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式、直膨式、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七种蒸发冷却冷凝技术简介

七种蒸发冷却冷凝技术简介一、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空气和水发生直接接触时,空气不断地将显热传递给水降低自身温度,同时水由于吸热释放出汽化潜热,这种利用空气的显热换得潜热的过程就是直接蒸发冷却过程。
利用该原理的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按照降温形式可分为冷雾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和冷风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
1.1冷雾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1.1.1高压微雾型图1所示为高压微雾型冷雾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水压提高至7MPa,然后将加压后的水经耐高压管线输送至专业喷嘴将其雾化,产生直径为3~15um的微雾颗粒,使其能够迅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完成汽化并扩散,从而达到空气加湿、降温的目的。
高压微雾型冷雾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应用比较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室内,户外场所同样适用。
1.1.2汽水混合汽水混合型冷雾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的加湿过程可分为引射和雾化2个部分。
具有一定压力(O.Γ1.0MPa)的压缩空气通过特制的喷嘴腔,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导流,在喷嘴口形成负压区,由于负压作用,集水器中的水连续不断地被引射到喷嘴腔内。
被引射的水通过自动控水装置集存于集水器内,为高压空气引射喷雾提供了无压水源。
压缩空气与被引射水的流速不同,2股流体在喷嘴腔内以设定的流量和流向有序地流动。
雾化过程中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能量传递给较低压力的水,使水的能量增高。
2股流体在喷嘴出口处混合喷出,混合过程中高压空气与水流发生动量交换,与水进行剧烈摩擦与碰撞,利用空化效应将水充分雾化成细小的水珠。
当汽水混合流体从喷嘴高速喷出时,又与外界大气中的空气进行摩擦接触,从而将水滴进一步撕碎,水滴的直径可达5~10um,从而达到良好的雾化效果。
1.2冷风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1.2.1蒸发式冷气机(冷风扇)蒸发式冷气机是利用淋水填料层直接与待处理的室外空气接触,由于喷淋水的温度一般都低于待处理空气(即新风)的温度,空气不断将自身显热传递给水而得以降温;与此同时,部分喷淋水(循环水)会因不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入室内,于是,新风既得以降温,又实现了加湿。
常州住宅双制冷型新风除加湿机说明书

常州住宅双制冷型新风除加湿机说明书一、产品概述常州住宅双制冷型新风除加湿机是一款集新风、除湿、加湿、制冷于一体的多功能家用电器。
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双制冷技术,能够快速降温并保持恒温,有效解决夏季闷热问题。
同时,本产品还具有强大的除湿和加湿功能,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提高居住舒适度。
二、产品特点1. 双制冷技术:采用先进的双制冷技术,能够快速降温并保持恒温。
2. 多功能设计:集新风、除湿、加湿、制冷于一体,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3. 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压缩机和环保制冷剂,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4. 智能控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自动调节工作模式,并实现定时开关机等多种功能。
5. 人性化设计:外观美观大方,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清洁和维护。
三、产品参数1. 适用面积:30-50平方米2. 加湿能力:500ml/h3. 除湿能力:1.5L/h4. 制冷功率:1500W5. 风量:350m³/h6. 噪音:≤55dB(A)7. 电源电压:220V/50Hz四、使用方法1. 安装位置:本产品适合安装在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接通电源: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按下开关机按钮,机器即可开始工作。
