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中的科技发展

合集下载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加速军事高科技在军事领域产业化,能推动军队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国民经济领域内产业化,有助于建立新兴的知识型经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供大家参考。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范文一:论军事高科技摘要:军事高科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所以当今军事高科技对未来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二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三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对策。

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因此必须坚持创新、跨越、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科学确定我国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必须面向战场市场,不断开阔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

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

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关键词:战斗力、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坚持创新前言所谓军事高技术,是指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它是军事和高技术两大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结构体系,军事高技术对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构成: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海洋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

尽管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闻并存在截然的分界线,但人们还是喜欢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两类,在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军事高技术往往一起带头作用。

战争中的战争科学

战争中的战争科学

战争中的战争科学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常态之一,而战争背后隐藏着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战争科学。

战争科学是通过研究并应用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战役的原则,来指导和决策在战争中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战争科学的一些关键要素,揭示这门科学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一、战争科学导论战争科学起源于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成熟。

它涉及到战略规划、情报收集、战场指挥、兵力调度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战争中的各种变数和规律,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

二、战争科学的基本原则1. 战略思维:战争科学的核心在于战略思维。

战争策略是为了实现战争目标而设计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实力、资源和环境因素,并通过分析对手的意图和行动,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2. 战场规划:战场规划是指对战场区域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战术部署和兵力调度计划。

通过优化战场资源的利用和调度,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和兵员存活率。

3. 战争技术:战争技术是战争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战争技术包括武器装备、通信系统、情报收集和处理等,在现代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军事力量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4. 情报战:情报战是指通过收集、分析、评估和利用情报来获取对手的战略意图、行动计划和资源状况,以便调整自身的战略和战术。

情报战需要有强大的情报收集和处理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组织管理:在战争中,组织管理是保证作战效果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组织架构、科学的指挥体系和高效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指挥员和作战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战争科学的现代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形态的变化,战争科学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以下是战争科学在现代战争中的一些具体应用:1. 网络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战成为了现代战争的一种新形态。

通过网络攻防、信息战和心理战,可以在不同领域对敌方进行打击,削弱其战斗力和士气。

二战年度总结(3篇)

二战年度总结(3篇)

第1篇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全球性冲突之一,从1939年到1945年,这场战争席卷了全球,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总结二战的历史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将从战争背景、战争过程、战争结果、历史影响等方面对二战进行年度总结。

一、战争背景1.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192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陷入困境。

这场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迅速崛起,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3. 苏联的崛起与冷战格局的形成苏联在二战前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

随着二战的爆发,苏联逐渐成为反法西斯阵营的核心力量,与西方国家形成冷战格局。

二、战争过程1. 1939-1941年:战争初期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正式爆发。

随后,德国军队迅速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苏联军队在莫斯科战役中取得胜利,初步遏制了德国的进攻。

2. 1941-1943年:转折点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正式加入反法西斯阵营。

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联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基础。

3. 1943-1945年:战争后期1943年,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在欧洲和亚洲战场均取得胜利。

三、战争结果1. 人员伤亡:二战共造成约70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约6000万平民。

2. 财产损失:战争导致全球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3. 地缘政治格局: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和苏联成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格局形成。

军事高科技的作用和地位

军事高科技的作用和地位

军事高科技的作用和地位分点作答军事高科技就是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领域,并对现代军事和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军事高科技不仅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器”,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一、军事高科技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武器装备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

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在武器装备中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效能,起到了“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

1、军事高科技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远程打击能力使战斗力倍增从武器装备的组成上看。

全球定位导航、隐身、激光、光电子对抗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武器装备的远程打击能力大大增强,进而使部队战斗力成倍增长。

1 942年美军准备利用当时其最先进的B一25战斗机从夏威夷基地对日本进行突袭。

由于其航程2710公里的局限,不得不把其改装成舰载飞机。

1 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装备了夜间攻击装置的空军F一1 11战斗机(其最远航程为100千米)从英国起飞,经过近5000多千米的洲际飞行抵达锡德拉海湾,6分钟内瘫痪了利方防空体系,仅1 2分钟就全部摧毁了预定目标。

成功地对利比亚实施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远程火力打击战。

可见。

军事高科技的运用使战斗机的的远程打击提高了近四倍.在二战期间,德国最先进的巡航导弹的最远射程是250千米,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动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射程最远可达2800千米以上。

所以,军事高科技使巡航导弹的射程提高了十倍多。

2、军事高科技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打击精度使战斗力倍增由于精确制导技术、遥感和探测技术、卫星通信和卫星预警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在武器装备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打击精度空前提高。

