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5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南十校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物理学科(2)①A ;②BA B A m m m m F 4)(+(4分,每空2分)(3)①等于;等于;等于(3分,每空1分)③121112()I U U U I I -+-2112U U I I --(4分,每空2分)④等于;等于(4分,每空2分)22.(14分) 解:(1)在0—6s 内,对汽车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11ma F F f =- (2分)6s 末车速: 111t a v = (2分) 在6—18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ma F F f =- (1分)第18s 末车速: 2212t a v v += (2分) 由图知18s 后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 故1500f F F N ==牵,(1分)解得18s 末的车速s m v /262= (1分) 即:20s 末的车速s m v /26= (1分) (2)汽车在0—6s 内的位移m t v x 902111==(1分) 汽车在6—18s 内的位移m t v v x 33622212=+=(1分) 汽车在18—20s 内的位移m vt x 5233== (1分) 故汽车在前20s 的位移m x x x x 478321=++=总 (1分)23. (16分)解:(1)粒子在磁场做圆周运动(半圈)由RmqB 2001υυ= 2分轨道半径1qB m R υ=1分 由几何知识可知,左侧磁场的最小宽度就是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即1min qB m R L υ== 1分 (2)粒子在电场中来回的总时间为034υdt =总,所以电场对带电粒子单次通过的时间为032υdt =,显然,粒子首次通过电场中是加速运动,粒子应该带负电。
由2021at t d +=υ 2分即2021t mqE t d +=υ 1分 得到:qdm E 232υ= 2分(3)粒子在左侧磁场中向下偏转,通过电场加速后进入右侧磁场,要使其能够回到原点,在右侧磁场中应向下偏转,且偏转半径为R 或2R ,粒子加速通过电场加速后进入右侧磁场速度为υ。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理综3月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理综3月联考试题(扫描版)2015年江南十校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物理学科选择题:(42分,每空6分,均为单选项,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CDDBCCA21.(1)BE (3分,少选、错选不得分)(2)①A ;②BA B A m m m m F 4)(+(4分,每空2分)(3)①等于;等于;等于(3分,每空1分)③121112()I U U U I I -+-或 121212I U U I I I --;2112U U I I --(4分,每空2分)④等于;等于(4分,每空2分)22.(14分) 解:(1)在0—6s 内,对汽车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11ma F F f =- (2分)6s 末车速: 111t a v = (2分) 在6—18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ma F F f =- (1分)第18s 末车速: 2212t a v v += (2分) 由图知18s 后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 故1500f F F N ==牵,(1分)解得18s 末的车速s m v /262= (1分) 即:20s 末的车速s m v /26= (1分)(2)汽车在0—6s 内的位移m t v x 902111==(1分)汽车在6—18s 内的位移m t v v x 33622212=+=(1分)汽车在18—20s 内的位移mvt x 5233== (1分)故汽车在前20s 的位移mx x x x 478321=++=总 (1分)23. (16分)解:(1)粒子在磁场做圆周运动(半圈)由R mqB 2001υυ= 2分 轨道半径1qB m R υ=1分由几何知识可知,左侧磁场的最小宽度就是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即10min qB m R L υ== 1分(2)粒子在电场中来回的总时间为34υd t =总,所以电场对带电粒子单次通过的时间为32υd t =,显然,粒子首次通过电场中是加速运动,粒子应该带负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数学(文)一.选择题1.设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z 满足i i z =-)1(,则其虚部为( )A .i 21 B .i 21-C .21-D .21 2.下列与抛物线281x y =具有公共焦点的双曲线是( ) A .1321622=-x y B .12222=-x y C .1522=-y x D .1322=-y x 3.已知U 为全集,集合A ,B 如图所示,则=B A C U )(( )A .{}3,10,B .{}4,3,2C .{}5,3,1,0D .{}5,34.非零向量b a ,满足a b a b a 2=+=-,则b a -与a 夹角的余弦值为( )A .21 B .22 C .23D .1 5.已知函数x x f cos )(=,则它可以由)('x f y =的图象按图下列哪种变换得到( )A .向右平移2π个单位B .向左平移2π个单位C .向右平移3π个单位D .向左平移23π个单位6.数列{})cos(πn n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2015S ( )A .2014B .2015C .1008-D .1007-7.设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0401y x y x x 若目标函数y ax z +=取最大值时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 的值为( )A .1-B .0C .11或-D .18.已知直线{})4,3,2,1,(02012:21∈=++=++B A By Ax l y x l ,,则直线21l l 与不平行的概率为( ) A .1615 B .1211 C .65 D .61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π2216+ B .π224+C .π225+D .()π2124++10.已知函数014)(2≥<⎪⎩⎪⎨⎧-+=x x e x x x f x 则不等式0)(≥-x x f 的解集为( )A .(][)1,03, -∞-B .[]0,3-C .(][)+∞-∞-,03,D .[)+∞-,3二、填空题11.“手持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是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某县为调查研究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手持技术的使用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 县180名授课教师中抽取20名教师,调查他们在上学期的教学中使用手 持技术的次数,结果用茎叶图表示,则据此可估计上学期180名教师中使 用次数落在[)25,15的人数为12.等差数列{}n a 中的40271,a a 是函数12)(23+--=x x x x f 的两个极值点,则函数)6s i n (2014π+=x ay 的周期为13.如图所示,若输入的3log 4=x ,则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为 14.命题“存在03)3(,12<-+-+>m x m x x ”为假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15.关于函数)0,0(,)(>>-=b a ax bx f 有下列命题: (1)函数的值域为),0()0,(+∞-∞(2)直线)(R k k x ∈=与函数)(x f 图象有唯一交点 (3)函数1)(+=x f y 有两个零点(4)函数的定义域为D ,则任意)()(,x f x f D x =-∈(5)当1==b a 时,以点)1,0(为圆心且函数相切的圆的最小面积为π3其中所有叙述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a b c a b c =----m ,(sin sin ,sin )A B C =+-n ,若⊥m n 且sin 2sin B C =.