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化学知识大全

化学知识大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以下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 元素: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是元素,它们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原子: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内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分子:分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它们在结构上紧密相连。
4.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它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组。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组,并产生新的物质。
6. 酸碱:酸碱是指化学物质对中性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亲和力。
酸通常是分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学物质,而碱则是分子中含有氢离子的化学物质。
7. 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是指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改变电子分布的情况。
氧化是指化学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则是指化学物质获得电子。
8.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
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和电导率。
9. 热化学:热化学是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描述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它涉及到反应热和反应熵的测量。
以上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非常广泛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学习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化学基础知识一.原子核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微粒的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
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混合物纯净物区别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2、各物质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微观: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2、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微观: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三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它不仅关注物质本身,还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计量学、化学平衡、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等。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通常与其组成元素的性质不同,这是由于原子间的化学键改变了原子的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
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使得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化学键有多种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共价键则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元素之间。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它描述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类型。
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
通过化学计量学,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以及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正向和反向速率相等,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酸碱理论是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电离行为的理论。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完整版)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化学基础知识一.原子核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微粒的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
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纯净物区别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三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于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旨在帮助读者对化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原子结构化学的基础是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中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一个电中性的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电子。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比如氧元素可以用符号O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来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通常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离子键是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的,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强电子云共享。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而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化学反应可以释放或吸收能量,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五、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液态物质具有流动性,但体积相对固定。
气态物质具有较大的分子间距离和高度流动性。
六、溶液和pH值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的范围从0到14,7表示中性,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
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物质得变化及性质ﻫ(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
ﻫ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得变化、形状得改变、位置得移动等。
ﻫ例如:水得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得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ﻫ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就是什么物质。
ﻫ(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得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就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得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得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ﻫ②由感官感知得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ﻫ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得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ﻫ(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得性质。
ﻫ例如:物质得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ﻫ2、物质得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得原子集团。
ﻫ离子:带电荷得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3、物质得分类ﻫ(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得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ﻫ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瞧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瞧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得组成与特有得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ﻫ③纯净物可以就是一种元素组成得(单质),也可以就是多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与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得,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得化合物。
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化学学科中,有一些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学符号用于代表各种元素,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的物质,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2:1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右边,通过箭头分隔。
例如,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有不同类型,如组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
在组合反应中,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在分解反应中,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取代,而双替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位置。
四、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涉及离子形成、离子溶解和离子沉淀的反应。
在溶液中,一些物质可以溶解成离子,称为电解质,而不能溶解成离子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阳离子和阴离子会被水分子包围并稳定。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发生氧化或还原的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腐蚀、电池和燃烧等。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知识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现象,以及应用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完整版】

引言:在化学科学中,了解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起化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解。
本文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四个部分。
概述部分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正文内容包括五个大点,分别是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平衡和酸碱中和反应。
每个大点又包含详细的小点,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相关知识。
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涉及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食物的味道到燃料的燃烧,从药物的治疗到环境的保护。
了解化学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正文内容:1.化学元素:1.1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氧气(O2)、氮气(N2)。
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整理、分类了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它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为基础来排列的。
1.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1.4元素的性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2.化学反应:2.1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2.2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
2.3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包括反应物、物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2.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物出现的量。
2.5化学平衡:在某些反应中,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3.化学键:3.1基本概念:化学键是指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力,它们在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2共价键:共价键是指形成于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它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原子之间的结合。
3.3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它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化学基础知识一.原子核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微粒的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
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三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2)区分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那么区分元素的依据也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例如,碳元素的质子数为6,而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
【注意】元素是个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
(一般“元素”与“组成”匹配,“分子或原子”与“构成”匹配)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2.定结构元素的分类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He、Ne、Ar等【小结】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时,该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
3.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是H;氧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作O。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例如:用Cu表示铜,Ca表示钙,Cl表示氯,等等这些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小结】元素符号从宏观角度可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角度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时,那就只有微观角度的意义,表示几个原子。
【注】必须记住的三十种元素及其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Pt Au Ag Cu Fe Mn Zn Ba Hg I4.元素周期表(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指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编排结构:①共有7个横行,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②共有18个纵列,每一纵列为一族,其中第8、9、10共同组成一个族(第八族),所以共有16个族;稀有气体为0族。
③每一元素占据一格,其中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分类稀有气体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酸、碱、盐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题解析例3、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C.元素符号位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解: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四离子一、离子1.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形成及分类:(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使得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一般电子层数减1。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得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为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2.离子符号:(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11Na 钠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写,如:阳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Cl-、SO42-等。
(2)含义:镁离子中数字“2”的意义如下:2Mg2+二、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带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符号元素符号,如Na 阳离子符号,如Na+阴离子符号,如O2-联系失电子得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例题解析例4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解:失电子得电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显示正电为阳离子。
五化合价1.定义: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它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n”表示,如+2Mg、-1OH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2个镁离子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元素名称符号常见的化合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常见的化合价钾钠银钙镁钡锌K Na Ag Ca Mg Ba ZnCuFeAlMn+1 +1 +1 +2 +2 +2 +2++2++3+3++++7 氢氟氯氧硫碳硅H F Cl O S C SiNP+1 -1 -1,+1,+5,+7+5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银氢氟,二价钙镁钡和锌,铝价正三氧负二,以上价态要记清。
铜一二来铁二三,碳硅二四要记全,硫显负二正四六,负三正五氮和磷,氯价通常显负一,还有正价一五七,锰显正价二四六,最高价数也是七。
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SO42-——硫酸根离子,显-2价;NO3-——硝酸根离子,显-1CO32-——碳酸根离子,显-2价;OH-——氢氧根离子,显-1NH4+——铵根离子,显+1价记忆口诀:一价铵、硝、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二价碳酸、硫酸、锰酸三价只有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4.区别化合价的标示法和离子符号的标示法:板块二化学式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一、化学式1.化学式的含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宏观方面: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方面:如果确知某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化学式还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构成该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
当在化学式前面加写了数字时,那就只能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分子。
【小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不仅表示物质的组成,也表示该分子的构成,所以也叫分子式,化学式不仅包括分子式,还包括结构式等几种。
(2)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所以没有化学式)。
(3)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式的书写须依据实验结果或用元素化合价来求得。
1.符号中数字的含义(1)写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如2S表示2个硫原子,2H2O表示2个水分子,只表示微观意义,不表示宏观意义。
(2)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如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注意】对于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的含义,有的学生不理解,如3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但有的学生错误认为“2”表示3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学生应抓住“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这个关键,不要受化学式前面数字的影响。
二、化学式的写法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①稀有气体、金属和一些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可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如:氦气(He)、铜(Cu)、硫(S)等。
②一些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如:氢气(H2)、氯气(Cl2)、溴氧(O3)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是氧化物,习惯上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另一种元素写在左侧,然后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每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MgO、P2O5等。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②如果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习惯上把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的22例题解析例5氟化钙(CaF2)是一种透明陶瓷材料,不仅耐高温,而且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用于防弹玻璃和防护眼镜等。
Ca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1 C.+1 D.+3解:化合物的总化合价为零,Ca显示的是+2价,由此可计算。
例6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化合价为-1)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A.MgF B.Mg2F C.MgF2 D.Mg2F2解:根据化合物化合价和为零,可计算出镁元素与氟元素的个数比,可写出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