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 创新训练 实验报告
arduino土壤湿度传感器实训报告

arduino土壤湿度传感器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1. 学习Arduino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式。
2. 掌握Arduino编程技巧,实现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
3.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1. Arduino UNO开发板2. 土壤湿度传感器3. 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4. 杜邦线、面包板等实验工具5. 计算机及Arduino IDE软件三、实训内容与步骤1. 土壤湿度传感器简介了解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技术参数。
2. 接线与硬件搭建根据传感器说明书,将土壤湿度传感器与Arduino UNO开发板连接。
一般需要连接VCC、GND、模拟输出(AO)和数字输出(DO)等引脚。
3. 编写Arduino程序使用Arduino IDE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a. 读取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模拟输出值。
b. 将模拟值转换为土壤湿度百分比。
c. 通过串口通信将土壤湿度值发送到计算机。
d. 设计一个简易的浇水控制系统,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浇水装置;当土壤湿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浇水装置。
4. 调试与优化上传程序到Arduino UNO开发板,观察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工作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优化浇水控制系统的性能。
5. 实训总结总结本次实训的学习内容,分享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四、实训成果与评价1. 成果展示:完成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接线、编程和调试,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浇水功能。
2. 评价标准:a. 硬件搭建是否正确、稳固。
b. 程序编写是否规范、高效。
c. 系统功能是否完善、可靠。
d.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建议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意外事故。
2. 仔细阅读传感器说明书,确保正确接线。
3. 编写程序时,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调试过程中,耐心观察现象,分析问题,逐步解决。
5. 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六、拓展与应用1. 尝试使用其他类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比较其性能差异。
arduino液晶屏显示实训报告

arduino液晶屏显示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使用Arduino控制液晶屏显示信息来加深对于Arduino的理解,并实际运用其功能。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训的目标、步骤和结果,并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实训目标:1.熟悉Arduino开发环境的搭建和基本操作;2.掌握Arduino控制液晶屏显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实现Arduino与液晶屏的连接和数据传输;4.利用液晶屏显示特定信息,如温度、湿度等。
二、实训步骤:1.硬件准备:准备Arduino开发板、液晶屏、杜邦线等硬件设备;2.软件设置:安装Arduino开发环境,并选择合适的库文件以支持液晶屏;3.连接电路:按照液晶屏的引脚定义,将Arduino与液晶屏进行正确连接;4.编写代码:使用Arduino编程语言,编写控制液晶屏显示的代码;5.上传代码: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开发板,实现与液晶屏的通信;6.测试验证:观察液晶屏显示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三、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实现了Arduino控制液晶屏显示信息的目标。
液晶屏能够准确显示我们预设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等。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Arduino将这些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从而提供给用户实时的信息反馈。
四、问题总结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液晶屏的接线错误、代码逻辑错误等。
通过仔细检查接线、逐行调试代码等方法,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最终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细节,认真阅读硬件设备和库文件的说明文档,以避免类似的错误。
结论: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Arduino控制液晶屏显示的原理和方法,并成功实现了相关功能。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Arduino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对于硬件设备接线和软件编程的实践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Arduino智能小车实验报告解读

“蓝牙手柄避障小车”设计设计者:严梓桓(34%),汤楷宸(33%),梁德棋(33%)1. 项目背景本作品为基于Arduino控制的智能小车。
智能小车在技术上和移动机器人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有着关于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电子电路上的重要实践意义。
通过对基本功能进行不同方向,多种多样的扩展,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
这类设备可以应用于复杂多样的工作环境,在民用和军用上都可以有各种各样颇有意义的用途。
一般来说,红外避障实现方便、技术要求相对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
并且,一般的红外避障装置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实用的要求,因此成为常用的避障方法。
利用红外传感器来实现小车的智能避障时,通过测量小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实现小车多角度检测障碍物,从而加以判断转向、后退和前进,使小车能成功的躲避障碍物,并按照控制者的意愿前进。
受到现有的产品和技术的启发,我们小组制作简易的智能小车。
这款简易的智能小车,可以通过操作人的遥控进行操控,进行各种运动,当遇到障碍物时,可以灵活地进行自动避障。
而小车的舵机转向,更加的贴合我们的现实汽车的模型,对实现智能无人汽车的出现有一定的借鉴优势。
我们还计划为它加装通过Wi-Fi连接的摄像头模块,将拍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到电脑上。
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将来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对小车进行操控,让小车使用更为方便,功能更加强大。
2. 创意描述这款简易的智能小车,可以通过操作手柄进行遥控操控,进行各种前进、后退、转弯、变速等运动。
切换模式后,当遇到障碍物时,它可以通过红外避障模块,探测到障碍物,灵活地进行自动避障。
创新点:使用手柄操作,操纵方便,具有很大的娱乐性。
3. 功能及总体设计该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小车的运动、转向部分和红外避障部分。
对于运动和转向部分,经由Arduino UNO板,再用PM-R3多功能扩展板连接电机和舵机,实现小车运动。
操作时,通过蓝牙和遥控手柄连接主板,达到操纵的目的;红外避障部分,分布在小车各侧的多个红外小板通过红外传感器模块感应到障碍物,进而控制舵机的转动,避开障碍物。
arduino实验报告

