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知识点汇总(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知识点汇总(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一小。

近视眼镜是一凹透镜,老花镜是一凸透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二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3、显微镜由上到下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构成。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可分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玻片标本制作步骤:滴、撕、展、盖、染、吸。

6、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结构。

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8、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09、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丹010、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植物的气孔部分进出。

11、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太阳虫、眼虫、变形虫等。

12、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有线虫、衣藻、钟形虫、草履虫等。

13、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有_±肠杆菌、病毒等。

14、制作水中微生物的玻片时需要加入脱脂棉纤维来控制微生物运动。

15、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围绕一地轴自转,自转轨道的形状是一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对人类的影响是四季变化。

3、地球的年龄是40多亿岁,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一地核、地幔、地壳,可以制作哪那三种模型地球自转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结构模型04、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是一纬线,与赤道垂直的是里线5、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仪模拟地球,手电筒模拟太阳:模拟谁先迎来黎明时,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

6、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共同点是地球是球体。

7、圭表在正午时候使用,夏季太阳高度最高(远日点),冬季太阳高度最低(近日点),夏季影子长,冬季影子短。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复习

七、桥的形状和结构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 拱足,抵消拱 向外 的推力,
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
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 钢索桥 ,大大增加了桥
的跨越能力。
3.钢索桥的结构:由 钢缆 、 桥塔 、 桥面 组成。 钢缆 是桥承 重的主要构件, 桥塔 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 低钢缆的 拉力 。
4.研究的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 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 纸越厚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
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要变的量: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低等 生物经过长期 复杂 变 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 太阳 能。 4.新能源有: 地热 能、 风 能、 潮汐 能、 核 能、直接
利用的 太阳 能。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 再生 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
线圈 和 铁芯 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 接法 和线圈
缠绕方向 有。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 磁性 ,都有 南北极 。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
(1)磁铁是有磁性的 石头,电磁铁是 线圈 和 铁芯 组成(2) 电磁铁只有 通电 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 不会 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 可以改变。
纸的厚度 ;
不变的量有:
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 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实验说明: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光的能量,在光照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转化为热能。

2.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这一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地球同时还以自身轴为中心自西向东旋转,这一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3. 星座:星座是天空中固定的星群,有时被用来表示特定的形状或者人物。

人们通过观察星座来辨认方向和观测天象。

4. 岩石的种类:岩石主要分为三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物质沉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原岩发生了改变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5. 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动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生理、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求生存和繁衍后代。

6. 磁性:磁性是指物体对磁场的相互作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等具有磁性的物体。

7.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等。

8.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

9. 电的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等特定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

非金属物质一般具有较差的导电性。

10. 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低于0℃时,水会转变为固态,即冰;当水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为液态;当水温度达到100℃时,水变为气态,即水蒸气。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1. 物质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构成的。

2. 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3.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形状和状态等。

3.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与酸碱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变化1. 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的化学成分并未发生变化。

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其化学成分也同时发生了改变。

四、物质的运动1.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2. 固体的分子运动较小,而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则较为活跃。

3. 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的分子运动加快。

五、物质的凝固和熔化1. 物质的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物质的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 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固体和液体相互转变的温度点。

六、纯净水和杂质溶液1. 纯净水是指没有任何杂质的水。

2. 杂质溶液是指在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的水溶液。

3. 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将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七、食盐和糖的分离1. 食盐和糖可以通过溶解和结晶分离。

2. 溶解是指将固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 结晶是指在溶液中溶质重新结晶成固体形态。

八、常见酸和碱的性质1.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2. 酸有酸味和腐蚀性,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 碱有苦味和腐蚀性,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九、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2. 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

3. 酸碱中和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酸雨的中和处理等。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教科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总结(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总结(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放大镜镜片中间的厚度叫作(凸度)。

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与凸度有关,与镜片的大小无关!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5.自制放大镜:装满水的烧杯(透明的水瓶)、水滴等。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需要的材料是(两个放大镜、一个纸筒)。

两个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5.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各部分的作用:目镜和物镜:放大。

调节旋钮: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的物体(玻片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源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鳞片会随光线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3.昆虫的触角就是他们的鼻子,人们仿造苍蝇的触角研制出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4.苍蝇的(复眼)可以看到(360°)范围内的物体,根据这一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和“蝇眼探测系统”5.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图像越来越大,而视野反而越小。

