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行进中的歌》说课稿各位评审: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行进中的歌》(第2课时)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行进中的歌》是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三册第四单元内容,本节课是第2课时。
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乐曲特点的方法,即从速度、节奏、节拍、情绪等基本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所以,本节课的乐曲分析,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进行曲”的特点比较容易归纳,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分析。
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本节课加入一些标题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东西方音乐、熟悉音乐家、了解各种乐队的乐器编制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聆听《检阅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运用所学分析乐曲特点及它们所适用的场合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学会聆听,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重点:赏、析几首乐曲的片段,通过播放、范唱主题音乐,突出重点。
难点:突破常规思维,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分析乐曲、体验音乐要素,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是学生能达到本节课是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直接体验。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比较活泼,喜欢活动,喜欢唱歌。
因此,对教师把控课堂能力的要求较高,只有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再安排其有序活动。
在表扬表现力强的学生时,也要注意鼓励不擅长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课时要求的目的。
《行进中的歌教案》

《行进中的歌教案》第一章:行进中的歌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行进中的歌的基本结构了解行进中的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的定义和特点行进中的歌的基本结构行进中的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教学活动引入行进中的歌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行进中的歌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行进中的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行进中的歌的定义和特点学生能够分析举例歌曲的结构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第二章:行进中的歌的节奏与旋律2.1 学习目标掌握行进中的歌的节奏特点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特征学会创作简单的行进中的歌2.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的节奏特点行进中的歌的旋律特征创作简单的行进中的歌的方法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行进中的歌的节奏特点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行进中的歌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行进中的歌的节奏特点学生能够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特征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行进中的歌第三章:行进中的歌的演唱技巧3.1 学习目标学会行进中的歌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掌握行进中的歌的咬字和共鸣技巧了解行进中的歌的动态表现和情感传达3.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行进中的歌的咬字和共鸣技巧行进中的歌的动态表现和情感传达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学生跟随练习通过口型和发音练习,学生掌握咬字和共鸣技巧学生进行行进中的歌的演唱练习,教师指导情感传达和动态表现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咬字和共鸣学生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和表现动态第四章:行进中的歌的编排与表演4.1 学习目标学会行进中的歌的编排技巧掌握行进中的歌的表演技巧培养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能力4.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的编排技巧行进中的歌的表演技巧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能力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行进中的歌的编排练习教师指导行进中的歌的表演技巧,学生进行表演练习小组合作,进行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行进中的歌的编排技巧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行进中的歌的表演技巧第五章:行进中的歌的应用与欣赏5.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欣赏行进中的歌的音乐美感培养对行进中的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5.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行进中的歌的音乐美感对行进中的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行进中的歌的音乐美感学生进行行进中的歌的欣赏练习,培养对行进中的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欣赏行进中的歌的音乐美感学生能够展现出对行进中的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第六章:行进中的歌与打击乐器6.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与打击乐器的结合方式学会使用打击乐器为行进中的歌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6.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与打击乐器的结合方式使用打击乐器为行进中的歌伴奏的技巧团队协作和节奏感的培养6.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与打击乐器的结合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为行进中的歌伴奏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和节奏感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与打击乐器的结合方式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打击乐器为行进中的歌伴奏第七章:行进中的歌与舞蹈7.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与舞蹈的结合方式学会编排与行进中的歌相匹配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7.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与舞蹈的结合方式编排与行进中的歌相匹配的舞蹈动作的技巧身体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7.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与舞蹈的结合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编排与行进中的歌相匹配的舞蹈动作分组练习,培养身体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与舞蹈的结合方式学生能够编排与行进中的歌相匹配的舞蹈动作第八章:行进中的歌在庆典活动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在庆典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学会策划和组织庆典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8.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在庆典活动中的应用方式策划和组织庆典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的技巧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8.