arduino实验报告《Arduino实验报告》Arduino是一种开源的电子原型平台,由意大利的开发者设计,用于快速搭建原型并进行实验。
它可以用于各种项目,包括机器人、音乐播放器、智能家居设备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rduino平台进行一系列实验,以探索其功能和应用。
实验一:LED灯控制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将一个LED灯连接到Arduino板上,并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以控制LED灯的亮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的数字输出引脚来控制外部设备。
实验二:温度传感器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一个温度传感器,将其连接到Arduino板上,并编写了一个程序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显示在串行监视器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的模拟输入引脚来读取外部传感器的数据。
实验三:蜂鸣器控制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连接了一个蜂鸣器到Arduino板上,并编写了一个程序,以控制蜂鸣器的发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的数字输出引脚来控制发声设备。
实验四:无线通信最后,我们使用了一个无线模块,将其连接到Arduino板上,并编写了一个程序,以实现两个Arduino板之间的无线通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的串行通信功能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对Arduino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可以用于教育和学习,还可以用于各种实际项目中。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探索Arduino的潜力,以应用于更多的创新和实践中。
arduino实验报告3000字论文

arduino实验报告3000字论文篇一:Arduino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模板示例摘要本文针对Arduino能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环境的功能,对现有的物联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了Arduino平台下植物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首先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简单介绍了单片机和Arduino的相关信息,第三章介绍了本次设计所需要的器材,从第四章到第六章中详细描述了关键的数据上传和实时监控部分,包括:如何采集数据,如何进行数据上传,将从传感器上获取的数据上传到后台WEB,以及上传之后处理数据,设置预警等。
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在数据上传和处理数据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展望了一些扩展功能。
【关键词】物联网Arduino 植物状态监测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rduino through a variety of sensors to perceive the environment function, the existing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ant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rduino plat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ology of IOT firstly. And then, from the fourth chapter to the sixth chapter, the key data upload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par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cluding: How to upload data, upload the data from the sensor to the background WEB, and processing data, set the alarm, etc. Finally, thispaper also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upload and solutions.【Key Words】 IOTArduinoplant conditionmonitor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 II 目录................................................................... (III)前言................................................................... .. (1)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Arduino.......................................................... . (2)1.1单片机定义................................................................... (2)1.2单片机和个人计算机之间的异同 (2)1.3单片机的功能................................................................... .. (2)1.4单视图................................................................... .. (2)2 Arduino的基本组成 .................................................................. (3)2.1 Arduino定义 .................................................................. . (3)2.2 Arduino的诞生 .................................................................. (3)2.3 Arduino语言 .................................................................. . (3)2.3.1 关键字................................................................... (4)2.3.2 语法符号................................................................... .. (4)2.3.3 运算符................................................................... (4)2.3.4 数据类型................................................................... .. (5)2.3.5 常量................................................................... (5)2.3.6 结构................................................................... (6)2.3.7 功能................................................................... (6)3 本次设计所需的硬件与软件................................................................... . (7)3.1 Arduino UNO.................................................................. . (7)3.1.1 Arduino uno基本概要 (8)3.1.2 通信接口................................................................... .. (8)3.1.3 下载程序................................................................... .. (9)3.1.4 注意要点................................................................... .. (9)3.2 DHT11传感器和LY-69................................................................ (9)3.3 开发环境................................................................... .. (11)4 植物生长状态监测系统介绍................................................................... . (12)4.1 设计思路................................................................... . (12)4.2设计步骤................................................................... .. (13)4.2.1设置网络................................................................... (13)4.2.2获取数据................................................................... (13)4.2.3数据分析................................................................... (13)4.2.4处理分析结果................................................................... . (13)4.2.5设置预警................................................................... (13)4.2.6与用户交互................................................................... .. (13)5植物生长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135.1工作原理................................................................... .. (13)图................................................................... . (15)6植物生长状态监测系统详细设计...................................................................166.1设计目的................................................................... .. (16)6.2功能模块设计................................................................... (16)6.2.1网络连接................................................................... (16)6.2.2获取数据................................................................... (17)6.3系统调试................................................................... .. (19)6.3.1编译程序................................................................... . (19)序................................................................... . (20)7运行环境与结论................................................................... . (24)7.1硬件环境................................................................... .. (24)7.2软件环境................................................................... .. (24)7.3运行环境................................................................... .. (24)7.4运行结果................................................................... .. (2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28)总结...................................................................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 (31)前言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arduino实训报告总结1000字

