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科学概论-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气科学概论-习题

(完整版)大气科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1.地球大气是如何演变的?原始大气:氢气、甲烷、氨气、水汽次生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汽、甲烷现代大气:氮气、氧气2.何为地球系统?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何为干洁大气?它由哪些主要成分组成?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其平均分子量为28.966。

(1)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N2,O2,Ar。

微量成分:浓度在1ppm到0.1%,如CO2, CH4, He ,Ne,Kr,H2O 。

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以下,如H2,O3,Xe,N2O,NO,NO2,NH3,SO2,CO,人为污染气体等。

(2)按生命时间分类:定常成分:寿命在100年以上,如N2,O2,和惰性气体。

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如CO2,H2,CH4 等。

快变成分:寿命在1年以下。

如H2O,……4.试述二氧化碳、臭氧的源及作用。

CO2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作用:温室气体,植物光合作用原料;O3来源:20-30km(臭氧层) ;作用:吸收紫外辐射,影响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保护生物;促进大气增温。

5.水汽和气溶胶的来源和作用是什么?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作用;作用:云和降水的源泉,影响地面、空气温度及大气垂直运动,水循环,联系四圈;气溶胶来源:自然源和人为源;作用:形成云、雾,降水条件;改变辐射平衡;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造成光学现象。

6.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4)本站历史最高气温为43 ℃;5)南京明日天气部分有云。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1. 概念不同:a、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b、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气科学中,大气层的厚度约为:A. 10公里B. 100公里C. 1000公里D. 10000公里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成分?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3. 地球表面温度的主要热源是:A. 地球内部热量B. 太阳辐射C. 地壳活动D. 火山爆发4. 以下哪种云属于高积云?A. 积雨云B. 高层云C. 卷云D. 积云5.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A. 太阳辐射B. 地球自转C. 地形差异D. 海洋深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大气科学中的“三圈环流”包括哈德来环流、费雷尔环流和________。

7. 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波段。

8.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9.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________和超强台风。

10. 地球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________、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引起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大气科学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区别。

12. 描述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13. 解释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并简述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4. 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四、论述题(20分)15. 论述大气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研究方向。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沃克环流7. 可见光、红外8. 海洋蒸发、陆地蒸发9. 强台风10. 二氧化碳三、简答题11.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厚度约为10-15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现象较少。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版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说明一、选择(30分,30题,每题1分)二、填空(15分,15题,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15分,5题,每题3分)四、综合题(40分),包括计算题(3题,20分)和问答题(4题,20分)第一章大气概述地球系统(了解概念)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大气的重要性(酸雨、温室效应以及主要的温室气体)空气状态方程(表征气体状态的宏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温标、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气压:气压的概念、标准大气压湿度:饱和水汽压的计算、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风:风向定义和判定,风速的计算大气垂直结构大气垂直分层(重点是对流层)垂直气压和温度变化第二章大气辐射、温度(10分)辐射(辐射的概念、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种类,大气的加热,辐射热交换的概念)温度(概念及测量、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第三章大气运动(20分)空气团所受到的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大气运动方程(了解)静力平衡的概念地转风平衡(概念、计算)梯度风平衡(概念、计算)地转偏差(概念、计算)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概念,海陆风与山谷风环流的形成及概念)第四章大气云、雾和降水(10分)云:云的概念、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云的基本过程(概念、基本条件、三种云的形成过程)雾:了解雾的分类和形成云滴、冰晶的形成和增长:主要的概念降水:云滴增长的基本途径,暖云和冷云降水的概念,冰晶效应人工影响天气:影响暖云降水的原理第五章天气系统和天气预报(10分)天气系统了解地面和高空天气图气团的概念、影响我国境内的气团锋的概念、分类以及对应的天气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和对应的天气状况副热带高压的概念、副高的移动与中国雨带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步骤和主要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的概念第六章气候与气候变化(20分)气候概述:气候的定义,气候系统的概念,主要反馈过程,气候类型:了解气候分类方法柯本气候分类法的概念及优缺点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沃克环流的概念,厄尔尼诺的概念、周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对降水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七章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选择、填空)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对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的形成机制、危害)气溶胶(的概念,来源,组成)空气污染指数(了解不同指数的意义)形成空气污染的有利条件(包括哪些)第一章大气概述1、地球系统(了解概念)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构成一个综合体,称之为“地球系统”2、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简称干空气,其平均分子量为。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下列问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位置。

