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溶地基加固的原理及方法分析

岩溶地基加固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6-07-27T13:54:16.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罗鑫[导读] 本文针对岩溶发育的特点及岩溶地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对岩溶地基加固的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
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地层,溶洞、岩溶裂隙带及土洞等隐蔽型岩溶现象较发育,是引发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及运营安全。
为有效解决岩溶地区地基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
本文针对岩溶发育的特点及岩溶地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对岩溶地基加固的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岩溶地基;加固;原理;方法在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铁路设计的安全性尤为显得重要,尤其在岩溶发育地区,如何合理地选择铁路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往往是铁路设计的重难点。
笔者认为在充分利用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了解岩溶发育特点及机理,才能正确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地层的稳定条件,从而针对性地采取地基加固方法,增强岩溶地基的稳定性。
1、岩溶发育特点(1)形成条件各种岩溶形态发育的先决条件是具备可溶性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地层,其次是具备频繁活动的地下水,再者是地层中具备原生解理裂隙、断层裂隙或风化节理裂隙。
岩溶发育机理为:在地质条件长期演变的过程中,裂隙发育的可溶岩地层在地下水频繁活动的过程中,裂隙附近地层中的可溶性物质碳酸钙不断被溶于水中并随地下水沿原裂隙带离,裂隙逐渐被扩大,形成溶隙、溶腔等小型岩溶形态,在此过程中,裂隙亦在不断向周边发展,逐渐在局部形成溶蚀裂隙带,岩石被溶蚀裂隙切割成数个小岩块,最终形成溶洞、溶槽、溶厅等大型岩溶形态。
同时,在岩石与上覆土层的接触面,由于地下水的频繁升降活动,在接触面形成真空吸蚀环境,土层中的细颗粒逐渐被地下水经土体裂隙带离至岩石中的溶隙、溶洞、溶槽等岩溶通道中,土层中裂隙逐步扩大,最终失稳坍塌形成土洞,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洞不断扩大,最终顶板土层失去支撑,坍塌后引发地面塌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第10章 坝基岩体稳定分析140414

美国加州 Monticello Dam
坝肩岩 体滑移 条件
VA
O
H
3N
1
4 E2
·分力方向以外的结构面成为其横向切割面
·在分力夹角范围内的侧向滑动面 软弱夹层
·岩体下部近水平或较平缓结构面 层面
·河谷边坡构成天然的临空面
断层裂隙面
构成 底滑面
各种地形地质条件对拱坝坝肩岩体稳定的影响
重庆云阳盖下坝水电工程 双曲拱坝右坝肩岩体
节理
滑动面
低于坝基底面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 其抗剪强度
低于岩体中其它界面或部位的抗剪强度
可单一 其出现形式 可由两组或多组结构面组成
峨眉山龙门洞地质实习点,何鹏摄于2001年11月
⑵ 滑移破坏形式
坝基岩性软弱 岩层 产生滑动的原因 软弱夹层埋藏浅 产状 平缓 现象: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下游岩层容易向上弯曲形成浅层
1. 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类型 类 型 产生部位 产 生 原 因
τ计算指标 c、φ值
① 基岩太完整坚
表层滑动
沿坝底与基
硬,其强度远超过 混凝土坝体强度
岩的接触面 ② 基岩面处理不当
或混凝土浇筑质量
不好
① 基岩体软弱
浅层滑动
浅层岩体内 ② 基岩体表部风化 的剪切破坏 破碎层没有挖除干
净
取自混 凝土与 基岩的 接触面
分布 情况
·横切面上起到滑移的推动作用 作用 ·滑动面上起到抵消正应力从而降低抗滑力的作用
② 潜蚀(管涌)
⑵ 坝下游河床冲刷问题 ·为滑动造成陡立临空面
冲刷的后果 ·或造成岸坡的不稳定
安全 ·对于陡倾岩层:L/d>2.5 规定 ·对于缓倾岩层:L/d>5.0
岩溶区地基岩体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

