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无线电高度表体制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浅析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工作研究·浅析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解决方案doi:10.16648/ki.1005-2917.2020.03.012浅析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解决方案李良刚 张静(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3)摘要:无线电高度表是中、大型飞行器必备的飞行仪表设备,主要用于测量飞行器离地面的真实高度,是飞行器重要导航设备之一。

当飞行器进行多机编队时,必须考虑多台无线电高度表同时工作时相互干扰问题。

本文介绍了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的成因及影响,并给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并阐述了可变PRF方案解决同频干扰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无线电高度表;同频干扰;解决方案1. 同频干扰的成因及影响由于飞行器所用高度表带宽通常只有200MHz,带宽有限,因此在批量交付用户后,有可能会出现同一个用户所配的多台高度表中有发射信号频率相同的情况,当用户多机编队飞行时,由于高度表测量的是地面面目标,天线发射波束宽度较宽,一般在50°左右,多台高度表在空中,其发射号经地面反射后被彼此接收(见图1)。

图1 编队飞行时高度表信号重叠区域示意图此时,A(B)机高度表发射的信号进入B(A)机接收通道后存在一定的速度,当A(B)机高度表发射的信号以一定速度移动到B(A)自身发射信号附近时,造成拖曳干扰,A机高度数据被B机高度表发射信号以一定速度拖动,造成A机高度数据周期性跳动。

而当多机编队分离后,高度数据会自动消失,高度表恢复正常。

2. 同频干扰的解决方案飞行器配套的高度表频段划分在C波段,一般指定频带在200MHz带宽内,按单脉冲点频10MHz接收带宽计算,在指定频带内也只能有二十台高度表发射频谱能完全分开,因此,固定错开频点措施不能彻底、有效解决高度表同频干扰问题。

目前,高度表抗干扰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2.1 脉冲编码技术脉冲编码技术即高度表在发射射频脉冲时,利用脉内编码(巴克码)加入一个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机在接收回波时,接收通道先对射频回波脉冲进行身份识别,如身份不一致,则不让回波进入跟踪回路。

民用飞机无线电高度表简介

民用飞机无线电高度表简介

±5 %
对 于机上安装 的无 线电高度表是否满足上 述精 度要求 , 可 以通过地 面测试进行验证 。对于地面测试 ,需要能够 模拟 无线电高度信息 ,艾法斯公司的 AL T 一8 0 0 0无线电高度表 航线测试仪为针对上述情况推 出 ,可 以使用其进行测试 。 AL T 一8 0 0 0测试仪能 够对调频连续波无线电高度表和 脉冲无线 电高度表进行测试 ,同时测试方式也分 为直连测试
0—2 0 0 —25
精度
±5 f f ±3%
信号传输存 在延迟的情况 。将 导致无线 电高 度表的读数并 不 是真实待测高 度 ,而是包含 了系统本身延迟 对应高度 。同时
由于飞机无线 电高度表零高 度定义为在飞机 着陆E t t ,  ̄ U 离地高
5 0 0及以上
0—2 5
恒 定的 ,则得到 的频率偏差可 确定信号传 输时间 ,即可得到
无线 电高度 。 以图 1三 角波调制 为例 ,若调 制周期 为 7 ’ ,频 率变化 为
告警 系统和交通 告警和防撞系统 等其它系统使 用 ,是一重要
的导航信息 源 。
△ F,在B  ̄ , x U 点 测得发射信号频率与接收信号频率差为 △ ,,
J I
\、 、 、 、 /, , , \ = > < = 二 , , , ,
局和 矩形布局 ,对于 无线 电高 度表之 I ' a - J l  ̄ 9 , 安装布局 情况 ,设 计者需要从 气动特性 、结构 强度 、电磁 兼容等 多方 面进z … - z /  ̄ 合考虑 ,选取合适的安装布局方式 。
/, /