每题答案只有一个。

1. 大气是地球的几个圈层之一,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分为几层?A. 三层B. 四层C. 五层D. 六层2. 大气是由空气组成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 气压梯度力是哪个因素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风向变化D. 高度差异4. 静力平衡指的是什么?A. 大气压力平衡B. 大气密度平衡C. 风向平衡D. 高空气流平衡5. 热力平衡是指哪种过程?A. 热量传导B. 热辐射C. 热对流D. 热释放6. 湿绝热过程是指什么?A. 温度变化时湿度不变的过程B. 湿度变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C. 温度和湿度都不变的过程D. 温度和湿度都变化的过程7. 大气中的水分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A. 水蒸汽B. 液态水C. 冰晶D. 雨水8. 大气环流是指?A. 全球大气运动B. 局地大气运动C. 平流层运动D. 对流层运动9. 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空气密度差异D. 地球自转10. 大气中的水循环是指?A. 水分蒸发和降水的循环B. 水蒸汽在大气中循环的过程C. 云的形成和消散D. 水分分布的循环11. 紫外线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辐射,它主要来自于?A. 太阳B. 月亮C. 星星D. 地球12. 大气层最外层是什么?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3. 气候是指什么?A. 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B. 某一时刻的天气现象C. 大气环境的变化D. 高空的气流运动14. 暖锋是指什么?A. 冷空气与暖气团的交汇线B. 暖空气抬升形成的云团C. 暖地和冷地之间的连接线D. 气压梯度的线15. 利用雷达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是利用了以下哪种原理?A. 遥感原理B. 电磁原理C. 吸收原理D. 散射原理16. 什么是地球的温室效应?A. 大气层中的水分吸收地球辐射B.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C. 大气层中的温度层次差引起的效应D.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上升17. 大气层中的臭氧主要位于哪个层次?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8. 气温是指什么?A. 空气的冷热程度B. 大气中的湿度C. 大气中的密度D. 大气的压强19. 雾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A. 大气中水蒸汽的凝结B. 大气中的水分蒸发C. 雨水与大气中的尘埃产生反应D. 大气中云的形成20. 大气层中的温度递减率是指?A. 温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率B. 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C. 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变化率D. 地球表面温度随地形变化的变化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300字。

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P20A 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B 、 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C 、 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ID 、 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 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 答: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即是干结大气。

主要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9 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15C ,气压为1015hPa,混合比为0.01g/g ,求该气块的 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比湿的大小。

一、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 )A 、H 2、He 和 CON ;和 O 2 B 、CQ 、CH 4、NH 3和出0 2、已知气压为P (hPa),气温为t 「C)时:试求该干空气的密度 P d (kg/m3) 的表达式;试求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为 e (hPa )的湿空气密度P (kg/m3) 的表达式; 的表达式。

P d L R d T R d3、两块气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水汽的是(C ) A 相对湿度为36%的气团 C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B 、相对湿度为78%的气团 4、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B ) A 露点温度 B 、相对湿度C 、比湿D 、水汽压 5、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上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 生大气主要成分是 CQ 、Cf 、(H 2O)和(NH)等 6、已知湿空气气温为t( C ),比湿为q(g/kg),其虚温的表达式为 (T /和 0・608巒273.^^608金10、(B)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大气中很活跃的成分A惰性气体B、水汽—d臭氧D、气溶胶11、气溶胶粒子也称为大气粒子。

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不包括以下哪类(A)A 小核(r<0.1)B、大核(0.1vrv1)[d巨核(r>1)D、爱根核(r<0.1)12、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巨核(r>1)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