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在庆典活动中的应用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策划和组织庆典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分组练习,培养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在庆典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学生能够策划和组织庆典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第九章:行进中的歌的音乐分析9.1 学习目标学会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了解行进中的歌的结构和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了解行进中的歌的结构和音乐风格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学生跟随教师了解行进中的歌的结构和音乐风格学生进行行进中的歌的音乐分析练习,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行进中的歌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的结构和音乐风格第十章:行进中的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0.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行进中的歌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10.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行进中的歌进行音乐教学的技巧音乐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10.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运用行进中的歌进行音乐教学分组练习,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够运用行进中的歌进行音乐教学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展现出第十一章:行进中的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11.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方式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行进中的歌增色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艺术创造力11.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方式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行进中的歌增色的技巧科技素养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1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行进中的歌增色分组练习,培养科技素养和艺术创造力1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方式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行进中的歌增色第十二章:行进中的歌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12.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方式学会策划和组织节日庆典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节日氛围营造能力12.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方式策划和组织节日庆典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的技巧组织能力和节日氛围营造能力的培养1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策划和组织节日庆典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分组练习,培养组织能力和节日氛围营造能力1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方式学生能够策划和组织节日庆典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第十三章:行进中的歌与社区活动的结合13.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与社区活动的结合方式学会组织社区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3.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与社区活动的结合方式组织社区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的技巧社区参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1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与社区活动的结合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组织社区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分组练习,培养社区参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与社区活动的结合方式学生能够组织社区活动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第十四章:行进中的歌在特殊场合的应用14.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方式学会策划和组织特殊场合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14.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方式策划和组织特殊场合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的技巧应变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1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行进中的歌在特殊场合中的应用实例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策划和组织特殊场合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分组练习,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1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方式学生能够策划和组织特殊场合中的行进中的歌表演第十五章:行进中的歌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15.1 学习目标了解行进中的歌的艺术价值探讨行进中的歌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5.2 教学内容行进中的歌的艺术价值行进中的歌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艺术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行进中的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学生跟随教师了解行进中的歌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学生进行行进中的歌的艺术鉴赏练习,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行进中的歌的艺术价值学生能够探讨行进中的歌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学生能够展现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行进中的歌的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重点包括行进中的歌的定义、特点、结构、历史背景和发展,以及其在音乐教育、节日庆典、社区活动等场合的应用。
七年级音乐下册《行进中的歌》教案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行进中的歌》教案设计•相关推荐七年级音乐下册《行进中的歌》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音乐下册《行进中的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音乐下册《行进中的歌》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饱满有力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并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愿意并积极的参与歌曲的编创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三、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对军人的印象是什么?军人都喜欢演唱什么样的歌曲?2、介绍进行曲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唱一首广泛流传的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4.完整聆听歌曲录音范唱(板书课题)(二)学唱体验1、作曲家介绍这首歌曲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你能边听着歌曲边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还有歌唱家是怀着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样声音去演唱的?完整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踊跃举手发言适时提出表扬(慷慨激昂、饱满、坚定有力、豪迈、积极向上)3、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第一段歌词),同学们可以从节奏、旋律、演唱形式等方面来分析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思考一下每部分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回答)4、学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先说每段情绪再学唱)1)、前八小节: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简洁明朗的旋律,表现解放军战士鉴定、勇敢、坚强性格。
