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 大气科学概论 必过复习题

合集下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复习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复习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复习资料第一章大气探测⒈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定义、范围和特点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这种探测即包括目测,也包括器测;即包括直接测量,也包括间接测量。

地面气象观测:对近地面层的大气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

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蒸发、辐射能、日照时数、冻土深度、积雪和电线积冰。

高空气象观测:利用气球、无线电探空仪、气象探测飞机、气象火箭、气象雷达和卫星等对自由大气的温、压、湿、风等要素进行探测。

专业性气象探测: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需要进行,如大气污染监测、农业气象观测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性、前沿性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指什么?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

间接测量: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

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⒊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哪几个?惯性(滞后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分辨率(力),量程。

⒋气象业务组织分哪几类?基准气候站:300-400,24次。

基本气象站:150,8次。

一般气象站:50,3次或4次。

高空气象站:300,2次或3-4次。

⒌地面观测场地要求及仪器布置。

25*25平方米;四周空阔平坦,能代表本地较大范围;四周10m 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均匀草坪,草高不超过20cm,不准种植作物;设1.2m高稀疏围栏,内设0.3-0.5m宽小路,且只准在小路上行走,小路下建线缆沟或埋设线缆管。

⒍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指什么?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第二章云的观测⒈掌握3族10属29类云的特征和符号简写(主要是会识别云)⒉云量、云高的定义及观测方法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云量观测包括总云量(观测时天空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低云量(观测时天空被低云族的云遮蔽的总成数)。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气科学中,大气层的厚度约为:A. 10公里B. 100公里C. 1000公里D. 10000公里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成分?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3. 地球表面温度的主要热源是:A. 地球内部热量B. 太阳辐射C. 地壳活动D. 火山爆发4. 以下哪种云属于高积云?A. 积雨云B. 高层云C. 卷云D. 积云5.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A. 太阳辐射B. 地球自转C. 地形差异D. 海洋深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大气科学中的“三圈环流”包括哈德来环流、费雷尔环流和________。

7. 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波段。

8.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9.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________和超强台风。

10. 地球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________、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引起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大气科学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区别。

12. 描述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13. 解释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并简述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4. 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四、论述题(20分)15. 论述大气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研究方向。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沃克环流7. 可见光、红外8. 海洋蒸发、陆地蒸发9. 强台风10. 二氧化碳三、简答题11.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厚度约为10-15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公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现象较少。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版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说明一、选择(30分,30题,每题1分)二、填空(15分,15题,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15分,5题,每题3分)四、综合题(40分),包括计算题(3题,20分)和问答题(4题,20分)第一章大气概述地球系统(了解概念)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大气的重要性(酸雨、温室效应以及主要的温室气体)空气状态方程(表征气体状态的宏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温标、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气压:气压的概念、标准大气压湿度:饱和水汽压的计算、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风:风向定义和判定,风速的计算大气垂直结构大气垂直分层(重点是对流层)垂直气压和温度变化第二章大气辐射、温度(10分)辐射(辐射的概念、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种类,大气的加热,辐射热交换的概念)温度(概念及测量、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第三章大气运动(20分)空气团所受到的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大气运动方程(了解)静力平衡的概念地转风平衡(概念、计算)梯度风平衡(概念、计算)地转偏差(概念、计算)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概念,海陆风与山谷风环流的形成及概念)第四章大气云、雾和降水(10分)云:云的概念、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云的基本过程(概念、基本条件、三种云的形成过程)雾:了解雾的分类和形成云滴、冰晶的形成和增长:主要的概念降水:云滴增长的基本途径,暖云和冷云降水的概念,冰晶效应人工影响天气:影响暖云降水的原理第五章天气系统和天气预报(10分)天气系统了解地面和高空天气图气团的概念、影响我国境内的气团锋的概念、分类以及对应的天气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和对应的天气状况副热带高压的概念、副高的移动与中国雨带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步骤和主要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的概念第六章气候与气候变化(20分)气候概述:气候的定义,气候系统的概念,主要反馈过程,气候类型:了解气候分类方法柯本气候分类法的概念及优缺点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沃克环流的概念,厄尔尼诺的概念、周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对降水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七章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选择、填空)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对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的形成机制、危害)气溶胶(的概念,来源,组成)空气污染指数(了解不同指数的意义)形成空气污染的有利条件(包括哪些)第一章大气概述1、地球系统(了解概念)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构成一个综合体,称之为“地球系统”2、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简称干空气,其平均分子量为。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下列问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位置。