、 、 、 、

/ / /、
/ , ,
T \

无线电高度表

无线电高度表

气压高度表的气压是按照测定的标准大气(空气的压力、密度和温度经 计算后获得的)确定的,它表示了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海平面高度(气温为 +150时为760mmHg,即29.2inHg)。所有飞机的气压高度表都必须校 正在这个标准基准上。
在5590m高度上,校正高度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在同一地区, 区分飞机与飞机间的垂直距离,见下图。
(三)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
无线电高度表系统工作时需要二部天线。一部用于发射,一部用 于接收。工作于4300MHz时采用喇叭天线,工作于444MHz时采用 半波偶极子天线,它们一般固定于机身腹部或水平安定面下部。
❖三 、无线电高度表的工作原理
➢作用原理: 无线电高度表是利用无线电波从飞机到地面,再由地面返回 飞机,测量其所经历的时间而工作的。因为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是已知 的,所以无线电波在某一时间所经过的距离是可以计算的。作用原理如 下图所示。
由于振荡器的频率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且反射信号的行程大 大超过直接信号的行程,所以在平衡检波器中,将输入两种不 同频率的信号,一种是反射信号的频率信号,另一种是直接信 号的频率信号。
由于这两种信号重叠的结果,就获得差拍频率电压。
差拍频率( F)b等于直接信号和反射信号的频率之差,其值由下式决定:
Fb
在5590m以下的高度上,驾驶员可以利用气压高度表,以确定某一地 区的飞行高度,如果需要在某个机场着陆或起飞,驾驶员就必须将他的高 度表的气压刻度调定在该机场的场面气压上。机场平面的海拔高度(标高) 可以在飞行地图上找到。
由此可见,在不同情况下飞行,需要知道几种不同含义的高度: ✓真实高度或实际高度:无线电高度是指以地平面为基准的高度, 称为真实高度或实际高度; ➢气压高度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有几种通用的高度: ✓绝对高度:以海平面为基准的高度,称为绝对高度,在巡航时 使用; ✓相对高度:以机场平面为基准的高度,称为相对高度,在着陆 起飞时使用; ✓真实高度:以飞机正下方地平面为基准的高度,称为真实高度, 在飞机进场和着陆时使用。

直升机上导致无线电高度表高度跳变的原因及分析

直升机上导致无线电高度表高度跳变的原因及分析

直升机上导致无线电高度表高度跳变的原因及分析摘要:针对直升机上常见的无线电高度跳变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度跳变现象的对应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无线电高度表;跳变;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前言无线电高度表作为直升机上必备的无线电导航设备之一,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提供直升机距地面、水面的真实高度信息。

与气压高度表相比,无线电高度表在直升机主飞的低空领域具有测高精度高、数据稳定的优点,因此在直升机起飞、着陆以及其他需要高度信息作为辅助条件的任务中,能够稳定输出可靠高度数据的无线电高度表就显得格外重要。

若无线电高度表出现高度跳变现象,无法准确指示高度,不但影响某些任务的执行,还有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在飞行中出现的高度跳变问题为例,针对可能导致直升机上出现的高度跳变现象的几种典型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1 高度跳变现象高度跳变现象是指无线电高度表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不能准确指示直升机距地面、水面的实时高度,输出的无线电高度数据存在反复上下波动的情况。

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无线电高度表频繁出现高度跳变情况,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将无法通过综合显示器实时观察飞机距地面的准确高度,不但使某些需要高度数据作为辅助条件的训练科目无法正常进行,在地面条件复杂时甚至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根据近些年对直升机上出现高度跳变情况的原因进行统计,发现导致高度跳变情况的典型原因多为以下几种:a)高度表抗干扰性能不足;b)天线布局不合理;c)高度表灵敏度设置不合理。

2 无线电高度表工作原理某型直升机选用的无线电高度表为调频连续波恒定差拍体制无线电高度表,这种体制的无线电高度表通过发射天线向地面发送C波段无线电信号,经地面或水面的反射后的回波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的波形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的波形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在时间上比发射信号延迟时间τ,τ=2H/c,H为飞机飞行高度。

某型无线电高度表“掉高”分析与应对措施

某型无线电高度表“掉高”分析与应对措施

教练机2017.NO.20引言为保证飞行器自动驾驶仪能按预定高度控制飞行,飞行器一般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提供飞行高度信号。

采用连续波调频方式工作的无线电高度表,在飞行器低空飞行时容易受斜距信号和海浪干扰的影响,测得的高度偏大,造成测高误差。

为此,某型无线电高度表为提高低高度测高精度,将接收机原宽频带放大器设计成两个放大器,尤其提高了低高度测高精度,但同时出现了高度表测高“掉高”现象。

这种“掉高”现象会引起飞行器姿态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可能会使飞行器提前入水;另外,此刻飞行器处于末制导状态,也可能会引起导引头丢失目标。

因此,分析该型无线电高度表测高“掉高”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对于飞行器安全稳定飞行,最终击中目标显得极为重要。

