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合集下载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 细胞表面。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可与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 的功能及细胞分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 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2
随着对该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现象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研 究,该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逐渐被了解。通过阻 断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 白的结合,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潜力,对肿 瘤细胞发起攻击的治疗方法。现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PD-1或PDL-1抗体治疗肿瘤其特应性、安全性更高。
19
不同剂量患者的PD-1受体占有率
20
结果PDL1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分析了42位患者(18例黑色素瘤,10例非小 细胞肺癌、7例结直肠癌、5例肾细胞癌、2例前列腺癌、) 肿瘤细胞表面。
其中25例PDL-1阳性,在这25例中9例有客观反应,客观 反应率达36%。17例PDL-1阴性患者均无客观反应。
2.在94例在黑色素瘤患者(0.1-10mg/Kg)剂量中有26例有 客观反应,客观反应率28%,其中3.0mg/Kg体重,客观有 有效率达41%,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6%(6/94),24周 生存率40%。
12
13
3. 在76例肺癌患者中14例有客观反应,的客观应答率为 18%,鳞状细胞肿瘤应答率为33%,而对非鳞状细胞肿瘤 的应答率为12%。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7%(6/94),24 周生存率26%。
7
8
方法
BMS-936558是2012年6月百时美推出的一种PD-1单克隆 抗体,可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PD-1受体。 通过抑制PD-1和PD-L1通路可挽救耗竭的T细胞,增强抗 肿瘤免疫力。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1. 背景介绍单抗药物是一类能够针对特定蛋白靶点的药物,通过与靶点结合,影响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抗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2. 单抗药物的分类根据单抗药物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来自动物细胞,另一种是来自人体细胞。

前者主要包括了小鼠单克隆抗体、大鼠单克隆抗体和人-小鼠嵌合抗体等,而后者则包括了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这些不同来源的单抗药物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治疗效果。

3. 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生长的深入研究,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针对癌细胞表面的特异蛋白靶点,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并且,单抗药物还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自身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4. 单抗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之外,单抗药物还被广泛运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单抗药物通过调控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5. 单抗药物在传染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随着传染性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是否可以利用单抗药物来对付一些传染性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单抗药物在传染性微生物方面也具有潜在的治疗应用前景。

未来,在这一领域还将有更多更深入的应用探索。

6. 发展趋势与挑战当前,在单抗药物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价格昂贵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其广泛应用。

同时,在单抗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其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等各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全面地优化和改进。

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单抗药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抗肿瘤药分类ppt课件

抗肿瘤药分类ppt课件

肿瘤疫苗类
Sipuleucel-T疫苗
Sipuleucel-T疫苗是一种针对前列腺癌的疫苗,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前列 腺癌抗原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HPV疫苗
HPV疫苗是一种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疫苗,通过预防HPV感染,降低患宫颈癌等 恶性肿瘤的风险。
05
靶向治疗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抗肿瘤药的分类
01
02
03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可分为细胞毒类和非细胞 毒类抗肿瘤药。
根据来源分类
可分为天然来源、半合成 和全合成抗肿瘤药。
根据作用对象分类
可分为针对特定细胞类型 的抗肿瘤药和广谱抗肿瘤 药。
抗肿瘤药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前,主要 采用手术切除和放疗治疗 肿瘤。
细胞毒药物阶段
06
抗肿瘤药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趋势
免疫疗法
细胞疗法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已成为 当前研究的热点。
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来治疗肿瘤,具 有个体化、安全的特点。
基因疗法
通过修改肿瘤细胞的基因来抑制其生 长,具有巨大的潜力。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分 子特征和病情,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孕激素类抗肿瘤药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雄激素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雄激素类抗肿瘤药物通过调 节体内雄激素水平来抑制肿
瘤生长。
雄激素类药物如氟他胺等, 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等雄激 素依赖性肿瘤,通过抑制肿 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雄激素类抗肿瘤药物还可以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抗肿瘤药物综述

抗肿瘤药物综述
抗代谢药—吉西他滨
美国礼来原研,商品名“力比泰”。 用于局部恶化或初化疗后非小细胞转移性肺癌及联合顺铂用于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11年销售金额排国内第九,12年排第三(国内样本医院亿元):豪森第一%,齐鲁%,礼来28%。 现已进入十几个省市地方医保。 国内已有13家生产企业。CDE有2家仿制。
7

