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

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
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

浅议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国内外比较

谢文刚

(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国内外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来阐述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差异及应注意的问题。我国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控制的相关规定,增加“非共享决策能力”和“限制自身损失”两方面的内容;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及时完善有关合并报表会计范围变更的条件。

【关键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国内外;比较

合并会计报表的信息含量及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合并范围的直接影响。因此,明确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同时,合并范围问题的研究不但是母子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投资者与债权人关注的焦点。确定一个适当、合理的合并报表范围对于集团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国外准则中有关合并范围的规定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原则上,合并财务报表应当包括所有的子公司。具体包括的范围:(1)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母公司即使拥有一个企业半数或不足半数的表决权,但同时具备下列各条件之一时也存在控制:①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统驭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③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④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的会议上有权投多数票。

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情形:(1)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准备在近期出售的子公司:①购买或持有该子公司就是准备在购买后1年内处置,因此控制是暂时的;②管理层正在积极寻找购买者。(2)因子公司清算、被债权人接管等原因而使母公司失去对其控制权;(3)子公司不得因子公司的业务与母公司不同而不合并该子公司。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94号《对拥有多数股权的下属公司的合并》中认为,母公司拥有其他公司50%以上普通股作为编制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但也有例外。处于下列情况下的子公司不能合并:(1)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2)子公司面临破产的情况下;(3)由于外汇的管制或其他政治因素引起子公司在不确定事项较多的情况下从事经营,以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产生重大疑义的情况下。

3、英国会计准则(AS)第2号财务报告准则,控制的标准包括:(1)能任免董事会多数成员;(2)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单独控制了多数的表决权;(3)有权通过被投资者的章程或控制合同实施决定性的影响;(4)拥有参与性权益,并且实际上能实施决定性影响或以统一基础实施管理。

下列一些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不在合并范围之列,但应当提供有关特定的信息:(1)与母公司的业务性质差别太大,合并后易引起误解的子公司;(2)母公司不具有实际控制能力或者控制受到限制的子公司;(3)受母公司暂时控制的子公司,即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在近期内卖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外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范围的规定差异主要集中在实质性控制、子公司业务性质和特点等方面。

二、我国合并范围规定

我国准则中的《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确定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即凡是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和实质上能够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是子公司)以及特殊目的实体都需要纳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此外,此准则第十条中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只要是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

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不考虑其规模大小等相关情况。

三、国内外有关合并范围的确定基础

合并范围确定的理论基础是控制,控制是确定合并范围的关键。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控制应该包括以下三重标准:(1)有能力制定战略方向,引导战略经营和财务政策;(2)有能力享有利益;(3)有能力运用上述权力以增加、维持或保护上诉利益的数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9年2月发布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合并财务报表:目的与政策》中,其将控制定义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指导另一个经济实体经营活动的政策和管理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从而由后者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增加自身的利益或限制自身的损失。由于安然事件的出现,特殊目的实体(SPE)受到国际会计界的关注,合并范围的定义又对基于“实际控制”作了补充,提出了基于“主要受益方”的合并。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控制”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该定义表明:(1)成为控制者的实体不必在被控制者中拥有一定比例的所有者权益,即拥有最低比例的所有者权益不再是判断控制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2)不拥有法定控制权也同样可以成为子公司的控制者;(3)利益的形式不应再局限于诸如股利之类的剩余所有者利益上,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从以上关于国内外对控制概念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控制作为一个纽带,将各个法律主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特殊反映对象一一集团,也成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和出发点。国际上对合并范围的规定从最初的基于“控制权”,到强调基于“实际控制”的合并,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强调了合并范围的确定以实际控制为基础。

可见,控制是合并范围确定的理论基础已得到公认,凡是具有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公司才需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但是在实务中,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均呈现出差异。

四、关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此可以看到,“控制”的实质体现在“控制经济资源”上,这也表达了纳人合并范围的实质标准。但是准则对控制定义的简化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过于倾向“规则导向型”准则,缺少如FASB对“非共享的决策能力”和“限制自身的损失”这两方面的规定,明显将联合控制主体以及某些特殊实体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这样就增加了一些例外情况的发生,使企业能够通过交易构造等行为来粉饰报表,使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因此,对于“控制”的定义,我国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控制的相关规定,增加“非共享决策能力”和“限制自身损失”两方面的内容,尽量从“控制”的概念上就基本界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使控制的定义更能充分体现其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决策、支配能力的排他性;二是获取利益或限制损失的权利。