战役战术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近程的已达0."1—1米,中程的小于10米,远程的为10—15米。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开始主宰战争,大规模精确攻击火力将代替大规模部队。

战争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战争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反方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人类使用武器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战争,最早出现于人类野蛮时代低级阶段。

恩格斯指出:“在这一阶段上,我们发现了已经充分发达的氏族制度。

它能够处理在这样组织起来的社会内部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对外的冲突则由战争解决。

”战争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人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战争刺激了科学,增加了科学系统的正常输入。

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写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在这种暴力行为中,双方谁有先进的武器,巧妙的布阵,充足的财源,谁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争一直促进着科学的发展。

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亨利约米尼在他的《战争艺术》中认为一支尽善尽美的军队的条件之一是“无论在攻势和守势方面,尽可能保持着装备和武器的优越性。

”他并强调指出:“武器的优越可能增加战争胜利的机会,虽然武器本身并不能够获得胜利,但它却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武器的发展可以日新月异,所以一个国家在这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是可以占了不少的便利。

“武器的发展对科学的刺激是科学受战争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弓箭这种武器的运用很早。

我国在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发明了弓箭。

弓箭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杀死敌人,所以它一出现就为兵家所重视。

弓箭的出现,贝尔纳认为它在三个方面刺激了科学的发展:“研究箭的运动,刺激了动力学。

代替手的动作,并且仅用一手就能运用的弓钻,可用来扭转发火棒或钻头,是持续的旋转运动的一个先例。

弓弦弹出的汪汪粗音可能是弦乐器的起源。

”在战争的实践和弓箭的制造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力学现象。

《考工记》记载了工匠在弓箭的生产中的经验:“前弱则俯,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燥。

”这一段话揭示了飞行物体的重心、形状同重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飞箭飞行轨道的一些基本理论。

弓箭的出现已引起了人们对抛物体的重视。

科技战役创新强国活动方案

科技战役创新强国活动方案

科技战役创新强国活动方案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国家,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道路,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为此,我们制定了“科技战役创新强国活动方案”,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实力,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活动目标1.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2.加强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3.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4.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

活动内容1. 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设立各类科技创新奖学金、科研资助、科技创新训练营等项目,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并提供资金支持。

•支持科技企业在校园开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加强科技成果评估和推广工作,设立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对接与交流。

•鼓励企业投资支持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风险投资、技术咨询等支持服务。

3.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交流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科技创新交流平台。

•支持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赛和展览,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鼓励企业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促进协同创新。

4.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减少科技创新的税收和融资成本,推出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贷款政策。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加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

•鼓励各级政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活动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制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统计科技人才培养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合作项目成果以及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情况等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摘要:通过对科技发展与战争的演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科技与战争都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

一方面,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

战争不仅引导、促进科技研发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的,而且还是科技的试验场所。

另一方面,科技又是战争的巨擘,它不仅是战争的动力源,而且它还引领着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

科技与战争的互相影响与互相作用导致了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要忍受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

关键字:科技战争互相影响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战争的发展史。

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没有战争的时间大概只有几十年。

战争必将会伴随着军队和武器,而军队和武器就是科技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人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战争是社会变革的必要过程, 必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作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与面对的。

近现代社会,有些人在片面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推动着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同时也有很多人只看到了战争这一人类文明肌体之上的一个毒瘤,它毁灭文明,是破坏之源。

但是我们通过对科技进步和战争演变的历史研究发现,科技与战争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目前我们接触的每一门科学都与武器制造有着密切联系[2]。

实际上武器装备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从战国时期青铜剑到铁器应用,再到近现代的火箭和步枪的使用, 这些无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科技与战争直接是存在着互相促进与制约的。

一、战争:科技的催化剂研究过战争史的人都不得不去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战争是如此地让人不可思议,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最野蛮、最残酷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它却与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现象,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难以分开的关系,它伴随着科学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

战争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和资源,从而能够知道着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科技与军事装备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科技与军事装备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科技与军事装备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期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战时科技与军事装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反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一、战时科技的发展1.通信技术的进步在抗日战争中,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于快速传递信息、协调行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军队逐渐引进无线电通信设备,大大提高了指挥系统的效率。

同时,在山区、森林等复杂地形条件下,中国军队还积极利用信号弹、号角等传统通信方式,确保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2.火箭技术的应用火箭技术在抗日战争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军队通过模仿国外火箭武器的制造方法,成功研制了“八路军火箭队”所使用的口径较小、射程较远的火箭弹。

火箭弹的使用使中国军队在山地、森林等地形条件下仍能对敌方进行有效打击,增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

