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2

合集下载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公务员行测常识大全:行测常识汇集(二)

公务员行测常识大全:行测常识汇集(二)

公务员行测常识大全:行测常识汇集(二)公务员行测常识大全:行测常识汇集(二)1400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光的反射1400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光的反射14003、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光的反射1400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光的折射1400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光的折射1400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光的直线传播14007、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光的直线传播14008、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光的直线传播1400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声音的音色1401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声音的传播140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声音的传播1401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的传播、音色1401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的回声14014、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声音的回声140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水的势能和动能的转换140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水的势能和动能的转换14017、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凝固1401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凝固14019、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液化14020、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液化1402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液化1402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凝华1402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融化14024、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14025、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铁14026、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石油14027、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铜14028、黄金万缕风牵细。

寒食初头春有味。

--黄金140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燃烧140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燃烧1403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精选3篇)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人文常识诗词是常考形式,且考查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考察诗歌和作者对应情况,下面给大家分享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篇1】望其项背,错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分析: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不能误解为:比不上,差得远。

望洋兴叹,错例:“瓦良格”号这个海上巨无霸,不能走向海洋,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不说是当代航母的一个悲剧。

析: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能误解为: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文不加点,错例:他最近出版了一*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分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整体意思是指写*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往往将其误解为:写*不加标点。

五风十雨,错例: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五风十雨,导致洪水泛滥,大量庄稼被淹没。

分析: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形容风调雨顺。

往往将其误解为:又刮风又下雨,风雨交加。

无所不至,错例:领导十分关心新员工的生活,对家人的就业、小孩的入学等问题都无所不至地一一过问,这令他们很感动。

分析:没有什么不去做。

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它是个贬义词。

这里把它误解为褒义的“无微不至”了。

无所不为,错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它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

可该词常被人误解为褒义词“什么都敢做”的意思。

无出其右,错例: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分析: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

往往将其误解为“没有比他更坏的”,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有人把“右”与“右倾”划等号,认为“右”就是不好。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导言行测常识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也是考生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社会、政治、法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总结行测常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的组织。

2.中国国家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全面民主选举。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3.高级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

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和审理国家的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汇率等手段来实现经济调控目标,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5.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科学技术常识1.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

2.人类的科学知识是逐步积累的。

科学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人类通过实践和观察,逐渐积累和发展出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3.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假设和验证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来获取和验证科学知识。

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法律常识1.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制定的行为准则。

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同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3.法律的生效需要依据法律程序。

法律必须经过立法机关的讨论和表决,并依法公布生效。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1. 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

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学常识精选篇1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7.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唐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8.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7.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8.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9.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专政11.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12.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13.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14.政府权力和行政监察机制15.政治伦理和反腐倡廉二、经济常识1.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2.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结构3.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4.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5.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7.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8.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9.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10.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11.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12.能源和资源保护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14.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2.宪法和法律法规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4.民法和民事诉讼法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6.经济法和商法7.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8.婚姻法和家庭法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0.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1.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12.食品药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3.司法制度和法官律师工作制度14.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四、文化常识1.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世界的历史和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5.中国的文艺和文学艺术6.世界的文艺和文学艺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化品质9.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10.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11.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五、地理常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领海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4.中国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5.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6.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7.世界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8.边界贸易和口岸通关9.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10.落地生根和科技创新11.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大全2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大全2

❖走油豆豉扣肉是哪个地方的特色菜?湖南❖最先发现了白色光组成的是: 牛顿❖著名诗人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著名绘画大师塞尚生于法国❖著名画家梵高出生于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国籍是? 荷兰❖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是哪国人: 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哪国人?波兰❖诸子百家具体一共有多少家?189❖纣的别都朝歌位于现在的:河南❖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干旱❖中国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的一员,请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哪一年对中国生效?1992❖中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第5个❖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指的是:李白和杜甫❖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其称呼也几经变更,其在哪一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946年❖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始写于:北宋❖张学良将军是张作霖的第几个儿子?长子❖国农民战争,历时几年?18年❖涨发鱼翅忌用哪种质地的容器?铁❖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941年❖整个银河看上起呈什么形状?怀表❖指桑骂槐属于三十六计的: 并战计❖中法战争后,清政府鉴于海军失败的教训,成立海军衙门,大力加速海军建设,于哪一年正式建成北洋舰队?1888年❖中度酒的酒精含量在多少范围之内?20-4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是哪一个:元❖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新疆❖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894年干支为甲午,是清光绪几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哪个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中山号军舰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是一艘普通的军舰了,在武汉保卫战中,它不幸被日本空军击沉,请问是1938年的什么时候: 10月24日❖中药不宜与什么茶同服?绿茶❖朱自清的号是什么? 秋实❖朱自清的字是什么?佩弦❖猪油熬好后,趁它半凝结时加一点什么,搅拌后放入瓶中加以密封,可以久存而不变质? 糖❖猪心情很好时尾巴会呈什么形状?水平摆动❖请问下面哪个行星没有卫星?金星❖请问:根据摩尔定律,每12到___月,CPU的速度将翻倍?18❖青岛市的城市标志是什么?栈桥❖香港第二任行政长官选举于2002年几月举行?3月❖燃煤电厂日夜排出当量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排出的什么物质,是造成酸雨的重要来源?硫、氮的氧化物❖不属于牙膏妙用的是:治脚气❖炒菜盐放多了可将皮蛋捣烂放入弥补吗?不可以❖《沉默的羔羊》的续集是:《汉尼拔》❖从人眼的生理角度讲,什么颜色的灯光对人眼有利:(多选)绿色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发射2枚原子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2“民法典亮点”1、见义勇为免责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

