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法与渔业法规练习题 2018-11-5(1)
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C.底泥疏浚
D.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0.以下哪些是渔业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内容?()
A.交流渔业资源保护经验
B.共同打击非法捕捞
C.合作开展渔业水域环境监测
D.分享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经验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我国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是______。()
C.提高捕捞技术和效率
D.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4.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于渔业资源利用的错误做法包括哪些?()
A.超过渔业资源捕捞限额
B.使用禁用的渔具、渔法
C.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
D.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5.以下哪些机构参与渔业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A.农业农村部门
B.生态环境部门
C.海事管理机构
6.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7.渔业环境保护中,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可能影响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8.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9.渔业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C.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D.渔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18.以下哪些是渔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A.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C.渔民的生活保障
D.渔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
19.渔业环境保护中,以下哪些行为是渔业水域生态修复的有效方式?()
A.水生植物种植
海洋渔业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与普及考核试卷

C.渔业资源的开发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D.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法律法规约束
7.以下哪个部门负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监督管理?()
A.国土资源部
B.环境保护部
C.农业部
D.海关总署
8.在海洋渔业捕捞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是合法的?()
A.使用禁用渔具进行捕捞
B.在规定水域超额捕捞
D.提高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对渔业资源保护区进行调整?()
A.渔业资源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B.科学研究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利益
1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非法捕捞行为?()
A.加强渔政管理
B.提高法律法规的普及率
C.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D.减少捕捞限额
A.捕捞者违反渔业资源法律法规
B.捕捞者超过捕捞限额
C.捕捞者使用禁用渔具
D.捕捞者未按规定报告捕捞情况
4.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A.实行休渔期制度
B.限制捕捞幼鱼
C.增加渔业捕捞船只
D.提高捕捞技术
5.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渔业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
A.在禁渔期捕捞
B.在禁渔区捕捞
D.法律责任仅限于行政处罚
16.以下哪个行为不会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破坏?()
A.过度捕捞
B.非法捕捞
C.合法持有捕捞许可证的捕捞活动
D.污染海洋环境
17.关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可以随意开发海洋渔业资源
B.应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C.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不受法律法规限制
渔业法规作业

第一题、举例说明领海基线的划分方法第二题、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内容第三题、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第四题、 TAC制度的含义第五题、我国的禁渔区和禁渔期规定有哪些举例说明领海基线的划分方法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线基线法,还有一种是混合基线法。
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
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1.正常基线:正常基线指以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标明低潮线作为沿海国的领海基线。
2.直线基线:又叫折线基线法。
这种基线法就是在大陆沿岸突出部或沿海岛屿上定某些点作为基点,把连接各相领基点所得到的折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作为基线的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
3.混合基线:指沿海国在海岸不同等等地方采用直线基线和正常基线,来确定沿海国的领海基线。
混合基线一般适用于海岸线漫长,地形复杂,沿岸地形情况变化较大的沿海国。
4.特殊基线:一些沿海国以一些特殊的线来确定领海基线,如等深线、经纬度等,成为特殊基线。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内容自古以来,渔业活动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和经济利益。
丰富的水生资源被认为是大自然所赠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礼物。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渔业知识的增长和渔业的有力发展,这一神话渐渐失去光彩。
人们认识到,水生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并非是无限的;如果想要使水生资源对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营养、经济和社会利益持久地作出贡献,需要对水生资源进行适当管理。
70年代中期普遍采用专属经济区,并在旷日持久的讨论之后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更好地管理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渔业法律法规与渔政执法实践考核试卷

10.非法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渔业法律法规在保护渔业资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捕捞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维护渔业秩序等方面。保护措施包括实施休渔期、设立禁渔区、限制捕捞幼鱼等。
2.平衡渔业资源保护与渔业经济发展需依法实施科学合理的捕捞计划,如分区域、分季节、分规格捕捞,同时加强执法监管,惩罚违法行为。
B.适当提高捕捞强度有利于渔业资源保护
C.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渔业资源保护仅限于禁止捕捞珍稀濒危物种
12.渔业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申请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
A.渔船发生故障需要临时捕捞
B.渔业捕捞许可证遗失需要临时捕捞
