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实训 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经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该市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企业。

2010年,A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与B公司进行合并。

B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建筑安装业务。

双方经过协商,于2010年签订了《合并协议》,约定A公司以现金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根据《合并协议》的约定,A公司应在合并完成前向B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

然而,由于A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

B公司多次催促A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但A公司始终未能履行支付义务。

2011年,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A公司是否应当履行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2. A公司未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是否构成违约?3. B公司能否要求A公司支付违约金?三、法律分析1. A公司是否应当履行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合并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因此,A公司应当按照《合并协议》的约定履行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

2. A公司未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是否构成违约?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A公司未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已经构成违约。

3. B公司能否要求A公司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本案中,《合并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B公司可以依据该条款要求A公司支付违约金。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未按时支付股权转让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判决A公司向B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2019年,XX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申请破产。

此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法领域的研究。

二、案件分析(一)破产原因分析1. 市场环境变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断裂。

2. 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

此外,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

3. 债务问题:X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负债累累。

债务压力成为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法视角下的分析1. 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XX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2. 合同法:破产程序中,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合同法进行判断。

3. 公司法:XX公司作为法人,其设立、变更、终止等行为均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责任人的责任问题,也需要依据公司法进行判断。

4. 劳动法:破产程序中,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XX公司破产时,其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需要依据劳动法进行判断。

(三)法律责任的承担1. 公司责任:XX公司作为债务人,应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公司财产将被依法清算,用于偿还债务。

2. 股东责任:XX公司股东在出资不足的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破产程序中,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3. 董事、监事责任:XX公司董事、监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失或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XX公司破产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法案例,涉及破产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经济法》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经济法》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经济法》案例分析第1章个人独资企业法1、顾勇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近年来其就职企业的效益连连滑坡,面临破产。

他很想自立门户创建一家独资企业,自己做老板。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一些非官方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勾勒出欲设企业的大致情况如下:企业名称为“洁又惠”面点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自己为该企业董事长。

听说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只要1元钱,即象征性地出一点就可以了,所以资本暂定为400元,外加一些碗筷、几把桌椅;而且注册资本越低,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少。

顾勇准备借用一处即将拆迁的街面房作为经营场所,到几个月后面临拆迁时再想办法解决经营场地问题。

顾勇计划雇用3名左右的职工,但支付的工资中不包含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内容,这些项目由职工自己想办法解决。

由于企业业务较少,没必要设置帐簿、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

又由于顾勇不太懂经营管理,所以他准备聘用一名经理来管理企业;但是又需控制经理的权力,较重大的事项均由顾勇自己来决定。

如果经理在外代表企业所进行的活动超越其职权对企业不利的,则由该经理自行对外负责。

最后,独资企业不取得法人资格故无需登记,过几天去做一块企业的招牌挂在经营场所即可开业了。

顾勇的以上想法和计划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答:顾勇的以上想法和计划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1)企业名称。

个人独资企业名称中不能有“有限”、“有限责任”、“公司”的字样。

(2)“注册资本越低,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少。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注册资本不作为对外债务承担的担保。

(3)“顾勇计划雇用3名左右的职工,但支付的工资中不包含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内容,这些项目由职工自己想办法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中应当包括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基本保险。

(4)“由于企业业务较少,没必要设置帐簿、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企业必须设置会计账簿,财会人员可以自己兼任。

经济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支付30万元预付款,剩余70万元货款在货物交付后30日内支付。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约定支付了30万元预付款。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交付货物。

乙公司多次催促甲公司交付货物,但甲公司始终未能履行合同义务。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甲公司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3. 乙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三、案例分析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已构成违约。

2. 甲公司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1)继续履行合同,即甲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质量、方式交付货物。

(2)赔偿损失,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因其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因甲公司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包括预付款的利息损失、因未能及时获得货物而造成的经营损失等。

(3)支付违约金,即甲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本案中,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

因此,甲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3. 乙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法律的案例分析题(3篇)

经济法律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也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环保意识不强,甲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乙村位于甲公司附近,村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村民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

乙村村民多次与甲公司协商解决污染问题,但甲公司始终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乙村村民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构成环境侵权?2. 如果甲公司构成环境侵权,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一)甲公司是否构成环境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已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甲公司构成环境侵权。

(二)甲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的污染行为给乙村村民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等造成了损失,甲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环境修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修复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应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包括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恢复受污染的环境。

3.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甲公司排放污染物严重超标,应依法承担罚款责任。

4. 恢复原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侵权人应当恢复原状。

在本案中,甲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受污染的环境原状。

经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3篇)

