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63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1份校园一角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欣赏校园一角的部分生物学生欣赏一品红、蚂蚁、青菜、枇杷树、蜜蜂、文旦、桑树、芹菜。
师引出课题:校园生物分布图(一角)。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校园一角生物分布图在前一节课已经初步完成,这是学生找到的几种生物,为后面的修改分布图做好铺垫。
)二、校园一角生物分布图的改进师展示其中一组的校园一角生物分布图。
(板书)生说一说这一分布图的优缺点和如何改进。
(教师引导:动物和植物的分布情况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动物是在动的,可以用图形表示其活动区域;对于不认识的生物,可以图画的形式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生修改自己的校园一角生物分布图。
师提出挑战:课后继续寻找校园这一角的生物并记录分布情况。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物分布图进行修改,让分布图更加清晰、科学、美观,并为课后制作整个校园的生物分布图掌握方法。
)三、中国稀有动物和植物的分布师出示四种稀有动物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和藏羚羊以及四种稀有植物银杏、金花茶、珙桐和人参的图片资料和文字简介。
生阅读资料,对四种稀有动物和植物的分布有个大致的了解。
(连线题加强巩固)师出示资料:珍稀生物的灭绝。
生阅读资料,初步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并谈一谈保护珍稀生物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四、课后挑战生制作整个校园的生物分布图。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到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校园生物分布图2。
六年级科学上册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生物分布图。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物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2. 生物分布图的绘制方法3. 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调查4. 校园生物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5.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分布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调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生物分布图的绘制方法,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调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相关资料,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尺子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校园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布在校园的哪些地方?1.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2.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
3. 课堂实践3.1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观察和调查,记录下不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3.2 学生根据观察和调查结果,绘制出校园生物分布图。
4. 成果展示4.1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绘制的校园生物分布图,分享调查过程和心得体会。
4.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5.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观察、调查和绘制生物分布图方面的收获。
5.2 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和调查家庭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绘制出生物分布图。
3. 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拍照记录活动过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校园内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校园内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地、科学地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分布情况,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自然,保护校园内的生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校园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分布情况。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初步的和了解,准备好生物分布图的示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观察和记录的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生物分布图的示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制作生物分布图的心得体会。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组队,选择更大的区域进行观察和记录,尝试制作更为详细的生物分布图。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校园内生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校园生物分布的观察报告,要求图文并茂。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2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调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还不够熟悉,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掌握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分类、绘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难点:生物分类和命名方法的运用,校园生物分布图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生物为例,讲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调查、分类、绘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
六. 教学准备1.校园生物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2.生物标本或图片。
3.分类表格。
4.绘图工具(如彩笔、白纸等)。
5.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特征,引出生物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观察校园内的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填写分类表格。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调查结果,讨论生物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生物的分布情况,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学生分组进行绘制,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教科版科学六上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分布图来研究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类能力和绘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观察、调查、分类等基本方法,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绘制生物分布图和分析生物分布情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制作生物分布图,能够观察和分析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分类、绘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关爱校园生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观察和分析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分类、绘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和分布图。
2.准备调查表和分类表。
3.准备画图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a.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物。
b.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吗?2.呈现(10分钟)a.呈现校园生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b.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调查。
b.学生填写调查表,记录生物的名称、数量和分布情况。
4.巩固(10分钟)a.学生互相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发现。
b.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分布特点。
5.拓展(10分钟)a.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生物分布图。
b.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6.小结(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绘制生物分布图,并能够运用生物分布图来了解和保护校园内的生物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能力,对于校园内的生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和分析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学会绘制生物分布图,并能够运用生物分布图来了解和保护校园内的生物资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学会绘制生物分布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分布图来分析校园内的生物资源,并能够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分析。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校园内的生物资源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实例和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记本、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校园内的生物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分布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和绘制等步骤。
同时,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下自己组内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记录的结果,绘制出生物分布图。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物分布图,以及制作和观察生物分布图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对校园环境较为熟悉,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和记录校园生物的活动中。
但是,学生对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和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记录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2.能够制作简单的生物分布图,并解读生物分布图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观察和记录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制作和解读生物分布图。
2.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活动中,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和解读生物分布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合作交流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和解读。
3.指导法:教师在学生观察和记录生物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观察点。
2.提供生物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准备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4.准备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基本方法。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生物观察点,引导学生明确观察任务。
同时,向学生讲解生物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校园生物分布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以校园为背景,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来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掌握和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爱护校园内的生物,保护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掌握生物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观察法是通过学生的肉眼观察,了解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法是学生通过实地,了解生物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
小组合作法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和观察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在校园内有不同的分布情况?2.实地观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下所见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3.与分析:学生将观察到的生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果,共同总结生物的分布规律。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分布规律,并强调保护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生物的分布规律2.观察与3.保护生物和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观察学生的实地观察和报告,了解学生对生物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
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
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
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
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
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
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
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