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_再现于乡村生活中的地方性时间_以苏北依村村集为例

合集下载

赶集

赶集

赶集作者:马瑞霖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11期赶集,是外婆家古镇的盛会,一般乡里人都会隆重地对待这件事情。

赶集的那天,方圆一二十里以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圩场。

到圩场买些东西,补充一些日常用品,或者把自家富余的东西拿到圩场上交换,换点实用的东西,赚点钱,又或者是相约认识的朋友到圩场上走走,什么也不买,什么也不卖,只图个热闹。

当然,小朋友们也是最开心的,在这一天里,他们能够吃上好吃的零食,看一会儿小人书,又或者是买好玩的玩具,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粉——尽管不是荤的,但还是吃得满头大汗,吃得卷卷舌头,感觉意犹未尽。

村里人出发到圩场,时间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场面还是挺“壯观”的。

圩日那天,众乡亲不约而同地从各家各户走出门去,从山里村里的路口出发。

质朴的乡民赶集宁可起早摸黑地收拾好,把东西准备妥当,也不愿意迟迟才动身,这样的利索,让人想起就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将息的劳动一样,他们追求的是规律和效率。

那时候,东方微露晨曦,乡亲们就开始往圩场去了,有的坐着拖拉机,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挽着篮子,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拉扯着孩子,有的成群结队,反正,路上密密麻麻的人,听到的是笑声,看到的是笑容。

到了圩场,这儿好比是一锅煮沸了的粥。

川流不息的人群摩肩接踵。

在菜市场里,几条大鱼跃得欢,葱、蒜、芹菜摆得整整齐齐,煎炸类的油葱饼香味飘得很远很远,还有棉花糖、炸糖丸等。

那时候,菜市场卖的是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或地里采摘的野生植物和野菜,买家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正在犹豫,却被人群拥挤到别处。

随着时间往午时,圩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更响亮了……“新鲜清甜的活鱼,刚从江里钓出来的。

”“自家地里刚冒出的菜苗,新鲜着哪,您瞅瞅,能掐出水来,要不来点?”“土鸡野鸭自家养,鲜味好好味。

”……人们随心所欲挑选自己想要的物品,小朋友们穿梭其中,当然,钱包没有那么鼓的话,遇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只能看着“眼馋”,心里或者想的是“要好好地赚钱,才能把好东西买回家里去”。

乡镇赶集探寻乡村生活的力

乡镇赶集探寻乡村生活的力

乡镇赶集探寻乡村生活的力乡村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镇赶集成为了一抹返璞归真的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城市居民。

乡镇赶集作为一种传统的集市形式,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生活的窗口。

它带给人们美食、特产、民俗、建筑等丰富的文化体验,让人们感受乡村生活的力量。

乡村赶集的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乡镇赶集不仅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赶集时,各种农产品、土特产和工艺品琳琅满目,人们可以选择到最新鲜、最优质的乡村产品。

这种直接交易的形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乡镇赶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赶集的过程中,人们亲身参与、互动交流,使得传统乡村文化薪火相传。

赶集时,可以看到各种宗教庙会、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休闲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

乡村赶集成为了一个展示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乡村文化的魅力。

除了经济和文化价值,乡村赶集还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

在赶集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农家美食,还能观赏到农村景观。

美味的田园饭菜、鲜嫩的蔬菜、新鲜的果蔬等,让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乡村赶集的集市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传统的土木结构、瓦片屋顶、彩绘立面,无一不彰显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些景色让游客们仿佛置身于乡村的怀抱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宁馨。

乡镇赶集是乡村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集合了经济、文化和人情三者的力量。

乡镇赶集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通过这种形式,城市人们可以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感受乡村生活的力量。