五、合并范围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增加或减少子公司会导致合并范围变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及如何确定合并范围进行了明确而规范的规定,但若企业因发生购买、收购、兼并等原因增加子公司,及处置、出售而减少子公司等,就会在引起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使得连续编制的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也会发生变动,就会使得企业集团公司各期的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虽然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确定更加严格和规范,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及时完善有关合并报表会计范围变更的条件,规定相应的披露方法,对各种合并范围变更的条件需要做出明确的定性和定量界定,防止企业利用报表合并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

表决权在半数以下的被投资单位是否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表决权在半数以下的被投资单位是否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案例情况: A公司从成立开始,主要活动是研发生物可降解体内植入材料技术产品,目前该研究项目仍处于研发阶段。上市公司B公司于2015年6月收购了A公司特定股东的股权并对该公司增资。B公司入资后,公司研发项目未发生变化。B公司入资后的股权比例如下: 章程中对于股东会议事规则规定为: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股东会会议作出其他决议,必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章程中对于董事会决议通过的规定为:“董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董事会决议需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B公司董事会成员共7名,其中3名由A公司派驻。B公司法人及董事长由A公司法人及董事长同时兼任。 一种观点认为:不应把A公司纳入B公司合并范围,理由如下 (1)B公司对A公司持股比例未超过50%。(2)B公司派出董事3人,在A公司董事会内人数未超过半数。(3)A公司的章程约定:“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B 公司虽然是最大股东,但不能独自决定该公司的重大事项,因此,B公司不能对A公司实施控制。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A公司纳入B公司合并范围。理由如下:(1)B公司是最大股东。(2)董事会人数7人,B公司派出3人,其余4个董事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只要有其中1位董事与B 公司意见一致,在董事会中就超半数。(3)A公司的法人及董事长与B公司法人及董事长均为同一人。 问题: B公司是否可将A公司纳入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例题及答案共6页

【例】2007年1月1日,P公司用银行存款3 000万元购得S公司80%的股份(分别假定P公司与S公司为同一控制下的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 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500万元,盈余公积为0元,未分配利润为0元。 P公司备查簿中记录的S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仅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多100万元(该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2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使用期满预计无净残值),其他项目的公允价值均与账面价值一致。 P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2007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提取法定公积金100万元,向P公司分派现金股利480万元,向其他股东分派现金股利12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S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资本公积的金额为1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40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600万元,盈余公积为1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 假定S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P公司一致,不考虑P公司和S 公司受合并资产、负债的所得税影响。 试做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应有余额。 一、同一控制

(一)母公司个别账务系统需处理的事项 1.取得股权时,投资方P公司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2800(3500*80%) 资本公积 200 贷:银行存款 3000 2.子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480 贷:投资收益 480 3.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480 贷:应收股利 480 (二)母公司P公司2007年末编合并报表时,须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做的会计处理(不进入母公司自身的账务体系,只是为编合并报表做准备) 由于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且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一致,因此不用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直接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中P公司应享有的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资本公积 80 对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按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1000*80%)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及相关规定

整体来说,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做出了很大改进,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有助于规范我国会计实务,遏制某些公司出于利润操纵的动机而不将某些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但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并未最终完成,市场经济运行环节还存在大量政府干预行为,企业的会计报表合并完全的“拿来主义”尚不可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尽量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和法律惯例传统,减少一蹴而就的“大跃进”,从而稳健地推进会计准则的建设,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状况逐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完善工作。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影响范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在认真总结我国会计审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不断完善会计审计准则,为深入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标准趋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两大准则体系的发布,架起了密切中外经贸合作的会计审计技术桥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审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改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新准则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与此同时,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 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1995年2月,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中,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在《暂行规定》中,“子公司是指被另一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被投资公司,包括由母公司自接或间接控制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和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在新准则中,“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同时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信托基金等)也视同子公司。可以看出,新准则中是基于”控制“概念对子公司进行定义的,当母公司能够统驭一个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藉此从该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时,该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权。 既然新准则中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准,势必将对合并报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原会计制度规定对不重要的子公司(如相关比重小于10% )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特殊业务的子公司,如金融企业,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但新准则规定应纳入合并范围,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新准则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使得上市公司很难利用股东股权变动为由分合报表,美化财务状况。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可以说,新准则加强了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另外,新准则对合并报表的质量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深层次的剥去关联交易对合并报表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母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往往交易频繁,特别是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往来业务很多。按照新准