3. 设置工作模式: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或遥控器,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如制冷、除湿、加湿等。
4. 调节温度和湿度:根据需要调节温度和湿度大小,使室内环境达到最佳舒适状态。
5. 定时开关机:如需定时开关机,可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定时功能或遥控器进行设置。
五、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要求正确安装和使用。
2. 请勿将本产品放置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下,以免影响使用寿命。
3. 在清洁和维护时,请务必切断电源,并使用柔软的布擦拭机身,避免使用含有酸碱成分的清洁剂。
4. 如遇到故障,请勿自行拆卸或修理,应及时联系售后服务中心进行处理。
六、售后服务1. 本产品享有一年质保期,自购买之日起计算。
110412 双冷源技术手册

双冷源新风深度除湿,即是利用冷冻除湿原理,先由高温冷 源通过高温表冷器对新风进行预冷除湿,以承担新风热湿负 荷,然后再由低温冷源通过低温表冷器进一步进行冷却除 湿,以承担室内湿负荷。 在双冷源空调系统中,新风的夏季处理过程是由高低温两 组冷源组合完成的。如图所示,该过程可以分为两段,第一 段为通过高温冷水盘管实现的对新风的冷却除湿过程,即图 中的W-L1段,其中L1称为第一设计机器露点,简称“第一露点”;第二段为通过直接蒸发盘管实现的对新风的深度冷 却除湿过程,即图中的L1-L2段,其中L2称为第二设计机器露点,简称“第二露点”。对于供回水温度为15/20℃的双 冷源系统,第一露点工况为DB18℃/RH95%,第二露点则取为DB12℃/RH95%。当室内相对湿度有精确控制要求时, 也可以按室内湿负荷情况对第二露点进行精确设计。 为防止新风送入房间时温度过低导致风口结露,深度除湿后的新风须加热至16~18℃再送入室内。 双冷源新风机组的高温冷源通常采用供水温度为13~19℃的集中冷水,低温冷源则一般采用分散设置的直接蒸发制冷系 统,即每一台双冷源新风机组均自带一组用于辅助除湿的低温冷源,也可采用供回水温度为7~12℃的集中冷源。根据 新风机组自带低温冷源的冷凝模式不同,双冷源新风机组又可分为集中式、内冷式、水冷式等三种基本形式。
1
双冷源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技术手册
系统原理
双冷源系统
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高温冷源
承担室内显热
干式空调末端
双冷源空调机组中的调温盘管
控制室内温度
低温冷源
承担新风负荷 承担室内潜热
双冷源新风机组
双冷源空调机组中的调湿盘管
控制室内湿度 和CO2 浓度
关键词意
冷源系统
冷却除湿机的最佳设计参数及实例的分析

3 实例中的应用
在标准工况下 ,即 t1 = 27 ℃,φ1 = 70 % 时 , ts1 = 2216 ℃, Qo = 2613 kW (15000 kcal/ h) 。对于一定结 构形式的蒸发器 , 当迎风面风速一定时 , c / 2116 为 一定值 。实例中采用的是 8FS7 型 R22 制冷除湿机 , 迎风风速为 215 m/ s , 冷却效率 η = 0190 , 壁温为 9 ℃。冷凝器中焓增为蒸发器中焓降的 120 % , 采用 风冷 。 c / 2116 = 1/ 2116 = 01465
将 (16) 和 (17) 式代入 (4) 式 , 整理后可得
W
=
Qo
ε
=
[0168 -
C( t1 -
3118 ( ts1
ts1) - to)
]
A + B to 2511
(kg/ h) (18)
从上式中看到 , 若确定蒸发器的结构形式与迎
风速 ( η,ε为常数) ,当进风参数 ( t1 , ts1) 一定时 ,则 除湿量主要与 to 有关 。把 (18) 式对 to 求导数 ,已知η
除湿机的风量为 :
G
=
i1
Qo - i2
=
Qo
△i
(2)
式中 i1 , i2 —空气冷却处理前后焓值 , kJ / kg ;
Qo —制冷压缩机 (蒸发器) 的制冷量 ,kJ / h ;
空气冷却干燥过程 1 - 2 的热湿比 (角系数) 为 :
ε =
△i △d / 1000
图 1 冷却除湿机工作原理图
Ξ 收稿日期 : 2003 - 5 - 2
50 REFRIGERATION
双冷源深度除湿技术设计与工艺标准

1技术要求1.1双冷源深度除湿系统构成、适用范围及设计选型原则。
1.1.1深度除湿系统构成。
指安装于空调机组主表冷盘管后,对空气进行深度除湿和再热处理的设备,与冷水盘管两级冷源串级控制,可实现最低8℃的送风露点温度。
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制冷管路、外围起动控制及保护电路等组成。
1.1.2深度除湿系统适用范围。
1.1.2.1深度除湿系统适用于有温湿度独立控制,冷冻水难以保证7℃供水的空调系统,通常用于新风预处理机组的深度除湿。
1.1.2.2直接向受控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采用深度除湿时应特别留意,因为再热能力无法控制会导致送风温度偏离设定值。
