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蒋恒丰(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在测井施工过程中,测井事故时有发生㊂特别是近几年来,各油田加大了大斜度井㊁定向井㊁开窗井㊁水平井的开发㊂由于这些井的井身结构比较特殊,增加了井下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测井施工难度加大,因而测井中的故障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加,且有逐年明显升高趋势,影响测井时效,增大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及安全风险㊂文章通过对测井作业过程中常见故障原因的总结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及处理方法,为顺利完成测井施工起到了非常好的借鉴作用㊂关键词:遇阻;遇卡;井下落物;电缆打扭;电缆打结中图分类号:P631.8+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7981(2020)10-0071-03引言测井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测井事故时有发生㊂特别是近几年来,各油田加大了大斜度井㊁定向井㊁开窗井㊁水平井的开发㊂由于这些井的井身结构比较特殊,增加了井下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测井施工难度加大,因而测井中的故障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加㊂对于测井事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不但影响正常生产,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井报废㊂因此,得当㊁安全㊁高效地处理测井故障特别重要㊂本文对测井中常见故障进行归类研究㊂1测井施工的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概述①在测井前的准备阶段,测井小队没有进入到井场的时候,对测井仪器㊁设备㊁工具等进行检查和保养,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排查和治理,避免设备㊁仪器带病作业,引发严重的后果㊂定期保养测井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测井施工的全部仪器设备等,电源的设置合理,有专人负责,避免测井施工中发生触电事故,影响到测井施工的顺利进行㊂保证地面的仪器仪表设备完好无损,天地滑轮灵活好用㊂②进入到测井施工现场后,需要对测井的仪器设备进行安装㊁调试㊁测前刻度等,保证测井仪器仪表设备的顺利下井㊂通过钻井队了解井下的情况,制定测井作业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平稳地完成测井施工的任务㊂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前工作安排,确定操作程序和安全要点㊂③测井施工作业时,钻井队指定专人配合,测井施工人员不允许动用钻井设备和设施,下井仪器出入井口的时候,需要有专人的指挥,不得碰撞井口的钻井设备,避免损坏设备,影响到后续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㊂进行生产井测井的时候,打开井口阀门前,需要检查井口的防喷器,预防发生井喷事故㊂2测井作业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2.1仪器下放时遇阻仪器下放时遇阻是测井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㊂如果处理得当将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㊂在仪器下放过程中,绞车面板上指重计读数应连续增加,当指重计读数突然减小时,可判断为遇阻㊂同时,在地面仪同步监视曲线上也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来㊂仪器下放过程遇阻时,张力梯度指示针会突然向时针方向转动,总张力指示会突然减小㊂当仪器在井下运行正常时,张力梯度指示针会保持在 零 位不变,而总张力逐渐增加㊂2.1.1遇阻原因分析a.井壁缩径遇阻b.井壁意外垮塌遇阻c.井身结构引起的遇阻d.电缆在井筒内打扭e.井内落物遇阻162020年第10期内蒙古石油化工收稿日期:2020-08-14作者简介:蒋恒丰,男,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在在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从事E C L I P S5700数控地面系统操作与维护工作㊂f.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2.1.2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发现仪器下放遇阻时,应及时慢慢上提仪器到遇阻位置30到50米以上,讨论井身情况以后可选择再下放电缆㊂a.井壁缩径㊁意外垮塌造成的遇阻,可提升仪器30-50米后,再下放电缆,改变下放速度,以快速㊁中速㊁慢速等不同速度多次上起下放㊂假如仪器还是下不去,且阻位无变化㊂此时应告知钻井队井下情况并通知其下钻通井㊂b.井斜过大㊁沙桥㊁仪器质量轻造成的遇阻,也可以采用a中改变速度地方法,假如仪器还是下不去,应适当加大加重锤的重量或长度再次下放㊂c.井筒不直存在拐点㊁井斜过大等由于井身结构复杂造成的遇阻应改变加重锤的形状或附加引导装置㊂d.井壁缩径遇阻,要求钻井队下钻划眼和循环处理泥浆㊂e.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也易造成遇阻,此时应通知井队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以减少摩擦阻力㊂f.井内有落物,一般应拒绝施工㊂2.2上提仪器遇卡仪器遇卡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后果要比仪器遇阻直接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㊂仪器上提过程中,指重计读数突然增大时,可判断为遇卡㊂2.2.1遇卡原因分析a.仪器顺利下井,等上提时井眼缩径使仪器遇卡㊂b.选择上提拉力的偏差,失去快捷解卡途径㊂遇卡以后,上提拉力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因为及时选择合适的拉力是解卡的最快捷的途径㊂c.