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概论.doc
农业机械学概述PPT课件( 243页)

三、谷物收获机械发展概论
到1958年,开始有了自行设计、制造的收获机。
196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谷物收割 机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脱谷机和收割机。
80年代初,我国引进美国约翰迪尔联合收获机 JL1000系列技术和生产线。
近年来,除这些高效先进的大联合收获机重 要供应农场外,我国几家大联合收获机厂都在大 批量生产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投入农村市场。
2. 双刀距行程型 s=2t=2to
3. 割型 s=t=2to
4. 中间型 s=t=kto
5. 双动割刀器
(二) 构造(标准型)
由割刀(动刀片 刀杆 刀杆头)、 定刀 片、 护刃器、 压刃器、 摩擦片和护 刃器梁等组成.
1.动刀片
2.定刀片
3.护刃器 作用: ①保证定刀位置 ②保护割刀 ③ 护舌和定刀构成两点支 承④分术引导作物
2、脱粒机械 threshing machinery 3、联合收获机 combine harvesting
第九章 收割机械
第一节 收割机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 收割机的构造与主要工作部件
(1)收 割 机 械
(2)回转式切割器
(3)往复式切割器
(一) 类型 (按结构尺寸与行程的关系分)
1. 单刀距行程型(标准型) s=t=to
3、两阶段联合收获法 首先,用割晒机将作物割下,并成条铺放于割茬上,晾晒 3—5天(完成后熟作用),而后,用装有捡拾器的联收机 进行捡拾、脱粒、分离和清粮等作业。
(二)谷物收获机械的种类
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 1、收割机械 reaping machinery
包括:收割机 reaper 割晒机 swather,windrower 割捆机 reaper-binders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机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提 供农机作业服务和技术支持。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挑战
农民机械化积极性不高,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缓慢,技术和服务不到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垂直农业
机器人农业
智能农机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 实现精准农业和远程作业。
2 优化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水、肥料等资源,降低耕地负荷,保护生态环境。
3 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供应,保障人民温饱。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
农机生产与研发
开发和生产适应农业生产需求 的农机设备,并进行技术研发 和创新。
农机购买与使用
引导农民购买适用的农机设备, 并提供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农业机械化概论第一讲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一种发展阶段。本讲将介 绍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发展历史、意义与目标、主要内容、现状与挑战、发 展趋势以及政策与支持措施。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领域中使用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过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优化资源利 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
1
工业革命时期
农业机械化起步,引入蒸汽机和拖拉机等初步机械设备。
2平,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3
现代化农业时期
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智能技术,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目标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城市垂直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机械概论结课论文(DOC)

附录学校代码: 10128学号: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论农业机械的发展****:***学院:机械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5-2指导教师:杨红艳老师二〇一六年一月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它能有效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历史演进的主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农业机械化概论概述

农业机械化是指应用机器和模拟装置代替人和动物劳动,完成农业生产各项 工作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机械化生产
机器、设备和技术工具对生产土地和生物生产过程的干预和改变
机械化管理
通过电脑、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机械化服务
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提供各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2 存在问题
农业机械化规模小、能力差,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还需加强对机械 化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机器智能化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 术,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的智能 化水平
• 数字农业 • 智能农业
绿色农业
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型机械的应用,使农业机械化更 具可持续性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1
1 949年后
毛泽东提出“一亩两犁”的号召,奠定了以简单机械为基础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
2
1 978年后
中国逐步实现对进口重型农业机械的自主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3
21 世纪以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农业机械化改造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生态化、品牌化的 农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益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