1差拍计数连续波调频无线电高度表原理差拍计数连续波调频无线电高度表采用三角波线性调频,被测高度、调频频偏、调制周期和差拍频率从图1可得到如下关系式:H =C ·T m ·f b /(4ΔF )式中:C 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 m 为调制信号的调制周期,f b 为差拍频率,ΔF 为调频频偏,即发射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从最低到最高的变化量。

从上述关系式可见,C 是常量,只要把调频频偏、调制周期和差拍频率三项参量中的两项恒定,高度就是另外一项参量的函数,测出此参量就可得到高度。

差拍计数式无线电高度表把调频频偏ΔF 设计成常量使其不变,调制周期T m 是某一确定值时,高度H 即为差拍频率f b 的函数。

某型无线电高度表“掉高”分析与应对措施蒋海超,黄子露(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30024)摘要:分析了差拍计数调频连续波无线电高度表的测高原理及无线电高度表测高误差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出现"掉高"现象的危害。

由此,对无线电高度表的垂直速度信号实施了针对性滤波措施,改进后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可行。

关键词:差拍计数;无线电高度表;滤波器Analysis and Solution for the “Height Drop ”Error on a Type of Radio AltimeterJiang Haichao,Huang Zilu(AVIC-HONGDU,Nanchang ,Jiangxi 330024)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eight measuring principle of the radio altimeter,which adopts the beat count continuous wave,finds out the cause for the height measuring error,and points out the bad effects of the "height drop"phenomenon.Based on these efforts,a specific filtering measure is used for the vertical velocity signal of thistype of radio altimeter.The flight testing result after the modifi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is measure is feasible.Key words :Beat count;Radio altimeter;Filter31教练机2017.NO.2图1中:实线为发射信号,虚线为被接收的回波信号,τ为电磁波往返延迟时间,f T 为发射频率,f r 为接收频率。

无线电频谱管理与调度研究

无线电频谱管理与调度研究

无线电频谱管理与调度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通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电磁波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无线电频谱的管理和调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频谱管理和调度的相关研究。

二、无线电频谱管理无线电频谱是指用于无线电通信和广播电视等无线电应用的频率范围,它的合理管理对保障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国际频率管理无线电频谱管理的国际化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规范全球电磁频率使用的重要组织,管理着全球无线电频谱的分配和管理。

各国与ITU签订协议,确定了自己的频段使用权。

2. 国内频谱管理国内无线电频率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通过建立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优化频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三、无线电频谱的调度无线电频谱的调度是指根据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地分配使用频率,以满足各类用户的实际需求。

1. 频谱资源调度在无线电通信中,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频段。

频谱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必须经过严格的计划和协调。

这需要有权威的机构来处理各种申请,确定应用人的需求、频段的使用方式和参数等。

2. 动态频率分配动态频率分配是指根据需要实时分配频率资源。

先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可支持动态频率分配,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监测和计算领域内的可用频段,根据价格、带宽要求和质量要求等因素,自动分配频段资源。

四、无线电频谱管理面临的挑战频谱管理的复杂性不仅来自其自身的技术特性,更在于无线电应用广泛渗透于各行各业。

与此同时,一些使用已分配频段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导致频率冲突现象频繁发生。

1. 技术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电应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频谱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而且,无线电应用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频谱管理的困难度和复杂度。

2. 非技术挑战随着频谱需求量不断增加,频谱供给的瓶颈问题和频谱供需的分配问题也更加突显。

应答机、无线电高度表分析

应答机、无线电高度表分析

5、机载ATC A/C模式应答机
●应答机组成: ●控制盒、收发机、天线 ●飞机装有两套应答机,以保证可靠应答
ATC: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信标系统
ATC控制盒面板
ATC控制盒
7、识别按钮(IDENT)
按下后,地面更清楚识别本机代码
8、代码显示窗
二、无线电高度表
1、功用 测量飞机真实高度。 可选择决断高度(DH)。
2、组成及工作情形
组成:地面设备、机载设备(应答机)。
工作情形:
地面二次 监视雷达 询问信号 飞机的代号 飞机的气压高度 紧急告警信息 机载 应答机
飞机的距离方位 飞机的代号 飞机的气压高度 紧急告警信息
3、询问模式
• • • • • • •
既地面二次雷达询问方式 A模式——询问空中飞机代码 B模式——询问民航飞机代码(国内没有使用) C模式——询问飞机高度 D模式——未用 只用A、C模式询问 (机载设备称A/C模式应答机)
地面二次监视雷达询问信号机载应答机飞机的代号飞机的气压高度紧急告警信息飞机的距离方位飞机的代号飞机的气压高度紧急告警信息机载设备称ac模式应答机3询问模式收到地面询问信号后机载应答机自动产生和发出相应的应答信号
空管应答机 无线电高度表
雷达: 雷达概念形成于 20世纪初。雷达是英 文radar的音译,意 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 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 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 备。
(1)通电 接通高度表电门 (2)测试 按下测试按钮指示模拟高度值应大于决断高度植,
决断高度灯亮,警告旗出现,增大决断高度值,直至决断
高度灯亮。 (3)松开测试钮,针指0,旗收回 (4)调节决断高度 转动旋钮将决断高度指标调到规定决断高 度值。
(5)指示 飞行高度低于2500英尺时,高度表开始指示, 飞

