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4.5 节肢动物导学案冀教版
1.4.5 节肢动物 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蝗虫口器
上颚 下唇
舌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食庄稼的习性相适应的?
单眼
头部 复眼
胸部
触角
腹部
口器 前足
中足 气门
前翅 产卵器 后足
蝗虫用这种咀嚼能力很强的口器暴食庄稼。同时,蝗虫 既有善于飞行的翅,扩大了陆地生活的范围,成为一种严重危 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
二、沼虾
探究竟●观察
1、观察沼虾,认识沼虾身体各部分的结构。 2、用手摸一摸沼虾身体背面,感觉沼虾坚韧的体表。
讨论:沼虾的形态结构跟蝗虫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沼虾的外形
额剑 触角 头胸部 复眼
与蝗虫是否
相同?
尾扇
步足
游泳足
沼虾与蝗虫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
蝗虫
沼虾
头、胸、腹部
头胸部、腹部
不 胸部: 3对足,前足和 头 胸 部 :5对 步 足 —适 同 中 足 —— 适 于 爬 行 , 于爬行;腹部:5对游泳 点 后足——适于跳跃。 足—适于游泳。
胸部有翅
无翅
相
身体分部,由很多体节构成。
同
足和触角分节
点
体表有外骨骼
沼虾的体表结构----外骨骼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 柔软器官。
额剑
是防御或攻击敌害的武器。
足
头胸部和腹部的腹侧分别有五对分节的足。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蝉 蜈蚣
黑斑园蛛
马陆 蝎子
七星瓢虫 螳螂
蝗虫的结构
蝗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蝗虫身体表面坚韧的部分是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 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4.5 节肢动物 课件 (1)

蝗 虫 身体 结 构
头部 胸部 腹部
触角 1对 分节 (感觉器官)
复眼 1对 眼 单眼 3只
(视觉器官) (感光)
咀嚼式口器 1个 (取食器官)
足3对 分节 (运动器官)
前翅 1对 翅 后翅 1对
(保护) (飞行)
气门
气门 (气体进出的门户)
产卵器 (产卵)
展与评:
任务二:说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 结构特点
展与评:与人类的关系:
河蟹
食用
家蚕
纺织材料
捕食 害虫
蜻蜓
蜘蛛
七星瓢虫
蜈蚣
入药
蜜蜂
传粉
检:
一、选择题 1、蝗虫的视力主要依靠的器官是( ) A、复眼 B、单眼 C、触角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对蝗虫的口器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上唇、下唇、舌各一片,上颚、下颚各一对组成 B、蝗虫的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C、蝗虫口器的没有任何的咬合能力 D、蝗虫的口器有利于它的生活环境 3、沼虾用来防御和攻击敌害的器官是( ) A、触角 B、额剑 C、补足 D、以上都不对 二、简答题 4、简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有善于跳跃的足和善于飞行的翅。
3、蝗虫的防治:(1)生物防治 (2)化学防治
益鸟防治蝗虫
人工喷洒农药治蝗
展与评:任务四:说出节肢动物的主要
特征
➢身体由很多_体__节__构成,并且分___部_; 体表有_外__骨__骼__;足和触角_分__节__。
沼虾与蝗虫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
展与评:
1
2
结果:第2只蝗虫会死亡.
原因: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将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里后,因 为气体不能出入,它就会窒息而死.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4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导学案 (新版)冀

多种多样的动物导学案本章概述本章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节“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
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章包括十节的内容,第一节是田野动物调查,第二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四节软体动物,第五节节肢动物,第六节鱼类,第七节两栖类,第八节鸟类,第九节哺乳类,第十节我国的珍稀动物,这十节的内容分别从动物的最低等到动物的最高等来讲述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最后一节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先列出了我国野生动物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动物已濒临灭绝,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生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节田野动物调查导学案★导学目标●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树叶黄了,田野里的动物也都忙碌起来,有的忙着产卵,有的忙着储藏过冬的食物,有的…在广阔的田野里,究竟生活着哪些动物呢?让我们去调查一下。
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描述田野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2)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共合做的能力难点:描述田野动物和他们生存状态。
(2)整理和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写出一份家乡动物资源的调查表。
★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 一些小型的活动较是的动物如蚯蚓、蚂蚁,宜在观察。
2. 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如:蝗虫、密蜂、蝴蝶等可捕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内进行观察。
3. 一些较大的动物,如鸟类、哺乳类可放在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则尽可能在适于这种动物生活的中进行观察。
答案:1. 野外 2. 容器 3. 笼内野生环境4. 在野外动物进行考察时,除了要对动物的、及它们的进行观察外,还要注意观察它们的和,以便对动物有更多的了解。
冀少版七上生物 4.5节肢动物 教案设计(1)