C.因科学研究需要临时捕捞
D.因天气原因需要临时捕捞
B.具备相应的渔业捕捞技能
C.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
D.无需具备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10.渔政执法人员在查处渔业违法行为时,以下哪个环节是必要的?()
A.立即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B.出具书面执法通知书
C.直接扣押渔船
D.无需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11.关于渔业资源的保护,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渔业资源可再生,无需保护
A.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B.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C.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D.限制渔业捕捞活动
16.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渔业违法行为?()
A.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捕捞
B.使用合法渔具进行捕捞
C.在禁渔区进行捕捞
D.按照渔业捕捞许可证规定进行捕捞
渔业法律法规培训考核试卷

A.选择适合放流的物种
B.确保放流物种的质量
C.在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放流
D.忽视放流后的跟踪监测
5.以下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渔业行政处罚?()
A.非法捕捞水产品
B.未经许可出售水生野生动物
C.违反捕捞许可证规定进行捕捞
D.未按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17. C
18. A
19. B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
7. AB
8. ACD
9. 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 ABC
16. AC
17. ABC
18. ABC
19. ABCD
D.持证人主动放弃捕捞许可证
8.以下哪些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A.保护生态环境
B.合理利用资源
C.促进渔业经济增长
D.保证渔业资源的长期供应
9.渔业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哪些是渔民在捕捞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规定?()
A.使用合法的捕捞工具
B.遵守禁渔区和禁渔期规定
C.按规定处理渔获物
D.不得捕捞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A.保护渔业资源
B.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C.优先发展渔业经济
D.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2.我国渔业法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的实施目的是什么?()
A.保护渔业资源
B.提高渔业产量
C.方便渔业管理
D.增加渔民收入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国际地位考核试卷

2.渔业资源的国际地位仅取决于其经济价值。()
3.休渔期制度对于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4.渔业资源的捕捞限额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设定。()
5.家的渔业活动都具有约束力。()
7.渔业资源的保护仅仅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
3.保护措施包括休渔期、捕捞限额、禁止使用破坏性捕捞工具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利用。
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管理者应制定合理政策,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渔民遵守规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A
14. D
15. C
16. A
17. D
18. D
19. A
20. A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
6. A,D
7. A,B,C
8. A,B,C,D
9. A,B,C,D
10. A,B,C
11. A,B,C
12. A,B,C
C.最大捕捞量原则
D.捕捞量与生长量平衡原则
10.以下哪个组织负责全球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粮农组织
D.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会导致()
A.渔业资源的恢复
B.渔业资源的增加
C.渔业资源的减少
D.渔业资源的稳定
12.以下哪个措施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
1.海洋渔业资源的定义是指()
A.海洋中所有的生物资源
B.海洋中可供捕捞的鱼类资源
渔政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渔政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下列哪项不属于渔业资源保护的措施?A.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B.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进行捕捞C. 鼓励使用电鱼等方法进行捕捞D. 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保护珍稀水生动植物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因此选项C中的“鼓励使用电鱼等方法进行捕捞”是错误的。
2. 渔政部门在进行渔业执法时,以下哪种行为是合法的?A. 对非法捕捞行为进行处罚B. 对合法捕捞行为进行处罚C. 对非法捕捞行为不予处罚D. 对合法捕捞行为不予处罚答案:A解析:渔政部门的职责之一是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对非法捕捞行为进行处罚是其合法职责所在,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哪些属于渔业水域污染的防治措施?A. 禁止向渔业水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B. 禁止向渔业水域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C. 禁止在渔业水域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货物的船舱和容器D. 允许在渔业水域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货物的船舱和容器答案:A、B、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为防治渔业水域污染,禁止向渔业水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向渔业水域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禁止在渔业水域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货物的船舱和容器,因此选项A、B、C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4. 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是提高渔业资源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错)答案:对解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虾苗等放流到自然水域中,以增加渔业资源量,是提高渔业资源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5. 渔业船舶必须配备救生设备,以保障船员安全。
(对/错)答案:对解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渔业船舶必须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船员的安全。
四、简答题6. 请简述渔政部门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渔业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D.渔业捕捞无需考虑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5.在我国,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非法捕捞?()