sap---合并报表合并过程

合并报表合并过程 报表的合并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个过程。主要经历了基础数据、数据采集、数据校验与集团合并几个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集团合并示意图 一、SAP合并的基本功能 1.同时满足法定合并和各种管理合并, 2.客户可以相对灵活地定制合并数据模型 3.可使用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形成混合合并单元,比如基于公司代码+利润中心合并 4:合并范围的任意切换;提供多种合并数据类型,实际计划预算,比如可以做未来1年的计划合并资产负债表 5.逐级逐级和同步合并,混合合并.复杂股权的自动计算。

6.满足投资合并的各种业务场景蚕食性收购.增资撤资 7.三大类合并自动抵消. 记帐的时间差异集团公司自动对帐,差异的各种处理方法. 能快速对帐;取大取小取债权方取债务方去,不允许出现一定要对帐或出现差异警告。 8.合并系统必须快速关帐 9.手工调整和重分类 10.会计政策的统一和外币折算功能 11.方便的灵活的合并数据监控和合并监控台 12.灵活的合并任务设置 13.合并数据的自动检查校验,保证合并数据质量 14.自动月结年结. 15.合并凭证的冲销和反转 16.合并组织变更处理 17.对于超大集团,海量财务数据环境下应该有良好的性能,故一般是基于商业智能数据仓库上的应用. 18.整和异构的合并数据,自动数据上传 19.在线快速检查未上报数据企业并自动发送邮件 二、基础资料 1、组织架构 1.1维 在ERP中既有公司合并,也有业务范围合并,利润中心合并等多种合并功能,后两者都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合并功能,它们各自的组织结构被区分在不同的维中加以定义。公司合并的最小单位是公司。如图1-2所示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编制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编制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的编制新会计准则与《高财》中基本相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的编制二者有些差异。 一、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的编制 (一)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 例10-1(全部股权) 借:实收资本100000 资本公积80000 盈余公积60000 未分配利润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300000 例10-2(部分股权) 借:实收资本150000 资本公积130000 盈余公积60000 未分配利润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300000 少数股东权益100000 (二)控制权取得日第一年合并报表的编制 例11-1(上接例10-1)(全部股权)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50000 贷:投资收益50000 借:投资收益1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15000 (2)合并抵消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实收资本100000 资本公积80000 盈余公积67500 未分配利润87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335000

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50000 年初未分配利润6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7500 对股东的分配15000 年末未分配利润87500 如果子公司现金股利款项尚未支付,还应将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抵消:借:应付股利15000 贷:应收股利15000 例11-2(上接例10-2)(部分股权)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37500 贷:投资收益37500 借:投资收益1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15000 (2)合并抵消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实收资本150000 资本公积130000 盈余公积67500 未分配利润82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322500 少数股东权益107500 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37500 少数股东损益12500 年初未分配利润60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7500 对股东的分配20000 年末未分配利润82500 如果子公司现金股利款项尚未支付,还应将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抵消:借:应付股利15000 贷:应收股利15000 (三)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二年合并报表的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控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一)控制的主体只能是一方。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要征得其他方同意,就可以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 (二)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严格限制董事会、受托人或管理层对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如规定除设立者或发起人外,其他人无权决定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 (三)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或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四)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为了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则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构成,

母公司和子公司是相互依存的,有母公司必然存在子公司,同样,有子公司必然存在母公司。 公司级次 特征描述 说明 母公司 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公司 即必须满足控制的要求,能够决定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有据以从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利的权力 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主体 如《公司法》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非企业形式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 子公司 必须被母公司控制,且只能有一个母公司 被两个或多个公司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是合营企业,而不是子公司 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主体 如《公司法》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非企业形式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 (一)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当

