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教育的金规则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就好比饮鸩止渴,夸夸群是能止得了我们一时的渴,可终究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到最后内心还是空的还是渴的。

无条件积极关注则是水,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

无条件积极关注,也称正向关注或者积极关怀。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处理心理治疗中双方关系的中心原则,在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对中的最好诠释。

它表现为不以评价的态度来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举止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

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跟自己一样的人。

真诚地对待他,细心倾听他所说的,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包容他的不合理行为,尊重他,看重他。

简单的讲就是不带批判性的态度,不作反对或赞成,仅仅去接纳和认同。

理念原理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良好的行为符合父母的愿望,能获得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即价值条件。

儿童多次经历价值条件,就会将其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儿童起初需要他人积极关注,以后又需要自己对自己关注。

用以评价自己行为的内部参照系是积极关注的条件在自我结构中的投射,其对自身的评价受该价值条件的约束。

只有内在价值条件作用不再发生时,才能保持自我的同一性。

价值条件的作用是产生自我不协调的根源。

因此,要成为一个机能健全的人,就要有一个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使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

在心理治疗中,这是改变自我不协调的必要条件。

定义要素通过简单定义的呈现,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无条件);●反对消极悲观,不带批判色彩(积极);●包括身体的关注与心理的关注两方面(关注);●实事求是,不脱离现实、盲目乐观;●并不决定于当事人的行为;●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不等于为了当事人而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法便是找到人们真正的自我,积极关注的需要随自我而产生。

亲子教育五字诀心得体会(3篇)

亲子教育五字诀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说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亲密的伙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此,我结合自身实践,总结了亲子教育的五字诀心得体会。

一、爱爱是亲子教育的基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如阳光般温暖,如雨露般滋润。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以下是我对爱的几点体会:1. 深情厚爱:父母要用心去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 真诚相待:父母要真诚地对待孩子,不虚伪、不欺诈。

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真实、自然的形象,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

3. 情感共鸣:父母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父母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二、教教育是亲子教育的核心。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

以下是我对教的几点体会:1. 言传身教: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做到言行一致。

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3. 重视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三、育育是指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育的几点体会:1. 身心健康: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战胜困难。

2. 兴趣爱好: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3. 人际交往: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全人格教育:亲子关系之父母十诫

全人格教育:亲子关系之父母十诫

亲子关系之父母十诫作者:佚名来源:网络分享:全人格教育1. 体罚-用肢体语言进行攻击。

家长打骂孩子,孩子浑身发抖,躲在角落里,还说:“打是亲,骂是爱”。

孩子心理产生怨恨和敌意,就要反抗。

2. 恐吓-恐吓会引发孩子的恐惧。

例:你再哭,大灰狼要来把你抓去了;你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父母的这些话很有杀伤力,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3. 吼叫-孩子紧张地尿裤子了。

吼叫显示:1)父母已经没有策略了,2)命令马上要执行。

但真正有独立性的孩子并不愿意立刻去做。

也许彼此有个约定,有个说法比较好。

其实不是所有的事情父母命令了,孩子都愿意去做的。

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就觉得自己的威严被侵犯了,所以父母愤怒了。

4. 唠叨-也是父母没有策略了。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往发生的很多事情积累下来才会有今天的结果。

5. 空洞地说教-是一种无效的教育。

其实,父母把一些理论搬过来,但并没有指出孩子真正的问题或需要提升的地方。

如果没有说到点上,孩子就不接受空洞的说教。

6. 因自身的压力而放大孩子的错误-当父母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压力的时候,脾气就变得很大。

当父母自己遇到挑战和压力时,会把孩子小小的过失给放大。

7. 羞辱8. 嘲笑-不当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例:你的表现怎么象三岁小孩一样啊!孩子听了后会对自己,对父母产生怀疑。

9. 圈套-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明知故问。

其实这样一步一步揭穿,父母象侦探,孩子感觉不好,象小偷一样被审查。

10.加重罪恶感-母亲常说:“我都是为了你才不和你爸爸离婚的。

我把你拉扯这么大,吃了那么多苦。

”让孩子有很大的负罪感,罪恶感。

如果这种罪恶感过度,孩子会非常紧张。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第2页。

心理学家关于母亲的名言

心理学家关于母亲的名言

没有完美的母亲,只有足够好的母亲。

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所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足够敏感。

——唐纳德·温尼科特成为母亲是学习自己不曾知道的坚强,以及面对自己不曾存在的恐惧。

——卡伦·霍妮好的母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海因兹·科胡特"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 ——冈察洛夫"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高尔基"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 ——邓肯"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 ——马克·吐温"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 ——乔治·艾略特"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

" ——菲席尔"母爱的真正体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出生婴儿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