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解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

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

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3、禁止高利放贷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解读: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保护个人信息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解读: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

5、界定夫妻共同债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读: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债务该怎么认定?是共债共签还是单方举债共同偿还?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现行司法解释的有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

6、增加遗嘱形式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解读:打印遗嘱有法律效力吗?现实中,打印遗嘱十分常见,但却常常引发纠纷。

对此,民法典草案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回应,对打印遗嘱的效力作出界定,明确了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填补了立法空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7、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解读: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这一规定,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

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时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对货币的使用,已有五千年历史。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货币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人工货币早在商朝以前,就有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的记载,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字,譬如“赃”、“贡”、“费”等,由此可见,贝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货币。

因此,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贝”由装饰品到交换媒介的演变过程。

但是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始于商朝人用铜仿制海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与发达,天然贝壳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这便是我国古代货币的第一次重大演变。

而随着人工货币的普及,自然货币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2.杂乱多样——统一形状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直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

由于战国及战国以前诸侯遍布,加之各诸侯国并没有认识到铸币权的重要性,导致各诸侯国乃至诸侯国内各地区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自然多种多样。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统治者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逐步开始统一本国货币,到战国后期,大概形成了以七雄为主的货币体系,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公元前210年颁布法规,明确“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由此开始,中华大地多样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货币形制的统一由此开始。

而圆形方孔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

3.地方铸币——中央铸币汉朝初期,中央听任地方各郡自由铸币,导致“盗铸如云而起”,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使得各地富商豪门操纵铸币权,富可敌国,给汉朝埋下莫大隐患。

幸而汉武帝看到了这个问题,公元前113年,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并下令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于是五铢钱成了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这便是中国古代货币的第三次演变。

由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中国后来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4.文书重量——通宝元宝货币经历三次演变,已经非常规范了,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最大的缺陷就是金属货币磨损后币值不足。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但流通时间较长,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此举一改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均以“通宝、元宝”相称,由此确定币值。

如此一来,即便货币磨损,也不影响其价值,大大方便了市场交换。

自此之后,我国古代铜钱再不用重量相称,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纸质货币众所周知,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几乎达到顶峰。

而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额增加。

史料记载,北宋太宗时期,年铸币八十万贯。

古代一千枚铜钱为一贯,重约四公斤。

八十万贯,相当于三百二十万公斤铜。

这对铜料资源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乃至政府为弥补铜料不足,改用铁铸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起初,“交子”只是商人和钱庄之间的业务凭证,对着发展,逐渐兴盛起来。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

这便是我国古代货币的第五次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纸币,更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一直到今天,纸币仍然是货币的主要形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我们都知道,地球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围绕太阳公转,一种是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也就是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会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也称为“黄道面”。

地球无论公转到什么位置,这个自转轴和公转平面之间的倾角都是保持不变的。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如果有一天,地球突然停止了转动,那会怎样呢?很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将会发生改变。

那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情况以外,地球停止转动还会引发别的什么事情吗?(1)地面上的人和其他东西瞬间都会飞了起来。

世界上每一个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当地球的自转突然停止,地球上的物体并不会立刻停下,而是会在自身惯性作用下,以超过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

这个速度有多快呢?赶上超音速战斗机了!所以,地球停止自转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致命的打击,一眨眼的功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可能就直接飞到了北京天安门的位置了。

(2)引发史无前例的气象灾害。

由于惯性的作用,那么海水将会以巨浪滔天的方式涌向大陆,引发超级海啸。

此外,之前还充当地球保护层的大气层也会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这些气流不断相互作用,将在空中形成超级无敌大台风。

这些气象灾害的破坏力将远远超出人类历史上所经历过的任何一场气象灾害,破坏力将是无法想象。

(3)如果地球停止了自转,而公转并没有停止,这将会导致地球的一面将面临半年的白天,而另一面将面临半年的黑夜。

没有阳光照射的那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会停止,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将会降低,一些脆弱的生物将会因此死去。

而且由于没有阳光照射,地表温度会迅速降低,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地表温度至少会降低60摄氏度以上,大量生物将会被冻死。

同样,在有阳光照射的一面,由于阳光的持续照射,地表温度快速升高,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将会达到100摄氏度以上。

无论处于哪一面,都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4)地球自转的停止,可能会导致地球的磁场消失,地球上的生物将会失去“太空防护罩”。

地球内部的导电液体在流动时产生稳恒的电流,这种电流的作用形成了地球磁场。

如果地球停止了自转,那么内部导电液体也就会逐步停止流动,地球磁场就会慢慢消失。

没有磁场以后,地球上的所有和磁场相关的设备都会停止工作,不过这还只是小事,更严重的后果是,由于地球磁场向上空延伸了至少上万千米,在地球的周围形成一个特殊的“太空防护罩”,为地球屏蔽掉了大量的宇宙射线和辐射粒子。

而当地球的磁场消失以后,地球没有了这个防护罩的保护,大量的宇宙射线和辐射粒子等将会“乘虚而入”,直接照射到地球的大量生物身上,从而使得这些生物体的基因突变几率和致癌风险大大增加,给地球上的生物们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地球停止公转那如果地球突然停止了“公转”,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可怕景象呢?(1)地上的物体都将会飞出地球表面甩向太空,就像一下子发射了无数颗“旅行者1号”探索卫星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