调频连续波恒定差拍频率体制高度表

调频连续波恒定差拍频率体制高度表

调频连续波恒定差拍频率体制高度表
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雷达系统,其工作
原理是通过不断改变发射信号的频率来实现测距。

在FM-CW雷达中,发射信号的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这种频率变化会导致回波信号中
出现频率差,也就是所谓的“差拍频率”。

差拍频率与目标距离之
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通过测量差拍频率,可以推算出目标与雷
达的距离。

在FM-CW雷达中,由于发射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可
以实现较高的测距分辨率。

这种雷达系统通常用于测距精度要求较
高的应用场景,比如地面测绘、目标识别与跟踪等领域。

高度表是飞行器上的一种重要仪表,用于测量飞行器相对于地
面的高度。

在调频连续波雷达中,可以通过测量差拍频率来实现对
目标的距离测量,但是要实现高度测量还需要结合其他传感器和系统,比如气压计、GPS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和系统的协同工作,飞
行器可以准确地确定自身的高度信息。

综上所述,调频连续波雷达通过测量差拍频率实现目标距离的
测量,但要实现高度测量还需要结合其他传感器和系统。

这种雷达
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为飞行器提供精准的距离和高度信息,保障飞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频无线电高度表体制分析1 概述无线电高度表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精确测量飞行体离地或海面的实际高度,它广泛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

如飞机的进场着陆时提供实时高度,军用飞机对地轰炸攻击、导弹超低空飞行、巡航弹的地形匹配等等都需无线电高度表提供飞行体离地精确高度,因此无线电高度表是飞机及各种飞行器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

无线电高度表根据发射信号的调制不同,一般可分为脉冲体制、调相体制和调频连续波体制。

调相体制由于线路复杂,国内外已很少应用,应用较多的是脉冲体制和调频连续波体制两种。

这两种体制如果没计得好都能达到很好的测高精度和测高范围,但相比之下连续波调频体制较脉冲体制有线路简单,易实现、可靠性高,体积、重量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随着调频体制理论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无线电高度表绝大部分采用连续波调频体制。

调频体制无线电高度表一般由接收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发射电缆、接收电缆和高度指示器(高度显示器)组成。

调频体制无线电高度表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调频无线电高度表发射机是一个调频振荡器,它受调制器调制,产生连续波调频信号。

调制形式可以是三角波调制、锯齿波调制或正弦波调制。

前两种是线性调频,后者是非线性调频。

发射机输出调频信号如图2所示(为说明方便这儿把发射信号简化成单一频谱信号虑)。

图中∆F为调频信号的最大频率与最小频率之差,称为调频频偏;τ为电波从发射天线至地面再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产生的延迟时间,τ = 2H/C(C为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速度,H为飞行器高度);fb为差拍信号,它是某一时刻发射信号频率(直达信号频率)与回波信号频率之差;T m为调制周期。

度发射电缆接收电缆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图1 无线电高度表原理方框图f∆FT m(图中实线为发射信号,虚线为回波信号)图2 发射信号、回波信号示意图发射机输出信号的大部分能量通过发射电缆馈送给发射天线向地面发射,另外,通过耦合器耦合出一小部分能量(也称直达信号)输给混频器作为本振信号,这儿要指出的是直达信号除能量大小之外其余性质与发射信号完全相同,利用几何学中三角形相似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比例式:FT f m b ∆=2τ把τ = 2H/C 代入上式经整理得到:H = FT Cf m b ∆4 (1)此公式为调频无线电高度表基本测高公式。