A.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捕捞
B.持有合法捕捞许可证进行捕捞
C.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D.捕捞非禁捕品种
16.以下哪种情况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渔业捕捞许可证进行吊销?()
4.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随意选择放流地点和时间。()
5.渔业捕捞者可以无限制地超过捕捞许可证规定的捕捞限额进行捕捞。()
6.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是由渔业企业收取的。()
7.渔业捕捞船的检验和监督管理由渔业企业负责。()
8.渔业法律法规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的设立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生长环节。()
9.在渔业资源保护区进行商业性捕捞是被允许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我国渔业法律法规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实施渔业捕捞限额、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增殖放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捕捞,保护生态环境。
B.增加渔业捕捞船只的数量
C.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D.控制渔业捕捞总量
7.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B.渔业捕捞的规定和限制
C.渔业安全生产知识
D.渔业市场销售技巧
8.以下哪些部门参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A.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环保部门
C.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C.对渔具进行检验和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海洋法与渔业法规练习题2018-11-5一、忽略其中的编号,可能有重复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整理;二、还需要复习上次发的翻译,汉译英;三、还需要复习:最新修订的渔业法、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一、名词解释1 渔业法规,主要是指调整因捕捞渔业生物资源、从事水产养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等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领海,是指处于沿海国的主权之下,邻接沿海国的海岸及其内海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是邻接群岛水域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在海洋中的延伸,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
沿海国对其领海的主权不仅及于领海水域,也及于领海上空、海床和底土。
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
3.群岛是指一群岛屿,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或者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关,以致这种岛屿、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实体,或在历史上已被视为这种实体。
4.毗连区,是指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范围内,对若干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区域。
其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
5.养殖证,是由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核,由本级人民政府发放的、允许其占有使用国有水域、滩涂等自然资源,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法律证明文件。
6.公海,是指沿海国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国际海底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的所有部分。
7 渔业从狭义上讲,渔业仅指捕捞和养殖水生动物、植物的生产事业。
从广义上讲,除了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外,还包括水产品加工、渔业船舶制造及修理、渔具设备制造及修理、水产品贸易、渔业观光休闲等产业。
8.岛屿和低潮高地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低潮高地是在低潮时四面环水并高于水面,但是在高潮时没入水中自然形成的陆地。
9.国际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是由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创设的,并且具有常设体系和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谋求共同的利益目标。
10.降河产卵鱼种和溯河产卵鱼种降河产卵鱼种,是指生命周期大部分在淡水中度过,洄游到海洋中或海淡水交界处产卵的鱼种。
溯河产卵鱼种,是指生活在海洋,但是到一定时期洄游到固定的淡水河流、湖泊产卵的鱼种。
11. 海盗行为是指(1)私人船舶或者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人员或者乘客为私人的目的,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者飞机,或者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者财物,所从事的任何非法暴力或者扣留行为,或者任何掠夺行为;(2)明知船舶或者飞机成为海盗传播或者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3)教唆或者故意便利上述行为的任何行为。
12.海洋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13. 无害通过外国船舶一般在沿海国的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
通过,是指穿过领海的航行,这种通过必须是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的。
无害,是指外国船舶在通过时,应当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
14.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以国际法为准则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广义的条约指不论以何种名称或形式出现的、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国际协议。
狭义的条约则仅指这些协议中相对于公约、盟约、宣言等称为“条约”的协议。
15.公海上的普遍管辖根据国际法,为了维护公海航行安全和公海正常的法律秩序,各国对于在公海上发生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行使管辖权,称为普遍管辖。
这种管辖一般是由军舰或经授权的国家公务船来行使的。
16.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对违反沿海国法律并从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水域使向公海的外国商船进行追赶,并在公海上将其拘留或者扣押的权利。
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者其他有明显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经过授权紧追的船舶或者飞机行使。
17. 远洋渔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公海和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和产品运输等渔业活动,但不包括到黄海、东海和南海从事的渔业活动。
18.国际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或者国家联合体,是由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创设的,并且具有常设体系和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谋求共同的利益目标。
