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版024

合集下载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9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9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难点:理解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课前准备:师生: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中国建筑)[西藏布达拉宫,黄鹤楼,南宁地王大夏,上海东方明珠塔,天坛],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都知道这些图片在什么地方的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故事?这些图片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中国西藏布达拉宫:(问)布达拉宫是谁建造?答: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圣洁的雪山、神秘的布拉达宫、虔诚的朝拜者……据说在这里,灵魂会得到洗涤。

黄鹤楼:(问)故人西祠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从这句词同学们应该知道三月的黄鹤楼是多么的漂亮。

黄鹤楼在哪?答:武汉(问)在这地方还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三峡:(问)武汉长江大桥:(问)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什么桥梁?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从刚开始看到的建筑,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吧?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些中国的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课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

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课件1赣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课件1赣美版

现代建筑的概念——P119
• •
时间概念: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时代特点:(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1933年的纪念堂】
悉尼歌剧院
五重设计-[丹麦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而与印度泰姬陵和埃及金字塔齐名。歌剧院这 个名字与它魁伟的结构相比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悉尼歌剧院里大约有一 千个房间,包括四个主要听众席。歌剧院由一个接待厅,五个排练室, 四个餐厅,六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一个图书馆,一个供艺术 家们休息的地方和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 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 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 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和结 审 将 的 美 相 艺 存合 美 产 时 结 互 术 在将 境 生 代 合 融 与 的士 界 新 创 , 合 科 诗我 ; 的 造 将 。 学 意们 艺 艺 出 在 艺 必 境进 术 术 新 新 术 须 域入 与 形 的 的 与 相 。新 科 态 文 人 科 互 的学和化类学渗 生完新类文的透 存美的型明完, ,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 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 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 设计的。1929年动工,到1931年 完成。
欣 赏
【1998年重新维修后的纪念堂】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3)邀请建筑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现代建筑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案例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了解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能够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4. 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鉴赏现代建筑作品,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
5. 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科技与艺术,提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想法,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美术作品。
6. 增强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美术作品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美术作品,考察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运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美术作品创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准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积极贡献、合作能力强、分析深入、表达清晰。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001]
教学背景
本课程适用于初中艺术教育的教学,其课程目标旨在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美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技术现代化对于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2.掌握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创造更加出色作品的方法;
3.增强文化意识并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艺术与科技”的概念;
2.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3.通过应用科技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艺术与科技”
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进行介绍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探讨科技对于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二步: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讲授科技对于艺术创作的具体影响,包括图形设计、音效制作、数字化和动画等方面,并结合示例进行解析。

第三步:通过应用科技创作一件作品
学生自由选择任意一种应用科技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展示作品。

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助其完成作品。

教学评估
本次课程评估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学生在探讨“艺术与科技”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的表现;
2.学生作品的设计和创意;
3.学生在展示时能否充分表现出所选择的技术所达到的效果。

教学资源
1.图片素材;
2.多媒体展示设备。

总结
本课程旨在将艺术和科技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教育新一代学生。

本次课程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略由艺术与科技交融所带来的无限创意和价值。

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版024

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版024

xx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八.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分,小共题(读本文类述论)一念理活生范规和导指助辅为涵化定特了入融渐逐后以段阶级初验经累积炼提从这知官感界然自于源来多更识认前之成形会在。

最新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课件9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共35页

最新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课件9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共35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最新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课件9艺术 与科技的新结合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韩愈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江西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教材

江西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教材

内容提要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同学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每一学段均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教科书又设立了相应的单元,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自我评价建议”,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能力。

 翻开本册教科书,同学们将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无论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美术,还是散落在世界各国的优秀建筑艺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美术表现形式,本书将逐一向同学们介绍和展示。

比如: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介绍,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演变及异同;绘画可以是动态的,如何把一组静态的绘画作品变成一连串会动的画;生活中常见的一枚邮票,其实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家园是美丽的,我们该怎样爱护并美化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八. 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