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赏析)说课材料
李瑛《黄河落日》公开课PPT课件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意象更加 生动鲜明。
描绘细腻画面
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营造 的画面之中。
情感抒发与意境创造
真挚情感表达
01
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创造深远意境
02
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情感的抒发,创造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
语言简练意赅
03
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代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
当代社会应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教育、宣传等多 种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黄河文化。
创新发展
在传承黄河文化的同时,应注重创新发展,推动黄河文化与时代精 神相结合,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交流
加强黄河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 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03
民族精神
通过黄河落日的意象,表 达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历史沧桑
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历 经沧桑的历程。
爱国情怀
抒发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 情,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关 切和忧虑。
诗歌艺术手法分析
意象运用
通过黄河、落日等自然意 象,构建出宏大、壮美的 诗歌意境。
象征手法
黄河落日象征着中华民族 的命运和前途,具有强烈 的象征意义。
音乐性
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 乐性,通过押韵、平仄等 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表达诗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感 慨,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
“我们/在时光里/不断忏悔和受难/只 为了/这片刻的辉煌”:表达诗人对民 族苦难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辉煌未来 的坚定信念。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是杨洪基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词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思考。
整首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的美丽和壮观,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歌曲开头就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黄河东流不息的壮观景象,如此宏大的气象使得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黄河的壮丽景色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叹,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
歌曲中还融入了一些对黄河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歌曲提到了黄河曾经的泛滥和破坏,但在这些波折中,黄河依然顽强的流淌着。
歌词中提到,“黄河还在流,几度创伤,几次回荡”,这句话既表达了黄河的坎坷历程,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数次的挫折使得黄河更加强大,更加可怕也更加令人敬畏。
除了赞美和敬仰,歌曲还流露出对黄河的一丝思考。
歌词中提到了黄河流经的地方,比如“草原的腹地,高原的海洋”,这些都是被黄河浸润的地方。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对黄河文化的思索,黄河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地方的人们,也成为了他们的骄傲。
同时,歌曲的尾声处用“谁还渴望黄河落日”这一问句引起了人们对于黄河流域景色的思考。
总的来说,歌曲《黄河落日》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敬仰和思考,使得人们对黄河的壮丽和伟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一、全文概述
《黄河落日》是一篇描绘我国黄河壮丽景色的散文佳作。
作者通过对黄河日落时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清晨到日暮,黄河的壮美景色。
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和神秘魅力。
二、黄河落日的意义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黄河落日》这篇散文中,作者将黄河与太阳的升起降落相结合,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民族的繁荣。
黄河落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展现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三、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美景色。
文章开篇,作者用“雄浑的河水从天边涌来,拍打着河岸,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生动描绘,勾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随后,作者通过对太阳升起、日暮时分黄河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黄河在不同时间段的美感。
在描绘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民族历史和文化,使文章更具深度。
四、课文欣赏与感悟
在阅读《黄河落日》这篇散文时,不禁为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所感动。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见证了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文章中的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个民族的象
征,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通过欣赏这篇散文,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河的伟大,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五、总结
《黄河落日》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散文佳作。
作者通过对黄河壮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和伟大精神。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展示黄河落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1.2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落日》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1.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对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河落日》这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2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2.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黄河边,感受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对诗歌的感受。
3.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情感理解。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4.2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景观,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杜甫的风格和意象。
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5.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5.3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查找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或画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作为讨论主题。
6.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享自己的知识,了解所选景观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背景。
6.3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评论。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扮演当时的人物。
7.2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表达对所选景观的情感和看法。
7.3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评论。
第八章:艺术创作8.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或雕塑,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情感。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pptx

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 难和挑战,为国家的 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 力量
提醒人们时刻关注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 运,积极投身到国家 建设中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光未然诗歌精神
01
02
03
04
光未然的诗歌精神包括民族精 神、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等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精神仍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
用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光未 然的诗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 pptx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探讨 • 诗歌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分析 • 诗歌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其他相关经典诗歌欣赏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黄河文化及历史地位
01
02
03
黄河的起源与流域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文 学评论家。
光未然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同时,他 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写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 期,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看到了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于是创 作了这首诗歌。
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 手法,构成了幽美邈远、惝恍迷离 的艺术境界。
《山居秋暝》赏析
01
景象描绘
诗歌以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为背
景。
02
情感表达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二首》(黄河落日)教学课件