电缆吸附遇卡㊂进行穿心打捞时可以发现,在下打捞筒到达电缆卡点时,绞车面板显示的张力突然降低,这就是电缆吸附遇卡得到解卡的结果㊂之所以发生电缆吸附遇卡,原因是多方面的㊂可能是仪器(有推靠的)在井下推靠臂控制失灵无法收回㊁设备问题(如车辆动力故障)㊁电缆绞车故障(如绞车离合器打坏),同时又没有及时地采用井队提升设备上下活动电缆,使电缆在井内停留时间过长,使井壁泥饼造成对电缆的吸附遇卡㊂也可以是钻井液性能指标因素㊂d.仪器在上提过程中,井眼缩径垮塌造成仪器遇卡㊂e.电缆断钢丝或打结造成遇卡㊂f.仪器过套管鞋或油管鞋遇卡㊂g.仪器过沙桥㊁键槽遇卡㊂h.仪器推靠臂失灵遇卡㊂i.电缆沿井璧运行磨成槽造成电缆嵌入遇卡㊂电缆在井内运行所受台力作用(合力)的结果使电缆沿着定的方向运动,如果电缆与井壁摩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磨成深槽㊂上提井下仪时,电缆沿深槽运行,由于仪器直径大于电缆与井壁磨成的深槽,因而造成遇卡㊂这种遇卡特点是仪器能向下滑行.多次上提下放.卡点几乎不变㊂j.思想上的不适应性.表现为思想上准备不足,情绪急燥.总想急于求成,往往容易拉断拉力棒或电缆.造成仪器落井;胆小怕事,只满足请示报告,自己没有主见;方法单一呆板,不能结台实际,失去解卡机遇㊂由此可见,遇卡以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显得十分重要㊂2.2.2避免遇卡的几种方法a.保证张力计准确可靠,选择合适的K系数,如果可能,张力计尽量挂在天滑轮上K=1,下井之前调整好绞车的扭矩,计算好仪器遇卡时可施加的最大安全拉力㊂b.在裸眼井内应保持电缆移动,停留易产生电缆吸附卡㊂c.在井底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㊂d.要始终保持电缆张力㊂e.遇阻时根据井况做出明确决定,尽量不要用测井仪器做无预知结果的下冲㊂f.尽量使用扶正器㊂g.接近套管鞋或油管鞋时小心(降低绞车速度)㊂h.具体作业要正确选择合适的弱点(根据具体作业及井深选择合适的拉力弱点)㊂2.3测井施工中遇卡的处理i.发现遇卡应立即摘除离合器,使电缆张力降低,电缆下行后再刹车,不可急于猛刹车或先刹车后摘离合器㊂防止急刹车后滚筒受力,使电缆张力增大而拉断电缆㊂j.重新检查绞车,天地滑轮的安全情况,并打好掩木㊂k.遇卡后应先收回推靠再下放电缆,若仪器能下行,下一段后再上提㊂假如仪器还是遇卡,则改变提升拉力,在电缆允许提升拉力的权限范围内多26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年第10期次上提下放电缆㊂绞车上下活动电缆的同时操作员应随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㊂随时观察张力是否恢复正常张力(除去电缆及仪器悬重最大权限为2. 5吨)㊂l.电缆嵌入遇卡时一般活动一段时间可以解卡㊂m.若仪器不能下行,应继续下放㊁上提电缆,逐渐加大上提拉力㊂若已增大到当时悬重+弱点拉断力ˑ75%仍不能解卡时,保持最大权限拉力1-2小时,如果还是没有解卡应提议进行打捞㊂n.打捞前应先判断遇卡深度㊂方法如下:a)使电缆处于正常张力状态;b)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记号;c)慢慢上提电缆使张力增加1吨;d)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第二记号;e)测出第一和第二记号之间的距离L1;f)使张力再增加1吨;g)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第三记号;h)测出第一和第三记号之间的距离L2;i)利用测量的结果用公式分别计算出卡点深度j)或利用图表查出大致遇卡深度㊂o.判定遇卡类型,计算最大安全张力㊂若计算出的卡点深度与仪器在井下的深度接近,可认为是仪器被卡㊂若小于仪器在井中的深度,则可能是电缆吸附卡㊁砂桥卡㊁电缆断钢丝卡或其他遇卡情况㊂p.如仪器在井口遇卡,可采用上小钻具或油管拨动电缆或井下仪器,并循环泥浆解卡㊂q.若仪器不在井口遇卡应上提电缆一直拉到最大安全张力㊂r.拉紧刹车,等待自行解卡㊂s.仍不解卡,则请示上级部门,采用相应的解卡措施(采用特殊解卡工具解卡㊁采用穿心打捞方法解卡)㊂t.遇卡后上提电缆速度在每分钟1~2米,随时观察张力指示㊂u.发现遇卡后应通知井队,以便配合工作㊂2.4仪器连接常见故障及处理连接不上仪器或仪器上不到位㊂原因是仪器对接时未对准定位销㊁定位槽,碰撞力过大使定位销变形,或碰撞接头变形㊂处理办法是卸开仪器,用什锦锉锉平变形部分㊂接头与插座连接不良㊂原因多数是因插头与插座使用时间较长,磨损严重或插头弹性变小,而造成接触不良或不接触㊂其处理办法是更换新的插头㊂组合测井连接好后发现顺序错㊂原因是井口工对组合不熟悉,抬错仪器㊂处理办法是从连接正确的仪器上端卡上组装台,卸开仪器,装上后堵头,上部只有一二只仪器直接拉到地面上卸开,再按正确顺序在井口组装㊂2.5测井现场机械故障及处理1.绞车链条断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通知井队司钻利用大钩上起下放电缆㊂一般是直接用大钩带动天地滑轮上下运动活动仪器和电缆,其优点是既能观察井队指重计的变化又能观察测井张力系统的指示,防止遇卡拉断仪器㊂缺点是下放时宜出现电缆跳槽㊂另一种方法是用电缆卡子将电缆卡住,用大钩吊住电缆卡子上下活动㊂缺点是不能观察张力的变化情况2.绞车刹车失灵测井作业的安全与绞车的操作密切相关㊂为此,第一串仪器下放时要求每300m试一次刹车㊂其目的是确保测井施工过程中绞车刹车有效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试刹车时发现绞车刹车失灵㊂有时在测井过程中突然发现绞车刹车失灵㊂遇到这样的故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要按部就班地想办法去排除故障㊂对于下放速度慢且仪器下放不深时,可采取抢挡的方法㊂而对于其它情况,通常用撬杠或木杠之类的东西顶进到车带和滚筒之间㊂阻止滚筒继续旋转㊂绞车停住后,电缆卡子将电缆卡住㊂然后通知井队司钻利用大钩上起下放电缆㊂再进行绞车刹车修理㊂3结论测井故障在测井作业中经常会出现㊂我们要做到清楚测井故障,尽量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㊂遇到故障要头脑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提高测井时效㊂[参考文献][1]何小曲,胡欣.带压测井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J].华章,2013,(11). [2]李德海,宁智源,杨世勇.石油行业测井安全的管理与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3):233-233.[3]林其伟,冯桂.测井电缆的拉伸校正[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z1):37.362020年第10期蒋恒丰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测井电缆故障分析及现场应用