赶集

赶集
金陵寺:二、五、七、十。
坊上:二、七。
底阁:一、四、六、九。
左庄:四、九。
税郭:二、七。
东凫山:二、七。
南常:二、五、七、十。
齐村:二、四、七、九。
峨山口:三、八。
大王庄:一、六。
北庄:二、七。
南庄:五、十。
水泉:二、七。
善固:五、十。
艾湖:三、八。
十月十一:永安
十月十二:金陵寺 沙沟
十月十三:阴平 徐庄
十月十四:周村
十月十五:周营
十月十七:坊上 桑村
十月十八:郭里集 南石
十月二十:金陵寺 沙沟 西集
十月二七:北庄
十月二八:西王庄
十一月初一:西集
十一月十三:沙沟
腊月初八:沙沟
腊月初十:南于
腊月十五:永安
以上是逢会的日期,以二、三、四月和九、十月的集市最频繁,春天和秋天是赶集的好日子
台儿庄区文昌阁香火庙会:
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会期为农历二月初二。
台儿庄区泰山行宫庙会:
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俗称泰山庙会,会期是农历四月初八。
薛城区沙沟天齐庙会:
农历每年三月十六、十月初一有庙会。除春秋两次庙会外,沙沟还于农历每旬一、四、六、九逢四天的大集。
四月初一:马兰 阴平
四月初三:罗藤
四月初四:泥沟 山亭
四月初六:金陵寺
四月初八:西集 台儿庄 临城 安城
四月初十:峄城
四月十一:沙沟
四月十三:涧头集 艾湖
四月十五:兰城 阴平
四月十七:桑村
四月十八:陈郝
四月二十:临城
四月二一:西集

赶集_再现于乡村生活中的地方性时间_以苏北依村村集为例

赶集_再现于乡村生活中的地方性时间_以苏北依村村集为例
甚至二十多个就近的村庄。
表 1 2006 年阴历七月十一( 阳历 8 月 3 日) 依村集摊位
摊位卖货名 称 稀饭油条 豆油 杂粮 修鞋 Vcd 麻绳、盆、罐 煎饼、锅饼
日用化妆品
针织品
数量
2 6 3 3 2 2 6 5 4
摊主 所 在 地 及与 本 村 的 距离( 里)
本村
本 村、栗 庄 9、姜庄 8 桥头 8, 涧 沟 16 本村、西黄石 10 草 寺 子 18、 东黄石 9
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性。集期必须依附于一个特定
再 现 于 乡 村 生 活 中 的 地 方 性 时 间
50
GX MDXB
的地域, 由这个地方构成的集市圈共同商定并履行 开集的日 期。尽管一个集 市的设立须 有官府 的批 准, 如明清以来地方官府主持设立集市, 对集市度量 衡进行统一和管理, 整顿集市交易秩序等等, 但集期 的选定与集市的设立在具体操作的层面, 仍然具有 一定的自发性。有些集市尤其是乡集、村集更多是 由当地乡绅发起开办的。集期是一个地方自用、自 明、自营的时间体系。由集市与若干赶集村庄构成 的集市圈其实是一定空间内的时间圈。集期构建了 集市圈超村落的时间记忆。施坚雅认为中国农村的 社会结构不是村庄, 而是基层市场社区。[ 2] 若从集市 圈与集期共同记忆的角度来观察, 尽管基层市场的 范围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 施氏理论仍 是具有启发性的。
依村所在的邳州属于苏北地区, 明清时期随着 漕运、盐运和海运业的兴盛, 集市也大量兴起, 并不 断发展。据县志记载, 明嘉靖十六年( 1537) , 邳州有 21 个集市。清 咸丰 元年 ( 1851) , 集 市增 至 39 处。 民国 12 年( 1923) , 有 48 个集市, 民国 27 年增至 52 个。1949 年, 有 农村集 市 47 个, 其中新 辟集市 13 个。到 1987 年, 有集市 56 个, 其中县、乡镇级集市 有 36 个, 村办集市 20 个。至于集市的设立, 县志中 的记载透露出更强的地方性与自发性, 民国期间及 其以前, 集市建立由地方土豪劣绅发起, 自任集主, 向主管部门购买象征集市私有制和市场交易收受佣

乡村的集市

乡村的集市

乡村最热闹的地方要属集市了,它集中在村子的中心,东西二里大街摆得满满的,单就卖菜的摊位,就挤挤挨挨摆了一大溜,菠菜、韭菜、藕,黄瓜、葱、地蛋......样样都齐全,水果摊位上,苹果、桃子、梨、西瓜等等,什么都有,卖厨房用品的杂摊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应有尽有,还有开着三轮车来卖肉的,有拉着满满一拖拉机化肥来销售的,就如同积木一样,把个乡村集市填充的满满当当的。

乡村的大闺女和小媳妇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提着编织篓,兴高采烈地簇拥到集市大街上,再看周遭的村民,有骑着自行车的,有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婆孩子的,从公路往集市上赶,问干什么去?回答说,去赶乔家集,看到他们,我才想到了赶集的字眼。

