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黑粒冬小麦品种(系)的性状鉴定

合集下载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Ab t a t B s d o h to s o i n t e ts r p rtd dallms ig o a e y e o ru h —e itn e sr c : a e n t e meh d fGr f g,h e tp e aae i ec sn fv r d tp s frdo g trssa c f i l i
维普资讯
● ‘ T ^ A R CU T R E | I tU A I ¨L- I I ¨ I |I 3 增 刊 ): 2 9 20 2 ( 9 .5
小 麦 品 种 抗 旱 性 鉴 定 指 标 遗 传 规 律 研 究
p a t k r e e a , elw e v s, OD , OD , DA n te n iaosa i e e tgo h sa e , n h e ei n u l , e n lp re r y l n o la e S P M a doh rid c tr td f r n rwt tg s a d te g n t if — c l
e c of t r e e t n fdfe n y e y rd c mbiain wa s e rs ac e n e t uu e g n r i so i r ttp s h b o a o e i n t s s a o b e e r h d.Sud ig te r lto s i ewe n o l t yn h ain hp b t e e do g tr ssa c n n e tn e te r s l h we h tt e DRIma e id c tr n e au t n d u h— ssa c f ru h —e it e a d i h r a c , h u t s o d ta h n i e s y b n iaosi v ai r g tr itn e o l o o e

旱地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选育报告

旱地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选育报告

旱地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选育报告作者:刘自成杨虓孟建军施万喜张成李丹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6期摘要:甘陕宁毗邻地区寒旱气候频发,又是冬小麦适种区,亟须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以陇育5号为母本、太13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7 — 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170.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2.20%。

2019 — 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300.3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6.30%。

该品种冬性,生育期274 d,株高97.5 cm。

穗型近纺锤形,长直芒、白壳,红粒、角质。

穗数528.00万穗/h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35.15 g。

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0),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感,但严重度和普遍率比较低,具有慢条锈特性。

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8.9 g/kg、湿面筋(14%湿基)347 g/kg,吸水率587 mL/kg,容重823 g/L,面团稳定时间2.0 min。

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山塬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2号;抗旱抗寒;慢病性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6-0543-04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6.010Breeding Report on the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inDryland, Longyu 12LIU Zicheng, YANG Xiao, MENG Jianjun, SHI Wanxi, ZHANG Cheng, LI Dan(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China)Abstract: The Gansu-Shaanxi-Ningxia border region frequently experiences cold and arid climates, yet it is exceptionally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winter wh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 high-yielding, resistant to multiple stresses, and widely adaptable. Longyu 12 is a new variety of drought-resistant, high-yielding, and stable winter wheat that was developed in 2009 through a crossbreeding program. Using Longyu 5,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Tai 13907 as the male parent. The breeding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pedigree method. From 2017 to 2019, it participated in the regional trial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Longdong area of Gansu Province,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5 170.50 kg/ha across 14 sites in 2a, which was 12.2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Longyu 4. In the 2019 — 2020 production trial in the Longdong area of Gansu Province, the average yield was 4 300.35 kg/ha, 6.3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Longyu 4. This new variety has a winter growth habit with a growth period of 274 days. It has an average height of 97.5 cm, with a nearly spindle-shaped form, long straight awns, white husk, red grains,and vitreous endosperm. It produces 5.28 million ears per hectare, with 35 grains per ear and a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35.15 g. At the seedling stage, it shows immunity to a mix of fungi(0).While at the adult plant stage, it exhibits moderate susceptibility to the tested isolates and mixed fungi, but with lower severity and prevalence rates, indicating slow rus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grain contains 148.9 g/kg of crude protein (dry basis), 347 g/kg of wet gluten (14% moisture basis), a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587 mL/kg, a bulk density of 823 g/L, and a dough stability time of 2.0 minutes.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hilly and arid areas of Qingyang, Pingliang in Gansu Province, and Guyuan in Ningxia, as well as similar ecological zones.Key words: Winter wheat; New variety; Longyu 12; Drought and cold resistance; Slow rusting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人类的主食之一[1 - 2 ],更是我国北方居民惯用食品面条和馒头的重要原材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根据《衡水市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衡水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衡标委办发(2020)10 号)文件,本标准由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项目编号HSNY202009, 由衡水市种子管理站和深州市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并完成。

二、制订本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小麦是全球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特别是全世界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经济位置十分重要。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河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在3400万亩左右, 衡水市冬小麦播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

小麦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生产安全。

品种纯度又是种子质量主要指标之一,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国际认可的检验小麦品种纯度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但目的相关标准。

各种子检验机构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法进行小区种植鉴定,标准不一。

为此,制定《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规范冬小麦品种田间纯度鉴定标准,对提高我市种子质量检验水平,减少或避免种子质量的误判,保证用种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种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主要起草过程自任务下达后,衡水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小组成员和任务分工。