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冷凝器后设置辅助加热器及表冷器以控制温度精度。
1.1.2.3由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要求新风预处理机组承担系统所有湿负荷,循环机组只承担显热负荷。
因此新风预处理机组的除湿方式极为关键,须根据室内要求工况定出机组的露点温度(T L)范围,并选择合适的除湿方式:a)当T L≥12℃时,普通冷冻水盘管即可满足;b)当12℃>T L≥8℃时,可采用冷水盘管+深度除湿系统双冷源串级控制控制、乙二醇水溶液、直接蒸发盘管、冰蓄冷等方式满足要求;应优先选用第一种方式;c)当T L<8℃时,应采用转轮除湿、溶液除湿等方式。
1.1.3双冷源深度除湿系统设计选型原则。
1.1.3.1匹配标准:应尽量依附件“双冷源深度除湿系统匹配标准”设计,非标设计时应重新选型。
根据以往测试及选型计算,“双冷源深度除湿系统匹配标准”适用范围为:蒸发器进风工况为12~17℃,受控区域温湿度要求为:22~25℃,40~60%,房间不能有水槽等大面积发湿。
1.1.3.2考虑到系统很小,防止开机时低压跳机,每个回路应设置储液罐;1.1.3.3深度除湿系统盘管设置顺序、排数、尺寸及一拖多套压机时盘管布置原则。
1)深度除湿盘管与冷水盘管在机组内沿气流方向排列顺序为:冷水盘管→深度除湿系统蒸发器→深度除湿系统冷凝器;2)深度除湿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截面尺寸应与冷水盘管相同,标准匹配时排数为:蒸发器2排,冷凝器1排。
户式新风除湿机

GB/T ×××××—××××目次(征求意见稿)2020年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分类与标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要求 (5)7 试验方法 (7)8 检验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冷水式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直膨式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全自动空调除湿机性能测试与分析

全自动调温除湿机性能测试与分析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某型号全自动调温除湿机的性能测试、目的方法及数据分析。
包括测试系统、实验装置和主要测试仪表、计算公式、数据处理等。
通过对该产品的性能测试,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全自动调温除湿机性能测试数据分析某型号型全自动调温除湿机具有除湿调温、除湿升温、除湿降温三种运行模式。
用户可根据不同要求选择所需运行模式。
达到干燥环境空气,调节环境温度的目的。
其设备有自动保护、故障显示及报警功能,并可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
具备效率高、结构紧凑、外型美观、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为全面判定该产品的性能特点,根据《除湿机》(JB/T7769-95)标准,在我院暖通实验室的空调性能实验台上对该型机组进行了较全面的性能测试。
1 测试目的测试该产品的性能,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1.1测试该型产品在额定风量、不同进风参数条件下,机组运行在除湿升温模式时的性能参数;1.2测试该型产品在额定风量、标准工况下,机组运行在除湿降温模式时的性能参数;1.3测试该型产品在额定风量、标准工况下,机组运行在除湿调温模式时的性能参数。
2 测试装置及方法保证要求稳定的进风参数是机组性能实验的关键(所有测试仪器均事先进行了校验、标定)。
2.1 测试装置进入全自动调温除湿机的空气先由空气处理室进行预处理,再由管道式电加热器和蒸汽加湿器进行温湿度微调,使其达到预定的进风参数。
如图1所示测试装置。
2.2 主要仪表2.2.1温湿度的测量通过除湿机空气温、湿度参数的测定,采用了“智能化多点温湿度检测仪”,可巡检和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温度精度±0.1℃,湿度±3%,既精度高,又可靠方便。
该仪表可与计算机通信口连接,将所测的数据送计算机处理。
2.2.2风量的测量通过除湿机风量的测定,采用了三种方法:(1)在风道中设置了喷嘴流量计,在喷嘴出口中心采用毕托管(配YYT-200B倾斜式微压计)测量动压,然后计算通过单个喷嘴的空气体积流量。
冷水式、直膨式、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冷水式、直膨式、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GB/T 15226—200216附录A(规范性附录)冷水式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A.1 适用范围本附录规定了冷水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制冷(热)功率、除湿量和送风含湿量的试验方法。