3.地雷技术的改进地雷技术是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战时科技。

中国军队对地雷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隐蔽、牢固,并通过新型引爆装置增强了地雷的杀伤力。

地雷的使用不仅帮助中国军队在防守战中有效遏制了日军的进攻,还对于策应攻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军事装备的改进1.武器装备的更新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利用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除了从国外购买外,中国自行研制和改进了部分武器装备,如改进式步枪、重机枪等。

这些新的武器装备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提供了更有力的火力支持,对于抵御日本军队的进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坦克的使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开始使用坦克进行作战。

坦克的引入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使中国军队在一些重要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坦克的存在使中国军队具备了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城市中机动作战、穿插机械化部队等能力。

3.飞机的应用空军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军队逐渐发展起一支相对独立的飞机部队。

中国军队不仅从国外购买飞机,还自行研制了一些飞机型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中的科技发展..战争和科技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无论将战争看作天使还是恶魔,科技都会给他们装备上最为先进的武器和盔甲。

在战争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科技的作用体现在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

先进的武器装备推动了战争的发展,也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

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20世纪,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带未了文明的日新月异,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战争。

尽管人们对和平寄予了很多希望,为和平做出了极大努力,但是,战争总在一场接着一场地进行,其有规模和结局,都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战争远没有离开我们,离开的只是它的旧有形态。

1.科技与战争密切相联,相互促进1.1 战争随科技的进步而发展战争已经成为科技的一个试验地。

科技也为战争提供更为犀利的武器。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果使人类战争进入了最辉煌的篇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电能及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成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机器化、电气化的生产形式,日益增多的工业门类与迅速发展的机械制造技术、钢铁冶炼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电力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促使军事领域开展了一次新的革命。

随着速射机枪、现代火炮、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无线电等一大批自动化、机械化武器装备的竞相问世,战争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人类真正步入了机械化战争时代。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机械化装备的使用只是初露锋芒,那么,一战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各种机械化武器装备性能的大幅提高,机械化作战理论得到空前繁荣,作战形态发生了根本变革。

就在科学技术给战争带来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时,她还在孕育着一场更为惊人的革命。

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全面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场以原子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为先导,使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发生根本变革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这些技术运用于军事上,使原子弹、导弹等武器大量涌现,人类在身处机械化战争的同时开始面临核战争。

科学技术进步的脚步不停止,战争与军事的变革也不会停止,20世纪70年代后,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以及军事侦察与监视技术、夜视技术、伪装技术、隐形技术、作战模拟技术不断提高。

在伊拉克战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战场已经成为了美国展示高科技武器的博览会。

美国的航空母舰、高性能的战斗机、信息情报系统、精确制导炸弹等等。

几乎任何武器都是高科技的集成。

在经过大规模的精确轰炸之后,伊拉克的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已经被摧毁,伊军处于找不到士兵,士兵联系不上军官的情况下任何的抵抗和反击都是难以实现的。

由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可以看出,高科技对于战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科学学的创始人、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帮助满足了战争的需要,战争的需要也同样地帮助了科学事业”的观点。

他说:“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

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更为急迫。

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却很乐于向军事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

”“科学与战争一直是极其密切地联系着的;实际上,除了19世纪的某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是海、陆军的需所直接促成的。

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和战争之间有任何神秘的亲和力,而是由于一些更为根本的原因:不计费用的军事需要的紧迫性大于民用需要的紧迫性,而且在战争中,新武器极受重视。

1.2科技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飞速发展贝尔纳曾说:“实际上,除了19世纪的某一段时期,我们可以公正的说,大部分重要的科学进展是海陆军的需要所直接促成,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和战争之间有任何神秘的亲和力,而是由于一些根本的原因;不计费用的军事需要的紧迫性和大于民用需要的紧迫性。

而且在战争中,新武器极受重视,通过改革技术而产生出来的新式或更精良的武器可以决定胜负。

”的确,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往往使得交战双方不计成本的把一切可以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与战争相关的科研之中,期望通过研制出新武器克敌制胜,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展。

这一点,在20 世纪的战争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无论是从雷达、火箭、喷气发动机到原子弹、电子计算机、还是从青霉素、外科手术器械到石油裂化、合成金属等发明,在战前还只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然而战争一来,各国都集中了大量资源和科学家加快了研究进程,使得重大发明接踵而至。

战争成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大实验室。

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战争促进科技的有力证明。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对峙和美苏争霸使双方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依然强劲,在这个核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和平年代,继苏联人首先登上月球让世人震惊之后,美国人的阿波罗和计划则把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向高潮。