当无线电高度表内部电路中T m和∆F 恒定时,计算电路只要测出差拍信号的频率则可得到飞机离地高度值。

此高度值除了输给其它需要高度数据的其它机载电子设备外,它同时还输给安装在驾驶舱仪表板上的高度指示器,供飞行员观察飞机高度。

此类无线电高度表由于调制周期为恒定值,所以称为恒定调制周期体制无线电高度表。

混频器输出的差拍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它必须经过差拍信号放大器放大后才给计算电路。

回波信号随高度增加按-6dB/倍频程的规律而减小,所以差拍信号放大器的放大量应按频率增加(相当于高度增加)而增大。

上面的分析中,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我们把调频发射信号简化成单一频谱信号,其实并不然。

例如正弦调频信号(三角波或锯齿波可分解成各次谐波的正弦信号),它的数学表达式为e= ε sin (t t m mΩΩ∆+sin 0ωω) …………………………………(2) 式中:ѡ ----发射信号中心角频率,它等于2 π f O∆ѡ ----调频带宽,它等于2 π∆f 或 π∆FΩm ----调制角频率将此表示式用贝塞尔函数展开,则可看到它是一个离散频谱,但利用基本测高公式来计算被测高度除了特定情况以外(如很低高度),它还是精确有效的。

二 无线电高度表调频体制分析公式(2.22)是调频体制无线电高度表的基本测高公式,从中可看到高度H是T m、fh和△F 的三元函数,H = Ф(T m、fb、ΔF )。

为使计算高度方便,在无线电高度表设计时往往把此三项参数中有两项选为恒定,那末第三项参数就是高度的单一函数。

根据恒定参数选择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体制的无线电高度表,通常有恒定调制周期体制无线电高度表、恒定差拍频率体制无线电高度表、以及派生的恒定调频速率体制无线电高度表和延迟率恒定体制无线电高度表。

由于这些体制共同特点是设计时把其中其几项参数设为恒定,因此通称为“恒定体制”无线电高度表。

随着调频理论的发展最近出现一种与此相反的“非恒定体制”无线电高度表,顾名思义就是三项参数均不再恒定。

1 恒定调制周期体制恒定调制周期体制也称恒定调制频率体制,此体制除了调频频偏保持恒定外,还把调制周期(调制频率)保持恒定。

这时公式(1)可改写成H = A .fb (3)式中 A = FCT m ∆4 ,当恒定后系数A 为常数,公式(3)为一元线性函数。

根据此公式,只要测出差拍频率的值再乘上系数A 就可计算出飞机飞行高度。

无线电高度表最早采用的是恒定调制频率体制,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在美国,调频无线电高度表基本上均采用此体制,美国Bendix公司生产的ALA—51A是此体制中较为典型的产品,。

1.1恒定调制周期体制简介a 测高公式简单,因此在高度计算时较别的体制方便,可简化线路。

b 不需要搜索电路,不存在其它体制存在抓“假零点”的缺点。

c 差拍信号频率与高度成线性关系,高度越高,差拍信号频率越高。

d根据上一条的结论可知测高范围越大,差拍信号频率变化范围越大,需要差拍信号放大器的带宽就越宽。

e 常量A受Tm和ΔF稳定度的影响较大,这两项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了A的恒定,也就是直接影响了测高精度。

f 要提高无线电高度表测高精度,A需要保持不变,由于Tm频率低,稳定度容易做得很高,但是ΔF稳定就很难,一般需要“自动频偏校正电路”来保持ΔF的恒定,增加了无线电高度表的复杂性。

g 常量A的大小决定了高度与差拍频率的变化梯度,也就是说A越小,差拍频=6.45率随高度变化速率越大,对提高测高精度有利。

例如,当ΔF=123MHz,Tmms时A = 3.93 m/KHz。

也就是高度变化1m时,差拍信号频率变化0.255KHz 。

=8.33ms,这时A = 36.76 m/KHz ,早期的无线电高度表的ΔF仅为17MHz ,Tm高度变化1m时,差拍信号频率仅变化0.027KHz 。

上述分析是把发射信号频谱单一化得出的,实际上差拍信号频谱要复杂得多,例如在三角波调制的起始上升点和下降点差拍信号相位会发生突变,这两处的信号频率就明显有偏低的趋势,有些文章中称这两点处为“零差拍点”,在信号处理时要加以特别处理。

1.2 恒定调制周期体制存在的问题由于恒定调制周期具有以上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测高范围受低频放大器带宽的限制差拍信号频率是随高度增加而线性增加,当测高范围较大时,差拍信号频率变化也很大。