每题答案只有一个。

1. 大气是地球的几个圈层之一,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分为几层?A. 三层B. 四层C. 五层D. 六层2. 大气是由空气组成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 气压梯度力是哪个因素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风向变化D. 高度差异4. 静力平衡指的是什么?A. 大气压力平衡B. 大气密度平衡C. 风向平衡D. 高空气流平衡5. 热力平衡是指哪种过程?A. 热量传导B. 热辐射C. 热对流D. 热释放6. 湿绝热过程是指什么?A. 温度变化时湿度不变的过程B. 湿度变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C. 温度和湿度都不变的过程D. 温度和湿度都变化的过程7. 大气中的水分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A. 水蒸汽B. 液态水C. 冰晶D. 雨水8. 大气环流是指?A. 全球大气运动B. 局地大气运动C. 平流层运动D. 对流层运动9. 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空气密度差异D. 地球自转10. 大气中的水循环是指?A. 水分蒸发和降水的循环B. 水蒸汽在大气中循环的过程C. 云的形成和消散D. 水分分布的循环11. 紫外线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辐射,它主要来自于?A. 太阳B. 月亮C. 星星D. 地球12. 大气层最外层是什么?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3. 气候是指什么?A. 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B. 某一时刻的天气现象C. 大气环境的变化D. 高空的气流运动14. 暖锋是指什么?A. 冷空气与暖气团的交汇线B. 暖空气抬升形成的云团C. 暖地和冷地之间的连接线D. 气压梯度的线15. 利用雷达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是利用了以下哪种原理?A. 遥感原理B. 电磁原理C. 吸收原理D. 散射原理16. 什么是地球的温室效应?A. 大气层中的水分吸收地球辐射B.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C. 大气层中的温度层次差引起的效应D.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上升17. 大气层中的臭氧主要位于哪个层次?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8. 气温是指什么?A. 空气的冷热程度B. 大气中的湿度C. 大气中的密度D. 大气的压强19. 雾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A. 大气中水蒸汽的凝结B. 大气中的水分蒸发C. 雨水与大气中的尘埃产生反应D. 大气中云的形成20. 大气层中的温度递减率是指?A. 温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率B. 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C. 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变化率D. 地球表面温度随地形变化的变化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300字。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docx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docx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1. 18页,第二段,常用混合比的表示方法。

第四段,平均滞留时间的定义。

19页,平均滞留时间的分类。

(三类)24,25页,大气的垂直结构(常用的分层法3种;)图2-1-3大气分层图重点分析5. 41页,云的分类;云族的分类;云族的特点;每一种云族都 有哪些云;6. 44页,降水的分类;7. 46页,雾和霾的区别8. 56页,大气热量传输(大气中,热量 传导,对流和辐射三 种方式传递)9. 56页,什么是潜热?为什么说潜热是大气能量的重要来源?10. 62页。

大气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及来 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选择吸收性,致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 2. 3. 30页,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4个) 34页,几种表采腆勢腭产法:混合比:"干空气质量(他)+水汽质量(叫)水汽质量(y )Q = -------------------------------湿空气体积 (V 1 绝对湿度: 血工r 屮©、「丿相对湿度:4. 比湿:霜(露)点温度:° _卩 0.62198 + / _水汽质量(叫)' 干空气质量(m a ):水汽压(饱和水汽压) e sw 丿p,T•100%象,称为温室效应。

11.66页,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早晨和傍晚天为什么是红的;12.129页。

视程障碍现象的定义,其包括.......B. 140页,有关多普勒雷达,以及雷达为什么架在高塔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 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