老家600多户人家,偌大一个村子,原来却没有集市。

宽阔的东西大街上,只有十个八个晒太阳、聊天的,显得冷冷清清,似乎还有点沉闷,偶尔有人大声叫喊一声,便打破了乡村的沉寂。

没有集市,不只是沉闷,就是居家过日子,也不是那么不方便。

没有集市那时候,不是没有菜了,就是没有肉了,觉得很不像过日子来头。

天长日久地下去,有人就耐不住了,隔三差五地就去赶趟城集或七里河子、北台集。

把四九城集日、二七七里河子集日念叨的滚瓜乱熟。

经常赶集,使家里食足衣丰,方便多了。

邻居们看他经常赶集,也就图个方便大哥,你今天赶集不?帮俺割斤肉吧。

大叔,你帮俺捎几斤芹菜吧。

话说出口,心里那个感激啊!可就是嘴上缺句话,那时乡里人不会说谢谢!没有个集市,乡里百姓都感到很不方便。

就是经常上城赶集的,也有不方便的时候,譬如,有时家里也好买菜、割肉了,却突然闯进来亲戚朋友,要菜,菜没有,要肉,肉割不着,可就真抓瞎了,那个急人和难为情,真是没法形容。

乡村沉寂也好,不方便也罢,都是有了繁华的集市才改变的。

记得那是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子正红红火火的时候,有人就考虑起集的事了,这等于给全村老百姓送一份大礼,老百姓一出门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于是就选定了日期,放了鞭炮,宣布在乔家村起集了。

乡村性生活集市案例

乡村性生活集市案例

乡村性生活集市案例中国农历新年将至,尽管现今网购日渐发达,但传统的赶集仍是扎根在中国老百姓血脉中的精神寄托。

在村落乡间,最有烟火气的集市成为寒冬中最火热的年味聚集地。

热闹的金贵集市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集”。

贺兰县金贵镇,离宁夏首府银川仅10公里路程。

每月逢1、4、7日,都是这里赶大集的日子。

年关将至,集市里特地高高挂起大红灯笼,随处映入眼帘的喜庆福字映衬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品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同奏响了新年的“幸福序曲”。

游客拿到刚刚写好的“福”字合影留念。

贺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每年年前会来金贵大集上逛逛,置办点油饼、腊肉等传统年货。

不来赶几次大集,似乎就少了那么点年味儿。

”家住银川市区的退休工人安丽萍告诉记者,“乡村大集是咱老百姓的‘购物广场’,这里物美价廉,还有着城里没有的许多年味。

”各式各样的食物、调味品、干果糖果、新鲜蔬菜、肉类鱼虾、服装鞋帽……无疑,在这里逛一圈,需要的年货都能置办齐全。

赶集的人们踩着水泥石板路,穿梭在拥挤的集市中。

商贩叫卖声、顾客还价声不绝于耳。

还有商户搬出音响,放起了欢快的动感音乐,随风飘散的声音在这个露天集市中久久回荡。

主播架起设备,为网友直播热闹的金贵集市。

贺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集市里的嘈杂喧闹声是商户杨秀琴最爱听的声音,墙角转弯处的麻辣烫、烩肉和荞麦面也是她常常光顾的美食。

“来这里卖货好几个年头了,在这个充满柴米油盐烟火气的集市里,时刻能感受到乡亲们对生活的热情。

”杨秀琴说。

游客品尝新鲜的年货。

贺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这几天的集市上,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贺兰县文化馆和贺兰县图书馆联合开展“新春走基层·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书画协会的爱好者们来到金贵大集,现场为村民和商贩们书写对联,将浓浓的年味儿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让集市年味更浓。

贺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您好,能不能帮我写个寓意阖家团圆的对联?”“老师老师,我想要个‘福’字。

浙江省义乌市东阳市赶集时间表

浙江省义乌市东阳市赶集时间表

浙江省义乌市东阳市赶集时间表
义乌市赶集时间表
全义乌集市,有农村集市34处,集市⽇期以农历为准。

【1、4、7 】前洪,夏演,⼤陈,曹村,前店,西⼭下,寺前,尚阳,黄⼭,徐村
【2、5、8 】苏溪,下骆宅,李塘,畈⽥朱,倍磊
【3、6、9 】楂林,尚经,塘下,东河,吴店,义亭,华溪,鹤⽥,江东青⼝
【1、3、5、7、9】佛堂,廿三⾥,三⾓⽑店,后宅
【2、4、6、8、10】⾚岸、稠城
【2、5、8、10】江湾,湖门,上溪,柳村
东阳市赶集时间表
此表按农历算,
横店赶集时间是三,六,九。