(Ⅰ)判断ABC ∆的形状; (Ⅱ)求cos(2)6B π+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32()f x x ax bx c =+++(其中,,a b c R ∈),若()()()g x f x f x '=+为奇函数,且()y f x =在(0,(0))f 处的切线与直线20x y +-=垂直.(Ⅰ)求,,a b c 的值;(Ⅱ)讨论()g x 的单调性,并求()g x 在[1,3]-上的最值.xy2O 1O19.(本小题满分13分)设12,,,,n O O O 是坐标平面上圆心在x 轴非负半轴上的一列圆(其中1O 为坐标原点),且圆n O 和圆1n O +相外切,并均与直线3230x y +-=相切,记圆n O 的半径为n R .(Ⅰ)求圆1O 的方程; (Ⅱ)求数列{}n R 的通项公式,并求数列33{log }3n n R R ⋅的前n 项和n S .20.(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P AB '∆是边长为31+的等边三角形,31P C P D ''==-,现将P CD '沿边CD 折起至PCD 得四棱锥P ABCD -,且PC BD ⊥.(Ⅰ)证明:BD ⊥平面PAC ; (Ⅱ)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PABCDP 'ABCD21.(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左右焦点、上下顶点依次为1221,,,F F B B ,若四边形1122F B F B 的面积为8,且椭圆C 的离心率为22.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已知点,M N 在椭圆C 上,若2,,M F N 三点共线, 且121113F F F M F N λ=+(R λ∈),求直线MN 的方程.NM 1F1B2B2F Oxy。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4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4.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点电荷+q和—q以相同的速度w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O点离+q较近,试判断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A.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C。
为0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点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根据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正电荷在O点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而负电荷在O点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外,由于正电荷运动时在O点产生的磁场强,根据矢量叠加原理,则合磁场的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故B正确,A、B、D错误。
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右手螺旋定则.15.如图所示,木块A静止在斜面体B上。
设木块受到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N,摩擦力大小为f。
当斜面体水平向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时,若木块A 相对于斜面体B 始终保持静止,则 ( )A .N 增大, f 增大B .N 不变,f 增大C .N 减小,f 先增大后减小D .N 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加速度较小时,摩擦力f 沿斜面向上.将加速度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os sin N mg ma θθ-=,sin cos mg f ma θθ-=,得到cos sin N mg ma θθ=+; sin cos f mg ma θθ=-,可知当a 增大时,N 增大,f 减小.当加速度较大时,摩擦力f 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os sin N mg ma θθ-=,sin cos mg f ma θθ+=,得到cos sin N mg ma θθ=+,cos sin f ma mg θθ=-,可知当a 增大时,N 增大,f 增大.所以N 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15届江南十校高三期末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相同,细胞增殖方式不同B.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都是以碳链或氮链作为基本骨架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
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蛋白酶能水解所有的肽键-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
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Fas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C. 被fII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强,使T细胞成为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D.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癌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治疗肿瘤3.胚胎于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无限增殖特性。
由于细胞在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复制可能出现许多复制错误,导致DNA出现损伤。
如图为胚胎干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可进行①③过程,线粒体中可进行①②③过程B.一个细胞周期中③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而①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C.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损伤都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或增添造成的D.于细胞无限增殖产生的子细胞没有差异说明干细胞中存在DNA修复机制4.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
取Fl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只表现为重瓣。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图像如图所示。
关于甲、乙两车在0~ 20s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0s时两车相遇 B.在t=20s时两车相遇C.在t=10s时两车相距最近 D.在t=20s时两车相距最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0s时两汽车的速度相等,而在10s之前乙一直在甲的前面,故两汽车不可能相遇;故A错误;由上分析可知,在0-20 s内乙车始终在甲车前面,20s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相遇.故B正确D错误;在0-10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两车逐渐远离,在10-20s内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两车逐渐靠近,故10s相距最远.故C错误.故选B.考点:v-t图线;追击问题.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lkg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º。