经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以下简称甲):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告(以下简称乙):某市居民2010年,甲公司取得某市某地块的开发权,随后开始在该地块上进行房地产开发。

2011年,甲公司取得了该地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012年,甲公司开始销售该地块的住宅项目,乙在2013年购买了甲公司开发的住宅一套。

在签订购房合同过程中,甲公司与乙就房屋面积、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事项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以上内容。

合同签订后,乙按照约定支付了首付款,并按期支付了剩余房款。

然而,在交房时,甲公司告知乙,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较大差异,乙对此表示不满。

经协商,甲公司同意退还乙多支付的房款,但拒绝赔偿乙因面积差异造成的损失。

乙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其损失。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当赔偿乙因房屋面积差异造成的损失?2. 乙的损失如何计算?三、法律分析1. 关于房屋面积差异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且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较大差异,构成违约。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甲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关于损失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损失赔偿。

”在本案中,乙因房屋面积差异造成的损失包括:(1)因房屋面积不足,乙无法享受到合同约定的居住空间,造成实际居住面积减少。

(2)因房屋面积不足,乙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物业管理费、供暖费等费用。

(3)因房屋面积不足,乙可能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房屋装修。

针对上述损失,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

在本案中,法院认为,甲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导致乙遭受了实际损失,因此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因房屋面积差异造成的损失。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第一篇:经济法(案例分析)五、案例分析1.刘某为某一合伙企业人之一,因其身体状况欠佳,故决定退出该合伙企业,并按规定提前30日通知了其他合伙人。

这期间,另一合伙人以该合伙企业名义与某电器公司签订了代销电冰箱的合同。

徐某有销售电器经验,故要求加入该合伙企业,提出只负责销售,并须给其一定的利润提成,其他合伙人口头表示认可,从此徐某便以该合伙企业的名义到处活动。

刘某在办理退伙事宜时,因合伙企业与电器公司供销电冰箱的合同刚签定不久,故未将此合同有关事宜进行结算,刘某退伙后,即去外地看病。

该合伙企业在原来的经营过程中,因违法经营问题严重,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导致该合伙企业解散。

电器公司得知该合伙企业解散的消息后,即向法院起诉,请求该合伙企业偿还代销电冰箱的款项。

问:(1)刘某退伙是否有效?刘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是否还应承担责任?为什么?(2)在该案的诉讼活动中,徐某可否被列为被告?为什么?(3)徐某以合伙企业名义到处活动的性质应如何认定?答:(1)刘某退伙有效。

法律规定:合伙企业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刘某对台伙企业的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律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刘某尚未退出合伙企业时,代销电冰箱的合同已正式签订,且在刘某办理退伙事宜时,也未将此合同有关的债权、债务进行结算。

因此,刘某对此项债务应承担连带责任。

(2)徐某不能被列为被告。

法律规定,新合伙人人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

本案中徐某要求人伙,而其他合伙人只口头表示认可,外未正式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因此徐某并非合伙人。

(3)徐某的行为是委托代理行为而不是执行合伙事务。

代理是指代理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经济法(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在本地房地产市场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龙头老大”。

然而,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开发公司开始涉嫌垄断行为,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2019年,消费者李某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称开发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价格垄断、捆绑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调查,开发公司确实存在以下问题:1. 价格垄断:开发公司通过控制房源供应,操纵房价,使得同一地段、同一类型的房源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开发商。

2. 捆绑销售:开发公司要求购房者必须购买其旗下的物业管理服务,否则不予办理购房手续。

3. 暗箱操作:开发公司内部存在一些“关系户”,这些“关系户”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优惠价格或优先购房权。