缓解农民面临的人力短缺和技工短缺的问题,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促进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 现状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业机械化概论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年,30个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28
个国家迚入第事次农业现代化;94个国家处于第一 次农业现代化;9个国家属于传统农业国家。
美国等20个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 葡萄牙等28个国家是农业中等发达国家 中国等28个国家是农业初等发达国家 印度等55个国家是农业欠发达国家。
农业机械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迚法》: 农业机械化 —— 指运用先迚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 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 技术水平和经济敁益、生态敁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 —— 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 兲农亊活动的机械、设备。 2、参考教材P1~P2
农业机械的作用
6.大量的新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在农业机械上。
电子技术的应用。例如将电子监控装置、GPS用在联合收获机
和播种机上,将激光技术用于开沟平地等作业机上,将光电传 感器用于中耕间苗和蔬菜水果的分选;将微波技术用于杀死草 籽和昆虫及干燥谷物 。
农机农艺融合,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例如番茄采
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表皮较坚韧且收获期较为一致的番茄,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
兲于农业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农机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 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低的衡量指 标。同时是决策层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 工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国家经济水平 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在2000~2100 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从61 亿增加到100 亿左右,粮食需求总量将从21 亿吨增加到50 亿吨左右,肉食需求总量将从 2.3 亿吨增加到12 亿吨左右。
[讲解]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
![[讲解]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546b2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0.png)
1、农业机械化定义: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的各项作业。
指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机械化.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2)各种农机的使用,可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可推动农业社会化和商品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4)抗灾减害,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5)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6)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3.耕作层土壤的性能(1)容重: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土壤体积的重量即为容重:式中:V——土壤的体积,cm3,q——土壤重量(包括所含水分重量),g自土样中扣除所含水重时,即得土壤干容重:式中:q1——土壤固体颗粒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内的孔隙度和固体颗粒比重有关。
孔隙度越大(疏松),则容重越小。
当土壤容重为1g/cm3时,最有利于耕作。
一般土壤固体颗粒的比重为2.6~2.7 g/cm3。
(2)湿度(含水量)1.绝对湿度:式中:q —自然状态下土壤的重量,q’—同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2、田间持水量:土壤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W n3、相对湿度: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占田间总持水量的百分比:土壤湿度对铧式犁的耕作质量和牵引阻力有很大影响。
土壤太干→难破碎→阻力大;土壤太湿→呈条状→不易破碎,黏土严重,堵塞。
旱田土壤相对湿度为(40~60%),适于耕作,称为适耕湿度。
(3)土壤坚实度:是表层土壤机械抗力的综合指标。
在垂直载荷的情况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抗压能力。
土壤坚实度一般为0~10,10~20,20~30三个土层,求得各层平均值,然后求总平均值。
,q0——当压缩非密实土壤时,使其压痕的容积为1cm3时所需的力称单位压实力N/cm3;h0——当以一定断面形状(圆形、锥型)的木塞压入土壤的压限深度。
各种土壤的单位压实力N/cm3疏松土中等沉积土粘重沉积土粘重而干硬沉积土5~15 30~80 60~100 120~200P0与质地和含水量有关,P0↑→承压能力↑→耕作阻力↑。
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

农业机械概论知识点
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化设备。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的生产、科技、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1.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使用犁来耕种土地。
古代的农具大多是手工制作的,应用也比较有限。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开始出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2.农业机械的分类
按功能分,农业机械可分为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灌溉机械、园艺机械以及农机车辆等。
按使用方式分,农业机械可分为人力机械、动力机械和混合机械。
3.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护