,斜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固定不动。
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A.小物块可能只受三个力 B.弹簧弹力大小一定等于4NC.弹簧弹力大小不可能等于3N D.斜面对物块支持力可能为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假如木块受3个力作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则mgsin370=6N,而最6N,则物体不能静止,故选项A 错误;要使物体静止,则弹簧弹力最小为FF=4N,故当弹力不小于4N时,物体均能静止,选项B错误C正确;若斜面对物块支持力为零,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则物体不可能静止,选项D错误;故选C.考点: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上述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江南十校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

2015届江南十校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2015届江南十校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14.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五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0N和20N的两个水平力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 B.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2m/s2C.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12m/s2D.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m/s215.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是2.45m,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于1993年7月27日在萨拉曼萨创造。
不计空气阻力,对索托马约尔跳高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过2.45m的高度时他的速度为零B.起跳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做正功C.起跳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起跳以后上升过程他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6.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F的功率p保持恒定,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f大小不变,物体速度最终达到稳定值为vm,作用过程物体的速度v的倒数1v与加速度a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仅在已知功率P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所给信息()A可求出m、f和vmB不能求出mC不能求出fD可求出加速运动的时间1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连接,上极板A接地,一带负电油滴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
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B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A.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B.P点的电势将升高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增大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增大18.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P为固定在斜面上且与斜面垂直的光滑挡板,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和4m,开始时用手托住物体,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左边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离地面高度为h时开始下落,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物体B恰好对挡板无压力。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试卷(物理)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 2015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卷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O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直线①和曲线②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车的 一位置,则在t1到t2时间内(不包括t1、t2时刻)( )A .乙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甲、乙两车的加速度总是不同C .乙车的速度始终小于甲车的速度D .甲车始终在乙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2.如图所示,AD 、 BD 、 CD 为三根光滑细直杆,固定在地面同 AD 竖直,/B= / C=900,现将一小环分别套在细杆的顶端 A 、B 、分别为t1、t2和t3,则( )A. t1<t2 <t3B. t1> t2=t3C. t1>t2 >t3D. t1=t2 =t33.如图所示,物体 B 靠在水平天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则关于 A 与B 受力的个数判断正确的是 ()A . A 可能受3个力B . B 可能受2个力C . A 一定受4个力D . B 一定受5个力F4. 如图所示,将粗糙的斜面体 M 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 m 放在斜面上,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若对物块m 加如图所示的各方向推力:①沿斜面向下,②竖直向下,③垂直斜面向下, ④斜向左下方,物块m 均向下运动,且斜面体M 始终静止, 是( )A .加①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 .加②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C .加③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 .加④力时地面的对斜面体摩擦力方向向左 5.一个物体受不为零的向上拉力作用下参与了下列三种运动: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不 计空气阻力。