" ——埃利希·弗洛姆"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

" ——巴尔扎克"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容纳孩子最可谴责的行为。

" ——狄更斯孩子大了,变成了母亲的心事,母亲的心事,是夏天的树叶,怎么落,也落不尽。

——汪国真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季羡林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毕淑敏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了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老舍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家庭教育锦囊21条

家庭教育锦囊21条

家庭教育锦囊21条作者:兰君来源:《青岛画报·新航程》2019年第04期1.这世上,哪有不疼的爱?不折腾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听话基本靠演技。

进了青春期,没被孩子气到气结的妈,少见。

同理,被妈叨叨烦的孩儿,也不多。

痛并快乐着就是亲子关系的主旋律。

有的孩子是礼物,有的孩子是考验。

既来之则爱之,气过之后卷土重来的只有滚滚母爱!2.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一个人成为自己的老师,认识自我,悦纳本我,带领自己面对并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烦和困难。

一个人过分依赖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欢才是正事。

3.当妈妈是世间最高最难的修行,比任何课程哪怕是宗教都艰深得多。

当得了好妈妈,必然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做妈妈,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握在手易,放开手难。

始终尊重他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要用爱让孩子窒息。

也不要期求回报,因为付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回报。

4.有句话,可能我们不愿相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深的伤害大多来自父母!没有尊重,没有真爱,没有界限。

一个三无的孩子,哪怕成绩优异,才艺靓丽,也终究不会长成一个结结实实的幸福之人。

5.这里的“没有真爱”,并不是说我们不爱孩子,但是这个爱是有条件的,我们心里往往有这样的潜规则:你值得爱,我才爱你。

而不是你需要爱,所以我爱你。

无条件的爱才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份大礼!6.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用一万句话去伤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错。

爱,不是严苛、正确、伟大,而是一片土壤、一个港湾、一隅安心之处。

7.爱是一个子宫,包容我们所有的不安、躁动、甚至阴暗和失态。

当一个人,处于强大的安全感中,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8.作为父母,情绪的平和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好的关系胜过万千说教。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领导的关系、同事的关系、客户的关系,却很少静下心来,想想如何搞好亲子关系,这也是一门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大学问。

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如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品行兼优的孩子,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我们家长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观后感心得1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族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着,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

为孩子今后的。

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

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

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

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九型人格和亲子教育

九型人格和亲子教育

培养目标:追求卓越,学会宽容完美型的孩子最显著的优点是自我要求高,做事有规律,温和善良.主要不足是追求完美,太重小节,过分顺从,吹毛求疵.因此家长不要对孩子提太高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完美主义,增强他们随承受失败的能力.家长需要做的教育方法:1 完美不苛求,批评有艺术(批评先说自己,纠错先给肯定)2 期望适度,压力缓解(爱护上进心,增加抗压能力)3 宣泄不良情绪,增强积极心态(困难就是挑战,增加希望)4 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耐挫能力(困难就是挑战,竭尽所能)5 适当疏远,消除孩子退缩现象(培养独立性,消除退缩行为)6 容人容己,快乐无忧(善待自己,欣赏他人)培养目标:鼓励善良,强化原则奉献型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善良温柔,乐于奉献,可面子软,很敏感,原则性差.家长应该注意开发孩子善良\奉献的一面,同时也必须全力改变孩子的弱点,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以免孩子经常吃亏.特别是在坏人面前,这种孩子常常被当成"傻冒",因而要训练孩子的识人能力.家长需要做的教育方法:1 肯定孩子的优点,理解孩子的不足(理解孩子热心,教会孩子适度)2 力所能及自己做,力不从心会求人(临危要镇静,遇险会求助)3 不让孩子免为其难,学会拒绝的技巧(爱护孩子的善心,训练孩子学会谢绝)4 提倡关注他人,强化自我(自我意识,自我发展)5 父母不能使用恶语,批评孩子要讲技巧(理解孩子错误码,抓住机会教育)6 人前教子不要取(孩子的面子大,不要用"谦虚"贬低孩子.培养目标:支持实干进取,反对投机取巧实践型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积极进取,独立性强,讲究效率,可是爱出风头,贬低他人,争强好胜,喜欢走捷径.家长需要做的教育方法:1 不投机取巧,要脚踏地(淡化分数的影响,增强承受失败的能力.2 确定评价标准,正确评价自已和他人(孩子各有所长,横向比较要不得)3 重视过程,淡化结果4 倾听自己的声音,面对真实的人生(启发乖孩子出动,限制狂孩子行为)5 关注他人感受,培养合作精神(孩子必须有朋友,做事最好能合作)6 对人真诚坦荡,建立真挚友谊(尊重孩子的隐私,架起信任的桥梁)培养目标:追求辉煌,消除胆怯自我型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不喜欢平淡,表面温和,内心孤独,情绪不稳定,喜欢独处,不善于表现,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艺术方面的特殊才干.家长需要做的教育方法1 引导孩子关注现实,发展孩子天赋才能(顺应兴趣,发展特长)2 营造乐观氛围,克服消极情绪(搞长情绪管理,释放不良情绪)3 学习与人交往,打破自我封闭(真诚沟通)4 发展独特性,培养创造力(欣赏孩子的独特,发展孩子的特长)5 平凡而不平庸,独特而不怪异(平常的心态,卓越的成就)6 防止过于敏感,让孩子远离忧郁(训练理性思维,防止过于敏感)改善目标:善于思考,弱于行动理智型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思考,行动迟缓。