19.登临权是指靠近和登上被合理地认为犯国际罪行或者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的商船进行检查的权利。
登临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者经过正式授权并有清楚标识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的任何其他船舶或者飞机行使。
20.渔港是指主要为渔业生产服务和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和补充渔需物资的人工港口和自然港湾。
二、填空题1群岛基线是(1)连接群岛最外缘各点的直线基线。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这条基线是群岛国测量其领海、(2)毗连区、(3)专属经济区和(4)大陆架的起算线。
一般讲,群岛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5)100海里。
1.在实践中,划定领海外部界限的方法有三种:(1)交圆法、(2)共同正切线法和(3)平行线法。
2.一般讲,获得捕捞许可证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即(1)拥有合格的捕捞渔船、有符合资质的从业人员和(2)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3.国际海洋法法庭由(1)21名法官组成,任期9年,应当享有公平和正直的最高声誉,以及在海洋法领域内具有公认能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包括总则、(1)养殖业、(2)捕捞业、(3) 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共六章,(4)50条。
5.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领海基线可以分为(1)正常基线、(2)直线基线和(3)混合基线。
6.海岸相邻或者相向国家之间大陆架划界的两项最重要的原则是(1)自然延伸原则和(2)公平原则。
7.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1)油气资源、(2)固体矿物资源、(3)定居种生物资源以及生物机体残骸堆积的资源。
8.《渔业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1)统一领导、(2)分级管理。
9.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第六条之规定,海洋大型捕捞渔船的主机功率大于等于(1)441 千瓦,海洋小型捕捞渔船的主机功率不满(2)44.1 千瓦且船长不满(3)12米。
10.6、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第七条之规定,A类渔区指(1)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及北部湾等海域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向陆地一侧海域;B类渔区指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渔业协定所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及其他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C类渔区指(2)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他我国管辖海域中除A类、B类渔区之外的海域;D类渔区指(16)公海。
11.7、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渔业捕捞许可证分为七类,即(1)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2)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3)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4)外国渔船捕捞许可证、(5)捕捞辅助船许可证、(6)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和(7)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
12.幼鱼,一般是指没有达到性成熟的渔业生物幼体。
13.5.《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之和平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程序主要有:(1)调解、(2)仲裁/公断、(3)国际司法程序。
14.6.水产养殖生产的投入品主要包括:(1)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以及(2)水产苗种、水产饲料、生物饵料、水产饲料添加剂和(3)渔药等。
15.1.《海洋法公约》第12部分第5节列出了6类污染源,即:(1)陆地来源的污染;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2)来自“区域”内活动的污染;(3)倾倒造成的污染;(4)来自船只的污染;及(5)来自大气层或者通过大气层的污染。
16.2.鱼类的可捕标准一般是(1)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而确定的,常用(2)体重或者体长表示。
17.大陆边包括(1)大陆架、(2)大陆坡和大陆基。
18.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主要设计了(1)捕捉许可制度、(2)驯养繁殖许可制度、(3)运输许可制度、经营利用许可制度、(4)进出口许可制度和(5)征收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制度等。
19.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但这种基线应包括主要的岛屿和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1)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间。
这种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2)一百海里。
但围绕任何群岛的基线总数中至多百分之三可超过该长度,最长以(3)一百二十五海里为限。
20.群岛水域的通行制度包括两种:(1)无害通过权和(2)群岛海道通过权。
21.在公海上,对船舶的管辖权可分为:(1)船旗国管辖和(2)普遍管辖。
22.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分为九类,即(1)刺网、围网、拖网、张网、(2)钓具、(3)耙刺、陷阱、笼壶和(4)杂渔具。
23.紧追必须从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水域开始,在被追逐的船舶进入(1)其本国领海或(2)第三国领海时立即终止。
24.沿海国对其领海的权利主要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1)沿海航运及贸易权;(2)领空权;对有关制度享有立法权;(3)司法管辖权;(4)战时中立权;(5)紧追权。
三、简答题1、叙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存在价值。
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直接利用方面。
例如,丰富的渔业生物资源是人类优质的食品来源。
间接价值,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支持价值和野生种质资源的潜在战略价值。
支持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有害物质、储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诸多方面。
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基因多样性方面,因为人类尚不能人工创造任何遗传基因物质,人类对物种的改良、培育必须依赖丰富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存在价值,通常指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伦理和道德价值。
生物先于人类而存在,尽管某些生物的直接价值有限,但是它们的存在能为人类带来某种道德伦理或心理上的满足感。
存在价值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责任。
2.简述何为海盗行为海盗行为主要是指:(1)私人船舶或者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人员或者乘客为私人的目的,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者飞机,或者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者财物,所从事的任何非法暴力或者扣留行为,或者任何掠夺行为;(2)明知船舶或者飞机成为海盗船舶或者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3)教唆或者故意便利上述行为的任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