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新闻稿撰写手册1.新闻稿的概念新闻稿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稿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稿的种类

(1)事件稿: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稿: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稿: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稿: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稿: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稿:各种具有稿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稿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注意事项:1.一则新闻一定要包括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何人、何事、如何与为何。如果是消息稿,可以在第一段把除如何外要素全部包括进去,字数控制在100左右。第2段第一段的文字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如果要些全面一点,还可以加第3段,提一提新闻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后果或其他相关资料。2.新闻不像一般的文章体裁,不用起承转合,用的是「倒金字塔式」写作手法。先将概要与重点写于前面,而后再详尽地陈述事件。3.写新闻稿最重要的是突出事件,作者的文笔是次要的。用尽可能平实简单的文字来叙述。4.新闻稿应客观,避免主观情绪语

句出现。尤其是写突发事件和负面报导,最忌讳新闻稿中出现“记者认为;他说;肯定;必须”之类词语。记者的意见不可出现在文章中,如果一定有倾向性,要借他人之口说出。附:几种导语写法一、民谚开路式用时下流行的俗话、俚语开头,引人入胜,彰显媒体的民间扎根意识。但后面一定要接点评。用途:可以适当开玩笑的公众性问题。如非典、电荒、盗版等。例:"'我不让你点烤鸭,你喊:'我非点!我非点!'结果救护车把你接走了!'一条手机短信,彰显了人们在非典病魔逼来时的调侃心态。"文章写作要点:激愤式、破坏式、色情化民谣不能用,唯一可用的只有调侃式的。但也要慎用。有些问题是"不宜接触"的,如河南人妖魔化、维吾尔族小偷、爱滋村等过分敏感和残酷的社会问题。拿这些问题开玩笑会显得媒体很没有社会责任感。二、轻重对比式用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对比之下让人眼前一亮或是触发深思的细节放在一起做导语。

用途:多用于能用两个新闻点产生强烈对比效果的新闻事实。例:"一个花十几元买来的柯达彩色胶卷,逼得市委副书记下跪认错。"又:"一场下了几个小时的暴雨,引起了国家总理的关注。"文章写作要点:对细节的轻重取舍,是考验记者观察力和文笔功夫的重要途径。不要为了追求对比效果而硬拉甚至编造不相干的两个新闻点。

三、殿议巷谈式用冷静的审视者身份,重新解读某些已

被媒体炒得市井皆知的新热名词。用途:已成为公众新闻热点,但争议颇多,不宜炒作和渲染的领域。如宝马案、G7革命和国家审计署报告等。例:"从2003年6月开始,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被冠以"风暴"之名。"文章写作要点:这类话题往往在事件表面下是难以移动的真相,公众也许都心知肚明。过度倾向光明和激情的一面,会让文章本身幼稚;而剑走"野"锋,又有愤青李承鹏之疑。因此,只能竭力中庸。《新京报》有云:要汲取党报的理性、负责任精神与都市报的灵活快速优点。四、公报私仇式用讥诮和裁决的口气,对某些失去国家权力庇护、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和事物进行解构。用途:那些国家竭力显示自己要与之脱开干系的灰色领域。如暴力拆迁、医药暴利、土地协议出让等。例:"通过协议出让获得土地,一直是开发商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从9月份起,这条路被堵死了,所有开发商都要通过招标'真刀真枪'拿地了。"文章写作要点:千万不要把打击对象误解为落马的贪官。牢记:只讥大款,不骂高干。赵本山的《卖拐》,在地方台播出时,台词"头大脖粗,不是高干,就是伙夫";到央视播出时被改为"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并不是胆怯,而是另有避讳。对"死老虎"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很容易使一份媒体失去理性形象,成为小报。五、追溯历史式用些煽情的文学语言,透出历史的厚重。

用途:多用于历史追溯类、文化艺术生活类文章。例:

"对于老沈阳人而言,那家的白肉血肠跟中街的马家烧麦一样,都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这种记忆是奇香彻骨的。"文章写作要点:千万不要拘泥于文物古迹的现在模样,应该尽量关注历史进程中风物的变迁、人脉的兴旺,争取挖掘些让人愕然良久或是回味无穷的历史真相(如果用野史的话应说明),塑造出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群像。记者的文笔要灵动,选材要广泛,头脑要开阔,切忌死板的资料照抄堆砌。不要煽情,多用冷静的口吻渲染淡淡的忧思,就像叶广芩的小说。历史老人不喜欢吵闹,我们应该懂得他的脾气。一切喧嚣,一切辉煌,最后都将归于寂静。六、电影预告式用别出心裁的文学语言和排比式的句子架构对

某种事物进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说明。彷佛《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告。用途:民间生活领域的几乎一切社会话题。例:"一个瘫痪在床自学多种外语的姑娘。一个几代青年心中的奋斗楷模。一个鼓舞了十亿人的文化偶像。这就是她--张海迪。"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得已没有什么特别要说。七、电影场景式一开始就用排比的句式交代新闻要素,如时间地点,甚至天气。仿佛电影剧本在事先设定场景。用途:本用于需要渲染某种"特别"气氛的稿件,例:"大年初五。迎春灯会。密虹公园彩虹桥。天空繁星密布。这些美好的字眼,谁也不会把它们和惨剧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是无法否

认的现实。"随着《南方周末》文本模式的流通,这种写法渐渐用于越来越多的稿件尤其是特稿。文章写作要点:这种写法,似乎记者就在现场实时采访,容易给读者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这是其优点。但使用过分就容易给人以虚假感,不太适用于都市新闻。深度新闻尚可,但最好也只限于描写一个记者亲眼目睹发生的场景。八、国人反思式用煽情的语言不遗余力地鼓动和号召,看似平等却隐含着一道坚固的玻璃天花板。有些李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白居易"自问是何人"的意味。用途:都市报的民工题材、三农题材。例:"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撑起所有城市的繁荣基础,却遭遇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就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兄弟。"文章写作要点:通过媒体以农民工口吻自诩,为农民工代言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工。无庸讳言,这就是我国的现实国情。此类文章尽量多煽情,多用前瞻性口吻,尽量不让读者有所察觉。真相很让人尴尬。

九、以俗代雅式用通俗易懂的概念,解释高深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话题。用途:可用于知识性要闻稿件。例:用一年有多少个"蓝天"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好坏,对老百姓来说,显然远比公布一大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数字更有说服力。文章写作要点:有时候,导语需要承担标题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标题和导语一脉相承,互相抢"倒金字塔第一层"的地位,抢着让人一目了然的话,更多的就强调了视

觉冲击力,难以给读者留下"这是一张负责、科学的主流大报"印象。对涵盖些知识性的稿件,大可不必"一根肠子通到底"。导语可以通俗易懂些,但标题最好雅致一点。十、终审判决式用深恶痛绝的口气,一连串各方面的综述,配以比较夸张的形容词,最终一个"这就是",彻底判定一种事物的高度和性质。用途:需要打击且不用担心舆论反扑的社会负面事物,如传销。例:"利用法律的漏洞,请唐国强这样的明星做铺天盖地的广告,聘请一批没有行医许可的所谓'专家',给患者开出成本低廉而售价惊人的中药,这就是北京新兴医院的暴利模式。"文章写作要点:这种导语一开始就确定了批评报道的基调,打击力度过狠,脸谱化倾向严重。优点是简明,高效,省事;缺点是造成僵化,否定事物的变化,对对立双方都会造成心理压力。慎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