写生和形式美规律,提高审美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风景画写生创作能力。

进行户外风景写生练习,启发学生研究自然界外光色彩的变化规律,探索风景画的构图和情调意境的表现以及表现技法的运用。

写生创作是探索自然、感悟自然、体验自然,向大自然学习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思维方式;创作;质感;形式;意蕴[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006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黄华林,苗媛媛.浅析风景画写生与创作:技法形式与思维方式解析、构图与色彩表现[J].天工,2024(2):69-71.黄华林 苗媛媛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浅析风景画写生与创作—技法形式与思维方式解析、构图与色彩表现作者简介:黄华林(1974—),男,汉族,湖北枝江人,硕士,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黄媛媛(1981—),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写生是艺术创作者的必修课,是美术工作者和绘画工作者搜集资料、寻找灵感的最好途径。

通过写生的方式来探索自然、感悟自然,最终创作出理想的写生作品,体会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在写生创作中的重要性。

写生前,要了解和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写生创作能力。

我们经常提到的“师造化”是指写生创作需要户外实地写生和采风,“师古人”是指向古人学习,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

中国画家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将中国画的写生总结为“写实写生”,这是对具体物象进行写生,也是对大自然的真实描绘。

“写意写生”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涵泳自然,对景物进行意象的描述,而不对其做如实的体现。

“写意写生”一般是文人通过绘画表达心中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一、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写生与创作既相互联系又辩证统一,并存在一定的区别。

与创作相比,写生是高层次的绘画实践活动,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浅谈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

浅谈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

浅谈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内容择要: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画面的安排,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构图关键词:取景构图思维定式,创新意识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

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

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

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2〉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此情况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此两种情况都导致画面平庸无奇。

前者的问题在于构图取景时过大,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

笔者认为构图中需要有一两处亮点,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把这些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

在把亮点作为主体的同时,结合其他东西作为一种辅导的衬托,把主体表达地更完美。

而后者的情况是孰不知成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这是认识上的错误。

关于风景写生教学构图的几点看法

关于风景写生教学构图的几点看法

关于风景写生教学构图的几点看法作者:廖弓力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6期风景写生教学是色彩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

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自然景色中选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如何进行画面安排。

这就是取景构图。

绘画不同于摄影,一般而言就是既要忠实于自然,又要在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因此必须对描绘对象进行立意、选景、构图。

通过对写生景观的精心布局、安排,充分揭示绘画的主题——情感和心境。

由此可知,取景构图在风景写生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从小角度着手,寻找自然风景的亮点笔者带学生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面对自然风景非常有激情,什么都画,很想画出大气派的画来,或用别人作品的大构图表现眼前的景象,有了这种想法后,构图取景时往往采用一个很大角度,结果完成后画面很一般,甚至平庸。

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

再就是有的学生对自然风景不加选择,也不加思考,坐下就画,套用学过的构图法用来描绘眼前物象,使得写生作业平平淡淡,毫无创意。

另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静不下心来,总觉得景色引不起他的作画欲望,最后敷衍了事,完成作业只是凑数而已。

以上几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于取景构图过大,不好控制,画不出东西,更难出新意。

如果构图中有一两处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解决写生中的造型、色彩问题,从而完成达到完美表现风景的习作。

第二个问题在于思维定式,囿于课本上的几种构图,没有想法。

此时应当多引导学生到自然景观中去观察、体验并感悟风景之美,这样作画时,这画就是发自心得的感受,风景写生才有意义。

第三个问题在于没有明确写生目的,没有找到表现景致的原始动机。

如果没有抓住第一眼的“印象”,视觉在经过很短”兴奋期”之后,进入稳定的“适应期”,这时眼前的“色彩幻觉”就消失,一切景致都恢复了“正常化”,最后对什么都没感觉,什么都不想画。

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风景写生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涉及到如何将自然风景转化为艺术作品。

以下是一些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1. 观察与记忆:在开始风景写生之前,观察者应该先仔细地观察自然风景,尝试捕捉风景中最美的元素。

观察者应该观察风景的颜色、光线、阴影、形状等,并将这些元素记住。

2. 准备绘画工具:观察者需要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如铅笔、颜料、画布等。

观察者可以根据风景的特点和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工具。

3. 构图:在风景写生中,构图非常重要。

观察者需要将风景中最美的元素放在画面的中心或黄金分割线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4. 表现光线:光线是风景写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观察者可以通过表现光线的强度和方向来表现不同场景中的光线效果。

例如,在日出或日落时,光线会变得更加温暖和柔和,而在白天,光线会更加明亮和锐利。

5. 表现阴影:阴影也是风景写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观察者可以通过表现阴影的颜色、强度和方向来表现不同场景中的阴影效果。