关于这个物体在这三种情况下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v-t 图像,已知t1时刻两车在同一点D ,C 处由静止释放,到达D 点的时间B .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C .三种情况下,机械能均增加xD •由于这个拉力和重力大小关系不明确,不能确定物体的机械能的增减情况6. 如图所示,ABCD为竖直平面内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D水平,分别从A点和D点以速度VI、V2 各平抛一个小球,两小球均能经过AC上的E点,且从D点抛出的小球经过E时的速度方向与AC 垂直,不计空气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五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0N和20N的两个水平力而余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B.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2m/s2C.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2m/s2D.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则知其余力的合力范围,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加速度的范围.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当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解答:解:根据平衡条件得知,余下力的合力与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撤去大小分别为20N和10N的两个力后,物体的合力大小范围为10N≤F合≤30N,物体的加速度范围为:5m/s2≤a≤15m/s2.A、若物体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的加速度范围为:5m/s2≤a≤15m/s2;故B错误;C、由于撤去两个力后其余力保持不变,故合力恒定,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2m/s2;故C正确;D、由于撤去两个力后其余力保持不变,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中物体原来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根据物体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分析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2.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是2.45米,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于1993年7月27日在萨拉曼萨(卡)创造,不计空气阻力,对索托马约尔跳高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过2.45m的高度时他的速度为零B.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C.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起跳以后上升过程他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考点:功的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专题:功的计算专题.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解答:解:A、到达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水平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B、在小芳起跳时,地面要给人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支持力的大小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人才能够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支持力做正功,所以B正确.C、压力和支持力一是相互作用力,故支持力等于他对地面的压力,C错误;D、在小明下降过程,只受重力的作用,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D 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和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注意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变了.3.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F的功率P保持恒定,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f大小不变,物体速度最终达到稳定值v m,F作用过程物体的速度v的倒数与加速度a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仅在已知功率P的情况下,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A.可求出m,f和v m B.不能求出mC.不能求出f D.可求出加速运动时间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刻的牵引力等于阻力,速度为最大值;由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Fv,而F﹣f=ma,联立可得,有图象可得斜率和截距解答:解:ABC、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刻的牵引力等于阻力,速度为最大值;由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Fv,而F﹣f=ma,联立可得,有图象可得斜率为,为截距,因此可求出m,f和v m,故A正确;D、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运动的时间不可求,故D错误.故选:A.点评:关键整理出速度v的倒数与加速度a的关系式,结合体想解决.4.(6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电流电源连接,上级板A接地,一带负电油滴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级板B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C=E=C=E=5.(6分)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P为固定在斜面上且与斜面垂直的光滑挡板,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和4m,开始时用手托住物体A,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左边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离地面高度为h,放手后A从静止开始下降,在A下落至地面前的瞬间,物体B恰好对挡板无压力,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关于物体A的说法正确的是()6.(6分)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dc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矩形线圈与阻值为R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故E=,,7.(6分)质量分别为m=1kg和M=2kg的两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从某时刻(t=0)开始,对放在下面的质量为m的物块施一水平推力F,已知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F=6t,量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s内其平均作用力=定理可得,t=x=二、非选择题8.(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图中与小车左端相连的是测力传感器,小车放置在表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按甲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先测出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逐渐向沙桶中添加细沙粒,当观察到小车刚开始运动时,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为F0,可认为摩擦阻力为F0.