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宋徽宗瘦金体书法欣赏
瘦金体

赵佶和他的“瘦金体”赵佶(1082-1135年),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初封瑞王,元符三年即帝位,称徽宗,在位25年,为政昏庸,但于艺术颇多造诣,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艺术活动倡导者与组织者,曾命编《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及《宣和博古图》、《大观帖》等。
其天分甚高,擅诗词、工书画、精赏鉴,人物、花鸟、山水皆精。
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瘦劲锋利,挺秀清雅,别具一格。
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态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传世墨迹有《千字文》(见图28)、《掠水燕翎诗纨扇》、《闰中秋月诗帖》等。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楷书,33.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
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
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赵佶赵佶《五色鹦鹉图》题字,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赵佶《题唐十八学士》赵佶题《瑞鹤图卷》绢本设色,51×138.2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千古书坛天下一人--论宋徽宗赵佶及瘦金体中国书法已经有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了,纵览古今,可谓群芳争艳、百舸争流,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无数宗师级的人物,他们的风格也是各有千秋。
在书坛这座巨大的宝库中,笔者独爱宋徽宗之瘦金体,若要给其一个历史定位,那么赵佶的自评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天下一人!《夏日诗帖》曾见过当代瘦金体高手--网友西江逸士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感觉言之有理,说的是中国书坛有三圣:一圣为王羲之,其书法可谓“中和之美”。
宋徽宗瘦金体真迹,值得收藏!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楷书,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可是,这位天蝎男,内心却一点也不安分。
老老实实写瘦金书不是挺好吗,他还不满足,非得写草书,这一写就没人拦得住了——
《绛霄紫庭帖》
似乎是怀素的线条,张旭的结体。
皇上要写狂草,谁能管得住?谁能比得了?
所以瘦金体的典型形态直接来自所用毛笔,他用最方便的工具最自然的书写造就了他具有独特视觉形态的瘦金体。
将以上构成其明显特征的顿笔和折笔处撇开来看,其结字规模唐人,谨守法度,并无过多突破和个人特征。但做到这一点本身也并非轻而易举,皇家过眼虽皆上上珍品,亦需天资勤奋才能有所成就,赵佶无愧于此。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夏日诗帖》
▲宋徽宗《夏日诗帖》,楷书,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瘦金体《千字文》字帖宋徽宗宋徽宗((10821082~~1135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弟。
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
哲宗病死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001100~~1125年在位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里处))。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早年学薛稷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瘦金体瘦挺爽利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侧锋如兰竹,,运笔飘忽快捷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本应为““瘦筋体瘦筋体””,以,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书千字文》》,《秾芳诗》等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技巧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技巧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瘦金体书法技巧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奇迹。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经典。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是在他担任皇帝期间创作的。
他在书法创作中,注重笔画的细腻和线条的流畅,同时也注重字形的规整和整体的协调。
他的瘦金体书法,不仅在笔画的细腻和线条的流畅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字形的规整和整体的协调上也有所创新。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其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笔画的细腻。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以其笔画的细腻而著称。
他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精细和细腻,使得字形更加清晰、流畅。
二、线条的流畅。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以其线条的流畅而著称。
他在书写时,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连贯,使得字形更加优美、自然。
三、字形的规整。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以其字形的规整而著称。
他在书写时,注重字形的规整和整体的协调,使得字形更加美观、整洁。
四、整体的协调。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以其整体的协调而著称。
他在书写时,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平衡,使得字形更加和谐、统一。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技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经典。
他的瘦金体书法,不仅在笔画的细腻和线条的流畅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字形的规整和整体的协调上也有所创新。
他的瘦金体书法,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藏品萃华赵佶《五色鹦鹉图》

藏品萃华赵佶《五色鹦鹉图》赵佶(1082—1135),北宋画家,宋神宗之子,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
亲掌翰林图画院,广收历代书法名画,组织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
书学薛曜、黄庭坚,自创瘦金体。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花鸟见长。
花鸟师法崔白、吴元瑜,自成一格。
绘画作品多简朴生拙,亦有精细工丽一类传世。
五色鹦鹉图(局部之一)《五色鹦鹉图》又名《杏花鹦鹉图》(绢本,设色,53.3厘米×125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此卷既有图,又有题句和跋,为赵佶的三绝珍品之一,卷首有清宋荦隶书题款,前段为宋徽宗咏鹦鹉诗一首并序:五色鹦鹉来自岭表,养之禁籞,驯服可爱,飞鸣自适,往来于苑囿间。
方中春,繁杏遍开,翔翥其上,雅诧容与,自有一种态度。
纵目观之,宛胜图画,因赋是诗焉。
天产乾皋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
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
飞翥似怜毛羽贵,徘徊如饱稻梁心。
缃膺绀趾诚端雅,为赋新篇步武吟。
御制御画并书(仅存“制”和“并”二字及画押)画幅后半部分画一红颈鹦鹉立于杏枝之上,饱满的杏花在枝头次第开放,热烈而浓郁,营造出春意盎然、欢快喜悦的氛围。
此图中的杏树枝条多以淡墨勾勒轮廓,再以极细微多尖锐的墨点点苔,枝头上嫩绿的叶芽隐隐露出,突出了春天枝条初发生机的朝气和树枝坚硬的质地。
枝条的安排疏密有致、详略得当,杏花或侧,或卧,或正,或背,或大,或小,或蓓蕾初成,或繁花盛开,或团簇,或散落,极尽姿态。
画家先以淡墨勾出花瓣、花蕊的轮廓,然后再以白粉层层渲染,花萼则略加勾勒后再以浅绿敷色,层层包裹,如此更加映衬出杏花的繁茂、饱满和热烈,花朵鲜嫩浓郁、姿态各异,仿佛要从绢上伸展而出。
五色鹦鹉图(局部之二)鹦鹉作为整件作品刻画的重点,亦是画家着重关注的对象。
鹦鹉眼睛大而有神,正注视着眼前繁茂的杏花,似乎被欢快的春天气息所吸引,呈现出欢愉的表情。
鹦鹉的眼睛以生漆点之,神灵活现,倍见精彩,这也十分符合画史对赵佶花鸟画创作的记载:“尤注意花鸟,点睛多用黑漆,隐然豆许,高出缣素,几欲活动。
宋徽宗瘦金体特点是什么