每⽉的逢三六九就是横店的赶集⽇,
初三,初六,初九,⼗三,⼗六,⼗九,⼆三,⼆六,⼆九。

每⽉以此内推!
【湖溪】【下程⾥】【樟村】【李宅】【林头】【潘⽥】【⼤⾥】【州⼲】
(⼀,四,七)为赶集⽇。

【六⽯】【怀鲁】【郭宅】【楼西宅】【溪⼝】【巍⼭】【尚侃】
(⼆,五,⼋)为赶集⽇。

【蔡宅】【吴良】【歌⼭】【上卢】【西宅】【横店】【西畴】【后⼭店】
(三,六,九)为赶集⽇。

【上蒋】(⼆,五,⼋,⼗)为赶集⽇。

【⽩坦】(四,七,⼗)为赶集⽇。

【塘西】(三,六,⼗)为赶集⽇。

【宅⼝】【南溪】【廿⾥牌】【千祥】
(⼀,六)为赶集⽇。

【王坎头】【后岭⼭】【⼤联】【官桥】
(⼆,七)为赶集⽇
【南马】【洪塘】【更楼下】【马宅】【安儒】【南上湖】【下槐堂】
(五,⼗)为赶集⽇。

【寿塔】【和堂】【防军】【黄⽥畈】【花园】(三,⼋)为赶集⽇。

【横城】【⽶塘】【安恬】【三联】
(四,九)为赶集⽇。

冯⾼楼是⼆五⼋。

赶集 民间风俗

赶集 民间风俗

赶集民间风俗赶集则是逛集市这种风俗中的一种。

如今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或城乡交界处仍然很盛行。

“赶集”是山东一带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赶场”或“赶街”,湘赣地区称为“赶墟”,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客家人则叫赴圩。

在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赴圩。

虽然叫法不同,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赶”。

是因为这种集市一般时间较短,多者不过一天,少则半天,甚至半个时辰,所以要赶紧去交易,晚了就赶不上啦!云南沙溪古镇,住在山上的彝族妇女背着背篓下山赶集。

赶集的日期一般按阴历(农历)来定,具体的时间和周期各地不同。

比如云南大理三月街是每月的初二开始,每隔七天一次;青岛惜福镇大集是每月农历逢二和七,每隔五天一次。

一般来说,赶集的周期与当地的人口密度有关,人口密集的地方周期较短,人口稀疏的地方周期较长。

赶集的地点一般选在交通较为方便的乡镇的露天场地或者街边。

赶集的商贩有些是职业的,他们要么有自己的店铺或摊位,要么专门到各个集市上贩卖商品。

而有的则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把自己多余的农副产品或者专门制作的手工制品带到这里来卖,贴补家用。

还有一些是处理闲置物品的或其他什么原因需要到集市上交易的人。

大理三月街出售的很多农产品都是村民自己种的,每到赶集的日子就运到这里来卖。

红皮土豆、芋头、山药、绿豆、瓜果等品种很多,但数量不多,卖完即止。

集市上出售的商品并非都是低档产品,偶尔也能淘到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东西,就看各人的眼光了。