因为这i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14.166页,气象卫星的种类;15.201页,什么是气旋于反气旋;以及它们的特征和表示;16.209页,什么是台风;形成台风的条件和危害;17.217页,气团的概念;气团形成的条件;气团变性;18.220页,峰的概念及其分类;19.如何进行大气探测?大气探测的要求是什么?大气探测是一门研究探测地球人气屮各种现象的方法和手段的学科。

南信大-大气科学概论-必过复习题

南信大-大气科学概论-必过复习题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0°~30°低纬:东北信风,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2.地球的冷热极。

冷极在南极,为-90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书P20)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90。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

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

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

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

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

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英语复习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英语复习资料

课文长难句回顾Various criteria have been devised for dividing the atmosphere into layers. This division can b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profile, on the gaseous composition of the air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atmosphere on aircraft at different altitudes, etc.人们设计了各种标准来将大气分层。

这种划分可以根据垂直温度剖面的性质、不同高度的空气的气体组成、不同高度的空气对飞机的影响等。

The oceans take up large amounts of CO2, about half the amount released by fossil fuel combus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fraction will diminish with the passing decades whereas the total mass of CO2 released will increase, at least through the early part of the next century.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化石燃料燃烧释放量的一半。

预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减少,而二氧化碳的总量将会增加,至少在下个世纪初期是如此。

Ozone (O3), another important, highly variable gas, occurs mostly at upper altitudes, but it is also found in urban localities having a great deal of industry and automotive traffic and a generous supply of sunshine.臭氧(O3)是另一种重要的高度可变的气体,主要生成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但在城市地区也有大量的工业和汽车交通,以及大量的阳光也经常被发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期末复习题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期末复习题库

1.大气气溶胶:含有分散、悬浮的固态和液态粒子的大气称为大气气溶胶。

2.大气窗:大气中主要吸收气体对长波辐射的吸收有明显的选择性,在某些波段有强的或较强的吸收带,二者这些吸收带之间有些很弱的准透明区,称为“大气窗”,为8-12微米波段。

地面发生的长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向太空。

3.位温:位于任意温压状态(P ,T )下的空气,干绝热移动到P=1000hpa 处具有的温度称为位温。

4.梯度风:在水平面上沿曲线运动的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的平衡下的风称为梯度风。

5.以表示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d0时,与日光垂直平面上的太阳分光辐照度,此时的太阳积分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6.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为W.m -2。

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8.焚风效应:潮湿的气流经过山脉时被强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后水汽就凝结而形成云。

气流继续上升后其温度将按假绝热减温率变化,凝结出的水分部分或甚至全部降落。

气流越过山顶以后,由于水分已全部降落或部分降落,将干绝热下沉或先湿绝热下沉待剩余水分蒸发完后再干绝热下沉。

因此,在山前山后的同一高度上,气流的温度、湿度都不同,背风面出现了温度高、湿度小的干热风。

9.假相当位温:空气由原来的状态沿干绝热过程上升,到达抬升凝结高度LCL 后再沿假绝热过程上升到水汽全部凝结脱离,再按干绝热过程下降到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10.大气透明窗:在地气辐射中的8~12um 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很弱,地面长波辐射可以透过此窗口发送到宇宙空间。

11.光学厚度:沿辐射传输路径,单位截面上所有吸收和散射物质产生的总削弱。

是无因次量。

'00llex ex k dl k dl δρ==⎰⎰12.抬升凝结高度:未饱和湿空气块被外力强迫抬升时,因为上升速度快,可以认为是绝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0°~30°低纬:东北信风,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2.地球的冷热极。

冷极在南极,为-90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书P20)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90。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

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

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

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

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

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

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的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夏季 14~15h 05~06h冬季 13~14h 04~05h14饱和水汽气压和温度的关系P39 倒数第二段15摩擦层中,在气压场随高度不变的前提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高度上升,风速增大16北半球,高压、低压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北半球,高压顺时针、低压逆时针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17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中,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被称为P342第四纪大冰期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1震旦纪大冰期 2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 3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 4三叠纪—第三纪大间冰期 5第四纪大冰期(全球性变冷,同时又曾出现多次冷暖、干湿波动。