二、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1. 垄断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垄断行为包括以下几种:(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在本案中,开发公司通过控制房源供应、操纵房价,使得同一地段、同一类型的房源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开发商,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2. 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在本案中,开发公司要求购房者必须购买其旗下的物业管理服务,否则不予办理购房手续,属于强制搭售行为,违反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事人就合同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即违反合同的民事 责任,依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二 条“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租赁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 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该条规 定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占有租赁物,有妥善保管租赁物的义 务,承租人应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去保管租赁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 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 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承租人应当妥 善保管租赁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 偿责任”。此处的损害赔偿责任,可依照债务不履行的违约责任来确定; 承租人因故意或过失致租赁物毁损的,也可依照侵权责任处理。出租人 可选择其一向承租人主张损害赔偿。出租人选择诉因的不同,对其举证 责任的分配也不同。不同的举证责任规则使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选择中 承担不同的举证责任,也将直接影响诉讼的实体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 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 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 承担侵权责任。”当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竞 合时,原告以租赁合同关系为由提起违约诉讼或以侵权为由提 起侵权诉讼,被告都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原告有权选 择对己有利的诉因进行诉讼。按常理,原告在选择诉因时,是 选择对自己更有为利的进行诉讼。
学号:41002029
姓名:余海莲
班级:行政20班
班级:财务管理2班
债权法又称债法,是调整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一定行 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 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推荐书籍:
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约定期限半年。借款到期,甲不 能还债。乙得知:1.甲曾借给其妹150万元,因妹妹一家 遭遇不幸,甲已明确表示放弃这笔债权2.甲曾以自己的 别墅作抵押,担保其弟弟向银行借款200万元,3.甲现在 半卖半送以30万元的低价将自己的一辆宝马车卖给了当 官的朋友。
被告认为,本案原告主张被告赔偿损失,属损害赔 偿之诉,原告必需举证证实被告有过错行为,且其过错 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原告不能提供消防部 门作出火灾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认定书,就不能证实被告 有过错,且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原告 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审判]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签定的租赁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 表示,合同成立且合法有效,原、被告应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 被告作为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妥善保管租赁物,即是合同之约定, 也是法定之义务。承租人违背妥善保管的义务,致使租赁物毁损 灭失的,应对出租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告未能举证证明自己 尽到妥善保管好租赁物之义务,则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即承 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妥善保管好租赁物,致租赁物毁损的赔偿责 任。本案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由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5,000元。
主观条件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时,主观上 必须有是债权人债权不能实现的故意,是明知有害于债权 人而故意为之。撤销权的成立因债务人的行为是有偿还是 无偿而有所不同。债务人的行为为无偿时,撤销权的成立 仅限于客观条件。债务人的行为为有偿时,撤销权的成立 必须具备主客观条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以诉讼的方式 进行。
Hale Waihona Puke 债权人的撤销权经人民法院认定成立的,发生如下效力: 1。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尚未给付的, 无须给付;一经给付的,得恢复原状。2.债权人有权请求受 益人或者受让人向债务人或者自己返还所得利益,并有义务 将所受利益计入债务人的一般财产,作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 担保,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没有优先受偿权。
客观条件是:1.必须有债务人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具体 表现有减少财产,增加财产负担,不当处分财产等。2.必须 是债务人的行为危害了债权。即债务人的行为在成其财产 状况的恶化,以致无力清偿债务。3.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 产为标的。身份行为也可能是拆产状况发生不利的改变, 如收养未成年人。基于身份行为照成财产状况的不利改变, 债权人不得请求撤销该身份行为。4.债务人的上述行为,必 须是基于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所为。
侵权行为是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因此侵权行为也可以 称为一种侵害行为,这可以从词源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 中文的“侵权行为”一词“最早于清末编定《大清民律》草 案时才开始应用。”但是在旧中国民法中对侵权行为的概念 却缺乏明确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案例分析

2001年2月,原告福建省邵武市种子公司 与被告李继明签定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原 告将其座落在邵武市和平镇的和平种子仓 库出租给被告使用,使用用途为仓储,租 期一年(2001年3月1日至2002年3月1 日)。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约将仓库交付被 告使用。2001年12月13日,和平种子仓 库发生一场大火,仓库的屋顶、门、窗户 等被烧毁。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未对火 灾事故的原因及责任作出认定。原告多次 找被告协商,要求被告恢复被损毁部分的 原状或赔偿损失,均遭被告拒绝。为此, 原告以被告未履行合同之义务,损毁租赁 物,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赔偿 原告损失73,500元。
问:如果你是律师,应如何向 前来咨询的乙提供法律帮助?
答案:
建议乙请求法院撤销甲的上述不当的财产处分行为,恢 复其财产状况,使其有能力清偿债务。主要法条依据是合同 法第74条。本案涉及债权人的撤销权。由于债务人的财产是 其债务履行的一般担保,因此,拆无人的财产状况如何,对 债权人意义重大。当债务人的行为使其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及 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有权为保全其债权的实现,请求 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到期 债权或者无偿转让其财产,对债权人造成危害的;以及债务 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 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 的行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满足法律规定的主客观两个方 面的条件。
当事人就侵权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即侵 权责任,依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公民、 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 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侵权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一般适用过错责任 原则,这是与违约责任适用的严格责任完全 不同的归责原则,所以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 也截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