没有敌意的坚决

没有敌意的坚决

没有敌意的坚决,没有诱惑的深情
科胡特的名言:“没有敌意的坚决,没有诱惑的深情”,主要是用来描述亲子相处中健康关系的特征。

之所以要“没有敌意的坚决”,因为只有坚决地拒绝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才有利于孩子内化一些有益的品质。

比如一个到了该独自睡觉年龄的孩子,父母坚决要求他一个人睡觉,在面对恐惧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地建立了安抚恐惧的心理品质。

而如果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会承受不住黑暗的恐惧而一味地陪伴,那么孩子便无法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程度的坚决是必需的。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作为弱势的一方,容易成为被剥削的工具,而且这些剥削往往是在以爱的名义下展开的,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具有诱惑性的深情”。

诱惑一词,本身便是指诱使别人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所以诱惑时,并非将对方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只是一个满足的工具。

在剥削性的亲子关系里,有两类诱惑,一类是将孩子作为父母性满足的对象,第二类是将孩子作为自身不合理心理需要满足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亲子教育的金规则
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两个充满诗意的语句,来描述最和谐的亲密关系:“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没有敌意的坚决:我知道你很爱我,但是我需要自己的空间,虽然我拒绝你,但是依然感激你的付出。

不含诱惑的深情:我无条件关心你,但是我不会营造出一个让你需要我,离开我就什么也不行的假象,我爱你,也尊重你的选择。

举个栗子:比如孩子要一件根本买不起的玩具。

有敌意的坚决就是:板着脸,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家里穷你不知道,你真是个坏孩子。

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对孩子说,我知道那件玩具很好,我也知道你很想要,并且这件玩具对你也很重要,但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能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诱惑的深情就是:你不离开妈妈,我就给你买,你听话我就给你买。

你孝顺我家家产就都是你的。

没有诱惑的深情就是:你要活出你自己,不论如何,妈妈都不控制你,不评判你,支持你自己做出的决定。

以底限来做决定,而不是以心情;以欣赏为由去爱,而不是以欲望
说起科胡特这个人,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有极其深厚的精神分析底子,曾做过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后来还创立了自体心理学学派,是硬桥硬马的学者。

但是他说出这句不太有专业术语气氛,甚至还带点文艺的话,却让我觉得意味深长,非常值得思考。

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太极八卦,黑中带着点白,白中仍有一点黑,不含诱惑的深情让人觉得在满满的深情中,是父母的一点坚持与底线,来自于家长良好独立的人格,不需要俯低诱惑来无止境地满足孩子,以期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爱的人,实际上没有原则的爱只会让人觉腻而混乱,少了清新和条理。

而不带敌意的坚决更让人看到的是父母对孩子满满地期望,期待孩子能够自己负起责任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所以当孩子甩开父母的手开始蹒跚独行的时候,父母充满着耐心慢慢等待,不蛮暴不怨毒不急于求成强加控制,呵护着孩子心中那颗种子,期待孩子终成为参天大树的那一日。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这样的父母太少了,早年媒体上不少父母虐待孩子的事件频见报
端,现如今打骂孩子的父母倒是少了,但是要挟孩子满足父母各种欲望的家长倒是越来越多。

这让人不禁想起,我们中国的父母到底怎么了?
其实带有诱惑的深情与饱含敌意的坚决,说白了就是控制,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需要实现,或者是要孩子拥有优秀的学业、特殊的技能抑或是讨人喜欢的外在表现,或者是满足父母低微的自尊以及对无所不能控制欲的向往。

当父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孩子玩心眼耍手段的时候,无不是在告诉孩子,你不是个独一无二有价值的人,只有你满足了我的心愿的时候,你才可以拥有我的爱。

你以依附于我而生的。

在这样的极具有隐蔽性的亲子双方的抗争中,孩子因为弱小而屈从。

他会丧失了自由,尊严和信心,伤口留下来之后,势必会在未来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导致更大的灾难和冲突。

想成为“拥有不含诱惑的深情与不带敌意的坚决”的家长,父母唯有时刻反省,让温暖、安全、信任在亲子关系中流动起来,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