(注意句末的四分休止)2)、九——十六小节:先密后疏的节奏旋律,类似于说唱类的风格,唱起来令人想到战士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情景,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
(有弹性)3)、十七小节至结束(结尾):领唱加伴唱的形式、口令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火热的军营生活,感受到战士们自豪的情感。
《行进中的歌》教案

《行进中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学习进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进行曲的定义和特点2. 进行曲的历史和发展3. 著名进行曲作品欣赏4. 进行曲的创作和表演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进行曲的定义、特点和历史发展。
2. 欣赏法:播放著名进行曲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进行曲的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进行曲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 音乐教材:进行曲曲谱。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播放著名进行曲作品,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进行曲的定义、特点和历史发展。
3. 欣赏著名进行曲作品,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4. 引导学生进行进行曲的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学习一首新的进行曲作品,并进行表演。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评估学生对进行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进行曲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著名进行曲作曲家或演奏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进行曲的创作和表演。
2. 组织一次进行曲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曲的魅力。
3. 开展进行曲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华。
八、教学参考资料1. 进行曲相关书籍:进行曲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专业书籍。
2. 著名进行曲作品集:收录各种经典进行曲作品的音乐专辑或CD。
3. 进行曲作曲家、演奏家的传记或访谈:了解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进行曲的内涵和风格,避免误解和片面理解。
《行进中的歌教案》

《行进中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行进中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行进中的歌曲概念及特点介绍。
2. 选取适合行进中的歌曲进行教学。
3. 歌曲演唱技巧及团队协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行进中歌曲的演唱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行进中歌曲的节奏感把握,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行进中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示范,引导学生跟随。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团队协作演唱。
4. 互动法: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与指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行进中歌曲的概念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歌曲学习:选取适合行进中的歌曲,进行歌词讲解和旋律学习。
3. 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4. 团队协作训练: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协作演唱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表现:观察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表达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
2. 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合唱中的默契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鼓励主动参与和互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行进中的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指导,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演唱技巧。
3. 结合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行进中的歌曲,提升音乐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行进中歌曲教学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音响设备:确保课堂演唱练习时音响效果良好,便于学生聆听和演唱。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行进中歌曲的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九、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逐级递进。
2. 安排合理的课堂时间,保证歌曲学习、演唱练习和团队协作训练的充分进行。
(初中音乐教案)音乐教案-行进中的歌

音乐教案-行进中的歌
初中音乐教案
行进中的歌
分析: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其节奏鲜明、曲调规整。
听起来雄壮有力而有行进感,为了配合行进时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
进行曲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为行进作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
教学目标:1. 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体验、比较,了解不同风格中外进行曲的主要特征;
3. 知道进行曲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4.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在节奏、速度、情绪、节拍上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①了解进行曲的步伐节奏、速度、情绪、节拍上的主要特征。
潇潇行进中的歌说课.ppt

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1.乐曲由什么乐队演奏 管弦乐队 用了哪些乐器演奏
2.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
A段a主题:
战马奔腾威风凛凛
B段a主题:
骑在马上检阅部队,严肃而轻松
Aa主题拍手 及时检测
《拉德茨基进行曲》
❖ 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 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 ❖ 拉德茨基是一位奥地利的陆军元帅,积极维
❖ 情绪: ❖ 力度: ❖ 速度: ❖ 拍号:
欢快 强 快 4/4
低沉
中速 3/4
激昂 弱 缓慢 2/4
先不告诉乐曲名称,问 学生的感受。然后加上 肢体语言的表演
比较三首乐曲,并能找出共同点
曲目 乐器 情绪
速度 力度 节拍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管弦乐器 管风琴
钢琴
雄壮威武 轻快严肃 快速
Hale Waihona Puke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和探索的能力不 断增强,而初一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对事物充满新奇感,所以我将新 《课标》的“感受与鉴赏、表现”这一块进行拓展教学。