起草小组认真研读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查阅大量有关冬小麦品种纯度种植鉴定的技术资料,借鉴其他标准编制的经验,确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及实施方案。

2020年6月衡水市种子管理站标准起草小组召开调度会,重申编写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起草小组整理衡水市种子管理站多年来冬小麦品种纯度种植鉴定方法、结果及实践经验,参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对“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种植粒数、试验田小区设计、播种与田间管理、鉴定性状等进行充分研究,组织人员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并咨询相关种植鉴定技术人员,广泛征集建议。

旱地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3 0粒 。冬 春抗冻抗 寒性 较好 , 抗青 干 能力强 , 成熟
落黄佳 。经 国家 区试 统一 抽样 于 全 国农业 技 术推
广服务 中 心 指 定 单 位 的 相 关 性 状 两 年 ( 0 4 2 0 — 20) 0 5 鉴定 综 合 结 果 : 旱 指 数 分 别 为 l0 3 和 抗 |8 6 10 0 , 旱性 与对 照 晋 麦 4 .2 8抗 7相 当。抗病 性 鉴定
k / 6 n 较 对 照 晋 麦 4 g 6 7 r , 7增 产 1 . V 。 9 4 o
上 旬 , 量 7 5 8k / 6 , 播 可 适 当 加 大 播 . — g 6 7 m 晚
播 量 , 而 实 现 冬 前 主 茎 叶 龄 6叶 l心 到 7叶 , 从 8
2 特 征特 性
( ) 3 2 形 成 时 间 ( i) . 稳 定 时 间 ( n 6. , a r n 6 2, mi )
进该 品种 , 2 O —2 0 三 个生产 年度 旱地 品种 在 06 09 比较 试 验 中产 量 均 位 列 第 一 。2 0 — 2 0 0 6 0 7年 度 虽然经 历 暖冬 天气 , 参试 品种 冬季 不同程 度旺 长 ,
21() O O 6
陕西农Fra bibliotek业科

旱 地 小 麦 新 品种 运 旱 2 —3 2 3特征 特性 及 高产 栽 培技 术
王 渭 宏 , 和 平 , 丽 丽 , 艳 艳 。 花 梅 杨 马 张 张 ( 西 省 合 阳县 农 技 中心 , 西 合 阳 7 5 0 ) 陕 陕 1 3 0
摘 要 : 选 择 旱 地 小 麦 适 宜 优 良品 种 , 为 开展 了小 麦 品 种 比较 试 验 , 过 对 三 个 生产 年 度 试 验 的 观 察 和 调 查 . 通

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

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

河南农业2017年第4期(上)
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不低于15 ℃。

一般不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浇水。

当土壤墒情影响坐果时,可浇小水。

于每天上午9时前用雄花的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待幼瓜长至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进行选留瓜,一般选留主蔓上第二雌花或第三雌花坐瓜,每株留1~2个发育良好的瓜。

(四)后期管理
适时放风降温,把棚温控制在35 ℃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

幼瓜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浇第1次水,此后当土壤表面早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1次水,如此连浇
翻2~3次。

九、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二)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各生育时期的温湿度,清洁棚室,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轮作换茬。

(三)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色诱虫板,每667 m 2
雾防治。

霜霉病可用70%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枯萎病可把种子用0.1%~0.2%高锰酸钾或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0.5~1 h,用清水洗后催芽育苗。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十、采收
为提高大棚早熟西瓜果品品质,避免生瓜上市,授粉时应做好标记,一般授粉后30 d 进行采收,采后最好进行分级,贴上标签,用纸箱包装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旱地小麦新品系济麦2号

旱地小麦新品系济麦2号
所 于 19 9 5年 选 育 而 成 的 旱 地 小 麦 新 品 系 ,自 19 9 6年 以来 , 后 参 加 河 南 省 水 地 中 肥 组 区 试 、 先
河南 省 旱地 区 试 、 南 省 旱 地 生 产 试 验 均 表 现 增 河
进 行杂 交 。
1. 后 代 选 择 3
19 9 0年 进 行 品 种 间 杂交 , 9 1年 F 19 表 现 出 穗 大粒 多 、 高 适 中 、 熟 较 早 的 特 点 ;9 2年 在 株 成 19 F 杂种 分 离 田, 选 出 抗 病 性 突 出 的 优 良 单 株 2 决 3 0株 , 0 经考 种 淘 汰 7 5株 , 留 2 5株 ;9 3 继 保 3 19 年 续 重 点选 择 ; 9 4年 选 择 比较 纯 合 的 2 19 3个 株 系
性 好 、 病 、 倒 、 熟 的洛 阳 7 0 抗 抗 早 6 2—3—4为父 本
收 稿 日期 :0 1 9—1 2 0 —0 4 作 者 简 介 : 种 工 作 。 卫 15 一 , 本 高 主
并 进 行测 产 鉴 定 , 最后 决 选 出亩 产 4 2 3k 8 . g的 9 5