大气科学概论2012级期中复习习题

大气科学概论2012级期中复习习题
d
P
C
T
• 什么是干沉降和湿沉降? • 答:干沉降是大气成分通过湍流和重力 的作用向地表沉降的过程。 • 湿沉降是大气成分通过降水的作用被冲 刷到地表的过程。
二、计算
1.已知地面气温23℃,气压980hPa,水汽压 10 hPa,求虚温,比湿、空气密度和位温。
Tv=T(1+0.378e/p) =(273+23)(1+0.378*10/980) =297.1K
S (1 A) 1 / 4 S (1 A)R 4R bT , T ( ) 4b
2 2 4
E bT 4 4R 2 365 24 3600
m 2898 / T
• 已知某处气压850hPa,气温15℃,气温 递减率为0.65℃/100m,求该处的空气密 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P R dT
1 P ( ) Z Rd Z T 1 1 P 1 [ P ( )] Rd T Z Z T
对Z求导

g
Rd T (

T
T Z T ) Z
g
T Rd (

T
g ) Rd
p g ( ) Rd T 2 Rd 85000 9.8 (0.0065 ) 9.9 105 kg m 4 287 288 288 287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
1.为什么大气科学的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大气 圈? 答: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 构成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 作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对天气、气候 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作用,(如-----),因 此大气科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大气圈。
2.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 答:相对湿度通常日出前较大,日出后逐渐减 小,通常在午后达到极小,随后又逐渐增加。 除天气过程影响相对湿度以外,通常对相 对湿度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气温,气温增加有利 于地表蒸发,增加大气中水汽,使相对湿度加 大,但气温增加更重要的影响是使饱和水汽压 增加,从而使相对湿度减小,因此相对湿度的 日变化通常和气温的日变化相反。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大气层B. 地球表面C. 地球内部D. 宇宙空间答案:A2. 地球大气层中最厚的一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A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环流()。

A. 季风B. 极地环流C. 城市热岛效应D. 热带气旋答案:C4. 以下哪种云属于高云族()。

A. 积云B. 高积云C. 层云D. 卷云答案:D5. 以下哪种降水形成机制与对流雨无关()。

A. 雷阵雨B. 台风雨C. 地形雨D. 锋面雨答案:C6.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与暖锋无关()。

A. 连续性降水B. 雾C. 霜冻D. 晴空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沙漠气候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污染()。

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层空洞D. 火山爆发答案:D9. 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大气压力()。

A. 温度计B. 湿度计C. 风速计D. 气压计答案:D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光学现象()。

A. 彩虹B. 极光C. 晕D. 霜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大气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大气压力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云的形成()。

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地形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A. 彩虹B. 极光C. 晕D. 霜冻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类型()。

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仪器用于大气科学观测()。

A. 温度计B. 湿度计C. 风速计D. 气压计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是平流层。

大气科学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气科学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气科学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选题1. 大气科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大气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动态过程B. 地球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C. 地球大气层的物理和动态过程D. 地球大气层的生物和动态过程答案:A2. 大气科学中,大气压力的单位通常用()表示。

A. 帕斯卡(Pa)B. 千帕(kPa)C. 百帕(hPa)D. 标准大气压(atm)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CO2)B. 甲烷(CH4)C. 臭氧(O3)D. 氧气(O2)答案:D4.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海洋蒸发B. 河流蒸发C. 湖泊蒸发D. 所有上述来源答案:D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大气环流?()A. 季风B. 极地环流C. 赤道低压带D. 地壳运动答案:D二、多选题6. 大气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天气和气候?()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海洋流动D. 地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大气科学中常用的观测工具?()A. 气象站B. 卫星C. 雷达D. 浮标答案:A、B、C8. 大气中的气溶胶可以由以下哪些来源产生?()A. 火山爆发B. 工业排放C. 森林火灾D. 海洋泡沫答案:A、B、C、D三、判断题9. 大气科学中的“对流层”是指大气的最底层,其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答案:错误。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其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这个描述不准确,因为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10.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红外辐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答案:正确。