)18我国常见天气过程有那些。

寒潮天气过程..大型降水天气过程..台风天气过程..对流性天气过程(*****)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答:1增加水汽使水汽压超过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 2 降低温度,即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冷却,使饱和水气压减小到小于当时实际水汽压。

也可以使两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冷却包括: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接触冷却19在欧亚大陆东岸暖温带盛行气候,冷温带盛行气候。

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20在台风生命史的四个阶段中,台风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哪个时期书p253.衰亡期(****** )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那些?影响中国的气团有哪些,相应的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特征怎样答: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大多是从其它地区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极地大陆(变性)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

西伯利亚气团(冬季绝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气团(夏季长城以北、大西北)在冬季一般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气温低水气少经常有逆温层出现,天气晴朗。

2热带大陆气团(夏季西部地区)炎热干燥气温高少水汽3赤道气团(夏季长江以南地区)大量降水.4热带太平洋气团(夏季除西北)2:热带太平洋气团(冬季华南西南)低层不稳定,中层出现下沉逆温层,天气较好,午后有积云出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改变下垫面性质森林、草原、农田(沙漠化效应、绿洲效应)水库(湖泊效应)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海洋石油污染(海洋沙漠化效应)②改变大气成分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化合物CFCS (温室气体,破坏臭氧层)气溶胶(阳伞效应)③人为释放热量各种能源和人畜新陈代谢放热(城市热岛效应、火炉效应)20在台风生命史的四个阶段中,台风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哪个时期(P253)台风的生命史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衰亡期四个阶段,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衰亡期。

21我国的梅雨发生季节的时间地点(P323)季节时间:每年初夏(6月中旬-7月上旬)时期(20天)地点: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22赤道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春分日在每年的3月21日(或20);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

秋分日在每年的9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

夏至日在每年的6月22日(或21);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23.5°N);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66.5°S、66.5°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昼、南极圈以南是极夜,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越往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冬至日在每年的12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23.5°S);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66.5°S、66.5°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夜、南极圈以南是极昼,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越往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23中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P311)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渐进北上,冬季风突进南下24南京、广州位于什么气候带内南京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副热带气候带。

广州属副热带气候带。

25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等年降水量线)26按温度铅直结构分,大气层分层(P28)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27 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那些?西伯利亚气团(绝大部分地区)热带太平洋气团(东南沿海)南海气团(云南)28大气中常见的光散射现象1.蔚蓝天空2.霞光3.曙暮光29常见的光折射现象1.蒙气差2.海市蜃楼3.彩虹4.晕30常见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峡谷风31台风入侵我国的路径。

台风的路径也有三条西移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广东、海南或越南沿海登陆。

西北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穿过台湾岛或琉球群岛,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转向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袭击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32大气的组成。

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颗粒组成。

除去水汽和悬浮颗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一)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在空气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比氮、氧等主要成分少得多,但其含量在大气中随时间、地域以及气象条件的不同变化很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干旱地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可低到0.02%,而温湿地区可高达6%.(三)悬浮颗粒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悬浮颗粒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

它的含量、种类以及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

36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大气圈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

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悬浮由一些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氮、氧、氩,99.96%;微量气体成分——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干洁空气:90km以下可以看成是分子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的气体;大气中臭氧的形成、分布与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水汽;大气气溶胶粒子。

2)大气的结构:大气的上界:物理上界——1200km;着眼于大气密度,约2000-3000km。

大气的垂直分层:观测证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著差异的。

根据温度、成分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1)对流层:范围:~对流层顶(对流层顶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显著;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的分层: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自由大气、对流层顶。

(2)平流层:范围:对流层顶~55km左右。

主要特征:随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气流比较平稳,垂直混合运动显著减弱;水汽含量极少。

(3)中间层:范围:平流层顶~85km左右。

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垂直运动强烈;水汽含量更少;电离层D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