1984年3月。

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正式出台。

这个旨在研究先进反导弹系统关键技术和可能方案的计划推动了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高技术的发展。

而这些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2.深层次的辩证思考20世纪科技与战争的互动固然醒目,但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看,又有几多辛酸和苦涩,值得人们认真地思考。

2.1战争在加速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又对科技发展产生了扼杀和破坏作用由于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交战各方的兴亡,所以各方往往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与战争紧密相联的科研工作,而那些与战争需要联系得不那么紧密的科研工作,则无法进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不仅如此,战争对人类文明包括科学技术的破坏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德国入侵波兰时,波兰60%左右的工业设施,80%以上的科研设备以及大批的学校惨遭破坏,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大批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人农民一起遭到杀害,在德国本土,由于纳粹政权迫害进步人士和犹太人,不少科学家被杀害,大批优秀科学家失去了工作条件,爱因斯坦、西拉维等1000多名德国科学家被迫流落异国他乡。

可见,科技与战争是互动的,人们却无法以此鼓吹用战争换取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无意夸大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人的因素。

但是。

在未来的战争中,如果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就很难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英美对伊拉克的战争是“非对称”的战争,伊拉克根本没有高科技对抗的能力,战争成为美国高科技的展示。

而一旦交战双方实力不至于过分悬殊,那么科技高低所带来的影响对战争胜负可能是致命的。

但是高科技战争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造成环境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正常生存。

战争引发的生态灾难是多方面的。

有些武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

人们目前甚至还不清楚一些武器带来的潜在危险后果。

2.2人类对于战争手段的追逐,最终将整个人类都置于战争的阴影之下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成为人类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或者说,人类总是选择战争来实现自己的欲望,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这恰恰说明了人类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虚弱和无力,暴露了想象力的贫乏。

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责备似乎有欠公道。

有些人和国家对和平解决问题努力过,也在继续他们的努力。

然而,总有国家和很多人对武力和战争充满了痴迷。

伊拉克是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前者将枪炮对准国内的库尔德人,对准政治上的异见者;后者也试图用战争来攫取在中东乃至世界的利益,实现“美国梦”。

只要有国家不愿放弃武力来解决问题,要其他的国家放弃军备是不现实的。

人类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断追求更先进的武器,也就是追求更有效的杀人工具。

对于先进武器的追求,不但会消灭自己,最终使整个人类都置于毁灭的阴影之下。

核武器的发明就恰恰说明这个荒谬的逻辑。

2.3不管科技将战争改变成何种面貌,战争于人类始终是一种灾难,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进步的正道。

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20世纪战争的面貌发生了19世纪无法想象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战争始终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

19世纪有记录可循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是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大约死亡15万人。

而一战中凡尔登一役,死伤即达100万。

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曾做过统计,以两次世界大战和至少30次较大规模的国际和国内战争计算,20世纪的战争至少消灭了8700万条生命。

加上纳粹对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南斯拉夫人以及苏军战俘和平民的种族屠杀,整个20世纪至少有1亿人在战争中丧生,人类已经为战争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或许有人认为,21世纪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战和“非接触”作战将使人类的战争变的“文明”和趋于“软化”。

的确,在近20年间,人类在精确制导武器、非致命武器、信息武器和计算机病毒武器的研制上取得了极大进展,但“少流血的战争”不过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科索沃战争中,“战斧”式巡航导弹并非仅用于瞄准军事目标。

还同样用于瞄准工厂、桥梁、平民区、甚至医院、难民营和使馆。

战争不仅使南联盟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美元,经济倒退20年以上,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

俄罗斯国防部的专家说,北约使用的炸弹和导弹中含有放射性成分,破坏了巴尔干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生态环境,这些放射性炸弹爆炸后,会飘向很远的空中、地面和河流,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将导致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增加,并影响到人们的遗传机能。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享受着现代美好生活的人们,应始终不忘坚守和平的阵地。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走向更大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1]郑宏.血腥辉煌——回眸20世纪科技与战争的伴生.20世纪风云录.2000, 5:15-16[2]任丙强.高科技对战争的影响——伊拉克战争的启示.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 3:17-19[3]董云.科技,悬在人类头上的双刃剑.定点钻探.2004,12:18-20[4]彭德志.试论战争对科技的影响.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332-333[5]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打造现代战争——谈谈科技在外国国防.中国民兴.2003, 5:29[6] 郑宏.血腥辉煌——回眸20世纪科技与战争的伴生.20世纪风云录.2000, 5:16-17[7]一帆.战争、和平与科技.百科知识.2005,5[8][9]科技与战争演变的历史回顾.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 6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