例如,在阴天时,阴影会变得更加柔和,而在强光下,阴影会更加清晰和锐利。

6. 细节表现:在风景写生中,细节表现也非常重要。

观察者需要关注风景中的细节,如树枝、树叶、石头等,并将它们表现在画面中。

7. 色彩运用:在风景写生中,色彩也非常重要。

观察者需要根据风景的特点来选择颜色,并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和谐来表现风景的美丽。

以上是一些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要想获得高分,观察者需要仔细观察和表现风景中最美的元素,运用构图、光线、阴影、细节表现和色彩运用等技巧,创
作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积极培养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能力

积极培养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能力

积极培养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能力【摘要】在初学者的风景画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是平、散、乱。

造成“平”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分清主次、远近,没有主体意识,缺乏视觉中心的考虑与安排;造成“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进行整体的观察,而孤立地表现细节,使物与物之间缺乏有机地联系;造成“乱”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会取舍,没有主次地罗列景物,看见什么画什么。

这便体现出风景写生中,取景构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景写生;取景构图;深入观察;整体经营;创新意识构图是各门造型艺术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造型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用特定方式安排和处理人物乃至各种形态要素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局部的形象和形态要素,组成艺术的整体。

它是以反映内容意趣为依据的一种“情势”布陈。

顾凯之曾就构图的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论述:“临见妙哉”、“置陈布势”。

由此可见,构图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取象和布势中,即取景与布局。

构图不仅要做到取象有立意,就画面所布陈的格局形式而言,也要让人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与表现的内容意境相和谐的情绪或气氛。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一个如何选择景象的问题。

也即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眼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

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客观景象,无处不有。

虽说什么景象都可画,但有所选择地去画,与不作选择地去画,其结果,无论是从效果上还是从意义上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差别。

这便体现出取景构图能力的培养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

一、深入观察,寻找自然界的亮点在风景画中,有时是以建筑物为主体,人物、交通工具、自然环境为客体;有时又以风景为主,建筑起了“点景”作用。

前者多强调建筑物自身的性质,以周围特定环境衬托其功能;后者强调对山水、河谷、树丛、天云的描绘,以求气韵、意境的表现。

色彩风景写生要点

色彩风景写生要点

一、如何取景?A、与静物画不同的是,风景石无限宽广的,视野范围比较大。

主体又不够明确,往往我们会无从下手。

写生首先面临的就是取景!B、三种取景方式:借用手势来裁取画面;做一盒卡纸板来当取景框;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取景。

二、画面分析:1、构图:如图可以看出是常规的S形构图(注:画面中视角的形成和空间关系及点、线、面的关系如何分割至关重要)2、远景:笔触平伏(有效退远空间)3、中景:笔触厚实(突出视觉中心)4、近景:笔触大而跳跃三、风景写生的选景水木源画室的老师告诉我们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和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取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着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形体的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

四、风景构图与透视A、透视被运用于各种形式、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为表现主题、创造构图形式和提高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透视是表示空间的主要因素。

B、自然界的各种景物,由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

要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

五、景物因为与我们“空间距离”远近不同,其色相也会发生变化。

A、近处色彩明暗对比强,远处色彩明暗对比弱;近处色彩冷暖对比强,远处色彩冷暖对比弱;近处色彩纯度高,远处色彩纯度低;近处色彩形体实,远处色彩形体虚。

B、在具体的风景写生当中,远景、中景与近景宜拉开距离,加强冷暖、明暗、纯度对比关系,远处与暗处宜画薄,近处与亮出宜画厚,这样将有助于空间感的层次表现。

C、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一下一些特征: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家较高,明暗对比强。