氟维司琼
转移性乳腺癌
阿斯利康
1

药品名
主要适应症
代表企业
生产企业
其他
奥沙利铂
转移性结直肠癌
赛诺菲、恒瑞、齐鲁
>10
基药,医保乙类
卡铂
广谱抗肿瘤药
齐鲁、施贵宝
10
基药,医保甲类
顺铂
抗癌谱广,对卵巢癌及睾丸癌疗效显著
齐鲁、豪森
>10
基药,医保甲类
6.金属铂类
第三代铂类化合物,抗瘤谱与顺铂不同,而毒副反应较顺铂轻。 赛诺菲原研,商品名“乐沙定”,现国内19个企业有生产文号。 2012年全国样本医院肿瘤药市场中占%,排名第四。“乐沙定”和恒瑞的“艾恒”占据其中80%的份额。
抗代谢药—卡培他滨
2013年专利到期后,恒瑞、齐鲁的产品上市。现有20多家企业在报本品的仿制 12年罗氏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物中排名第6,金额为亿元。
抗代谢药—卡培他滨
本品为核苷同系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 美国礼来原研,商品名“健择”。1996年获FDA批准。 至今仍是治疗胰腺癌的最佳药物。 豪森(首仿)的“泽菲”现销量第一,与“健择”占了90%以上的份额。 国内现有13家企业拥有21个制剂文号,药审中心有多于10家企业在申报仿制。
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来曲唑、他莫昔分、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分类代表药物副作用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一、烷化剂(4)1.氮芥——最早。

淋巴瘤/慢淋/小肺。

2.环磷酰胺——淋巴瘤(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钠)。

3.塞替派——癌性体腔积液注射、膀胱癌灌注。

4.卡莫司汀——脑瘤、脑膜白血病。

(呕吐致畸伤骨髓,口腔溃疡头发没。

膀胱出血尿酸高,肝脏中毒害心肺。

TANG)二、铂类(3)顺铂(肾耳毒)、卡铂(骨髓)、奥沙利铂(神经毒)(铂类呕吐和低镁,三种中毒伤骨髓TANG)三、抗生素(2)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间质性肺炎)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2)I(喜树碱/羟喜树碱、XX替康——延迟性腹泻)II(首选:依托泊苷——小肺;替尼泊苷——脑瘤)干扰核酸合成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干扰RNA转录柔红霉素、X柔比星(心脏毒性)多么温柔啊,令人放心。

影响蛋白质合成(1)长春XX(神经毒性)(2)紫杉醇、多西他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他莫昔芬、来曲唑、甲羟孕酮靶向抗肿瘤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止吐药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格雷司琼、托烷司琼第一节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抗肿瘤药第一亚类破坏DNA的烷化剂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烷化剂——最早问世的细胞毒类药——广谱抗癌。

(一)作用特点1.氮芥——最早应用。

2.环磷酰胺——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适应证】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头颈部鳞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

3.塞替派——癌,灌注。

4.卡莫司汀——脑瘤。

(二)典型不良反应1.最常见——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例外: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

2.恶心呕吐。

3.脱发。

4.口腔黏膜反应——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口腔上皮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最快的细胞)。

5.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6.塞替派、白消安——高尿酸血症(预防:别嘌醇)。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近年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发病率略有下降,但癌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球约有几百种抗肿瘤药,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6%,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5%,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均8%的增长率。

现就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前20个抗肿瘤药品种的市场销售及国产化程度分别进行简要综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MabThera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制,于1997年11月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

是全球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品在美国市场由基因泰克公司和Biogen。

公司共同推广。

而罗氏公司除了在日本与全蘖工业(ZenyakuKogyo)有限公司分享市场外,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本品的经营权。

本品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明星药,并且以其独特的药理,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获得重大的进展。

2006年3月,其被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新适应症通过批准为该药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

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在全球畅销药名列第7位。

目前国内已开发出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新药,如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第四军医大学共同研发的碘[1311]美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中信国健等少数企业也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

▲赫赛汀/Herceptin通用名曲妥珠单抗,由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发,1998年9月首先获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目前由罗氏、基因泰克和中外制药共同生产销售,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达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在2007年全球畅销药名列第15位。

国内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

▲阿瓦斯丁/Avastin,bevacizumab通用名贝伐单抗,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2004年2月获准上市,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攻克肿瘤科常用单抗药,这几个靶点必须知道!

攻克肿瘤科常用单抗药,这几个靶点必须知道!