此 类顶板坍塌对 桥 梁 基础 的 安 全可 构 成严 重危 害, 而其 发
生的时间和空间很难预 测 。因此如 何评 价顶 板稳定 性 问题 是工 程建设 中急待解决 的问题 。若干年来 , 我们 国家在处理 基岩洞穴 的实践 中 , 顶板的安全厚 度 的评价 方面 曾作 过 一些探索 , 1 在 如I ] 戎都理 工学院的博 士生 导师黄润 秋 教授 曾对重 庆市 浅埋 地下 洞 室的安全顶板厚度 作过 研 究 , 出 了一 个能 综合 考 虑 各影 响 因 得 素的安 全顶板厚度的预测 模型 , 但主要的岩 性是砂岩 。我们 现在 研究 的是在 岩溶强 烈发 育 的灰 岩层 , 者的 地质 条 件 又有 很大 二
评 价 , 于 基 岩 洞 穴 则 不适 合 。 用 根 据 我 国 在 岩 溶 地 区工 程 建 设 中 处 理 基 岩 洞 穴 顶 板 的 实 践
边基本吻 合 , 走 向 NNE, 向 S 倾 角 1。 2 。西部 略 大 ) 为 倾 E, 2~ O( 。 此外 , 个桥址 区均有 构造裂隙发 育 , 中, 整 其 裂隙按倾 角划分有三 类: 其一 是陡倾裂隙 , 倾角多≥ 7 。此组发 育程度较 高 , 个场 地 O, 整
( )对 于石 头较多的地层 , 2 采用 两次 法 , 一次 不用桩 尖 , 第 直
接将 空管沉入底部 , 目的是将桩 位 的障碍 物挤 出, 二次直 接套 第
t桩 尖 沉 入 到 设 计 标 高 , 种 方 法 效 果 明 显有 效 。 这
( )对 于淤泥层 , 3 在拔 管 过 程中 必须控 制 拔管 速 度 , 速度 必
岩体力学-第7讲-岩石地基工程

岩基处理方法
• (1) 采用挖、掏、填(回填混凝土)的处理岩
基内断层、软弱带或局部破碎带; • (2) 采用固结灌浆以加强岩体的整体性,可使 基岩整体弹性模量提高1~2倍,可控制基岩变 形,并提高岩基强度(承载力); • (3)增加基础开挖深度或采用锚杆与插筋等方法 提高岩体的力学强度。
岩溶地基处治措施
• 详细的工程勘察
• • • • 梁板跨越 换填 强夯 桩基础
主要内容
岩石地基工程概述
岩基变形与沉降
岩基承载力确定
岩基稳定性分析
岩石地基加固
岩基抗滑稳定
• 坝基失稳的三种情况 • 第一种:岩基中的岩体强度远远大于坝 体混凝土强度,同时岩体坚固完整且无 显著的软弱结构面。这时大坝的失稳多 半是沿坝体与岩基接触处产生,这种破 坏形式称为表层滑动破坏。石地基加固
为什么要讨论岩基应力?
• 一是将地基中的应力水平与岩体强度比
较,以判断是否已经发生破坏;
• 二是利用地基中的应力水平计算地基的
沉降值。
集中荷载作用下均质各向同性岩石地基
3 5
z
3P z 2 R P 2 P 2
3P 2 z
2
1 [1 ( ) ] 2 2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方法
f a r f rk
• f a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r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 r ——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程度以及结构
面的间距、宽度、产状和组合,由地区经验确
定。无经验时,对完整岩体可取0.5;对较完整 岩体可取0.2~0.5;对破碎岩体可取0.1~0.2。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
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5坝基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PPT课件

