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散步》教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散步)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f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8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感恩的心视频导入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
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 散步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 散步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 散步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 散步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散步基本目标:1.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xìn()服熬.() kù()冬分qí( )一霎.时( ) 领xiù( )拆.散()水波lín lín ( )( )二、读一读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三、想一想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2。
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语句?请摘抄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3.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四:练一练课后练习,阅读语段回答(1—6)题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散步》教学案2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散步》教学案2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散步》教学案2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重点难点]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感觉。
想到妈妈爸爸,想到欢声笑语,想到温暖的怀抱。
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怎样才能拥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让爱住我家》。
听完这首温馨的歌,大家说,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谦让、忍耐、付出、爱、分享、感恩、珍惜二、互阅作业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
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教案苏教版

《散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诵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二、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进程与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式朗诵法、讨论法、教学重难点: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琢磨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二、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窗们平时在家常常和父母一路散步吗?在散步的途中有无让你难忘的事?今天咱们将跟从作家莫怀戚一路作一次心灵上的漫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词语(讲义下注解)2.快速抢答,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明确:(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
时间:早春;地址: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有儿子;(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早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肯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
“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在岔道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以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缘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缘还很多。
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
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仍是走小路吧。
”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恍如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路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不合“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儿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别离背起母亲和儿三、合作探讨,理解亲情教师:适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咱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别离是如何的人呢?(学生讨论得出)“我”:孝顺、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溺爱孩子请同窗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散步》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散步》教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一)互阅作业给加点字注音嫩.芽()熬.()霎.时()分歧.()拆.散()水波粼粼..()(二)感情调节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三)自学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读文生情配乐听读,自学:(听了如此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分歧?谁说了算?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生:走小路。
(板书)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生:爱幼。
(板书)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这两个人你更欣赏谁呢?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
”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
《散步》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散步》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散步》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散步》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散步》的作者与背景知识。
2. 了解小说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与性格。
3. 掌握小说的语言表达方法及文学特点。
4. 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思考故事寓意。
5.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步》的作者与背景知识。
了解鲁迅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及其思想影响。
2. 小说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与性格。
了解小说的结构,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3. 小说的语言表达方法及文学特点。
了解小说语言的特点,掌握词语、句子结构及语言风格的运用方法。
4. 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思考故事寓意。
从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理解小说的含义与寓意。
5.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方法和文学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散步》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阅读小说《散步》的部分章节,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 分析语言表达方法。
以小说的语言为例,分析鲁迅的文学手法,诸如比喻、借代、对比、旁白等。
4. 思考故事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寓意,通过情节、形象、语言的分析,理解其中隐藏的人性启示。
5.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理解小说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方法和文学特点。
以此为基础,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点1. 了解《散步》背景,掌握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文学手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 理解小说的含义和寓意。
五、教学方法1. 导读法。
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引起学生兴趣,加深理解记忆。
2. 辨析法。
通过辨析词义差异、语法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提高语言水平。
3. 分析法。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想象力。
5.22散步教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十二课漫步【教课目的】1、掌握文章要旨,领会人物形象美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赏识美。
3、在熏陶感染中遇到思想教育。
【教课要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方法】点拨、议论【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2、导语:“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一个人的心声。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
今日,我们一同随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漫步》,去感觉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二、朗诵课文,理解内容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
(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课文,也能够轻声跟读)2、问题研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一样的表述来介绍。
(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谈谈“我”有一个如何的奶奶、如何的爸爸、如何的妈妈。
——你喜爱这个家庭吗?谈谈喜爱的原因。
——作者述个平庸而又动人的故事,他想要告我什么?(学生出尊老幼,点“尊、”。
并要修业生找出相关句一。
并插:若是是父或母,当尊老幼不可以两全,你会怎么做?学生言后,小:老人养育我,付出了心血,社会做出了有的献,理遇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敬)学生出中年人的任,(学生不出,出中年人的任)点小:中年人是家庭的梁柱,他一肩挑两,上要养父亲母亲,下要育儿女,任重要。
3、小:文启迪我:一家人要互敬互(点),家庭才其融融(点),家和万事。
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也必友善相,我才能和社会的理想。
4、同学系自己的生活,以小位,自己家庭中平庸而动人的小事。
(也同学都有一个像莫戚一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也常常浸透着深情的,下边同学在小里生在自家的充情事,你的同学与你一同分享)5、代表言。
( 3 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幼)三、品文,美点踪1、激:才同学的故事特别动人。
文述的故事也很平庸,言也朴实平和。
但朴无的小文章却能人以美的享受。
因文章中到着美的光茫。
第22课《散步》教案(苏教版八下)

2.孩子要精心照顾,老人更需关爱。古人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要把点滴的忽略变成永久的遗憾,珍爱亲情、关爱父母从现在开始。下面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给《母亲的信》续结尾
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自从毕业后不分昼夜地爬格子而忽略了对母亲地嘘寒问暖,那种孤独感就在她衰老的脸上表现得更加清晰与强烈了。我写字台上常常堆满来自天南地北的书信。当然多是编辑部和文友们给我的信。写信的人,没有谁认识我的母亲,也不可能提到母亲。当我捧读来信的时候,母亲总是呆呆地立在一旁,眼里是一片空茫和失落。有一次我忽然象明白了什么……说画来自的含义二、整体把握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从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家人?以课文为依据说说理由。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后全班交流
有感情地读
三、品读课文
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值得体味。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交流评价
四、动情述说
散 步
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能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2.能掌握本文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
学习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出示国际家庭日的标志,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含义。
(明确:家是屋檐下一颗心连着一颗心。)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莫怀戚笔下的一家人是否心心相连。
母亲没念过书,从小就生活在乡下,世面见得少,也不喜欢看电视,更不喜欢赶集。有几次母亲赶集想方便一下却怎么也找不到厕所,以后一提起赶集她就猛摇头。但不喜欢赶集的母亲,自从兄长们出外打工后却常常跑上集去且唯一的目的就是去邮局问有没有家信,而每次当工作人员回答“没有”时,母亲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
(一)互阅作业
给加点字注音
嫩.芽()熬.()霎.时()分歧.()拆.散()
水波粼粼
..()
(二)感情调节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三)自学
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读文生情
配乐听读,自学:
(听了如此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分歧?谁说了算?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
(板书)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这两个人你更欣赏谁呢?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
”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
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
中体现。
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
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自学内容二:品味语言涵泳入理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
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1.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并说出你们的理由。
2.课文最后一句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四)练习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
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以“家(父亲、母亲)是,我是”
的句式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比喻等修辞),来表达你对家人的深情。
(五)反思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六)因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