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如何确定

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如何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一)控制的定义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控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不是两方或多方。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要征得其他方同意,就可以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 2.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严格限制董事会、受托人或管理层对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如规定除设立者或发起人外,其他人无权决定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 3.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或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4.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为了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二)母公司与予公司

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如图1所示,假定P公司能够控制S公司,P公司和S公司构成了企业集团。如图2所示,假定P公司能够同时控制S1公司、S2公司、S3公司和S4公司,P公司和S1公司、S2公司、S3公司、S4 公司构成了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是相互依存的,有母公司必然存在子公司,同样,有子公司必然存在母公司。 1.母公司 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下同)。从母公司的定义可以看出,母公司要求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公司,即必须满足控制的要求,能够决定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有据以从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母公司可以只控制一个子公司,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子公司。 如图1所示,假定P公司能够控制S公司,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 如图2所示,假定P公司能够同时控制S1公司、S2公司、S3公司和S4公司,P公司为S1公司、S2公司、S3公司和S4公司的母公司。 二是母公司可以是企业,如《公司法》所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也可以是主体,如非企业形式的、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

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报表作为企业集团规定编制的正式会计报表,需要反映企业集团 综合业绩,其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报表使用者据此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 否准确。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而引起的产权结 构变动事件频频发生,使得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合并范围的频繁变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使各期编制的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 一致,从而导致各期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这就使本已可能失真的个别报表会计信息在合并后再次产生失真。 当前,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于合并范围确定的相关规范都属于 原则性的,弹性很大,留有较大的会计操作空间,很容易被利用操纵 利润。所以,当前亟需规范合并范围变动的操作,以限制部分上市公 司利用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来调节利润的不当行为。 一、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合并范围确定的一般规定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企业编制合 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符合如下条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 并范围:1、母公司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 的(不含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2、母公司虽然不持有被投 资企业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母公司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的其他 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根 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或有权任免董事会等 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或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会议上有半数 以上投票权,即取得了该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理应将该被投资 企业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根据《暂行规定》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对于下列特殊 情况的子公司,母公司能够不将下列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1、已经关 停并转的子公司;2、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3、 已经宣告破产的子公司;4、准备近期出售而短期持有其过半数以上权 益性资本的子公司;5、非持续经营且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6、

新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新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新准则下如何改进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新准则下取消利润分配表,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归为主表,实务中经常会听到报表 勾稽关系出问题而不好发现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原来的利润分配表可以编制试算平 衡表,现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无法实现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认真研究了一下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发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较原来的利润分配表信息更加全面、充分, 不但采用更为详细的方式(矩阵)列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且贯彻了目前国际通行的 全面收益的理念,不再是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简单重复列示。另外笔者发现, 只要对我们原来使用的合并工作底稿、试算平衡表稍做一点改动,即可以满足我们日常 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形成一套格式简单、数据来源正确、勾稽关系清晰的工作 底稿,以下就以合并工作底稿的试算平衡为例,作一下说明,同时附上excel 表样及相关 公式设置(见附件): 一、修改合并工作底稿试算格式

经过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逐项分析,设计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试算平衡项目(你 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明细项目,类似于现金流量表项目),用下表格式替代原来合并工作底 稿的利润分配表部分: 合并抵销股东权益变动表项目母公司子公司1 子公司2 合并数借方贷方一、股本上年年末余额前期差错更正股东投入股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股本的影响二、资本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其他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股东投入股本股份支付计入股东权益的金额其他计入股东投入和减少股本 合并抵销股东权益变动表项目母公司子公司1 子公司2 合并数借方贷方其他利润分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资本公积的影响三、库存股上年年末余额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库存股的影响四、盈余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其他直接计入盈余公积的利得和损失提取盈余公积其他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盈余公积的影响五、未分配利润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其他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提取盈余公积对股东的分配其他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六、少数股东权益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其他直接计入