arduino实训报告总结1000字
本次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Arduino板进行编程和控制。
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电子和编程的知识,并且最终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实训的开始,我们学习了基本的电子知识和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Arduino板和电脑进行编程,并且学习了如何使用Arduino 的IDE软件进行代码编写和上传。
在接下来的实训中,我们开始探索如何使用Arduino板控制各种不同的电子元件,如LED灯、蜂鸣器、电机等。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Arduino的数字和模拟输出来控制这些元件的电流和电压,以达到控制它们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们开始着手设计我们的项目。
我们讨论了各种不同的想法,并最终决定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我们使用了各种传感器和元件,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LED灯、电机等,并使用了各种控制算法和逻辑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实现我们的项目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我们需要确保不同的元件之间能够正确地通信和互动,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代码能够正确地实现我们的控制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和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成功地实现了
我们的项目。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益的经历。
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电子和编程的知识,并最终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项目。
这次实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相信这次实训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创新实验报告模拟

学生创新实验报告模拟引言学生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涉及基于Arduino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个基于Arduino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路口交通的智能调度和车辆限行功能,提高路口的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实验内容1. 硬件设计:利用Arduino开发板、LED灯、红外线传感器等构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2. 软件设计:编写基于Arduino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程序,实现灯光的序列变化和传感器的检测功能。
3. 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4. 优化改进: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性能和功能。
实验步骤1. 硬件设计:按照电路图连接Arduino开发板、LED灯、红外线传感器等硬件组件。
2. 软件设计:使用Arduino IDE编写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程序,设定灯光的序列变化和传感器的检测逻辑。
3. 系统集成:将硬件与软件进行连接,上传程序到Arduino开发板上,完成系统的搭建。
4. 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灯光的状态变化和传感器的检测功能。
5. 性能测试:模拟不同流量情况下的交通车辆,并测试系统响应时间和准确性。
6. 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针对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优化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实验结果经过系统的集成和测试,我们成功实现了基于Arduino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
系统能够根据道路交通情况自动调节交通信号,保证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设计基于Arduino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掌握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交通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不断优化和改进系统,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创意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Arduino的智能温湿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Arduino编程和电子元件的使用。
2. 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智能控制器。
3. 提高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应用能力,以及电路设计能力。
实验器材:1. Arduino UNO开发板2. DHT11温湿度传感器3. 12V直流电机4. 温湿度继电器5. 连接线6. 电源7. 实验台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Arduino UNO作为主控单元,通过DHT11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启动,从而调节室内温湿度。
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 将DHT11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到Arduino的A0口。
- 将温湿度继电器的控制线连接到Arduino的数字输出端口(例如D2)。
- 将电机连接到继电器的输出端口,并连接电源。
2. 编程:- 编写Arduino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初始化串口通信,用于调试。
- 初始化DHT11传感器。
- 定时读取温湿度数据。
- 根据设定的温湿度范围,控制继电器开关,从而控制电机启动或停止。
3. 测试与调试:- 上电运行程序,观察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是否正常。
- 调整设定值,测试电机是否能够根据温湿度变化自动启动或停止。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湿度监测:- 通过DHT11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数据准确可靠。