测井电缆故障分析及现场应用

测井电缆故障分析及现场应用在实际测井工作中,经常遇到电缆打钮、变形、电缆缆心断、绝缘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测井任务顺利完成和安全,正确分析电缆故障现象和原因,正确判断电缆缆心断线、绝缘破坏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测井时效,保证井下施工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 常见的电缆故障现象及分析1.1由于挤压造成铠装钢丝局部变形故障原因:a、电缆从滑轮上跳出来;b、由于持续给予超过破断强度50%的拉力,使在滚筒上的电缆交叉处被挤压坏;c、由于操作设备的不小心造成结构上的损坏;d、存在松散的铠装。

1.2电缆打扭故障原因:a、电缆在高拉力的情况下,突然被松开;b、没有解开电缆旋转环结,就直接拉电缆;c、放电缆的速度比收电缆的速度快。

1.3铠装钢丝松开并变形故障原因:a、电缆在高拉力的情况下,突然被松开;b、操作造成松散的外层铠装的钢丝排列混乱;c、电缆通过小直径的密封装置。

1.4铠装钢丝变形引起从铠装里凸出来故障原因:不恰当的高拉力负荷,引起铠装钢丝变形。

1.5外层钢丝表面很快磨损故障原因:a、滑轮槽或马丁代克槽比电缆直径小;b、滑轮安装不正;c、在一固定的表面上磨损。

2 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工程事故的处理2.1电缆卡点深度计算(1)首先提到正常张力。