第一节 概述 各种坝失事百分率统计
第二节 各种坝型对工程地质的要求
混凝土重力坝
混凝土坝示意图 (a)实体重力坝;(b)空腹重力坝⑴及宽缝重力坝⑵
坝体通常承受库水的静水推力(P)、地下水扬压力(U)、 风浪压力(PL)、泥砂压力(Pt)等,而前两者是主要的。
坝体受力示意图
要求:坝基岩体有足够的强 度和一定的刚度,且最好与 坝体刚度相近,否则易在坝 锺处产生过大拉应力或坝趾 处产生过大压应力。岩体完 整性好,透水性弱;坝址处 不宜存在缓倾角软弱结构面, 否则可能导致坝体沿结构面 滑移破坏以及产生渗漏并引
转至15
坝基滑移体形状示意图
⒈楔形体 ⒉锥形体 ⒊棱柱体 ⒋板状体
返回19
二、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切割面:将岩体切割开来,构成不连续块体的结构面,
一般由陡倾角的结构面组成。
纵向切割面:走向与河流流向平行,与坝轴线垂直; 横向切割面:走向平行于坝轴线,与河流流向垂直。
临空面:滑移体与变形空间相临的面。 水平临空面:多为坝后河床地面。 陡立临空面:坝后的深潭、深槽、溶洞、冲刷坑等。 滑动岩体下方有可压缩的大破碎带、节理密集带、软弱岩 层,亦可起到临空面的作用。
电站概况:坝高68米,坝基地层为下泥盆统石英砾岩、中泥盆 统石英砂岩夹板岩和砂岩与板岩互层。岩层倾向上游偏右岸, 倾角25度~30度。板岩已泥化,厚5~15cm,在丙坝块坝踵处埋 深7~13m,在坝址附近出露于河床,f=0.24~0.30,c=0~30KPa, 未风化的板岩与板岩的f值为0.5,经计算不能满足要求。
⒈坝基岩性软硬不一,变形模 量相差悬殊。
⒉坝基或两岸岩体中有:大断 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卸荷 裂隙带。当张裂隙发育且利息 面垂直压应力时最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析
重力坝、支墩坝等挡水建筑物。
一、坝基岩体承受的荷载分析
(沿坝轴线方向取1m宽坝基(单宽坝基)为单位进行计算,如图10.1所示)
图10.1 坝体静水压力分布示意图
1.坝体重力W(kN)
式中:—坝体材料的容重(KN/m3);
—坝体横截面面积(m2)。
2.静水压力
①水平静水压力:
②竖直(向)静水压力:(阴影部分面积)
如:
3.泥沙压力(F)
由朗肯土压力理论:
式中:—泥沙的容重;
—坝前淤积泥沙厚度;
φ—泥沙的内摩擦角。
4.浪压力(P)
确定比较困难。
当坝的透水面为铅直面或坡度大于1∶1时。
①时,水深处浪压力的剩余强度为:
式中:—波浪高度;
—波浪长度;
—波浪破碎的临界水深;
—水深。
②,在深度以下可不考虑浪压力的影响,
式中:。
5.扬压力(U)(作用于坝底上的渗流压力)
图10.2 坝底扬压力分布图
如图10.2所示。
①在没有灌浆和排水设施的情况下
(即图中梯形面积)
式中:—单宽坝底所受扬压力;
—坝底宽度;
—不大于1.0的系数。
当时,(即“莱维(Levy)法则”)
②当坝基有灌浆帷幕和排水设施时,如仅有排水设施时,λ=0.8~0.9。
③如果能确定坝基岩体内地下水渗流的水力梯度(I),则可按下式计算渗透压力:6.岩体重力(G)
7.地震力()
—地震影响系数;—坝体与滑面上部岩体重力。
图10.3 接触面滑动示意图
二、坝基岩体的破坏模式
根据坝基失稳时滑动面的位置,分为三种模型:
图10.4 岩体内滑动类型示意图
三、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计算
1.接触面抗滑稳定性计算
如图10.5所示。
(1)抗滑稳定性系数:或
图10.5 接触面滑动受力示意图
—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C—接触面的内聚力。
(2)为增大η,将坝体和岩体接触面设计成向上游倾斜的平面,如图10.6所示,作用于接触面的正压力:拉滑力:
滑动力:
图10.6 坝底面倾斜的情况及受力分析
(3)如果坝底面水平且嵌入岩基较深,如图10.7所示,那么在计算η时,应考虑下游岩体的抗力(被动压力)。
对楔体abd,在bd面上:
在bd法线方向:
图10.7 岩体抗力计算示意图
∴岩体的抗力:
修正为:
(因为工程设计中,只是部分利用或不利用岩体抗力。
)
式中:ξ为抗力折减系数,0~1.0)
2.坝基岩体内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1)沿水平软弱结构面滑动的情况
若滑动面埋深不大,一般不计入岩体抗力;如滑动面埋深较大则应考虑抗力的影响。
如图10.8所示。
图10.8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式中:,分别为坝基可能滑动面上总的法向压力和切向推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作用的扬压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游铅直边界上作用的水压力;
图10.9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分别为可能滑动面的摩擦系数和粘聚力;
A为可能滑动面的面积;
为抗力折减系数;
为坝基所承受的岩体抗力。
(2)沿倾向上游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如图10.9所示,
图10.10 倾向下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式中:为可能滑动岩体的重量;为可能沿之滑动的结构面倾角。
计算公式中仍没有考虑滑体两侧的抗滑力。
(3)沿倾向下游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如图10.10所示。
对大坝的抗滑稳定最为不利。
(4)沿两个相交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见教材P209。
第二节坝肩岩体抗滑稳定性分析
1.地形条件和岩体结构(主要为软弱结构面的展布特征)
一般地:
①产状水平或近水平的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河谷方向夹角小于45°而倾向河谷的软弱结构面往往对坝肩稳定不利;
②坝肩上下游谷坡坡角较大且向河谷突出,对坝肩稳定不利;
③谷坡平直、结构面不发育或陡立且走向与河谷方向夹角较大时,对坝肩岩体的稳定有利。
图10.11 拱坝坝肩岩体受力分析图
2.分析计算坝肩岩体抗滑稳定性
平面稳定性计算
整体稳定性计算。
以一简单例子来说明平面稳定性计算方法:
假定铅直软弱结构面AB和水平软弱结构面ABC是两个可能的滑动面。
在坝端推力T作用下,可能发生沿AB方向的滑动。
沿AB方向的抗滑力由ABC和AB两滑面上的摩擦力和粘聚力提供。
如图10.11所示。
AB面的正压力:
ABC面的正压力:
抗滑力:
下滑力:
式中:—为可能滑动体的重量;
、—作用于AB、ABC面上的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