(1)将小车放回初位置并用手按住,继续向沙桶中添加一定量的沙粒,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接通频率外为50Hz的交流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再继续在桶中添加沙粒,多次重复实验,打出多条纸带,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六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单位:cm),分别标注在相应计数点的下方,则小车的加速度a= 0.756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算出各次小车的加速度和合力F(F=F1﹣F0),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可忽略,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D .(3)写出一条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控制桶和砂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0.756m/s9.(10分)有个一螺线圈,为测量它的两个接线柱间绕制的均匀金属丝的长度,现提供下列器材:A.待测螺线管L:绕制螺线管金属丝的电阻率ρ=5.0×10﹣7Ω•m,其总阻值R L大约100Ω;B.螺旋测微器C.微安表量程I g=500μA,内阻R g=100Ω;D.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9.9Ω;E.电源E:电动势有3V和9V两种可供选择,内阻较小;F.电键两个(S1和S2),导线若干.(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d= 0.390±0.001mm.(2)已将提供的器材连成了如图乙所示的测金属丝电阻R L的电路,根据该实验电路的测量原理,为了更准确的测R L,应选择E中电动势为9 V的电源.(3)若测得的金属丝直径用d表示,测电阻时,先闭合S1,调R使微安表指针满偏,再闭合S2时微安表示数用I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金属丝的长度l=.(4)本实验测R L有系统误差,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S=)10.(14分)探月卫星的发射过程可简化如下: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在该轨道的P处通过变速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快要到达月球时,对卫星再次变速,卫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卫星,最终在环绕月球的“工作轨道”上绕月飞行(视为圆周运动),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工作轨道”周期为T,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忽略其它天体对探月卫星在“工作轨道”上环绕运动的影响.(1)要使探月卫星从“转移轨道”进入“工作轨道”,应增大速度还是减小速度?(2)求探月卫星在“工作轨道”上环绕的线速度大小;(3)求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解以上二式可得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有:由以上两式解得:)探月卫星在“工作轨道”上环绕的线速度大小为)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1.(16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面平滑对接,一劲度系数k=18N/m的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斜面顶端,另一端固连在一质量m=1kg的光滑小球A,跟A 紧靠的物块B(质量也为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且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图中施加在B上的力F=18N,方向沿斜面向上,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斜面对B恰无摩擦力,当搬除力F后,A和B一起沿下面下滑到某处时分离,分离后A一直在斜面上运动,B继续沿斜面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1)A和B分离后A能否再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2)A和B分离时B的速度为多大?(3)求B最终停留的位置.m•sin)分离后由动能定理得:12.(20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的y轴左侧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向的匀强电场(y轴为其右边界),场强E=1.0×4V/m.在y轴的右侧等腰三角形OMN区域内,存在一磁感应强度B=6.0T、方向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右边界MN与y轴平行,且间距d=5.0m,∠NOM=120°,一质量m=1.0×10﹣8kg,电荷量q=1.6×10﹣6C的粒子,从电场中的P(﹣,0.6)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向抛出,刚好经坐标原点O以与x轴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不计粒子重力.(1)求粒子从P点抛出时的初速度v0的大小.(2)若粒子从第二象限某位置沿x轴正向抛出后,均能经坐标原点O沿与x轴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再从磁场区以内与边界垂直的方向射出,求粒子抛出的所有可能位置.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经过O点时速度为v,应有v0=v•cos3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可求解v0.(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可得到y与R的关系式.粒子经坐标原点O时速度偏向角为30°,可得到tan30°===,从而得出粒子抛出位置的坐标必满足的方程.据题粒子磁场边界垂直射出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边界OM 垂直射出,一是从边界OM垂直射出,由几何关系得到R的值,从而可得到粒子抛出的所有可能位置.解答:解:(1)设粒子经过O点时速度为v,竖直分速度为v y,由题意可知:v0=v•cos30°…①=2ay…②a=…③v=2v y …⑤由②③④得:v=…⑤所以由①得:v0=•cos30°=•=2.4×103m/s(2)设粒子在电场中的抛出位置为(x、y),射入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vB=m…⑥由⑤⑥可得:y===7.2×10﹣2R2…⑦因粒子经坐标原点O时速度偏向角为30°,则tan30°===,即粒子抛出位置的坐标必满足方程:y=﹣x…⑧于是得抛出位置的横坐标为:x=﹣×10﹣2R2…⑨分两种情况讨论:Ⅰ、当粒子从边界MN垂直射出磁场时:R=2d=10m将R值代入⑨式得抛出位置的横坐标:x=﹣mⅡ、当粒子从边界OM垂直射出磁场,且运动轨迹恰与边界MN相切,由几何知识求得:R==m将R值代入⑨式得抛出位置的横坐标:x=﹣m综上所得,要使粒子从磁场边界垂直射出,粒子抛出的位置必须在直线 y=﹣x上,区间范围为:x=﹣m或﹣m≤x<0.答:(1)粒子从P点抛出时的初速度v0的大小是2.4×103m/s.(2)要使粒子从磁场边界垂直射出,粒子抛出的位置必须在直线 y=﹣x上,区间范围为:x=﹣m或﹣m≤x<0.点评: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研究的方法是运动的分解法,在磁场中要明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运用几何知识得到轨迹半径,关键要能运用数学知识得到抛出位置坐标的参数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