无线电高度表为了有较好的测高精度,A值取得较小,例如ALA—51A型无线电高度表,它的A值等于3.93 m/KHz,无线电高度表的测高范围为0m—760m,剩余高度为5m,则差拍信号频率范围至少为1.275KHz—200KHz。

如果测高高度进一步提高,差拍信号的频率就会更高。

这么宽的频率范围在信号处理时是很困难的。

众所周知,接收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与放大器的带宽成正比,噪声系数变大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

另外,差拍信号频率范围变宽后还会降低无线电高度表在低高度及高高度的测高精度。

此体制无线电高度表测高高度一般在2500英尺值取得较大(760m)以下,要提高测高高度通常处理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把Tm或把△F值取得较小,使得A值变得较大,这样可使差拍信号频率范围变窄-些。

这样做的代价是必须提高剩余高度并会影响无线电高度表的测高误差。

还有一种办法是把高度分段,每一高度段内的A值取不同的值。

高度段越高,A值取得越大,即使在比较高的高度段,差拍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基本保持不变。

如美国生产的APN--232无线电高度表,它的测高范围为0m--50000英尺(15240m),把它划分成十个高度段,每一高度段差拍信号的频率范围可控制在200KHz频率以下。

即使这样,低频放大器的相对带宽也是很大的,因此此体制的测高范围不适合做得太大。

○2低高度和高高度测高精度较难兼顾无线电高度表放大器输出噪声的频谱很复杂,既具有较高频率分量,也存在较低频率分量,各频率分量大小除了与天线的匹配、天线间的隔离度、飞机上传导与辐射干扰等因素有关外,另外还取决于放大器带宽的大小。

差拍信号频率转换成高度信息时是先把正弦波转变为幅度相等的方波(脉冲)信号,然后再根据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个脉冲去计数而得到高度信息。

由于放大器输出噪声的存在,在把差拍信号转变成脉冲时,要使脉冲在单位时内的个数与差拍信号的频率数做到精确对应则较为困难,尤其是在低高度及高高度时,差拍信号的幅度、频率值相差较多,放大器很难兼顾两者的不同要求。

当放大器带宽较宽时,放大器噪声的高频分量就较强,相对于低高度时差拍信号频率来说其“频率”要高得多,此噪声叠加在低频差拍信号上,尤其在转换电平附近处(可以是零电平附近,也可以是较高电平,无线电高度表行业中称限幅电平)会使差拍信号会发生多次误反转,形成“不该产生的脉冲信号”,使无线电高度表输出的高度值远大于正常差拍信号对应的高度值,产生较大的测高误差。

要消除此项误差,除了降低高频噪声的幅度和频率外(这与增大测高范围相矛盾),应提高放大器低频段的放大量,增加低高度时差拍信号的信噪比(至少应大于20dB甚至更多)。

要指出的一点是,高频噪声对于高高度差拍信号其影响是很小的,差拍信号的信噪比能有6dB就足够满足无线电高度表测高精度的要求。

放大器输出噪声中的低频噪声分量对测高的影响情况与高频分量的影响不同,它对低高度时测高误差影响较小,但却是严重影响高高度测高的因素。

低频分量噪声与高高度差拍信号叠加后,由于噪声频率远小于差拍信号频率,在转换成脉冲信号时会“吃掉”很多差拍信,使转换后的脉冲信号个数大大减小,降低测高高度输出值。

为此必需降低低频噪声的幅度,否则在高高度,无线电高度表输出高度值可小于实际高度的10%左右。

低频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方面是低频放大器前置放大端的晶体管等器件在制造时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而产生的“低频噪声”,因此在选用放大器的前置端的晶体管时除选用低噪声晶体管外还应考核此器件的低频噪声情况,即选用低频低噪声的晶体管或集成放大模块;另一方面原因是调频发射机在调频范围内的功率不均匀、产生本振信号的耦合器,它的耦合量在调频频段内不均匀性也会产生低频调制噪声。

此低频调制噪声的“频率”取决于在调频频段范围内由于耦合不均匀起伏的次数,因此它应是的整数倍,它的频率远小于高高度时的差拍信号频率值,而低频噪调制周期Tm声幅度与不均匀度的大小有关。

第三,产生低频噪声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天线与射频电缆的不匹配、天线间的隔离度较差、飞机上传导(尤其是给无线电高度表供电电源的负线传导)与辐射干扰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