中景——与近景相比较,形体轮廓与结构关系减弱,细节模糊,色彩粉质增多,纯度降低,倾向冷调,明暗对比变弱。

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四、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就是找大色块之后的色彩关系、明度关系和虚实关系。 说明:通常在阳光的照射下,受阳光直射的部位色彩倾向偏暖,背
光面色彩倾向偏冷,近景暖,远景冷,天空冷而地面暖。第一遍
着色要反复比较,尽量找准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用色也适当加 厚,画出中间色和亮部的颜色,用笔要放松,画出景物的体积关 系和空间感,以及景物受光后的冷暖对比关系。 容易出现的问题:1.概念色; 2.暗部和阴影雷同。
色 彩
第五模块 项目三
风景写生的方法
与步骤
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分析 六、小结
二、确定构图
七、思考与练习
三、铺大色调
四、深入刻画
五、调整完成
一、观察分析 面对大自然,要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致进行分析,合理安排画 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局。
展示实景图
用单色直接勾
二、确定构图
勒,用图形去概
括表现景致中的 形体。 说明:户外光线 变化大,速度要 快,抓住景致给 予画者的第一感
觉。
三、铺大色调 起稿以后,从天
空、远景开始,迅
速铺开,寻找画面 大的色调关系,将 大的色块都画完后, 再深入刻画细部。
说明:上色方法有很多种,有从上画到下,远景画到近景的; 也有从主体物开始画起,逐步向其他地方延伸;也有先从局部 画起,如先将前景物体画得很具体、很深入,再结合前景的位 置,让物体在色调关系上尽可能确切,然后再画大面积色调, 进一步寻找色调关系,追求画面的真实感的。 展示铺大色调(两张)。
其前后顺序作为初学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当熟练以 后可以自己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七、思考与练习 1.完成风景小色稿练习。 2.独立完成风景写生作业一幅。
谢谢观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 彩
模块五 项目一
风景写生之选景与构图
选景与构图
一、选景
二、构图
三、小结
四、思考与练习
一、选景
选景是风景写生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满山遍野地转来转去却找不到满意的景物,其原因 往往事因为学生在外出写生之前,头脑中已有了画面的一种假想模式,他们有意无意地寻找这样的画面,其 实是很难找到的。 1.选景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大的色调,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几大块颜色能否形成非常和谐优雅的色调。
地平线在透视中的意义
地平线: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看, 远方的天地的交界线,称为地平线. 视平线:在画者的中视线与画面相 交的一点(即心点)所做的平线,称 为视平线.
平视时,地平线和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就是视平线,
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
斜 仰 视
2.选景时要有主体物,景物要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为了方便取景,可以用卡纸自制一个取景 框。也可以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撑开呈90度角,正反形成一个取景框。
选景的要点 1.色调 2.主次
二、构图
构图是风景写生画的基础.是画者根据内容和形式美法则处理画面构成的一种手段。作为风景写生.在选 景之后接下来就是思考、组织构图。构图要依据所表现的景物和画者的内心感受来决定。 1.构图中的透视 构图中透视规律的掌握极为重要,透视中的视点即作画者眼睛高度的位置。视点高,适合表现以地面景 物为主的风景;视点低,适合表现广阔的天空、云彩及建筑物、树木等。透视中的视平线是眼睛正视前方出 现的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线,视平线愈高,对地面的景物看得愈多,给人以宽阔之感;视平线愈低,近处的景 物愈给人以高耸的感觉。透视中的地平线即地平面与天空交界的一条水平线,当俯视或仰视时,地平线在画 面中的位置会产生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效果。
3.构图中的趣味中心 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经常会发现在画 面中较醒目的位置上有某处刻画得很精细,能 吸引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趣味中心”,在画 面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构图时,趣味中 心应安置在画面较为突出的地方,与其他部分 形成协调或对比,使画面既有重点,又统一协 调在整体之中。 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构图中的趣味中 心。
小结:在构图时,趣味中心应安置在画面
较为突出的地方,与其他部分形成协调或对比, 使画面既有重点,又统一协调在整体之中。
4.构图中应强调形式感 构图一定要强调形式感,形式感一般是指画中的景物包含着什么样的几何体的空间形式。包含的几何体空 间形式越单纯,动力感就越强,视觉效果就越鲜明。当然,对几何体的处理不能简单化,线条的组织在构图中 的体现是至关重要的,形体的处理既要有变化,又要统一,主次、疏密、藏露等安排要得当。主要景物的轮廓 线和次要景物的形体趋向线要合理,使其有节奏感。 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构图中的形式感。 小结:在画面上起主导作用的各种线条,是体现形式
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视平线的高低对画面的影响。
小结:视点高,适合表现以地面景物为主的风景;视点低,适合表现广阔的天空、云彩及建筑物、树木等。
2.构图中远、中、近景的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远、中、近景,将构图中的中心物安排在中 景位置,画面效果完整且主题突出、鲜明。 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远中近景的安排。 小结:将构图中的中心物安排在中景位置,画面效果 完整且主题突出、鲜明。可以用远景来拉开画面的空间距 离,因为远景是表现主体物的环境状况及主题至远景的距 离,使画面具有纵深感。以近景来陪衬,烘托主题。可以 形成一种深度的对比,并通过画面的透视线方向引向主题, 拉开观者和主题的距离。
三、小结
总之,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应根据构图的基础知识,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运用构图的多种方式, 总结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不断提高构图能力。
四、思考与练习
对室外风景用素描稿进行构图练习。
谢谢观赏
感的主要手段,如水平线给人以广阔、平静的感觉,
并会感觉画面向左右方向扩展:垂直线给人以静止、 严肃、崇高的感觉,并会感觉画面向上下扩展;斜线 给人以运动的感觉。另外,三角形给人以稳定的感觉。
5.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 构图的变化与统一也就是对比与协调,绘画中的各方面关系都是通过对比来获得的,通过协调达到统一的 目的。画面中的各种对比因素或多或少都与构图有关,如视点的变化、形体的对比变化、空间的对比变化、色 块的对比变化、线的对比变化和明度的对比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