在表扬表现力强的学生时,也要注意鼓励不擅长表现的学生积极 参与,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课时要求的目的。
(1)知识目标:复习演唱《当兵的人》,感受了解进行曲的主要特点; 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 辨乐曲的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乐曲特点及它们所适用的场合和功能。
表演婚礼场面,其 余同学一起用“当” 唱主题旋律助兴, 培养表现合作能力
管风琴
❖ 管风琴,依靠琴管发声, 有二至数层键盘和脚踏 键盘,音域宽广,音色 丰富。
❖ 管风琴历史悠久,发端 于4世纪,13世纪在欧 洲广泛流行。大型管风 琴多在教堂使用。
音乐初一上人音版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音乐初一上人音版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说课稿【一】指导思想: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新《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由于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不断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进行拓宽。
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所以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进行了拓展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学习歌曲《当兵的人》、欣赏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丧礼进行曲》,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各种进行曲的不同风格特征。
进行曲这种体裁在生活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如升国旗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迎接嘉宾演奏《欢迎进行曲》,开展运动会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所以我将13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第二课时〕——“感受进行曲”定为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和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魅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那么,在这一节课里,本人就注重“听”的艺术,从“听觉”到“视觉”去体验和感受进行曲。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其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数拍子,如二拍子、四拍子。
进行曲根据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军队进行曲”。
曲调激越昂扬、威武雄壮,用管弦乐队或铜管乐队演奏,并广泛使用打击乐器。
(2)“婚礼进行曲”。
速度一般为中速,表现欢乐的气氛。
(3)“丧礼进行曲”。
速度较慢,常用小调,情绪沉郁哀伤。
其他尚有“凯旋进行曲”、“庆典进行曲”等。
进行曲的速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慢速进行曲”,每分钟约75拍;“快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08~128拍;“急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40~160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各位评审:
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行进中的歌》(第2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行进中的歌》是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三册第四单元内容,本节课是第2课时。
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乐曲特点的方法,即从速度、节奏、节拍、情绪等基本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所以,本节课的乐曲分析,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进行曲”的特点比较容易归纳,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分析。
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本节课加入一些标题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东西方音乐、熟悉音乐家、了解各种乐队的乐器编制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聆听《检阅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运用所学分析乐曲特点及它们所适用的场合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学会聆听,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赏、析几首乐曲的片段,通过播放、范唱主题音乐,突出重点。
难点:突破常规思维,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分析乐曲、体验音乐要素,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是学生能达到本节课是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直接体验。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比较活泼,喜欢活动,喜欢唱歌。
因此,对教师把控课堂能力的要求较高,只有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再安排其有序活动。
在表扬表现力强的学生时,也要注意鼓励不擅长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课时要求的目的。
4、第1课时完成的任务:
学唱《当兵的人》;
分析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
表格填写:(完成进行曲特点的分析)
5、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回顾)5’
学生跟伴奏唱《当兵的人》,要求:声音坚定、有力,吐字清楚。
表格回顾:进行曲特点
(2)新授:28’
A.播放《检阅进行曲》9’
老师提问:这首乐曲与《分列式进行曲》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速度不同、旋律相似。
老师讲解:《检阅进行曲》和《分列式进行曲》是同在阅兵的礼仪场合使用的乐曲。
像是“姊妹篇”。
《检阅进行曲》是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时的一首专用进行曲。
我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典上,国家领导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
军部队时,用了这支曲子。
在平时外国元首正式来我国访问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也用这支乐曲。
中学生的军训中检阅活动也会用到这支乐曲。
《检阅进行曲》曲作者是郑路,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专职作曲家。
学生讨论归纳:完成表格。
B.赏析《婚礼进行曲》6’
老师提问:请直接说出乐曲的名字。
学生听后回答(也可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可以哼唱)。
聆听要求:根据你的理解与感受,完成表格的填写。
老师讲解:同学们对这首乐曲的旋律很熟悉,但是对它的曲作者并不了解,这首乐曲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
他决心成为作曲家是受到贝多芬交响乐的影响。
这首作品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C.赏析《葬礼进行曲》(教师钢琴演奏)9’
学生聆听要求:听这首《葬礼进行曲》的同时,想象一下它的场景,该是什么样的气氛和心情。
听后完成表格。
老师讲解:这首作品是肖邦所作的三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降b小调奏鸣曲》(Op.35)中的第三乐章。
钢琴曲。
这首《葬礼进行曲》是先完成的,该奏鸣曲是以它为基调创作,因此研究肖邦的学者就称其为“死之诗”,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
肖邦在音乐史中被称为“钢琴诗人”。
D.观察节奏特点:4’
《解放军进行曲》1·1 1·1 ︱ 1 1·︱
《婚礼进行曲》 5 1·1︱1—︱
《一二三四歌》 3·2 1 1 ︱3·2 1 1 ︱
《运动员进行曲》 3·2 1·6︱
进行曲常用节奏型:附点(更容易体现步伐,体现节奏清晰、结构方整等特点。
)(3)扩展:5’
学生:看课本第28页,管乐队主要乐器图。
(认识并知道其演奏方法)
(4)听辨:(本课学习测试)5’
播放两首乐曲,学生听辨哪首是进行曲。
A、《拉德茨基进行曲》
B、《圆舞曲》
(5)总结:2’
表格展示。
老师总结:进行曲题材的音乐很多,运用也很广泛,比如很多电影、歌剧、舞剧里都会采用进行曲体裁的音乐烘托气氛。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课上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6、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