A.2 通用要求A.2.1 被测新风除湿机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A.2.2 试验室大小应满足新风除湿机离四周墙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出风口到墙壁最小距离不小于1.8m。
试验装置应能模拟新风除湿机的实际工作状态。
A.2.3 室内空气循环应确保距新风除湿机1m处的风速不大于0.5m/s。
A.2.4 室内空气温度的采样位置应距新风除湿机空气入口15cm,并不应受到被测新风除湿机排气或其他热源的影响。
A.2.5 测点的温度应能代表新风除湿机周围的温度,空气取样器应符合GB/T 17758的相关规定。
A.2.6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进行温度测量时,流经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应均为5m/s左右,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试应进行修正。
A.2.7 带温、湿度控制仪的新风除湿机,试验时应关闭温、湿度控制仪。
A.2.8 新风除湿机出风口温湿度采样应不受室内环境的影响。
A.2.9 测试某个参数时,与该测试无关的进出风口应严密封堵,保证不漏风。
A.2.10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新风除湿机,应分别测试额定工况下考虑和不考虑热回收功能的各参数。
A.3 试验装置冷水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除湿量的测试应采用空气焓差法,其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A.1所示。
GB/T ×××××—×××× 17a)无热回收功能b)带热回收功能标引序号说明:1—新风调节阀; 2—送风调节阀; 3—回风调节阀; 4—排风调节阀; 5—空气取样装置; 6—静压测量装置; 7—静压环; 8—混合器; 9—均流器; 10—风量测量装置; 11—辅助风机;GB/T 15226—2002 1812—冷水管路; 13—室内模拟环境; 14—室外模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15226—2002
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冷水式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A.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冷水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制冷(热)功率、除湿量和送风含湿量的试验方法。
A.2 通用要求
A.2.1 被测新风除湿机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A.2.2 试验室大小应满足新风除湿机离四周墙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出风口到墙壁最小距离不小于1.8m。
试验装置应能模拟新风除湿机的实际工作状态。
A.2.3 室内空气循环应确保距新风除湿机1m处的风速不大于0.5m/s。
A.2.4 室内空气温度的采样位置应距新风除湿机空气入口15cm,并不应受到被测新风除湿机排气或其他热源的影响。
A.2.5 测点的温度应能代表新风除湿机周围的温度,空气取样器应符合GB/T 17758的相关规定。
A.2.6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进行温度测量时,流经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应均为5m/s左右,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试应进行修正。
A.2.7 带温、湿度控制仪的新风除湿机,试验时应关闭温、湿度控制仪。
A.2.8 新风除湿机出风口温湿度采样应不受室内环境的影响。
A.2.9 测试某个参数时,与该测试无关的进出风口应严密封堵,保证不漏风。
A.2.10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新风除湿机,应分别测试额定工况下考虑和不考虑热回收功能的各参数。
A.3 试验装置
冷水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除湿量的测试应采用空气焓差法,其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A.1所示。
GB/T ×××××—×××× 17
a)无热回收功能
b)带热回收功能
标引序号说明:
1—新风调节阀; 2—送风调节阀; 3—回风调节阀; 4—排风调节阀; 5—空气取样装置; 6—静压测量装置; 7—静压环; 8—混合器; 9—均流器; 10—风量测量装置; 11—辅助风机;
GB/T 15226—2002 18
12—冷水管路; 13—室内模拟环境; 14—室外模拟环境。
图A.1 冷水式新风除湿机试验装置示意图
A.4 试验步骤
