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风扇控制器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智能风扇的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一种智能化家电产品,通过集成了传感器、单片机、通信模块和风扇控制电路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自动感知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风扇的设计。

1.硬件设计智能风扇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

传感器模块:智能风扇的传感器模块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选择常见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如DHT系列传感器。

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是智能风扇的核心控制模块,可选择一款适合的单片机,如51单片机或STM32系列单片机,并结合开发板进行开发。

单片机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行风扇转速和工作模式的调节。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智能风扇与其他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选择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实现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

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可以选用H桥驱动芯片。

电源电路负责为各个模块供电,可以采用稳压模块和滤波电路,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2.软件设计智能风扇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策略。

数据采集:单片机模块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到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程序识别。

数据处理:单片机模块通过算法处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计算出风扇应该运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温湿度阈值设置不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如低温低湿度下风扇停止运行,高温高湿度下风扇全速运行。

控制策略:单片机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控制电路模块控制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控制策略可以通过采用PID控制算法,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节,使风扇以最佳转速运行。

3.功能设计智能风扇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1. 系统设计思路:
智能电风扇系统由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组成。

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和人体距离等参数,单片机根据这些参数控制电机的工作,并且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动调节电风扇的转速和运转模式。

2. 硬件设计:
(1) 传感器模块: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人体距离传感器模块分别采用DHT11和HC-SR501。

(2) 单片机模块:
根据项目需求,使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主要处理传感器的读取和数据处理,并进行PWM波输出,控制电机转速。

(3) 电机驱动模块:
电机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驱动电路采用L298N芯片。

3. 软件设计:
(1)初始化各个模块,包括传感器、GPIO等。

(2)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不同温度、湿度和人体距离进行选择参数,设置不同的转速和运转模式。

(3)通过PWM波输出,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电风扇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4. 实现功能:
灵活的温湿度和人体距离检测,自动选择合适的电风扇运转模式和转速,节能环保,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等。

总之,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可以在提供便利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电风扇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它的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可靠、智能的电风扇控制方案。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框架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显示器和按键等组成。

其中,单片机充当控制中心的角色,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参数,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显示器和按键用于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

2.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对于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湿度。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使用。

3.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是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编程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单片机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根据设定的温度和湿度阈值,控制电机的转速;- 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和电机转速等信息;- 通过按键进行系统设置和操作。

4. 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

常用的电机驱动电路有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和交流电机驱动电路。

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选择适合的驱动电路。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一般采用直流电机,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5. 显示器和按键显示器和按键用于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

显示器可以显示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电机转速等信息,按键则可以用于设置温度和湿度阈值以及控制电机的开关。

合理设计显示器和按键的布局和界面,使用户操作方便,信息清晰。

三、系统优势1. 智能化控制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自动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自动控制。

用户只需设定好温湿度阈值,系统会自动根据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智能调节风扇的转速,以提供舒适的空气流动。

一、背景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舒适的环境温度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一些封闭空间中,由于缺乏自然通风,室内温度容易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温控风扇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智能调整风扇的转速,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我们选用一块主流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

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风扇驱动模块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2. 软件设计:在单片机的程序中,我们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来实现温度数据的处理和风扇转速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一个温度范围,例如20°C到30°C。

当温度超出这个范围时,单片机会根据设定的转速曲线来调整风扇的转速。

例如,当温度低于20°C时,风扇转速较低;当温度高于30°C时,风扇转速较高。

这样可以保持室内温度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

三、系统优势1. 节能环保:由于风扇的转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智能地控制风扇的运行,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2. 舒适性提升:通过温控风扇系统,室内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适宜的范围内,提高了室内的舒适性。

3. 简便易用:温控风扇系统的操作简单,只需要设置好温度范围即可,系统会自动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无需人工干预。

四、应用场景温控风扇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封闭空间,例如办公室、会议室、卧室等。

在这些场景中,由于人员密集或空间封闭,室内温度容易升高,使用温控风扇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

五、结论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方案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智能调节风扇的转速,从而提供舒适的空气流动。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器设计【毕业作品】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器设计【毕业作品】