2020年(财务报表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主编张新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北京第1版) 主编(张新民)简介 张新民,1962年12月20日生。管理学博士,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倡导者,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并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大陆高等院校唯一一位拥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资格的现职会计学教授。 其出版的专著有:《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国会计热点问题》;主编了《税务会计》、《中级会计英语》、《会计学原理》、《当代企业会计丛书》和《布莱克韦尔会计学百科辞典》等10余部专业书籍和辞典;主译了《高级会计实务》、《企业财务报表解释》、《绩效管理》等书。 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前言 本书从理论、政策与实务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以及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分析方法。在内容上形成了以下风格与突出特点: 1.在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分析时,按照资产质量分类的观点,除了对各资产项目进行一般分析外,还对主要资产如商业债权、存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展开质量分析; 2.在对利润表项目进行分析时,强化了对利润质量的分析内容,并对企业利润质量下降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 3.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侧重于对现金流量的质量进行分析,强调现金流量的整体观,注重将企业现金流量的状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经营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 4.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整体分析时,强调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对信息分析以及非货币信息

合并报表之奇怪现象解析

合并报表之奇怪现象解析 合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母子公司整体的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和对外负债情况的会计报表。一般而言,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会小于母子公司单体报表的资产之和,但不会小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其平衡关系公式可简单表示如下: 合并报表总资产=母公司总资产+子公司总资产-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1) 然而,笔者有一次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却出现了合并会计报表总资产小于母公司总资产的现象。对此大家一片哗然,都认为不可能,因为笔者所在集团公司有6家子公司,即使有很大一部分未实现利润,也不会出现合并会计报表的总资产小于母公司总资产的情况。后经咨询有关专业人士,他们亦表示:只要子公司未发生亏损,就不会出现合并会计报表的总资产小于母公司总资产的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又按合并规则对抵销分录和合并底稿进行了详细检查和测试,结果仍是一切正确,而且符合一惯性原则。 为什么会出现合并后的总资产小于母公司总资产这种奇怪的现象呢?笔者在经过一番挖掘、分析后,终于找到了个中因由。为方便问题的说明,现举例如下: 假设某企业集团(母公司)有一下属全资子公司,该子公司是母公司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平台,母公司所购材料80%以上由该子公司提供,子公司将产品全部销售给母公司,而母公司销售收入结转采用的是分期收款制,因此有大量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本年初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100万元,本年末母公司总资产为1000万元。本年度子公司销售给母公司的产品销售成本为200万元,销售收入为400万元,子公司发生期间费用150万元,年末子公司净利润为50万元。由于各种原因,母公司未将子公司的产品对外销售出去,全部形成期末存货,年末母子公司的单体会计报表见如下合并工作底稿(已简化)。 表中合并抵销会计分录如下(假设母子公司之间债权债务已结清):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100 未分配利润50 贷:长期股权投资150 2.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分录(由于年末子公司销售产品全部形成母公司存货,则母公司存货中有200万元属于未实现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00 存货200

2019最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母公司,是指控制一个或一个以上主体(含企业、被投资单位中可分割的部分,以及企业所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下同)的主体。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主体。 第三条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合并利润表;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 (四)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企业集团中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至少应当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第四条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该母公司按照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对所有子公司的投资,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条外币财务报表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第六条关于在子公司权益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第二章合并范围

第七条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本准则所称相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 第八条投资方应当在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基础上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进行判断。一旦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化导致对控制定义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发生变化的,投资方应当进行重新评估。相关事实和情况主要包括:(一)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 (二)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以及如何对相关活动作出决策。 (三)投资方享有的权利是否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 (四)投资方是否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五)投资方是否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六)投资方与其他方的关系。 第九条投资方享有现时权利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不论其是否实际行使该权利,视为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第十条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分别享有能够单方面主导被投资方不同相关活动的现时权利的,能够主导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的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第十一条投资方在判断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应当仅考虑与被投资方相关的实质性权利,包括自身所享有的实质性权利以及其他方所享有的实质性权利。 实质性权利,是指持有人在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时有实际能力行使的可执行权利。判断一项权利是否为实质性权利,应当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包括权利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研究定稿版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合 并范围研究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摘要:通过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相关规定及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指出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范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1 我国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 从20世纪80 年代起,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第一个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专门准则是1995 年2 月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一直沿用至今。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2006 年2 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并于2007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指出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不应纳入合并范围。对比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

