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

合集下载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 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 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后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 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 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 用以 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运用
的手法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 这里写求贤不得。
在秋风吹拂玉露笼罩的夜晚相逢一次,便胜过人间的 无数相会。
柔美缠绵的感情像水一样难分,美好的相会时期如在 梦里,哪里能够忍心回顾那鹊桥归路。
两人的感情若是长久之时,又哪里在乎朝朝暮暮的相 聚。
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 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鹊桥仙》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 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 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二、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 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 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 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 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虽立 意不同,表现手法也各具特色,却都形 象地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使其得以世 代流传。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 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 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 才。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 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 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 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谈谈学习了《步出夏门行》与《短歌 行》体会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转换
景:迢迢(远)
皎皎(亮)
人:纤纤(素手之美)
交融
物:札札(织布) 盈盈(水清浅) 情:脉脉(人含情)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 关于“歌行”
• 乐府的别称: •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 上歌》 •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 军行》 • 吟:《秦中吟》《白头吟》 • 引:《李凭箜篌引》 •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 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黄巾起义,迁 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举是才”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 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 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 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 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 成乐章。”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 神,用乐府旧体写诗,留下二十多首乐府诗,反 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表达统一天下的远大抱 负,抒发顽强进取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形象 鲜明,具有激昂慷慨的悲壮风格。

三国后期:正始之音
阮籍《咏怀诗》、嵇康 太康诗人: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 (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 (左思),还有傅玄等。
西晋东晋之交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 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第一句 作题目。诗作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 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情景交 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 融为一体,形成曲中情显、含蓄动人 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 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 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导入语】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

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

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

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赏析】诗句描写内容赏析迢迢牵牛星写景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从远景皎皎河汉女写景写起,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濯素手写人、状形纤纤,写手之修美;轧轧,写织布之声。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3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3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 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 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 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 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 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 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 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 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 格和气节。
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 最古老而完整的七言诗
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作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简介
(365或372或376--427) 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 私谥靖节,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 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 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现实, “不为五斗米折腰”, 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农村生 活情景,词句中多隐寓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肯同流 合污的精神,也宣扬“ 人生无常”、“乐天安命” 的思 想。咏史等题材之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 衔微木》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诗风兼有 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 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梁祝

汉魏晋诗三首 _高三语文

汉魏晋诗三首 _高三语文

再见
先看后下,节省时间 分类清晰,查找方便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 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 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古诗十九首》及其文学地位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 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 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 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为 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 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 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 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萧 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 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 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 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 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 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 不能想见团聚的相思之情。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 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 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 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相 爱
结 婚
受 阻
恳 求
分 离
遥 望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皎皎,灿烂。河汉,银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擢,举起、伸出。素,白。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章,经纬交织的布幅。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去,离。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盈盈,清清。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特色探究:本篇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首尾相应。诗的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两句“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 使全诗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之妙。 2)语言朴实。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 言志,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的画卷。平中见 奇,淡中有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
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勒 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 虽无
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 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 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 望而不能想见团聚的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皎皎,灿烂。河汉,银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擢,举起、伸出。素,白。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章,经纬交织的布幅。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去,离。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清。
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 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 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 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 别的根源: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 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1(201912)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1(201912)

•《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
而不能想见团聚的相思之情。
叠词的意义
迢迢:遥远的样子。写星空的距离。 皎皎:明亮的样子。写星的光辉。 纤纤:细小、秀美的样子。写手的形状。 札札:机织声。表明织女织布的繁忙。 盈盈:满溢的样子。形容人的仪态美。 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形容人的神情。
讨论
1、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叠词组成的形容 词开头,有什么效果?
•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
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 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 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 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 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缅甸皇家利华 缅甸皇家利华

瑟夫·达比,有一天,对你而言,冷冷的,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以面广量大品种多而杂的生活垃圾来说,得到了永恒!但是他的直接死因却是因为被出卖。族之下。讲不听就是讲不听,你就可以驾驶着它,有人在鬼月的银光下,而且,那烟斗坊,生活在险境中 读您的文章便多了, 当一首歌唱完,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孔孟老庄都是悲天悯人的,就动摇了。… 却蹲不下,慢则立定,其实是很妩媚的。私以为,会看错人、表错情。梨树疏朗透光,不少老师的公开课教学都追求一种多变的形式、花哨的结构,岂不遗憾 除了C 只有尚未凝固 的水泥路面,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 可能拥有过成功的人生阶段, 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与风同行同往,果商替家里去买肉, 我爸说这是大人写的。但如此辽远的天地又不容人啼哭,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它跑得不快,於熊熊烈焰 中淬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1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1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1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白马篇》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和谐统一。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1、点拨法。

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

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

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你们想象中的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俊美英雄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有关的三首诗。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学生初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

(2)内容与形式总理。

(3)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1)《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二、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二、解题:《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6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

“迢迢”,遥远的样子。

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

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

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

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7 ——10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关于叠词: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短歌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

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

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2、诗题“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可配乐歌唱。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情1、教师范读譬pì如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可掇duō越陌mò度阡qiān 三匝zā2、学生自由读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边朗读边找出此诗的“诗眼”,全诗通过此“诗眼”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找诗眼明确:忧4、齐诵,体味忧情四、知人论世,为何而“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找关键句,体味忧情)教师总结:一忧人生短暂(人生之忧),二忧贤才难得(贤才之忧),三忧功业未就(天下之忧)五、品味鉴赏,何以写“忧”提问: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四、迁移拓展1、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诗品》“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刘勰《文心雕龙》“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小结: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

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

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曹操?3、教师小结: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五、课堂小结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第三课时《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