BI YE SHE JI( 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器设计(英文)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for Fan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提出了以C8051F005为控制器,利用可控硅调速的智能风扇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风扇的风速调节和风类型转换的控制,可以设定风扇的工作模式。

单片机通过控制可控硅导通角,来实现风扇的无级调速,并利用单片机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对风扇进行智能控制。

详细分析了系统的五大模块:单片机模块、过零检测模块、可控硅触发模块、键盘遥控模块和LCD显示模块,详细的论述了风扇控制器对风扇的控制过程。

过零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作为单片机发出触发脉冲的参考点;键盘和遥控模块可以对控制器进行设定,用于选择风扇的工作方式;LCD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风扇风速,风类型,当前工作模式和环境温度等信息。

关键词:风扇;C8051F005;可控硅AbstractFirs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fan.Put forward the design scheme that an intelligent fan controller based on C8051F005 single-chip use Thyristor to control its spend. The program choice the C8051F005 single-chip to control thyristor’s conduction angle , then to realize the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of fan. And it can use the single-chip internal temperature sensor to collect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o realize Auto-control of ing internal timer of SCM to control thyristor’s conduction by sending out pulse when time is over.The length of timer relate with thyristor’s conduction angl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ive modules of 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MCU module, zero crossing detection module, Keys and remote control module,LCD module and a thyristor trigger module.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fan control about fan controller also will be given. 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speed and wind’s ty pe of fan , you can set the working mode of fan. The zero examination module can detect sinusoidal voltage of zero, as a point of reference to send out pulse by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you can set the working of fan by keys and remote control module. LCD display module used to show wind speed, the wind type, the current working mode and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other information.Key Words:fan; C8051F005 ; thyristor;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电风扇的应用和发展 (1)1.2 本文主要内容及课题要求 (2)第二章风扇控制器设计方案 (3)2.1 风扇转速控制原理 (3)2.2 总体设计方案 (4)2.3 单片机模块 (5)2.4 过零检测模块 (5)2.5 可控硅触发模块 (5)2.6 LCD显示模块 (5)2.7 键盘模块 (5)第三章硬件设计 (7)3.1 电机调速电路设计 (7)3.1.1 过零检测电路 (7)3.1.2可控硅触发电路 (8)3.2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9)3.1.1显示部分设计 (9)3.1.2键盘部分设计 (9)3.3 C8051F005单片机电路 (10)3.3.1C8051F005基本配置 (10)3.3.2时钟电路 (11)第四章软件设计 (13)4.1 软件设计的要点 (13)4.2主程序流程设计 (13)4.3风扇工作模式设计 (13)4.3.1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摘要】本文基于51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温控风扇系统,通过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风扇控制逻辑和系统测试与优化等内容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温度控制和风扇控制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计总结中总结了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对于提高室内温度舒适度和节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51单片机、温控风扇设计、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风扇控制逻辑、系统测试与优化、实验结果分析、设计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温度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夏季炎热时,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风扇来降低室内温度,提升舒适度。

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兴起,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风扇控制通常是通过开关控制,无法实现温度自动调节。

而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实现温度检测、实时控制风扇转速等功能。

通过设计合理的算法,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温控系统,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能源的节约。

研究如何利用51单片机设计一套温控风扇系统,对于提升室内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温度检测与控制算法的研究,实现一套稳定可靠的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优化,为今后类似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在工业生产中,温控风扇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温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设备的温度,保证设备在安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开展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温控风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还可以为温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家居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调节风速和温度,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其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编程的思路以及温度控制算法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单片机在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片机的选型、外设接口的设计以及控制程序的编写。

文章还注重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对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文章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总体设计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整个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温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组成部分。

在总体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硬件的选择与配置。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需要选择运算速度快、功耗低、稳定性高的型号。

温度传感器则选用能够精确测量环境温度、响应速度快、与单片机兼容的型号。

电机驱动模块负责驱动风扇电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足够驱动电流、控制精度高的模块。

电源模块需要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人机交互界面则用于显示当前温度和风扇转速,同时提供用户设置温度阈值的接口。