(2)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一个明显记号。

(3)使张力增加0.5吨,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再做一个明显记号。

(4)用尺子测量出这两个记号之间的距离ΔL1。

(5)使张力再增加0.5吨,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再做一个明显记号。

(6)用尺子测量出最后一个记号与第一个记号之间的距离ΔL2。

(7)根据七芯电缆的伸长系数为1.32202 米 / Km / 吨,利用测定的结果用下面的公式就可求出卡点深度:D = ΔL / ΔT × E说明:D = 遇卡深度(米)ΔL = 从转盘上量出的电缆伸长量(米)ΔT = 附加拉力(吨)E = 电缆伸长系数(米 / Km / 吨)(8)要特别注意,在进行伸长测量时,不得超过最大安全张力。

工程测井仪器落井测井事件案例经验分享

工程测井仪器落井测井事件案例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二:白 XX-XX同心调配井口刺漏事件
(一)事件概述 1、时间: 2014年5月16日。 2、地点:第十采油厂白XX-XX井。 3、事件简要经过: 21102队于2014年5月16日在白XX-XX井同心调 配过程中,完成测试后在起仪器过程中,上提速度过快,在提至2106米时, 防喷管堵头盘根及堵头连接的上部丝扣脱扣,发生刺漏,造成井场污染。在 关闭来水阀门后,对该井进行放空泄压,起出仪器。
测井事件案例经验分享
2018年5月
汇报提纲
一、测井经验分享 二、所做主要工作
一、测井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一:工程测井仪器落井
(一)事件概述 1、时间:2015年9月14日上午11时。 2、地点:第五采油厂麻黄山北作业区地X-X井工程测井。 3、事件简要经过: 在套损检测施工中,下放至2419m遇阻,未到目的层,上提遇卡,经 过反复活动和绷电缆,拉到最大安全拉力未能解卡;组织穿心打捞,使用卡 瓦打捞筒,起出管柱发现打捞颈处断裂,仪器落井,第三次打捞成功。
现场案监督 协助监督
抽查监督情 况
开具回执单
上交资料 验


资料验收
资料入库
算 工作量核查
办理结算 提供考核意

3、强化现场监管,规范现场管理 一是通过下发专项通知、指定定点 回收站、完善返排液交接记录,不断规范 返排液管理,实现动态监测绿色作业。
二是实现队伍信息可视化,新增队 伍信息核查牌,将队伍资质、人员证件、 仪器仪表等信息明示,便于现场核查队伍 信息。
特殊时期专项通知
2、梳理施工流程,严格节点把控 负责
动态监测施工流程图
单位 地质研究所 生产保障大 采油作业
严格落实“三无三不”,即“无施

固井、录井、测井事故案例解读

固井、录井、测井事故案例解读

固井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1固井井喷事故1)基础资料(1)表层套管:φ339.7mm,下深60.28m。

(2)技术套管:φ244.5mm,下深1281.41m。

(3)裸眼:φ215.9mm钻头,钻深2264m。

(4)防喷装置:双闸板防喷器一套,只能封钻杆,不能封套管。

(5)钻井液性能:密度1.22g/cm3,粘度27s。

2)事故发生经过胜利油田某年某月在GD-10-1井施工作业,完井后,下入φ139.7mm油层管至2252.66m,循环时将钻井液密度由1.22g/cm3降至1.15g/cm3。

固井时,依次注入清水3m3,密度1.01g/cm3的平衡液10m3,密度1.25g/cm3的先导浆36m3,密度1.78 g/cm3的尾浆57.5 g/cm3。

替钻井液时,排量30L/s,替入18 m3时,井口返出量明显减少,替入21 m3时,井口不返,坚持替完水泥浆碰压。

候凝1h10min 后,井口涌出钻井液,接弟发生井喷,喷出物为油气,喷高20m多。

3)事故原因分析(1)本井是因井漏环空液面下降到一定深度,失去压力平衡,再加上水泥失重的影响,诱发井喷。

(2)虽然装有防喷器,但防喷器闸板规范不配套,发生了井喷,依然用不上。

所以在下套管以前,一定要把防喷器闸板换装成与所下套管外径规范相匹配的闸板。

(3)忽视了观察进口和向井内灌钻井液的工作。

固井碰压后,一般井队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但在井漏的情况下,绝不可疏忽大意,只要注意向井内灌钻井液,或许会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4)固井过程中,发生井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环空堵塞而发生井漏,泵压一定要升高,环空液面也不会下降,此种情况,不会发生井喷。