攻克肿瘤科常用单抗药,这几个靶点必须知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

基于抗体的靶向抗肿瘤药在肿瘤治疗中能够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等特点。

本文对记忆抗体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梳理。

临床常用的抗体靶向药大致可分三大类:1.作用肿瘤细胞表面的单克隆抗体;2.抗体偶联药物;3.辅助治疗药物,如抗骨转移药物。

1、作用肿瘤细胞表面的单克隆抗体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细胞分化抗原(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等(表1)。

作用机制包括抗体的直接作用(通过受体阻断或激动、诱导细胞凋亡、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递送);免疫介导的细胞杀伤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T细胞功能调节),以及抗体作用于肿瘤血管和间质(图1)。

图1. 抗体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a |抗体可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它,介导细胞凋亡。

偶联的抗体可用于传递有效载荷(如药物、毒素、小干扰RNA或放射性同位素)到肿瘤细胞。

b |免疫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可通过诱导吞噬作用、补体激活、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基因修饰的T细胞通过单链可变片段(scFv)靶向肿瘤;抗体介导的抗原交叉呈递(树突状细胞)及T细胞活化;和抑制T细胞抑制性受体,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c | 血管和间质细胞的受体拮抗或配体捕获;抑制间质细胞;向血管或间质细胞递送毒素。

MAC,膜攻击复合物;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NK, 自然杀伤细胞。

表1 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及作用靶点(举例)2、抗体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三部分组成,其一端是一种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抗体,另一端连接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依靠抗体可把药物精准递送至癌细胞内(图2)。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

单抗药物治疗前景单抗药物是一类通过特异性结合靶标分子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单抗药物治疗的前景,包括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单抗药物的优势高度特异性单抗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标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相比传统化疗药物,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治疗的毒副作用。

作用机制多样单抗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阻断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它们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

这种多样的作用机制使得单抗药物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单抗药物可以与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单抗药物面临的挑战药物耐药性尽管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药物耐药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逃避单抗药物的作用,例如改变靶标表达、增加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性等。

因此,寻找克服耐药性的策略是当前单抗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治疗效果不一致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单抗药物在不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有些患者对单抗药物非常敏感,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有些患者则对单抗药物不敏感或者产生耐药性。

因此,如何预测患者对单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治疗费用高昂目前,单抗药物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单抗药物的价格,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来提高其可及性。

单抗药物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个体化治疗随着肿瘤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和驱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为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 淋巴细胞。

被激活的B 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 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

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以其高特异性、有效性和低毒性,可以准确地攻击靶分子, 且毒副作用较低,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机制包括:免疫介导的效应功能,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

单抗与肿瘤细胞靶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以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效应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R)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发挥效应功能。

NK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颗粒(穿孔素和颗粒酶)导致靶细胞的凋亡;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肿瘤细胞,有释放蛋白酶、活性氧和细
胞因子等加强ADCC作用。

此外,一些偶联抗体通过连接细胞毒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来杀伤肿瘤细胞,如TDM1(trastuzumab emtansine)、Zevalin等。

1997-2013年FDA 和CFDA批准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列表如图15。

图15:1997-2013年FDA和CFDA批准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点开大图观看更清晰?)截至目前,全球上市的单克隆抗体共51个,其中鼠源单克隆4个、嵌合抗体7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3个、全人单克隆抗体17个。

单抗药物中,抗肿瘤药物占了一半左右。

截至目前,中国上市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共有7个,其中进口4个,国产3个,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为百泰药业治疗鼻咽癌的药物尼妥珠单抗(泰欣生)2008年4月被正式批准联合放疗治疗EGFR表达阳性的Ⅲ/Ⅳ期鼻咽癌(比埃克替尼早了3年),这是全球第一个以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药物。

2015年,中国国内单抗药物销售额约为72亿元人民币,其中肿瘤药占了80%,约为57亿元,同比约占全球抗药市场的1.13%。

对比小分子靶向药物,2014年国内22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靶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市场为13.21亿元,根据2015年样本医院全年靶向小分子药物购入金额为14.92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34%。

从全球市场上看,2015年靶向抗肿瘤药物TOP10中有6个
是单抗,前3名全是单抗,且销售额差距明显,前3名2015年销售额占了总销售的40%,单抗类销售额占总体的60%左右,详见图17。

中国市场2013年靶向抗肿瘤药中单抗占60%,小分子占40%,见图16,这点同国际情况大体一致。

单抗类药物相比于小分子靶向药物,对技术要求更高,因此竞争反倒没有小分子激烈,目前投资的思路是新的单抗技术,新的靶点以及生物仿制药公司目前涉及单抗领域的国内企业超过20家,主要产品靶点集中在
TNFa,VEGF,EGFR,HER2,CD20等,具体详情见图18
图16:2013年中国靶向抗肿瘤市场情况(点开大图观看更清晰?)图17:2015全球靶向抗肿瘤药物销售额(点开大图观看更清晰?)
图18:目前在研的Mab产品(点开大图观看更清晰?)连载文章《靶向抗肿瘤药物全景图》,以下是前4章节:
1、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市场情况
2、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目前研发状况
3、国内上市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4、我国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现状
思齐共有300+医药/器械行业社群目前仅对医药/器械经理人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