宋徽宗瘦金体特点是什么宋徽宗瘦金体特点说到宋徽宗赵佶,人们大概想不起他在位时有哪些政绩,因为他实在称不上是一个明君。
在位时宠溺奸臣使得朝纲混乱,最后也是由于在位时的昏庸无能和国力的衰退而亡国,他也死于囚禁之下。
但是说到瘦金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宋徽宗,这正是由他独创出来的特殊的字体。
瘦金体的特点有很多,运笔是飘忽又快捷,但是却非常有力道,字体非常的瘦但却不失饱满,在瘦金体转弯之处可以见到藏锋、露锋等细小的痕迹,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文化。
这种字体应该是要叫做“瘦筋体”,但为了对御书的尊重就用象征九五之尊的金色的金字替代了筋字。
说是独创是因为这种字体在前朝任何书法作品中都未曾出现。
宋徽宗的瘦金体与褚遂良的手笔想比的话是由一小部分相同之处,毕竟宋徽宗是学过褚遂良的,但大体还是不相同的。
如果说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哪位书法家的字体最为相同的话,那就应该是唐朝的薛曜了。
宋徽宗或许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得到了灵感,瘦金体是从《石淙诗》变格出来的,但又比其成熟好看。
这是一种非常艺术的字体,哪怕是不会书法的人也会被这种字体吸引,因为它符合了人们最普遍的审美观。
当然这也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够写出的,它需要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力和内在涵养,以及要有气定神闲的的心境。
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超越宋徽宗的瘦金体。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在艺术上的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就是瘦金体。
说到瘦金体呢只会想起宋徽宗,因为这是他的独家发明,并且能够独步天下,知道现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他。
宋徽宗的书法师从唐代薛曜,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宋徽宗的书法造诣也是超过了薛曜,他的书法结构非常的开阔,笔划劲道,可谓别具一格。
当代的书画鉴定家们也很是称赞宋徽宗的书画,认为他的书法结构非常的俊朗端正,下笔虽然尖细可却非的重,比划非常的细腻劲道。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另一个方面就是绘画,他一生留下不少的墨宝丹青,没一幅国都别具风格。
现在他的很多或作都保存于博物馆。
瘦金体书法的相关人物及作品

瘦金体书法的相关人物及作品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
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瘦金体的评价宋徽宗(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代皇帝,姓赵名佶,生于汴京(今开封),是著名的书画家。
却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和皇帝,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
宋徽宗艺术研究也涉及古玩典藏、乐、琴、诗等领域,可谓造诣颇深。
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
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
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
在政治上赵佶昏庸无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
在中国画史上,宋徽宗是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
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一、宋徽宗简介宋徽宗,字徽之,是北宋时期的皇帝,出生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在位期间共计35年。
宋徽宗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出色的书法艺术,他以瘦金体书法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包括其特点、影响以及代表作等内容。
二、瘦金体的特点瘦金体是宋徽宗在书法创作中独创的一种书体,与楷、行、草等传统书体有所区别。
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纤细,线条流畅,笔画瘦长,线条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给人一种瘦削、飘逸的感觉。
瘦金体的笔触婉约而柔美,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瘦金体的产生有赖于宋徽宗对传统书法的创新和追求,他将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的特点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书写风格。
宋徽宗在创作瘦金体时,追求形式的协调与韵味的丰富,力求将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瘦金体的影响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开创了新的书写风格,给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
其次,瘦金体书法作品注重线条的流畅与协调,对后世的书法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再次,瘦金体注重笔触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自由延伸,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和技巧。
瘦金体书法作品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化艺术圈子。
宋徽宗有着许多文人友好,他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在文人间广为流传,深受赞赏。
这些作品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创作诗词、作文等的艺术参考和借鉴对象。
四、宋徽宗的代表作品宋徽宗以才情横溢、出色的书法艺术而备受瞩目,留下了众多的瘦金体书法作品,以下列举了几件代表作:1. 《明德秋令圖卷》这幅画卷是宋徽宗创作的一件瘦金体书法作品,它的内容描绘了仲秋时节的一幅田园景色。
笔画纤细而流畅,透露出一片宁静与安详的氛围。
这幅作品成为了宋徽宗瘦金体的代表之一,也是他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成就之一。
2. 《神道碑》这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创作的一块碑文,它以瘦金体书写,内容记录了灵隐寺的修建历史和佛教事迹。
整个碑文的字形清秀、笔触柔美,展现出一种庄重而鲜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