另外,一些季节性很强或数量有限的特色商品也可以在集市上碰到,就看你的运气了,比如山鸡、野兔、乔木茶等。

当然,良莠不齐也挺考验人的辨别能力的。

虽然在很多城市都可以买到糖葫芦,没什么稀罕的,但青岛的山药蛋糖葫芦却不多见,口感粉粉的,还有点拔丝土豆的味道。

至于赶集的乐趣嘛,我不想用太多的形容词来表达,你且看———城里人开车跑十几、二十公里来赶集;老年人挤着公交车来赶集;年轻人穿着时髦的衣服也来凑热闹;妈妈们推着婴儿车来买东西······价格是比超市便宜,但也比超市拥挤杂乱呀!商品种类是很多,超市里也不少呀!但这里有童年的记忆,带着泥土的蔬菜,难得一见的老物件,还有操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吆喝声:红富士苹果便宜了哈,十五两袋儿,贼甜,贼便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分普遍, 广西称为 交叉集 , 四川为 转转场 。即 便是集数较少的地区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另外, 在 集市密集的地区, 集市的层次性较为鲜明, 集期的选 择也更为讲究, 大集与中、小集在集期上大多是不重 复的, 但同层次的市场集期, 特别是中心集 市覆盖 的不同方向上的低层次市场, 其集期则常有重复现 象。上述各种集期的安排方式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时 间与空间组合, 为买卖双方带来极大的便利。更为 重要的是, 通过集期凝聚在一起的集市与周围的村 庄共同建构着属于自己的地方性时间。
依村所在的邳州属于苏北地区, 明清时期随着 漕运、盐运和海运业的兴盛, 集市也大量兴起, 并不 断发展。据县志记载, 明嘉靖十六年( 1537) , 邳州有 21 个集市。清 咸丰 元年 ( 1851) , 集 市增 至 39 处。 民国 12 年( 1923) , 有 48 个集市, 民国 27 年增至 52 个。1949 年, 有 农村集 市 47 个, 其中新 辟集市 13 个。到 1987 年, 有集市 56 个, 其中县、乡镇级集市 有 36 个, 村办集市 20 个。至于集市的设立, 县志中 的记载透露出更强的地方性与自发性, 民国期间及 其以前, 集市建立由地方土豪劣绅发起, 自任集主, 向主管部门购买象征集市私有制和市场交易收受佣
水、木、金、土为循环的星期。
集期即是淋漓 尽致演绎 与应用旬 期的时 间体

系, 它在从一到十的闭合中循环往复, 最为切近地关

联着人们最日常的社会生活。虽然集期是以阴历为

生发蕴基的记时单位, 但它又殊异于全国统一颁发

的历法, 更不同于周秦时代以来诸如月令等要求社

会各阶层均需遵守的政令性时间表述。集期的设定
[ 关键词] 地方性时间; 赶集; 日常生活 [ 中图分类号] C912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8179( 2007) 04- 049- 07
Going to a Fair: A Local Time Reappeared in Country Life
A Case in Yi- cun Village in North Jiang su Province

( 2005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 为个案, 通过选取乡村
村 生
日常生活中惯例性的社会生活 赶集作为研究对

象, 探讨作为地方性时间的集期如何在空间、人际交

往、身体实践与记忆等文化要素的合力下得以展现、 的
加固, 并被人们不断地再现于自己的实际生活, 从而
地 方
成为乡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时间指向。同时, 赶集

作为地方文化的时空存储方式, 将当地人群吸附成

具有相互关联的地方性社会系统, 形成了一种具有

生命力的乡村社会公共生活模式。
49
GXMDXB
人 一、集期: 依附于地方的阴历时间
传统习惯上一般将农历统称为阴历, 即便是对
于在阳历上日期比较固定的 24 节气, 在农村看日历