在软件设计上,系统需要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传输,风扇转速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等功能。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毕业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毕业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毕业设计温控风扇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风扇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

然而,传统的风扇常常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因此,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成为了一项有意义的毕业设计。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自动调节风速的温控风扇系统,通过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来调节风扇的风速,使风扇在不同温度下达到最佳工作效果,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三、硬件设计1.51单片机: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该单片机具有较强的性能和丰富的外设资源,能够满足本设计的需求。

2.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和简单的接口特点。

3.风扇控制电路:通过三极管和可变电阻来控制风扇的转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来调节电阻的阻值,从而实现风扇的风速调节。

四、软件设计1.硬件初始化:包括对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电路的初始化设置。

2.温度检测:通过DS18B20传感器读取环境温度的值,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

3.风速控制:根据不同的温度值,通过控制电阻的阻值来调整风扇的风速,从而实现风速的自动调节。

4.显示界面:通过LCD显示器将当前温度值和风速等信息显示出来,方便用户了解当前状态。

五、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经过对系统的调试和测试,可以发现该温控风扇系统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速。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风扇转速较低,从而降低能耗和噪音;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风扇转速会自动提高,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六、结论通过对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该系统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速,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2.通过LCD显示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当前温度和风速等信息。

3.本设计的目标已得到满足,具备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七、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温控风扇系统,例如添加遥控功能、改进风扇控制电路的效率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风扇控制器设计序言自然风是指自然界里的天然阵风,风量时大时小,给人以舒适感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风给我们带来的清爽,也可以享受空调带来的阵阵凉意。

风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而电风扇的风量则不同,它是固定不变的,虽然配以摇头装置,仍不能达到自然风的效果。

长时间吹固定不变的风量,不但会感到不舒服,而且对人的健康也不利,随着变频空调的发明,我们设想能否设计一种风扇,其工作效果可以象变频空调一样,象自然风一样,来解决经济条件还没有能接受空调或在一些不适合使用空调的地方的人们生活矛盾。

解决的方法是给电风扇安装一个摸拟自然风控制器,有了它可使电风扇发出变化的风量,好像自然界里的天然阵风,这种模拟自然风对老人和小孩尤为适宜,同时设计的风扇具备多档定时功能,也使其适合夜间睡眠使用。

该设计控制器期望能达到长期可靠运行,风扇速度可调节并不少于8档,能实现定时关机。

风扇能模拟自然风,其转速能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反复循环。

在本次设计,制作,调试过程中得到了李月红老师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

特此表示感谢!××××× 2007.5.28第1章智能化风扇控制器硬件设计1.1智能化风扇控制器系统设计方案及简介方案一:采用数字电路控制。

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采用数字集成电路通过对脉冲振荡器的调节和脉冲计数实现定时关机。

电路可由可控式振荡器、脉冲计数与分频器、脉冲译码与分配器与晶闸管触发电路。

但是不能随意控制档速,而且硬件的连接有些复杂。

不够实用。

图1-1数字电路控制方案方案二:采用单片机控制。

利用单片机丰富的I/O端口,及其控制的灵活性,采用数模转换实现基本的调速功能、还有时钟显示功能。

其原理如图1-2所示。

通过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单片机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既能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又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扩展功能,而且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升级,所以我们采用后一种方案[1]。

图1-2单片机控制方案1.2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1.2.1 AT89C51简介AT89C51是AT89C52是美国ATMEE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256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器件采用ATMEE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与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52产品引脚兼容,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2单片机适合于许多较为复杂控制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2]。

(1)特性概述: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AT89C52 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2).主要性能参数:·与 MCS-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4k 字节可重擦写Flash 闪速存储器·1000次擦写周期·全静态操作:0Hz-24MHz·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126 *8字节内部RAM·32个可编程I/0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可以编程串行UART 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3)引脚功能说明:V CC :电源电压 GND :地P0:P0口是一组8位漏级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 图1-3 89C52管脚图端口P0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 编程时,P0口接受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 IL ),与AT89S51不同之处是,P1.0和P1.1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 )见下表(表1-1)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位地址。

表1-1 P1.0 P1.1特殊功能P3: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

见流(IIL下表(表1-2)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震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的操作。