操作农业机械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应按照机械的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操作不当、操作失误带来的危险。
维护农业机械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定期检查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润滑情况,及时更换或加注润滑剂,清理机器内部杂物。
4.农业机械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农业机械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安全帽、耳塞等。
在操纵农业机械时要集中精力,避免分心,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与行人、畜牧动物等相撞。
在使用农业机械时,要遵守机械的使用规定,不要超过机器的负荷极限,避免机器因过载而导致的损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机器因故障而引起意外。
总之,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在使用农业机械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同时需注意机器的操作和维护,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代码:25410013学分:4学时:64 (其中:讲课学时:50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1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材料热处理、农学概论、液压与气力传动、水力学、汽车拖拉车学、电工电子学、测试技术等。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材:《农业机械学》;李宝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它应用农学、工程力学、机械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农业机械设计和使用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农业机械制造、使用、改进,以及设计新型农业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技术要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农田作业项目中的常用农业机械机型构造及工作原理;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农业装备设计及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4:结合典型农业装备的案例分析,通过农业装备的虚拟仿真实验及实物实验,提高学生面向工程实际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以下毕业要求提供相应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农业装备或机械产品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农业工程或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机械化概论》Ⅰ考查目标系统地考察考生对农业机械化宏观发展状况的认识,以及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和养殖业生产机械化的相关知识。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 20%(2)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 30%(3)种植业生产机械化 30%(4)养殖业生产机械化 20%四、试卷题型结构(1)填空题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简答题 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3)计算与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Ⅲ考查范围一、考试内容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二、考试要求第一章农业机械化宏观状况1.1 农业机械化的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销售推广、运用维修,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微观与宏观管理。
农业生产机械化一般是指种植业的生产机械化,广义的则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前、产中及产后的机械化,亦即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过程及产前准备和产后农副产品加工、贮藏和运输等的机械化。
1.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2.1 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949~1957年)(2)探索调整阶段(1958~1965年)(3)快速发展阶段(1966~1980年)(4)体制转换阶段(1980~1995年)(5)市场导向阶段(1996~2003年)(6)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
(2)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3)人均资源短缺,机具利用效率低,机具配备不合理。
(4)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1.4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4.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下述4个特点。
(1)目标上,要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服务;(2)经营管理形式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重点发展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3)发展模式上,不搞全国统一,发展速度和方式要因地制宜;(4)作业方法上,普遍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法。
1.4.2 农业机械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3)农业机械化培育了新型农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4)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工业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章农业机械运用与管理2.1 农业机器管理2.1.1 农业机器的作业生产率(1)理论生产率(2)技术生产率2.1.2 农业机器的作业成本(1)作业成本的构成(2)作业成本的分类(3)作业收费与盈亏平衡点2.1.3 机械作业计划2.1.4 农业机器配备(一)农业机器配备方法(1)以农业作业机组必须在适期内完成作业任务为基本目标的,这类方法有机组工作量法、能量法和经验定额法等;(2)以完成作业阶段任务同时实现机械作业费用最低为目标,这类方法有线性规划法、最小年度费用法等。
(二)农业机器配备的一般步骤(1)合理选择机械化工艺方案。
(2)初步选择拖拉机和农机具型号。
(3)收集配备计算所需资料。