念,这一点在整个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2.1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从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来说,在投资方以对外出让资产、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为代价而形成集团的条件下,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以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它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销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股权关系为纽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源、并通过对着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这种会计意义上的“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的独立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2.2 合并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具有弹性 一方面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的影响,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往往走多元化的经营道

财务报表附注-新准则-合并(普华永道版)

ABC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10年12月31日 【特别说明: 1、本附注模版为披露的最低要求。凡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信息,公司均应予以充分披露。 2、自本“附注四、4、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及折算方法”起,若公司在可比会计期间内未发生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则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 3、本附注中【】中的文字为选择性内容或提示性内容,使用后必须删除【】和不需要的部分或全部删除。本附注中的蓝色字体,均为提示性内容,需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用后必须将保留的文字改为黑色。 4、在使用本附注时,若表格中项目不能满足披露要求,应在该表格下增加注释。 5、删除或增加项目,务必要注意调整相关项目编号(含交叉索引)。 6、凡需要在财务报表项目注释(表格下)以文字说明披露相关内容的,应在加“注”(格式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字体为“宋体、小四”),披露内容多于1项,应加序号,序号依次选用格式为1、(1)、①、A、a等。】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应披露公司的历史沿革、注册地、总部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母公司和集团最终母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业务性质和主要业务板块等,另外,需要在公司全称后加上(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应用指南、解释以及其它相关规定(统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2010年度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本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201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的,应披露子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并说明是否已按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 四、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并对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确定依据进行披露。一般至少应披露下述内容。】

(完整word版)教你看上市公司报表

刘姝威:财务数据小细节里面藏大内容 网易财经7月8日讯IPO重新启动,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再次成为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我们普通应该怎么评估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很多投资者对此还是一头雾水。 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根据财务报表判断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如何解读财务数据背后的故事,发现上市公司企业运营中的漏洞。网易财经带着这些问题今日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老师,请她为我们讲讲财务报表中的故事。 以下是采访实录: 网易财经: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网易财经访谈间,我是主持人江卉。今天坐在我旁边的这位老师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她的专题,她就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老师,刘老师您好。 刘姝威:你好。 鉴别企业质量关注四个方面 网易财经:刘老师在业界特别有名,也是因为曾经揭露过蓝田造假案,这次在网易做了一个“教你读财报”的专题,其实读财报,不仅是教大家读某一个公司,而是教一种方法?给我们大概讲一下整个的思路吧。 刘姝威:分析公司的年度报告是我们中心的常规工作,每年都要分析,而且每年都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选择一些重点行业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个行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每个企业都要阐述自己对于行业的看法,我们判断企业首先要看这个企业对自己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否清晰,如果一个企业对自己行业的看法都不是很清晰、准确,那这样的企业也很难经营好。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是裁判员,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所在的行业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也会看同一个行业各家上市公司各自对自己行业的看法如何,通过这样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于行业的判断是否准确,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比较看重企业的经营策略。比如看它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企业会采取什么战略,比如房地产业,在08年,有的上市公司对于房地产业有清醒判断,所以从下半年就开始缩减项目,保持比较充足的现金流,这样的策略虽然使它0 8年的业绩虽然受到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而且在09年第一季度业绩飞速上涨。现在大家都说房市价格又开始上涨,对这种上涨到底怎么看,各家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也有我们的看法,这时中报快出来了,IPO又要开始了,我们会在它的招股说明书和中期报告书中看这些房地产企业对目前房地产业形势的看法,是不是清醒、冷静的看法。根据这种判断,我们会对它在09年的经济形势做一个预测,比如现在我们经常说看财务报表,现在是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之同一控制下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 之同一控制下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实质[一篇讲透同一控制下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合并抵消原理] 阅读提示:这篇文章对合并抵消分录的实务解读可能有些颠覆一些财务或审计人员的认知,解读部分的内容按照楷体书写,已经理解的我们可以直接略过,不影响您的正常阅读。 上篇文章中,我们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后,又通过案例佐证了准确性,初步明白了合并抵消原理的实质。有我们在后台留言,问到案例中未涉及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等权益科目,那么这些项目在合并报表抵消分录时又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文章搜索:爱问财税今天拿注会资料案例进一步解读,从实务角度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 一、长投权益抵消分录的实质案例再解读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长投权益的抵消共包括两个部分,即“余额的抵消”和“发生额的抵消”。 “余额的抵消”就是指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为了在合并层面还原资产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发生额的抵消”就是指损益的抵消,即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目的在于在合并层面还原利润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后,我们也利用公式佐证了正确性。今天拿注会资料案例进行再次验证。 注会资料案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例27-14】甲公司20×2年1月1日以28600万元的价格取得A公司80%的股,使其成为子公司。甲公司与A公司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且均为非金融企业。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甲公司一致。由于A公司与甲公司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规定进行处理。A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0万元。甲公司在购买A公司过程中发生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费用120万元。上述价款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A公司20×2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A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2000万元,其中,股本为20000万元,资本公积为8000万元,盈余公积为1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2800万元,合并后,甲公司在A公司股东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为25600万元。 A公司20×2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总额38000万元,其中,股本20000万元,经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会批准,20×2年提取盈余公积2000万元,向股东分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500万元。 本例中,A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500万元,经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会批准,20×2年提取盈余公积2000万元,向股东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500万元。甲公司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账面价值为25600万元,20×2年12月31日仍为25600万元,甲公司当年确认投资收益3600万元。