《黄河落日》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是李瑛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1960年代。该 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THANKS
感谢观看
教材选用
本课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主教材,同时 辅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02
作者介绍及时代背景
李瑛生平及成就
李瑛(1926年12月8日-2019年9月19日),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国当代诗人,曾任 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 等职。被选入“冀东名人名家”行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 感悟,促进课堂交流和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引 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
歌的内涵。
提问答疑: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针对学生在阅读《黄河落日》过程中 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包括诗歌 意象、语言技巧、历史文化背景等方 面的疑问。
通过答疑环节,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 碍,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的深度和广度。
05
学生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分组讨论诗歌《黄河落日》的主 题思想,探讨其中表达的情感、
意境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分享交流:个人阅读体验分享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黄河落日》教案

思考诗人通过黄河落日这一景象,想 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和情感。
讨论诗歌中黄河和落日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 的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受、对黄河和落日象征意义的分析等 。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代表的发言进行提 问或补充,形成全班范围内的互动交 流。
撰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提升表达能力
在阅读完《黄河落日》及其他类似作品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体验,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
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共鸣、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 感悟和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 素养和写作能力。
THANK YOU
02
作者李瑛,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 ,其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 和抒发爱国情感为主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了解《黄河落日》的背景和 作者李瑛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掌握诗 歌的朗诵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 黄河落日》。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抒发爱国情怀
借助黄河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抒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追求自由与光明
在描绘黄河落日的过程中,融入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体现 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
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
1 2 3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欣赏《黄河落日》,引导学生了解和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等。
关键语句解读
“黄河落日圆如盘,赤鳞焰焰烧天半”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落日
胡秋萍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
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
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
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
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
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吗?还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
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
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我想象着平缓水面下悠然的鱼儿是怎样地享受着太阳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水里的光合元素给予它铸成生命微量元素的钙质和能量。
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
远处,渔船隐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
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
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红的那么玄奥、神秘,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
分分秒秒中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
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
“长河落日圆”,长河自巴颜喀拉山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在东瀛入海口归向大海,落日在这条长河古道极尽着她的烂熳、苍茫和壮美。
深红色的圆球,在黄河温柔水面的环抱中渐渐下沉、陶醉,澎湃、燃烧之后的她好像很累很累……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怀春的小女人,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深地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尽情享受水的柔情和深沉。
幽静古老的黄河在晚霞妩媚的光灿里,以其神秘、泰然、恬静的深情看着骄傲的落日渐渐陷进自己的怀抱,似乎在微笑地默许。
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
夏日的晚风轻拂着黄河的水面,风与玫瑰般的幽意相交幻化成风情,太阳在风情荷尔蒙的化学反应下,终于彻底地将自己沉浸在了河水的深处。
此时,天空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水面在灰黑中显得寂静、沉默,远处的渔船也渐渐在寂静
的沉默里无影无踪,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的升起才能打破。
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
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
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
(选自2010年6月19日《美术报》) 【思想内容】“落日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直被赋予一种悲情。
从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到天涯”,无不给这绚丽的一瞥,泼洒下无端的愁情。
《黄河落日》从“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中走来,抛洒下一路的雄浑与绚烂,另辟蹊径的将作者对黄河落日风光的热爱、对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地赞美,融入其中。
【艺术特色】
时间为线,风景此时最美。
从午后的艳阳高照,到夜幕的沉寂冷清,作者将黄河落日的绚烂风景,按时间顺序一一展现我们眼前。
定点换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伫立黄河古道,从落日的炽热,写到夕阳的温柔,再到晚霞的惊艳,以至落日的最后沉静,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像电影般在我们眼前演绎。
比喻巧妙,风景柔情绚烂。
作者巧用比喻,用女性的柔美表现景物,如写阳光的灿烂如少女的笑靥,写太阳的下沉如怀春的小女人等。
女性之美给绚烂的黄河落日平添一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