四、填空题11. 大气科学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______和平流层。

答案:平流层12.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______、氧气和氩气等气体组成。

答案:氮气13. 大气中的______是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答案:降水14. 地球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有限,但对地面辐射具有很强的______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地球大气是如何演变的?原始大气:氢气、甲烷、氨气、水汽次生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汽、甲烷现代大气:氮气、氧气2.何为地球系统?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何为干洁大气?它由哪些主要成分组成?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其平均分子量为28.966。

(1)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N2,O2,Ar。

微量成分:浓度在1ppm到0.1%,如CO2, CH4, He ,Ne,Kr,H2O 。

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以下,如H2,O3,Xe,N2O,NO,NO2,NH3,SO2,CO,人为污染气体等。

(2)按生命时间分类:定常成分:寿命在100年以上,如N2,O2,和惰性气体。

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如CO2,H2,CH4 等。

快变成分:寿命在1年以下。

如H2O,……4.试述二氧化碳、臭氧的源及作用。

CO2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作用:温室气体,植物光合作用原料;O3来源:20-30km(臭氧层) ;作用:吸收紫外辐射,影响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保护生物;促进大气增温。

5.水汽和气溶胶的来源和作用是什么?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作用;作用:云和降水的源泉,影响地面、空气温度及大气垂直运动,水循环,联系四圈;气溶胶来源:自然源和人为源;作用:形成云、雾,降水条件;改变辐射平衡;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造成光学现象。

6.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4)本站历史最高气温为43 ℃;5)南京明日天气部分有云。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1. 概念不同:a、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b、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2.变化周期不同:a、天气:变化快,周期短;b、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7.试列出与大气相关的四个环境问题,并说明哪些是全球尺度的,哪些是区域尺度的?8.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湿空气状态方程。

9.说明虚温的目的和意义。

引入虚温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所含水汽对比气体常数的影响包含到温度中去,其意义在于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所应具有的温度。

10.在同样的温压条件下,湿空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哪个最大?同温通压下,T )T P e 0.378(1T v >+=,则有d dd T R P Pe 0.378T(1R P ρρ=<+=) 所以,湿空气密度小于干空气密度。

11. 试列出表示空气湿度的七种参量,并简述其含义。

水汽压e 与饱和水汽压E (水汽压e :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力;饱和水汽压E :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单位为hPa 。

)绝对湿度a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的质量,即水汽的密度ρw ,单位为g ·m -3 。

相对湿度f :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饱和差d :某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比湿q :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总质量之比,单位为g/g ,g/kg 。

(饱和比湿qs )混合比r :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单位为g/g ,g/kg 。

露点温度Td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对水面而言空气达到饱和时的那个温度,简称露点。

12. 比较e 和E 、q 和qs 、T 和Td 的区别。

13. 试说明露点温度为什么可以表示空气中湿度的大小。

在气压一定时,露点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愈多,露点愈高,所以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14. 风向、风速如何表示?风向:16方位(地面)360º方位(高空);风速:m ·s-1 , km ·h-1 , mile ·h-115. 云如何分类?三族十属二十九类云 型低云(<2000m ) 中云(2000—6000m) 高云(>6000m) 层状云雨层云(Ns) 高层云(As) 卷层云(Cs)卷云(Ci) 波状云层积云(Sc)层云(St ) 高积云(Ac) 卷积云(Cc) 积状云 积云(Cu)积雨云(Cb)16. 什么是水平能见度?水平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为km ,是判断大气浑浊程度的物理量。

17. 大气按温度结构如何垂直分层,试给出每层上下限的高度。

对流层0-10km 、平流层10-50km 、中层50-90km 、热层90-800km 、外层800km 以上。

18.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19. 什么是气温垂直递减率?试写出它的表达式,并分别指出当γ>0 、 γ<0和γ=0时、气温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在温度—高度图上画出示意图)。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γ>0 表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γ<0表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这种气层称为逆温层;γ=0表示气温随高度不变,这种气层称为等温层。

第二章20. 什么是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273℃以上,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的能量。