2. 自动控制:- 当室内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电机能够自动启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当达到设定值时,电机自动停止。
3. 稳定性:- 在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依然能够稳定工作,温湿度波动范围在设定范围内。
创新点:1. 智能控制:通过Arduino编程,实现了温湿度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2. 模块化设计: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升级。
3. 实时监测:通过DHT11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智能温湿度控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创新训练与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科151
学号:********** *********
学生姓名:蒋帅朱亮
指导教师:***
2017年7月12 日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1 页基于Arduino UNO的倒车雷达系统设计与实现一、设计目标
利用Arduino UNO 设计倒车雷达系统的功能:
1、利用超声波模块HC-SR04 实现避障功能,并可以通过Arduino的串口监视器读取距
离的参数;
2、利用蜂鸣器模块实现不同频率的警报声音;
3、利用贴片式RBG LED实现不同颜色的警报灯光。
二、设计思路
超声波模块(如图一)的原理是使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m/s×t
,作用为测距。
2
图一超声波HC-SR04模块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2 页将超声波模块的Echo引脚设置为输入模式,Trig引脚设置为IO脚模式,通过Trig引脚发送脉冲触发HC-SR04 测距,并输出测得的距离值。
设置不同的距离值范围,使之输出不同的函数,不同的函数将会输出不同的电平输入至LED(如图二)和蜂鸣器(如图三),然后使LED与蜂鸣器输出不同的结果,即不同颜色的灯光和不同频率的蜂鸣声。
图二贴片式RBG LED图三无源蜂鸣器
三、设计内容
本次实验使用的Arduino主板的型号为UNO(如图四),编程程序为Arduino IDE(如图五)。
图四Arduino UNO
图五Arduino IDE界面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3 页代码如下(附带注释):
const int TrigPin = 3;
const int EchoPin = 4; // 定义变色灯LED的三个输出接口
int ledpin1 = 5; // R引脚
int ledpin2 = 6; // G引脚
int ledpin3 = 7; // B引脚
int beeppin = 8; // 蜂鸣器的pin
int i = 0;
void setup ()
{
Serial.begin(9600); //测量结果将通过此串口输出至PC 上的串口监视器
pinMode(EchoPin, INPUT); //设置EchoPin 为输入模式
pinMode(TrigPin, OUTPUT); //设置超声波数字IO脚模式,OUTPUT为输出
pinMode(ledpin1,OUTPUT);
pinMode(ledpin2,OUTPUT);
pinMode(ledpin3,OUTPUT);
pinMode(beeppin,OUTPUT); //设置蜂鸣器引脚输出模式
}
void loop()
{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 通过TrigPin 发送脉冲,触发HC-SR04 测距,使发出发出超声波信号接口低电平2μs delayMicroseconds(2);
digitalWrite(TrigPin, HIGH); // 使发出发出超声波信号接口高电平10μs,这里是至少10μs
delayMicroseconds(10);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 保持发出超声波信号接口低电平
int distance = pulseIn(EchoPin, HIGH); // 读出脉冲时间
distance= distance/58; // 将脉冲时间转化为距离(单位:厘米)
Serial.println(distance); //输出距离值
if(distance<20) //当距离<20cm
{
setColor(255, 0, 0);//三色LED的设置颜色
buzzer1();
}
else if (distance<=120) //当距离<120cm
{
setColor(0, 0, 255);
buzzer2();
}
else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4 页{
setColor(0, 255, 0);
buzzer3();
}
}
//*****************************************************************
void buzzer1()
{
tone(beeppin,900);
delay(300); //响声间隔300ms 听上去更急促
noTone(beeppin);
}
void buzzer2()
{
tone(beeppin,600);
delay(500); //响声间隔500ms 听上去普通
noTone(beeppin);
}
void buzzer3() //这里我用了除余的方法,目的是如果处在安全距离,在不用delay的情况下蜂鸣器响声不要那么频繁{
if(i%100 == 1){
tone(beeppin,500);
}
else{
noTone(beeppin);
}
i++;
}
void setColor(int red, int green, int blue) //三色LED的设置颜色函数
{
analogWrite(ledpin3, red);
analogWrite(ledpin2, green);
analogWrite(ledpin1, blue);
}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5 页四、设计结果
将超声波模块,LED模块和蜂鸣器模块连接至Arduino UNO上(如图六)。
图六连接完毕的Arduino主板与模块
将代码上传至Arduino电路板中,即可通过遮挡超声波发射器来模拟倒车的情景来测试作品的雷达功能,下面将会用一系列图片来展示测试结果。
图七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大于120cm,蜂鸣器无响声,LED呈粉色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6 页图八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大于120cm,蜂鸣器无响声,LED呈粉色
图九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大于20cm小于120cm,蜂鸣器响声间隔
500ms,LED呈蓝色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7 页
图十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大于20cm小于120cm,蜂鸣器响声间隔
500ms,LED呈蓝色
图十一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小于20cm,蜂鸣器响声间隔300ms,
LED呈红色
贵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实习报告第 8 页
图十二超声波发射器遮挡距离小于20cm,蜂鸣器响声间隔300ms,
LED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