产 , 中 1 9 ~2 0 其 9 9 0 0年 河 南 省 旱 地 区域 试 验 , 比 对照 豫麦 2号 增 产 9 6 %, 显 著 水 平 , 试 验 .9 达 居
第 1 。2 0 位 0 1年河 南 省 旱 地 生 产 试 验 , 比对 照 豫
缺 点能 够 互补 , 且 符 合 育 种 目标 性 状 的材 料 配 而 制组 合 。根 据 以上 原 则 , 们选 用 综 合性 状好 、 我 丰 产性 状 突 出 、 冬 性 、 穗兼 多 穗 、 秆抗 倒性 好 、 半 大 矮

国审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22

国审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22

麦类作物学报 2020,40(8):封三JournalofTriticeaeCropsdoi:10.7606/j.issn.1009 1041.2020.08.18网络出版时间:2020 06 05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00604.1332.008.html国审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22收稿日期:2019 03 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2017YFD0300204 2);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3 2 35)第一作者E mail:lywushaohui@126.com吴少辉,张学品,冯伟森,田文仲,杨洪强(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洛旱22是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黄淮旱肥地小麦生产需求,于2005年以高水肥地品种周麦16为母本、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对照种洛旱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对其后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旱、抗倒旱地小麦新品种。

其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58。

1 特征特性洛旱2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8d。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浓绿,抗寒性好。

株高74.9厘米,株型半松散,抗倒性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成穗数552万·hm-2,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3.5g。

2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15点汇总,14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产量6535.5kg·hm-2,较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15-2016年度续试,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6784.5kg·hm-2,较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冬春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冬春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试验总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的冬春冻害风险,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及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本年度继续由洛阳农林科学院负责国家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工作。

二、参试品种2018-2019年度黄淮冬麦区参试品种共计136个。

其中黄淮南片冬水组96个、黄淮冬麦区旱肥组26个(A组13个;B组13个)、旱薄组14个。

三、鉴定方法试验采用田间分期春播与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分别在试验田及室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

(一) 田间春播鉴定1.试验处理春播设置3个播期。

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第一播期设置为2月23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3月20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4月8日。

2.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行区,行长2m,2次重复。

出苗后人工定苗,3行定100棵苗,株距均匀。

3.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基本苗数、最高总茎数、抽穗数。

4.苗穗期:春播小麦出苗期到始穗期的天数。

5.春播抽穗率同一播期某品种春播平均抽穗数与该品种春播平均最高总茎数的百分比。

6.春播抽穗率的计算春播抽穗率y按式(1)计算。

y=x/p×100 (1)式中:y ─春播抽穗率,单位为百分率(%);x ─抽穗数;p ─最高总茎数。

(二)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1.样品准备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随机选取完整饱满种子2200粒,每100粒为1份。