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C 和MOVX指令才能将ALE激活。

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型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禁止位无效。

表1-2 P3口特殊功能PSEN:程序存储允许(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有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个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两个PSEN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

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

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使用是12V的编程电压Vpp[3]。

1.2.2单片机电路设计在本模块中单片机基本工作电路有4种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晶振电路、EA引脚电路,单片机基本模块[4]如图1-4所示。

图1-4单片机模块电路1.电源电路主电源引脚:40引脚VCC:接+5V电源正端。

20引脚VSS: 接+5V电源地端。

2.控制电路开关引脚P3.4 P3.5口:控制风扇风俗,高电平有效。

3.晶振电路AT89C52单片机片内含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通过X1,X2外接作为反馈元件的晶体后便成为自激振荡器,如图1-5所示:X1:振荡器反向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2:振荡器方向放大器的输出端。

图1-5晶振电路4. EA引脚电路EA引脚功能为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其引脚连接如图1-7所示:EA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但在PC值超过0FFFH时,将自动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

EA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而不管它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所以在我们这个系统中,EA接+5V高电平。

图1-6 EA引角图1.3显示电路设计1.3.1数码管应用设计1.数码管简介设计选用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LED数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字显示器,图1-9(a)、(b)为共阴管和共阳管的电路,(c)为两种不同出线形式的引出脚功能图。

一个LED数码管可用来显示一位0~9十进制数和一个小数点。

小型数码管(0.5寸和0.36寸)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显示光(通常为红、绿、黄、橙色)的颜色不同略有差别,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5~10mA。

LED数码管要显示BCD码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译码器,该译码器不但要完成译码功能,还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

图1-8 74HC245管脚图(a) 共阴连接(“1”电平驱动)(b) 共阳连接(“0”电平驱动)(c) 符号及引脚功能图1-9 LED数码管2. 扫描方式动态扫描:单片机P0口是段码,低电平有效。

P2口是位码,高电平有效。

各个数码管的段码都是P0口的输出,即各个数码管输入的段码都是一样的, 为了使其分别显示不同的数字, 可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即先只让最低位显示所要数据,经过一段延时,再让次低位显示次低位数据,如此类推。

由视觉暂留,只要我们的延时时间足够短,就能够使得数码的显示看起来非常的稳定清楚。

因为动态扫描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果,周期动态的扫描,一个端口可以挂几个数码管,节省端口资源。

静态扫描:静态扫描一个端口只挂一个数码管,每个端口都需要8位的段位驱动显示段码。

静态扫描相对于动态扫描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用于个数较少的数码管显示。

设计采用动态扫描方式,用单片机 P0口作为数码管段位控制;P2口通过译码器选通数码管[5]。

这里为了能使数码管正常工作如图1-10所示接了上拉电阻,使得有足够的电流使数码管工作!图1-10数码管图1.4数模转换电路设计DAC0808为8位D/A转换器件。

当输入数据全为0时,其输出电压接近零;当输入数据全为1时,其输出电压最高,电压值由基准电压VREF决定。

待用的基准电压为15V,而输入数据在00H-FFH之间变化,即D/A输出的电压有256种。

由此计算出电源精度为15V/256=0.05859约为0.06V。

若要输出6V的直流电压,则输入数据=6/0.06=100,转换成十六进制为64H。

只要输出6V的直流电压,则输出数据6V的电压。

该电压经过预防TL082去推动LM317,有LM317出处余姚的电压值实现了数控调节电压。

(DAC0808芯片如图1-11所示)图1-11DAC0808芯片图1.4.1运放电路介绍TL082是一个输入宽带高速运算放大器能放大来自DAC0808的电压。

(内部结构图及个引脚图如图1-12所示)图1-12TL082内部结构图及引脚图1.4.2稳压部分介绍LM317是个稳压块起到稳定来自TL082的电压。

稳定的出处到用电器。

实物图如图1-13所示!图1-13LM317实物图第2章智能风扇控制器软件的设计2.1软件总体设计方案流程图该系统软件主要由中断模块、主程序模块、时间处理模块和电压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