另一种情况是在水泥浆上返过程中,随着环空液注压力的增高,将低压层压漏,此时泵压不会上升,但井口液面要下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观察井口动态,做好灌注钻井液的工作,必要时关井候凝。

4)防止固井后发生井喷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高压油气层固井,要用膨胀水泥或在水泥中添加防气窜剂,维持水泥凝结时体积不变,不给油气上窜留下通道。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1.2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1.2
抱死电缆,将电缆安装在滑轮槽内。
4、仪器灌肠
现场施工时,一旦井内压井液的 压力大于仪器耐压,压井液进入 仪器内部,造成仪器损坏,通常 叫仪器灌肠。
造成仪器灌肠的原因:
l〕在测井准备期间没有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检查仪器连接局部的密封圈,未 及时更换存有缺陷的密封圈;
造成仪器灌肠的原因:
2〕井下仪密封部位的密封面受损;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 型案例分析
引言
本章案例由各油田的各位编委提供,各 编委从长期的测井实践中提取出有代表 性的典型案例,由于属于非正式出版物 而无法在参考文献中引列,本章编者在 此特予说明并致谢意。
引言
第一节 遇阻、遇卡原因分析 第二节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常见工程事故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3〕在高压井施工前没有对仪器进行 高压试验,未及时发现仪器耐压性能 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问题。
〔3〕设计有问题
施工设计不周密,施工前,测井方要详 细了解施工井的情况及施工目的,针对 不同的测井任务及每口井的具体井况做 周密的施工设计,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 意外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施工预案, 对施工预案进行技术论证,确认其可行 后,在生产准备阶段备齐相关的设备及 材料。
〔5〕其它
〔管理不力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1〕人员组织和过程控制不利
测井施工过程需要周密的人员组织, 这是测井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人员分工明确、配合协调是施工成功 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不利往往导致 施工作业人员职责不清,造成人力浪 费或关键岗位无人值守,形成无序施 工,导致事故发生。
8〕仪器损坏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测井施工人员不严 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极易造成测井仪 的损坏。如某测井队在进行水平井测井 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水平井施工要求在 井口留人监督下钻,造成在下钻过程中 遇阻时井队未及时停钻,将双感应仪器 压裂。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6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6

井下作业工程典型质量事故案例2006.11目录一、××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二、××井油管落井事故三、××井钻杆落井事故四、××井通井规卡钻事故五、××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六、××井分注管串错下事故七、××井压裂卡钻事故八、××井解除抽子卡油管落井事故九、××井油管爆炸事故十、××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十一、××井套铣筒卡钻事故十二、××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十三、××井深井泵衬套落井事故十四、××井铅模卡钻事故十五、××井管串喷出地面事故十六、××井铣锥除垢卡钻事故十七、维修检泵井返工案例剖析××井活塞通不过封隔器检泵返工案例××井管式泵倒下返工案例××井油管漏失返工案例××井抽油杆被磁化返工案例十八、作业现场着火案例剖析案例一:××井静电引起着火案例案例二:××井清蜡剂着火案例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在历年的井下作业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给单位整体效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案例》搜集整理了陇东油田近三十年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18个典型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今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减少或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处井下作业的竟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密结合陇东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二是每个事例都具有独立性、代表性;三是对今后井下作业过程中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井控案例分析