A.4.1 调节试验装置,使被测新风除湿机风量、风压、空气和水的参数满足所需工况要求,至少稳定15min 后开始测量。
每隔10min 记录以下数据,持续时间应不低于1h : a )进风干球温度(o C ); b )进风湿球温度(o C ); c )出风干球温度(o C ); d )出风湿球温度(o C ); e )输入总功率(kW ); f )输入电流(A ); g )电压(V ); h )风量(m 3/h ); i )机外静压(Pa )。
A.4.2 试验结束时,记录持续时间内的大气压。
A.5 试验结果计算 A.5.1 风量
A5.1.1 通过单个喷嘴的风量应按式(A.1)进行计算:
(A.1)
式中:
——喷嘴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3/s ); ——喷嘴流量系数,见GB/T 14294-2008中附录A ; ——喷嘴前后静压差或喉部动压,帕斯卡(Pa ); ——喷嘴面积,平方米(m 2);
GB/T ×××××—××××
19
——喷嘴处空气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应按式(A.2)进行计算。
(A.2)
式中:
——喷嘴处空气绝对压力,帕斯卡(Pa ),应按式(A.3)进行计算; ——喷嘴处空气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
——喷嘴处空气含湿量,克每千克干空气(g/(kg 干空气));
P i = P t + P (A.3)
式中:
P t ——喷嘴处全压,帕斯卡(Pa ); P ——试验期间的大气压力,帕斯卡(Pa );
A.5.1.2 当采用多个喷嘴时,总风量(L )等于通过每一个喷嘴的风量的和。
A.5.2 制冷(热)量
制冷(热)量应按式(A.4)进行计算:
(A.4)
式中:
——新风除湿机空气测的换热量,千瓦(kW );
——机组进口空气的焓值,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J/(kg 干空气)); ——机组出口空气的焓值,千焦每千克干空气(kJ/(kg 干空气)); ——新风除湿机组进风含湿量值,克每千克干空气(g/(kg 干空气))。
A.5.3 除湿量
除湿量应按式(A.5)进行计算:
(A.5)
式中:
G ——实测的除湿量理论计算值,千克每小时(kg/h );
GB/T 15226—2002
20 ——新风除湿机组送风含湿量值,克每千克干空气(g/(kg干空气))。
GB/T ×××××—××××
2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直膨式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B.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直膨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制冷(热)消耗功率、除湿量和送风含湿量的试验方法。
B.2 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同A.2。
B.3 试验装置
直膨式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除湿量的测试应采用空气焓差法,其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B.1所示。
a)无热回收功能
b)带热回收功能
标引序号说明:
1~11同图A.1;
GB/T 15226—2002
12—制冷剂管路;
13~14同图A.1。
图B.1 直膨式新风除湿机试验装置示意图B.4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同A.4。
B.5 试验结果计算
计算方法同A.5。
22
GB/T ×××××—××××
2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C.1 使用范围
本附录分别规定了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制冷(热)消耗功率、除湿量和送风含湿量的试验装置、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C.2 使用要求
使用要求应按附录A.2给出的要求。
C.3 试验装置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制冷(热)量、除湿量的测试方法主要采用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见图C.1。
a)冷水+风冷直膨式新风除湿机无无热回收功能
b)冷水+水冷直膨式新风除湿机无热回收功能
GB/T 15226—2002
24
c)冷水+风冷直膨式新风除湿机带热回收功能
d)冷水+水冷直膨式新风除湿机带热回收功能
标引序号说明: 1~14同图A.1; 15-制冷剂管路。
图C.1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试验装置示意图
C.4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同A.4。
C.5 试验结果计算
计算方法同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