时, 也多寻找节气相对应的阴历时间作为农事的参
lif e co nst ruct dif f erent t ime f ramew o rks. When w e discuss t he referent ialit y and
prescript ion of t ime, w e should pay at t ent ion to how people become t he subject o f t ime and become used t o a cert ain t im e f rame t hro ug h daily life ex perience and social comm unicat io n. During t his pro cess, people enhance t heir feeling tow ards t ime throug h com prehensiv e cult ur al elem ent s of space and phy sical pract ice and
甚至二十多个就近的村庄。
表 1 2006 年阴历七月十一( 阳历 8 月 3 日) 依村集摊位
摊位卖货名 称 稀饭油条 豆油 杂粮 修鞋 Vcd 麻绳、盆、罐 煎饼、锅饼
日用化妆品
针织品
数量
2 6 3 3 2 2 6 5 4
摊主 所 在 地 及与 本 村 的 距离( 里)
本村
本 村、栗 庄 9、姜庄 8 桥头 8, 涧 沟 16 本村、西黄石 10 草 寺 子 18、 东黄石 9
马 光 亭
keep r eappearing t ime in t heir act ual life.
Key Words: local tim e ; g oing t o a f air ; daily life
赶 集
间对于人类最本源的意义莫过于标注生、死
时 的首尾两端。对新生的雀跃与死亡的恐惧, 成就着形态各异的 宗教。在二 者之间 的生 日、节日、纪念日各点连缀而成较为重大的仪式与社 会活动。点之间的面是几乎没有亮色的日常生活与 时间, 是无数重复孪生的岁月, 时间在质上的重要性 呈现逐步散焦的过程。设若换一个角度来看, 恰恰 是最平常的岁月支撑着各个亮点, 构成人类生活的 最大多数的时间。
4
本村
砸 白 铁 ( 盆、 桶)
2
本村、东黄石 9
柳编、粪箕子
2
沙庄、瓦滩
针头线脑
4 沙庄 3
馒头店
1 本村
鸡蛋专卖户
5
本 村、沙 庄 3、滕湖 5
眼镜
1
男女各式鞋
6
瓦滩 3、王 场 11
日用杂货
3
铁器制品
5
本 村、滕 湖 5、邳城 12
干货
3
杀鸡
2
本村、艾山西 8
儿童玩具
2
猪肉
2
本 村、思 田 35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邳城
布匹 成品衣服摊 理发
6
本村、邳 城、 姜庄 8
香油、腌菜
本 村、瓦 滩、
4 邳 城、林 庄、 沙庄
本 村、周 营
6 本村
豆芽、豆制品 4 8、山 岙 13、
皂树 10
4 本村
塑料食品袋 3 本村
烟酒糖茶门 头房
14
本村
粉丝
4
本 村、角 庄 13
瓷器杂货
2 本村
五金电器综 合店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 ilosophy an d S ocial S cien ce Edit ion)
第 29 卷第 4 期 2007 年 7 月
VOL. 29 NO. 4 JU L. 2007
依村近一万人口, 常住五、六千人。本村集是个 古集, 逢集时间是阴历一、四、六、九, 除本村集, 村民 多去周围的戴庄( 五、十逢集, 为依村隶属的镇中心, 是 1987 年 镇政 府新建 集市, 近 年新 增二、七为 集 日) 、李圩( 二、七) 、岔河( 是另一镇政府驻地, 三、八 逢集, 近年新增一、六为集日) 三个集市, 在集期上正 好共同组成一旬。每个集市又各自辐射十一、二个
M A- Guangting
( Qingdao Uni ver si ty , Qi 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T aking t he rural social act ivity of go ing to fairs t hat repr esent s
local tim e as analysis object and basis, t he author ho lds t hat social cult ure and
照, 并很自然地将节气看作是阴历的必要组成部分
( 笔者曾就这个问题在依村进行过专门调查, 在被访

谈的 20 多个村民中, 超过半数的村民拿到来年的日
历头后, 会先寻找诸如 立春 、 芒种 、 寒露 等几
个节气对应的阴历时间。当我提出节气对应的阳历
时间更为固定, 便于记忆时, 他们都普遍反应: 阳历
赶集: 再现于乡村生活中的

地方性时间

以苏北依村村集为例 学
马光亭
[ 摘 要] 以赶集这种代表地方性时间的乡村社会活动作为分析对象和 立论基础, 认为社会文化与 生活建构着不同的时间框架, 当我们在讨论时 间指涉性 和规定性的 同时, 还应该关 注人们如何 成为时间 主体, 通过最为切近的日常生活体验与 社会交往, 逐渐皈 向某种时间。在 这一过程 中, 人们 在空间、身体 实践等文化要素的合谋下加固了对于某种时间的切身感受, 并不断将时间再现于自己的实际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性。集期必须依附于一个特定
再 现 于 乡 村 生 活 中 的 地 方 性 时 间
50
GX MDXB
的地域, 由这个地方构成的集市圈共同商定并履行 开集的日 期。尽管一个集 市的设立须 有官府 的批 准, 如明清以来地方官府主持设立集市, 对集市度量 衡进行统一和管理, 整顿集市交易秩序等等, 但集期 的选定与集市的设立在具体操作的层面, 仍然具有 一定的自发性。有些集市尤其是乡集、村集更多是 由当地乡绅发起开办的。集期是一个地方自用、自 明、自营的时间体系。由集市与若干赶集村庄构成 的集市圈其实是一定空间内的时间圈。集期构建了 集市圈超村落的时间记忆。施坚雅认为中国农村的 社会结构不是村庄, 而是基层市场社区。[ 2] 若从集市 圈与集期共同记忆的角度来观察, 尽管基层市场的 范围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 施氏理论仍 是具有启发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