井控案例分析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1、基本情况 黄26-34井是一口生产井,地质构造位于黄5井区 内部,附近地质对比同层位的井有黄浅27井、黄2236井、黄51井、黄8C井,单井产量最高为:产油5.5 m3/日(黄51井),产气606 m3/日(黄8C井);最 低为:产油0/日(黄浅27井),产气0/日(黄51 井),属于低产层位,目前这些井基本调转新层。
四通
黄26-34井井口示意图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2、基本数据 完井日期: 2001年6月20日 套管尺寸:φ339.7×342.21 人工井底: 89枪常规射孔 2681.0m 21.0m/9层 预射井段:2095.2-2028.0m 设计压井液密度1.05g/cm3 测井油气显示综合解释结果:油层及低油层。 完钻井深:2695.0m φ139.7×2694.77 生产井段:2206.4-2656.0m 层位:沙河街组中部 孔密16孔 /m;
塔中Ⅰ号坡折带是塔里木油田公司2005年发现的一 个超亿吨油气田,资源量达到3.6亿吨,有利勘探面积 1100平方公里。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2、试油情况
该井是用原钻机进行试油测试,用8毫米油嘴求产, 油压42.56MPa,日产油88.8方、气32.6万方,含硫化氢 20ppm至1000ppm(0.03克/立方米至1.5克/立方 米)。12月16日试油结论是: 硫化氢浓度14834ppm(22克/立方米)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黄26-34井
作 业 机
出口
车 射孔 弹车
井架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值 班 房
出 口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二OO七年一月目录一、××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二、××井套铣筒卡钻事故三、××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四、××井深井泵衬套落井事故五、××井铅模卡钻事故六、××井管串喷出地面事故七、××井铣锥除垢卡钻事故八、维修检泵井返工案例剖析××井活塞通不过封隔器检泵返工案例××井管式泵倒下返工案例××井油管漏失返工案例××井抽油杆被磁化返工案例九、作业现场着火案例剖析案例一:××井静电引起着火案例案例二:××井清蜡剂着火案例一、某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某井为光油管挤水泥钻具,作业队按设计要求替完水泥浆后即开始挤,最高压力达25MPa,挤完后上提管串欲反洗井就已卡死,此时,从配水泥浆起时未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初凝时间为1小时25分,作业用的水和水泥均合格)。

<一>、原因分析高压下挤水泥会缩短水泥初凝时间,泵压25MPa加液柱压力16MPa,则作用于井底的压力为41MPa之多,再加温度高,水质变化,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一半多。

附: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

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此外,打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原因有五:一是整个作业过程因设备或生产组织不当致使作业时间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二是井下管串因故脱落造成落井油管固死;三是套管破损光油管挤水泥时水泥浆上返进入破漏段;四是带上封挤水泥时因管外串通或下带直嘴孔径过大,故嘴损压力小致使封隔器座封不严导致水泥浆上串到封隔器以上;五是油管本身有破裂之处造成液体分流加之油管未起出水泥浆外。