被投资单位财务报告纳入合并报表条件即并表问题

被投资单位财务报告纳入合并报表条件即并表问题 一、确定合并范围流程 说明: 占多数表决权即判断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包括绝对控制(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和相对控制(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但能够实质控制),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控制标准: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条件如下: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条即可! 二、投资谈判中应关注的合并财务报表问题 根据上述流程图及控制标准,如将被投资单位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需在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取得实质控制权,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一)绝对控股即取得被投资单位51%以上表决权股份,且无将自身股权委托其他股东代为行使权利、在公司章程中无限制自身行使权利的条款、潜在表决权等限制权利存在的情形下,按准则规定须纳入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如不得在章程中规定,某某事项需代表2/3以上股权通过等条款。(二)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即相对控制,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但能够实质控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条件如下: 在母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没有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的情况下,如果母公司通过其他方式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实施控制时,这些被投资单位也应作为子公司纳入其合并范围。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某企业,母公司与其中的某些投资者签订书面协议,受托管理和控制该被投资单位,从而在被投资单位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拥有该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对这一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控制权,使该被投资单位成为事实上的子公司,为此须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种情况是指在被投资单位的公司章程等文件中明确母公司对其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实施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控制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也就是等于能控制整个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这样,也就使得该被投资单位成为事实上的子公司,从而应当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能够通过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的多数成员控制该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被投资单位成为事实上的子公司,从而应当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这里的“多数”是指超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必须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否则,该条件不适用。 4.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能够控制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会议,从而主导公司董事会的经营决策,使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母公司的控制下进行,使被投资单位成为事实上的子公司。因此,也应当将其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这里的“多数”是指超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必须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否则,该条件不适用。 在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之一,合并报表准则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比如,尽管P公司有权任免S公司由11人董事组成的董事会的6名董事,但是,如果公司章程规定,S公司所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 一、控制的定义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控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一)控制的主体只能是一方。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要征得其他方同意,就可以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 (二)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严格限制董事会、受托人或管理层对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如规定除设立者或发起人外,其他人无权决定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 (三)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或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四)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为了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二、母公司和子公司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则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构成,母公司和子公司是相互依存的,有母公司必然存在子公司,同样,有子公司必然存在母公司。 公司级次

特征描述说明母公司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公司即必须满足控制的要求,能够决定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有据以从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利的权力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主体如《公司法》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非企业形式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子公司必须被母公司控制,且只能有一个母公司被两个或多个公司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是合营企业,而不是子公司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主体如《公司法》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非企业形式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如基金等 三、控制的具体应用 (一)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控制方式说明表决权比例直接拥有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的表决权半数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