2.试验处理设置11个春化时间处理:0d、5d、10d、15d、20d、25d、30d、35d、40d、45d、50d,2次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记载 在田间锈病发展高峰期(乳熟期)时进 行, 观察圃病情于 6 月上旬条锈病盛发期逐个品种 (系)调查记载,10d 后再记载 1 次 ,以病情较 重的 1 次 为准。 记载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
反应型指小麦品种的抗锈程度, 是一种定性的记 载 标 准 ,用 常 规 分 级 法 表 示 ,即 免 疫 (0)、高 抗 (;)、抗 (1)、中抗(2)、中感(3)、高感(4)。
30 研究论文
2009 年第 12 期
旱地黑粒冬小麦品种(系)的性状鉴定
李兴茂 1 骆惠生 2 陈光荣 1 倪胜利 1 张国宏 1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 730070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黑粒小麦一般是种子颜色呈深紫、深蓝、紫黑品种 的统称, 它比白粒或红粒小麦的蛋白质和赖氨酸以及 钙、铁、锌、硒等元素含量高。我国的小麦育种专家在多 年的远缘杂交育种中,选育出了一些黑粒小麦,既具有 较高的单产, 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营养保 健功能 。 [1~4] 但是其抗逆性差、抗病性弱[5],尤其是 抗条 锈病品种缺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009 年第
名称
12 期
千粒重(g)
株高(cm)
表 穗长(cm)1
单黑株粒成穗小数麦品穗种粒(数系成)熟的期性(状日/和月)抗逆性抗寒性
C42-2-1-1
39.06
87.5
9.0
2.1
40.7
21/6
2
C42-2-3-1
41.53
88.0
9.3
2.4
41.5
21/6
2
C42-2-3-2
37.53
基金项目:甘肃省陇原创新人才项目资助
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水液,使叶面充分布满雾滴,再用 手持喷雾器均匀喷洒孢子悬浮液, 为保证接菌质量,接 菌后立即将塑料棚盖好,压实保湿,依次接完 6 个圃。 翌 日上午 10:00 棚内温度升至 15℃时揭开棚盖。 接菌量约 每品种 1mg,待接种后 20d 左右,感病对照铭贤 169 充 分发病时,依次记载各品种(系)分小种鉴定病情。
曾引进一些黑粒小麦品种如漯珍 1 号、黑小麦 1 号等品种在陇东旱地种植,但是该区域旱寒叠加、病 害常发,限制了引进黑粒小麦品种的应用。 经过近年 的回交转育,育成一批优良的黑粒小麦品系,研究其 农艺性状和抗性特点, 为进一步品种推广和资源利 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鉴材料共计 18 份, 冬黑 10 号、 漯珍 1 号为国内已审定品种, 其他品系由甘肃省农科院旱农 所选育, 所有种子均由上年度本所自繁。 北部冬麦旱 地组对照品种为长 6878。 1.2 田 间 性 状 调 查 方法 田 间 性状 考 察 试 验 均 种 植 于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 2008 年以行长 2m,行距 20cm,2 行种植,未设重复种植。 2009 年以行长 2m,行 距 20cm,5 行种植,2 次重复。 田间管理按一般大田要 求进行。 2008 小麦全生育期降雨 250mm,2009 年小麦 全生育期降雨 157mm。
85.5
7.1
1.4
35.2
22/6
1
a80-3-2-2-1
41.67
83.0
7.0
1.6
39.7
22/6
1
a80-4-1-1-1
37.24
90.0
8.8
1.8
38.4
22/6
1
a80-4-1-1-2
39.53
89.0
8.9
1.8
38.2
22/6
1
a80-4-1-1-3
39.11
87.5
7.8
2.1
21/6
1
C47-1-1-2
36.86
80.5
8.7
2.5
35.9
21/6
1
H-2-7
36.52
78.5
9.3
1.3
40.4
23/6
3
冬黑 号 H-4-2-2-1 10
38.98 33.51
70.0 77.0
8.0 9.8
1.6
36.0
25/6
1.2
39.0
20/6
2 3
a80-3-1-1-3
42.91
36.9
22/6
2
a80-4-2-1-2-1 35.55
89.5
8.7
2.3
38.9
22/6
2
a88-4-2-4-1
38.25
育成品系的株高都高于对照品种, 这与当地常年 干旱对品种株高的要求有关。 所有育成品系的成熟期 都比对照晚,而且在较丰水年份,表现更加明显,可能 与黑粒小麦灌浆速度有关。 黑粒小麦平均容重都比对 照低,这与品种熟性表现一致。
综合两年表现,育成品系的抗旱、抗寒性比外引品 种有很大提 高,8 份品系的 千粒重抗旱 系数高于对 照 品种,7 份表现比对照更好的抗寒性(表 1)。
严重度指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数, 一般 在田间锈病发展到高峰期时进行鉴定, 当天一次记载 完所有参鉴品种的顶 3 叶严重度。
普遍率指锈病发生的普遍程度, 用病叶数占总叶 片数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考察 从参试品系两年结果分析, 有 8 份品 系的千粒重比白粒对照品种高。 穗长除 2 份材料,均比 对照短,而与该区域大面积生产品种的穗长相当。 7 份 新品系的穗粒数比对照多。 单株成穗数比对照高的有 9 份,部分品系的单株成穗数明显多于对照。 穗粒数比 对照多的有 8 份。 从产量上分析,干旱年份 13 份品种 (系)的产量比对照高,但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说明 育成黑小麦品系产量能达到白粒品种的水平。
87.5
9.7
2.144.7来自21/62C42-2-3-3
黑 2-7-1 长 6878
39.14 33.75 38.65
86.5 79.5 75.0
9.5 8.8 9.4
2.5
40.5
21/6
1.4
42.9
23/6
1.7
39.4
19/6
1 2 2
C47-1-1-1
36.62
81.5
8.2
2.4
38.2
田间记载成熟期、 株高和抗性, 并考种记录千 粒重、穗粒数、容重等,均按照国家小麦区域试验标 准记载。 1.3 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 供试菌种为水 4、HY8、条 29、条 32、条 33、条中 33 号(F.-R)菌系及混合菌。
鉴定方法 试验种植在甘肃省农科院甘谷试验 站,设 7 个小种圃,圃内穴播种植。 每圃行长 1m,行距 30cm 穴距 20cm,每行播 6 个品种(系),顺序排列,每穴 播 7~10 粒种子,两圃间隔 1.5m。 分小种鉴定于 5 月 6 日大多数品种旗叶抽出或露尖时进行, 于傍晚无风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