本井属第六种原因,既当地面加压25MPa时,井底压力相当于41MPa,故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55%左右,加之井下管串未提出水泥面,故而造成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速度保持一致,且电缆保持一定的张力。 3)严禁快起快停。 4)定期检查天、地滑轮,发现破损及时修
复。 5)选用与测井电缆配套的天、地滑轮。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8)电缆跳槽的处理
1)测井时电缆出现跳槽,绞车司机 立即停车。
2)在井口电缆外皮上绑扎黑绞布及 铅线组成提环(或电缆钳)。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4)套管损坏或套管鞋开裂
预防这种遇卡的有效措施是:在仪器头 附近加装间隙器,使仪器居中。
如仪器遇卡,可下放电缆使井下仪器远 离遇卡位置,然后缓慢上提。反复起、 下直至电缆脱离套管损坏位置。如无法 解卡应进行穿心打捞。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5)井壁垮塌、碎块、井底沉沙
这种遇卡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仪器 接近底部时应降低下放速度,计算好 正常的上提拉力,仪器到井底立刻上 提电缆,尽量缩短仪器在井底停留时 间。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6)电缆打结
1)进行测井生产时,要始终保持电 缆有一定的张力。
2)在进行测井前应了解本井的井深, 井下工具、井眼条件,必须保证电缆 和井下仪器以同样的速度运动。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1)避免遇卡
4)仪器下出套管鞋进入裸眼井段后, 操作员应在系统上以时间驱动方式 监视仪器对地层的响应变化。每下 放300—500m暂停绞车,如果仪器 的响应在继续变化,说明刚才电缆 下得过快,已经在井内造成堆积, 应减慢电缆下放速度。如果仪器的 响应变化随电缆的停止而立即停止, 说明电缆下放速度正常。
进行地层测试施工时,按照要求, 仪器需要在井中静止进行测压和取 样,为防止电缆长时间静止不动发 生电缆吸附而造成遇卡,需要每隔 3min下放电缆20m/1000m。电缆 一旦产生粘附卡,用常规方法很难 解决,可考虑穿心打捞。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2)井眼不稳定造 成的遇阻、遇卡
施工前详细了解钻井史和地质录井 记录,掌握井身结构。在可能发生 井壁垮塌或掉块的井眼中施工,仪 器应保持正常或减慢的速度下放。 操作工程师和绞车工应密切关注曲 线和张力的变化。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2)井眼不稳定造 成的遇阻、遇卡
如发现遇卡现象,应立即停车,收回 推靠装置,然后缓慢下放电缆,再以 每次增加0.5*9800KN的张力上提电 缆,反复活动,防止仪器一卡死或电 缆粘卡,直至拉到最大安全张力。若 不能解卡,最后采用穿心打捞。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缆遇阻过多,上提时速度要慢; (4)保持充分的电缆张力; (5)使用防转接头。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2、下井仪器遇卡时的处理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1)避免遇卡
1)在裸眼井内应保持电缆移动。只要电缆移动,就不 会产生压差粘附。如果仪器在井内,绞车出了问题, 应叫司钻用钻机绞车上下移动天滑轮。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1)避免遇卡
注意:电缆停止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否 则容易造成仪器粘附卡。在电缆下放过 程中,如果仪器的响应变化突然停止, 说明仪器已经遇阻或已到井底,应立即 停止绞车,缓慢上提电缆。
第三节 常见工程事故预 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1、事故预防措施 2、下井仪器遇卡时的处理 3、打捞方法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1)压差粘附
通常情况下,因为电缆与井壁的静 摩擦远远大于电缆的动摩擦,只要 电缆移动就不会产生压差粘附。因 此在泥浆性能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尽 量减少仪器在井下的静止时间。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6)电缆打结
3)电缆下放速度不要过快,禁止上 提后突然下放。
4)仪器在井内遇阻时,不能用仪器 下冲的方法通过障碍物。
5)操作员随时观察测井曲线和张力 显示,发现遇阻及时停车。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7)电缆跳槽的预防
1)测井施工应尽可能采用防跳槽滑轮。 2)仪器下井过程中电缆下放速度与仪器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压差粘附
经常活动电缆,不要让电缆在井中 静止时间过长; 如有可能在仪器头 上安装间隙器;如果绞车出现故障, 应立即让司钻用钻机活动天滑轮 (绞车工要密切注意张力变化,同 时观察天滑轮位置,绞车恢复后天 滑轮放到原位置,保持仪器深度) 或打上T型卡用钻机活动。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1)压差粘附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2)井眼不稳定造成的遇阻、 遇卡
预防这种遇卡的有效措施: (1)使仪器居中; (2)遇阻时不要使仪器快速下冲。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2)井眼不稳定造 成的遇阻、遇卡
发现遇阻应立即停车,上提电缆。再 次下放应减慢保持匀速,避免快速下 冲,防止仪器冲进聚集的岩屑或砂桥 中。相同深度遇阻三次后,应通知井 队下钻通井、循环、调整泥浆改善井 眼条件。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8)电缆跳槽的处理
做提环时应注意: ①提环材质用钢丝绳。 ②穿提环的横担一定用司机工具的
橇台杆或摇把,且注意不发生井下 落物。 ③下放电缆,将提环做在井口。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8)电缆跳槽的处理
3)将电缆安装在滑轮槽内。 (1)电缆在井中不要下放得过快; (2)新电缆一定要破劲后使用; (3)仪器遇阻时要及时停车不要使电
2)仪器在井底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因所有 岩屑将沉淀在井底,在井底造成遇卡的机会 较大。仪器要缓慢地接触井底,然后立即缓 慢上提仪器。
3)仪器下井后,应始终保持电缆有一定的张 力。放松井内电缆很容易使电缆打结,或使 电缆铠装形成鸟笼状。电缆下放或上提的速 度视井内泥浆比重而定,电缆下放时的张力 不得低于电缆停止时张力的70%。
3)键槽遇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组合测 井,减少下井次数,降低因电缆摩擦 形成键槽的机会。合理使用扶正器是 仪器和井壁间保持一定的空隙,防止 仪器头在键槽处遇卡。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3)键槽遇卡
如发现遇卡现象,应立即停车,收回 推靠装置,然后缓慢下放电缆,注意 张力和曲线的变化。再以每次增加 0.5*9800KN的张力上提电缆,反复 活动,直至拉到最大安全张力。若不 能解卡,按遇卡有关规定作进一步处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