第四节软体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2)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河蚌,田螺,蜗牛等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典型代表2、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时间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全班分为8小组,交代学生回去拿常见到的软体动物,教师课件实验器材水,解剖盘,温度计等各种软体动物事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戏形式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软体动物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玩这游戏,。
请同学们思考河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教学课堂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请我们各小组按照课本87页探究竟实验来观察河蚌。
以及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河蚌找出它的足,鳃,肉质膜.(2)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4)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等下各小组派同学上来回答,嗯,第一组同学回答响亮,第二组同学回答正确,掌声送给他们。
2、其他软体动物同学们软体动物是否只有河蚌呀?学生:不是,蜗牛等,那好,同学请把你们准备好的软体动物拿出来给大家互相欣赏吧。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分发各小组。
请同学在欣赏观察其他软体动物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章鱼,鲍鱼是吗?2乌贼是吗?3这些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节肢动物》是初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动物类群介绍内容。教材围绕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认识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教材可能会以常见的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虾蟹等为例,详细阐述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外骨骼等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和适应,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基础。
2. 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节肢动物的形 Nhomakorabea结构特点
- 教师展示节肢动物的标本和图片,讲解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外骨骼等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 学生观察标本和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认识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 教师提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什么作用?附肢分节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功能和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展示一些节肢动物的图片,如蝴蝶、蜘蛛、螃蟹等。
-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节肢动物,了解这个庞大而神奇的动物类群。”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节肢动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 1.4.5 节肢动物导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第五节 节肢动物学习目标::1、说出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2、记住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预设:导学5, — 读学15,— 研学5,— 展学15,— 巩固5,学法指导:动物的形态结构都与它的生活环境以及运动方式相适应。
读学积累 认真阅读课本89页-- 93页内容,勾画知识点,然后完成学案书写和93页当堂练。
1、蝗虫的结构2 用①②③进行标注3、勾画并记忆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勾画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大、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群。
5、勾画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及无脊椎动物包括的类群。
研学探究1. 对子组指课本图讲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小组讨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的结构特点。
展学提升任务一、 介绍蝗虫。
手持模型说出蝗虫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任务二、说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的结构特点。
任务三、蝗虫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严重的农业害虫?并探讨如何进行防治。
思考:如果把蝗虫的头浸入水中,蝗虫会死亡吗?如果把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又会怎样呢?蝗 虫 的 结 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_。
触角是________器官复眼是________器官;(单眼仅能感光)__________式口器是取食器官外形 腹部 头部 足3对,前足和中足适于_________,后足发达,适于__________;翅2对,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呈薄膜状,柔软宽大,适于_________。
在蝗虫腹部的两侧有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胸部任务四、说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列举常见的节肢动物。
开眼界* 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蝉也是如此。
* 节肢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初中生物冀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5课《节肢动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冀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5课《节肢动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别常见的节肢动物
概述蝗虫的结构特征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
进一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同学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得成果的感受
2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环节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类群,学好本节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教师需要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节肢动物的正确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五节,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同时板书节肢动物
师:蝗虫具有哪些形态特征,导致蝗虫具有“世界性害虫”的臭名呢?。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4.5 节肢动物 教案 (1)

复眼一对,视觉器官
单眼三个,感受光线的刺激
口器一个(咀嚼式口器),上唇一片,上颚一对,下唇一片,下颚一对
(1)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有前足、中足和后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后足适适于跳跃,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前翅革质,保护后翅,后翅膜质,适于飞行。
(4)中胸至腹部第八节各有一对气门(共10对),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读读写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看看议议: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和生物进化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合作动手:体会观察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知识。
反思目标:对照目标,反思学习效果,为以后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施教学后,我认为成功之处有:
1读读写写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虽然孩子们开始不习惯这一学习方法,但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能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2合作动手环节。学生合作观察海虾,对照课本能够找到各部分结构,学生在此巩固了观察的基本方法和观察的顺序,也体验了观察这一学习方法。
最后联系本章前后学过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归纳得出,它们的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时在学生学习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基础。
观察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
引入(2分钟)
播放视频:
认识节肢动物
了解节肢动物
读读写写
(7分钟)
自学完成学案相关内容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1、说出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2、记住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预设:导学5, — 读学15,— 研学5,— 展学15,— 巩固5,
学法指导:动物的形态结构都与它的生活环境以及运动方式相适应。
读学积累 认真阅读课本89页-- 93页内容,勾画知识点,然后完成学案书写和93页当堂练。
1、蝗虫的结构
2、勾画90页下方蝗虫成为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的害虫的原因。
用①②③进行标注
3、勾画并记忆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勾画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大、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群。
5、勾画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及无脊椎动物包括的类群。
研学探究
1. 对子组指课本图讲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小组讨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的结构特点。
思考:如果把蝗虫的头浸入水中,蝗虫会死亡吗?如果把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又会怎样呢?
蝗 虫 的
结
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_。
触角是________器官 复眼是________器官;(单眼仅能感光) __________式口器是取食器官 外形 腹部 头部 足3对,前足和中足适于_________,后足发达,适于__________; 翅2对,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呈薄膜状,柔软宽大,适于_________。
在蝗虫腹部的两侧有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
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胸部
展学提升
任务一、介绍蝗虫。
手持模型说出蝗虫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任务二、说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的结构特点。
任务三、蝗虫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严重的农业害虫?并探讨如何进行防治。
任务四、说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列举常见的节肢动物。
开眼界
* 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蝉也是如此。
* 节肢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检测
1、动物界举行评选年会,评选出种类最多的家族是()
A 腔肠动物
B 环节动物
C 节肢动物
D 软体动物
2、蝗虫的下列特征中,不属于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是()
A 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B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 蝗虫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D 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范围
3、蝗虫的主要视觉器官是( )
A. 一个单眼B三个单眼 C. 一个复眼 D.一对复眼
4、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夹膜
B.细胞膜
C.细胞壁
D.外骨骼
5、下面有关沼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 体表具有外骨骼
C 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
D 额剑是沼虾防御或攻击敌害的武器
6、以下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 猪肉绦虫
B 鲤鱼
C 蝗虫
D 河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