21. 什么是黑体和灰体?黑体:若物体对于投射到其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故有:a=1,r=d=0;若物体仅对某一波长辐射能全部吸收,称为相对黑体。

灰体:a 小于1且不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若物体不透明,则透射率d=0 ,吸收率a=1-r 。

22. 辐射通量Φ和辐射通量密度E 的概念。

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也称为辐射功率,单位为J/s 或W 。

dtdQ =Φ E :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或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单位为W ·m-2。

dt dA dQ dA d ⋅=Φ=E 23. 基尔霍夫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任何物体的辐出度与吸收率之比是一个普适函数,该函数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即具有选择吸收性:()T E A F TT ,,,λλλ= E(λ,T)为绝对黑体的分光辐出度,即某一波长范围内的辐出度。

24.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 Tb 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

4Tb T E σ=25. 维恩定律: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本身绝对温度(T)的乘积为一常数。

C T m =λ2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1)对辐射的吸收;2)对辐射的反射;3)对辐射的散射。

27. 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后的主要变化有哪些?1)总辐射能有明显减弱;2)辐射能随波长分布极不规则;3)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显著。

28. 大气吸收的特点?1) 大气吸收太阳能具有选择性,且位于太阳光谱能量较小的区域内。

2)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弱,不是直接加热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9. 为何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晴朗的天空中,云滴、尘埃、雨滴的含量微小,大气主要产生瑞利散射。

而光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故大气主要散射蓝紫光。

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30. 大气散射如何分类?分子散射(瑞利散射):x<<1,a<<λ(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米散射: 0.1<x<50,a ~λ(大气中云滴、尘埃对可见光的散射)几何光散射:x>50,a>>λ(大雨滴对可见光产生折射、反射现象)31. 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是?它们是怎样影响直接辐射的?直接辐射的影响因子: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地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大。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透过的大气层就越厚,削弱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小。

大气透明度用P 表示,P 越大,对直接辐射的影响越小,直接辐射越小,反之,影响越大。

32. 影响散射辐射的因子?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等。

33. 总辐射影响因子及其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等。

总辐射日变化特点:日出以前——只有散射辐射日出以后,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逐渐增加;中午时,总辐射达到最大值;中午以后,总辐射又按相反的次序变化。

云的影响可以使这种变化规律受到破坏。

34. 地面发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什么?主要决定于:地面本身的温度,而温度的高低又决定于地面储存能量的多少。

35.什么是大气窗?大气窗存在的意义?地面长波辐射在8-12 μm范围中放射能力较强,而水不吸收,臭氧吸收窄,因此此波段全部透过大气层,在高空看地面在此波段开了一个“天窗”,因此此波段称为“大气窗”。

大气窗存在的意义:此波段是地面辐射强区,约占20%,可利用红外辐射观测此波段的辐射强弱,推断地表温度的变化。

36.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大气辐射是漫辐射;长波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不仅要考虑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还要考虑大气本身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可以不考虑散射作用。

37.影响有效辐射的主要因子?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地表面的性质。

38.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有效辐射的日变化具有与温度日变化相似的特征。

在白天,由于低层大气中垂直温度梯度增大,所以有效辐射值也增大,中午12-14时达最大;而在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的缘故,有效辐射值也逐渐减小,在清晨达到最小。

当天空有云时,可以破坏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规律。

39.有效辐射的年变化?其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但由于水汽和云的影响是有效辐射的最大值不一定出现在盛夏。

40.影响地面辐射差额的因子有哪些?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地面反射率。

41.地面辐射差额日变化、年变化特点?1)日变化:一般夜间为负,白天为正,有正值转到负值的时刻一般出现在日出后1h,有正值转到负值的时刻一般在日落前1-1.5h。

2)年变化:夏季为正,冬季为负,最大值出现于较暖的月份,最小值出现在较冷的月份。

42.地面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特征?年振幅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增大。

同一纬度,陆地的年振幅大于海洋。

全球各纬度绝大部分地区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只有在高纬度和某些终年积雪区才是负值。

43.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气温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