(①课本第7页各个昆虫的触角及显微镜下的花粉和灰尘)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的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10.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1.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2.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用途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科学道理 )。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简单机械 )。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费力 )。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省力 )。

4.像水龙头这样, (轮和轴 )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滑轮组 )。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0.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作用动滑轮省力定滑轮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原理?自行车部件所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车把手、车轮和车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脚蹬轮轴车上的螺丝钉后架上的弹簧夹、车铃的按钮斜面杠杆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8.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1.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10.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1.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电灯电能光、(热)电视机电能光、声、(热)电风扇电能机械能、(声)洗衣机电能机械能、(声)取暖器电能热、(光、声)12.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普通电池化学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水力、风力发电站机械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13.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在已经发现的 40 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4.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5.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6.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7.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 150 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多万种,约占 80 %。

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9.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

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

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可以一起打闹,一起吃喝,一起厮混,看似好成一片的人,或许,只是你在多少次的四目相对之时,动了真心,存了真义,是你默默认定对方可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你愿意伸以援手,但未必对方一样。

多少看似热情的人,内心是薄情的。

而多少看似淡漠的人,内心实则一片温热。

那些表面热诚的人,总是相安无事各自好,一旦你有事需要援助,别说大事,就是小事需代劳,你都会发现原来不过情比纸薄,对方远比你自己想的要现实的多。

有些人,自从与你接近,内心就存有一份自己的打算。

定是你于他而言,多少有些可用之处。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在这个功利心弥漫的世态下,没有哪一份意外的热情不无所图。

不仅是职场如此,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不能免俗。

接孩子的时候,被困高层电梯下不来,一个电话打来,希望能帮忙照看一下放学的孩子。

实在的人总是把别人毫不见外的信任,当作是一种荣幸,于是想都不用想就能一口答应。

可当你有事需要对方只是代笔签个字这样的举手之劳时,对方都能各种不情愿各种推脱,至此你终是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真不是一杯换一盏的事儿。

关键时刻,还是得找那些看似平时不联系,但一开口能力范围之内就愿意为你想办法的人。

多少人天真的以为,认识的人越多,人脉就越广,自己就越厉害,其实,那些所谓的人脉,不过廉价。

倘若你没有同等的利用价值,谁会与你建立起所谓的交际?最是谈钱伤感情,也最是感情不值钱。

别结识了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光环,自己不足够优秀,结识谁都没有用。

在你困难需求的时候,你开口求助,能够推脱敷衍那算给面子,对你闭门不见佯装不熟也是情理之中。

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

平时是平时,别把平时当真情。

这世上多少人变脸如翻书,有求于你一个样,各自安好一个样,最是有求于他嘴脸陋,让你瞬间就明白,何谓人情凉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心的不再纯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不再那么的纯粹而真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珍惜那些默默守护在你生活中的朋友。

别看平时忙的少有见面,少有聊天,就连微信,都少有私信。

但有事儿的时候,只一声招呼,谁能出力都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

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

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可以一起打闹,一起吃喝,一起厮混,看似好成一片的人,或许,只是你在多少次的四目相对之时,动了真心,存了真义,是你默默认定对方可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你愿意伸以援手,但未必对方一样。

多少看似热情的人,内心是薄情的。

而多少看似淡漠的人,内心实则一片温热。

那些表面热诚的人,总是相安无事各自好,一旦你有事需要援助,别说大事,就是小事需代劳,你都会发现原来不过情比纸薄,对方远比你自己想的要现实的多。

有些人,自从与你接近,内心就存有一份自己的打算。

定是你于他而言,多少有些可用之处。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在这个功利心弥漫的世态下,没有哪一份意外的热情不无所图。

不仅是职场如此,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不能免俗。

接孩子的时候,被困高层电梯下不来,一个电话打来,希望能帮忙照看一下放学的孩子。

实在的人总是把别人毫不见外的信任,当作是一种荣幸,于是想都不用想就能一口答应。

可当你有事需要对方只是代笔签个字这样的举手之劳时,对方都能各种不情愿各种推脱,至此你终是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真不是一杯换一盏的事儿。

关键时刻,还是得找那些看似平时不联系,但一开口能力范围之内就愿意为你想办法的人。

多少人天真的以为,认识的人越多,人脉就越广,自己就越厉害,其实,那些所谓的人脉,不过廉价。

倘若你没有同等的利用价值,谁会与你建立起所谓的交际?最是谈钱伤感情,也最是感情不值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