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教育名言
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
结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 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 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 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 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 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 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 地方是荒凉地带。 5、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 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 没意思。
㈢叙议结合,高度评价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 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 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 反复朗读,读出真情实感,对照所 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 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 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 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 ,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 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 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 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 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 ”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 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 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 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 说谢谢。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3、作者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我失去了 一位良师益友。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一个合家 团聚、喜庆欢乐的气氛中永远地 离开了人世,乐景反衬哀情,因 此倍增其哀。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七下语文第14课中,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教育理念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笔记。
1. 艰辛的求学之路: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努力学习。
他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并且常常没有午饭吃。
他的母亲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持,她为了供儿子上学,辛辛苦苦地缝制衣服换成学费。
2. 教育理念的转变:叶圣陶先生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文学创作的成就: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山海经》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整理,为世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叶圣陶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曾担任过多个学校的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许多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终身奉献的精神: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贫穷家庭的经历,并一直以此为动力,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启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 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 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 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 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 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 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 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示例:(1)“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 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 竟越来越少了。”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 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 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 面。
(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 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 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 ,叶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希望大家做到文风简洁, 规范写话等,其实是反对浮夸的文风。
(二)深层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体现? 【交流点拨】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 )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风格;(第7段)文风简洁;(第 8段)重视语文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激趣导入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 个终极目标。这句话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他影响了无 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七下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的标准,并监督执行。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
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
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 选择了
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 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写话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人之师表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待人厚
1.修改文章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 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 恢复。
2.送客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 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
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
文
学
作
品
。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 《火灾》 :小说集
《苏州园林》:散文
尤其是《牛郎织女》:神话
报
章
杂
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叶圣陶先生于清朝末年出生,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提出了“三自教学法”,即自学、自评、自动。
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还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的领路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还对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要重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他提出了“以文治教”的教育理念,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素材,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语文教学论纲》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文献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将继续为后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
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和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将继续为后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 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 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怀念 追思 传承
8个字,两处停顿,一顿肠 一断,表达沉痛的哀悼之 情。短句,突出强调“先 生”“人”,表达深沉追 思和对其人品的最诚挚的 敬意。
拓展延伸
(一)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拓展延伸
(二)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 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 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1.细读第2自然段,理解其作用。
小组合作: 1.组内朗读分享,读出感情。 2.读出叙议的分别。(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将本段划分为 两个层次) 3.文段中作者引用了《左传》和《论语》中的语句,有何异同? 从结构和内容来看,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层次:作者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交往印象,表现了叶老 品德高尚。 第二层次:用孔子和叶圣陶先生作比较,来衬托叶老是躬行君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先 生的可贵品质。 2.细读重点句段,理解评价性语句的表达作用,能恰当 评价人物。 3.体会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妙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了解人物与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 苏苏州人,教育家文学家。有“优秀的 语言艺术家”之称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 而深受感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3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3课时一、叶圣陶先生名言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0.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2.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3.理想是事业之母。
14.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躬.行(gōng)别.扭(biâ)妥.帖(tuǒ)诲.人不倦(huǐ)B.商酌.(zhuó)草率.(shuài)生疏.(shū)不耻.下问(chǐ)C.恳.切(kěn)譬.如(bì)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D.拖沓.(tà)修润.(rùn)天坛.(tān)颠沛.流离(pâi)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 叶先生对文风 “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见 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新知讲解
(3)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 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的文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 面也毫不放松,“不……决不”更补写 认真的程度,“完全”对妥帖一词起 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 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知讲解
把握情感
1.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新知讲解
把握情感
2. 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 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 常想到他的业绩。
新知讲解 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 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 ,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 夫子都认 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 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不同的看法。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3.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4.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5.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6.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7.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8.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9.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10.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1.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
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2.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
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13.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14.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
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5.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16.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7.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8.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19.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20.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21.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
密体贴的朋友。
23.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24.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25.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26.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27.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
所以谆谆告语不如
使之自化。
28.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29.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30.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31.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3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4.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35.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36.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37.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冶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