(4)进行配备计算。
(5)配备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和选优。
(6)配备方案的实施与反馈。
2.1.5 农业机器的更新机器从开始使用直到被淘汰更换的期间,称为机器的更新期。
(一)农业机器的寿命分类(1)自然寿命:指机器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由于有形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整个时期。
(2)经济寿命:指机器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继续使用会造成经济上不合算而使其停止服役的整个时期。
(3)技术寿命:指机器投入使用后,由于技术的进步,虽然还未到达自然寿命或经济寿命期,也不得不淘汰所经历的时期。
(二)机器被淘汰更新的原因:(1)发生事故性损坏。
(2)生产内容或规模变化,原有机器不适用。
(3)机器停止生产或进口,零配件失去供应,无法进行正常维修。
(4)出现性能优良的新型机器,旧机器相形见拙,失去使用价值。
(5)使用旧机器的预期成本超过换用新机器的预期成本。
(三)更新期平均成本原理2.2 农业机器的技术维护与用油管理2.2.1 农业机器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一)农业机器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为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使机器经常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出现故障和事故,根据运动副零件的磨损规律以及机器技术状态恶化的其它原因,提出一系列有计划的、预防产生事故、减缓技术状态恶化速度为主的技术措施,称为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机器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内容:(1)合理的试运转;(2)高质量且及时的技术保养;(3)正确的使用和操作;(4)科学的保管;(5)技术状态的检查和诊断;(6)正确修理。
(二)机器技术维护和修理的主要任务机器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是减缓零件的损坏速度,预防故障发生,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机器修理的主要任务是机器达到使用极限时,用更换或修理零部件或总成的方法,以恢复机器完好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
机器技术维护和修理制度可分为:(1)故障维修制;(2)定期维修制;(3)视情维修制。
2.2.2 农业机器的交接和试运转(一)农业机器的交接凡是接收新的和修理后的机器,或者机器使用人员更换时(包括机器转籍、过户等),都应办理交接手续。
交接时应检查和登记以下事项:(1)机器的完整性和各部分的技术状态,各处铅封状态;(2)随机工具和备件;(3)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4)车辆购置附加费和行驶证等有效证件。
(二)农业机器的试运转新的和修理后的、以及更换主要运动副零件的机器,在正式投入作业之前,都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空转和逐渐加负荷的运行,同时进行细致的检查、调整和保养。
这一改善零件摩擦副表面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程称为试运转。
2.2.3 农业机器的技术保养1)技术保养是指定期对机器各部分进行清洗、检查、紧固、调整、润滑、添加和更换易损零部件的技术措施。
2)机器的技术保养规程包括如下内容:(1)技术保养制,即保养分级、执行周期、周期的计量单位;(2)各级保养的作业项目、进行程序、技术要求和标准;(3)机器简图及润滑部位、周期油质标准等。
3)机器技术保养规程的制定:在设计机器时,根据同类零部件的使用经验和理论计算,拟定出技术保养作业项目、大概的执行周期和主要技术状态参数的极限值。
然后在样机试验期间进行修正,并由此形成技术保养规程的初稿,再经过生产实践验证和修改完善,最后由制造厂制定出机器的技术保养规程。
2.2.4 农业机器的保管1)农业机器在保管期间损坏的原因有:霉烂、腐朽、破裂、变形、锈蚀和老化等。
2)农业机器保管的方式主要有3种形式:遮蔽、露天和综合式。
采用哪一种形式是根据机器的机构特点、自然气候条件、有无相应的库房和露天停放场地而定。
3)农业机器保管的技术措施2.2.5 农机用油的管理和使用农机用油包括燃油、润滑油和润滑脂等。
(一) 燃油的性能与选用1)发动机对燃油的技术要求:2)汽油的主要质量指标与选用3)柴油的主要质量指标与选用(二) 润滑油的性能及选用2.3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2.3.1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与内容(一)经济效果的基本概念(二)农业机械化经济效果的内容2.3.2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二)常用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三)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农业机械化程度=机械完成的作业量×100%/人畜机完成的作业总量农机安全率=计算期安全作业台数×100%/计算期农机在册台数作业质量合格率=符合质量标准的作业量×100%/农机作业总量机器工作可靠性系数=机器工作时间×100%/(机器工作时间+故障停歇时间)第三章种植业生产机械化3.1 耕作机械化3.1.1 耕整地机械的功用与分类(一)耕整地机械的功用(二)耕整地机械的分类1)耕地机械的种类。
2)整地机械的种类。
3.1.2 耕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一)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1)在土壤干湿适宜和农时期限内适时耕翻。
2)耕深。
一般要求为16~18厘米,并要求深度一致,耕后地平、垄沟小。
3)翻垡良好,覆盖严密,碎土均匀,耕后地表和沟底要平。
水田旱耕时,应使垡片相互架空,以利晒垡。
4)无重耕、不漏耕,地头、地边整齐。
5)能满足畦作要求,种麦时耕成畦田,以利排水;种稻时拆畦填沟,以利平整。
(二)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1)整地及时,以利防旱保墒。
2)作业深度符合农艺要求,均匀一致。
3)表层土壤细碎疏松,下层土攘密实。
4)地面平整,无垄沟起伏,不漏耙,少重耙。
5)水田整地还要求碎土起浆好,能覆盖绿肥和杂草,搅混土壤和肥料。
3.1.3 铧式犁的结构(一)犁体1)犁铲:又称犁铧。
2)犁壁:为一光滑的曲面,位于犁铲的后上方,起翻土和碎土作用。
3)犁侧板:又称犁床。
它安装在犁体左侧后方,工作时沿沟壁滑动。
4)犁柱:它是将犁铲、犁壁和犁侧板连接在一起的支柱,也是犁体与犁架的连接件。
(二)犁架(三)悬挂架与悬挂轴3.1.5 犁耕的方法(一)内翻法(二)外翻法(三)套翻法3.1.6 旋耕机的特点与工作过程旋耕机是一种用动力驱动旋转刀片,以切削和翻动土壤的耕作机械。
它具有如下特点:1)碎土能力强,旱耕后土层疏松细碎,水耕后泥烂起浆。
地面平整,土肥掺和好。
2)纵向结构尺寸及入土行程较短,地头小。
3)能一次完成耕、耙和平地作业,满足播种或插秧前的整地要求,可减少作业次数,节省动力,降低费用,有利于在抢收抢种中争取农时。
4)旋耕机的工作部件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工作时产生向前的驱动力,以改善拖拉机的牵引性能,可减少拖拉机轮子在潮湿地上的下陷和打滑,因此通过性能也较好。
5)消耗功率大,是犁耕功率消耗的2~2.5倍。
这是由于破碎和抛掷土壤消耗的功率较大所致。
但所需的牵引功率较小。
6)对土壤的适应性好。
在潮湿而粘重的土壤上,例如秋耕稻茬田种麦时,旋耕机能够很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