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合理范围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

DDD值: 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 (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 DDD值也不同。
收治患者人天数: 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DDD数作为不同药品间可比较的指标。DDD数大,反映对该药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DDD影响因素: 1.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单次给药量、用药疗程、 联合给药等)。(正比) 2.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住院人数多少。(反比)
• (2)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同期总出院人数
×10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和 抗菌药物使用率
药剂科 XXX 2018-05-09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 的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 ;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 /DDD值)。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抗菌耐药
性问题,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确保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旨在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背景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
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甚至出现多药耐药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威胁。

控制措施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制定并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制度,其中包括: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内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
使用;
2.加强医护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水平;
3.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分析使用数据并及时调
整;
4.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5.提倡多学科合作,制定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依赖。

意义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对于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面可以延长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周期,确保其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结语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不仅是对医疗
机构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对维护抗菌药物疗效、减少抗菌耐药性的重要举措。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解析与控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解析与控制
关于DDD ATC/DDD系统
ATC/DDD系统提供了药物应用研究的工具,藉 此提高药物应用水平。 维持长期稳定的ATC编码和DDD值,有利于研 究药物消耗的趋势,不至于因系统的频繁改变 而使得类似研究变得复杂化。 ATC/DDD系统提供了稳定的计量单位,使得不 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人种之间,药物应用 研究具有统一的标准,具有可比性。 ATC/DDD系统本身不适于指导医保、定价和干 预治疗
每日DDD数
0.75
1.0 1.5 2.0 0.86 1.14 0.75 1.0 1.5 2.0
HAP治疗药物推荐剂量的DDDs
DDD 日推荐量 DDD值
14 12 10
8 6 4 2 0
4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例题
本例题为计算方便,以一月为例,药物使用也相对简化。
假设某三甲成人医院,床位数2000张,平均住院日10天。则每个月出院 患者为6000人,收治患者人天数为60000人天。

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00
该抗菌药物消耗量
2.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 =
DDD值(克/DDD值)
3. 某个抗菌药物消耗量=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4. DDD值:协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5.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收治患者人数×同期平均住院天数
“史上最严限抗令”今起 实施,普通感冒抗菌药不 能随便开
三级医院药物使用评价指标
MOH China 2011
医疗机构合 理用药指标
处方指标
1. 每次就诊平均处方药物数 2. 均次就诊费用 3. 每次就诊处方抗菌药物比率 4. 每次就诊处方注射药物比例 抗菌5药. 物处指方标基本药物比例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感染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制定和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了合理地利用抗菌药物,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以指导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决策。

2.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制定根据当地疫情状况、患者病情和药物供应情况等因素,二级医院制定了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药物使用范围: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及每种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规定了不同感染病情下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明确了在感染症状出现后多长时间内应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以尽早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的调整原则:规定了在患者病情好转或恶化时如何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3.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执行与监测为了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有效执行,二级医院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机制。

医院将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指导和培训。

同时,医院还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合作,监测耐药菌株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4. 结语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实施对于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医生和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病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最新内容,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为医院感染科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由该办公室负责日常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办公室成员为医务科、感染管理、护理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药剂、呼吸等科室抗菌药物指导专家。

2.我院抗菌药物每月住院病人使用率应控制在60%左右,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应控制在20%左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100人/天左右;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30%左右。

3.目前我院共有25种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二线)和“特殊使用”(三线)分级管理,药剂科每季度公布我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分类。

4.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必须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审核签字同意后才能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会诊同意签字后才能使用,但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伊曲康唑注射剂等卫生部规定的特别管理品种除外。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在下列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可越级使用,但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1)感染病情严重者:①菌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疗;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O.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2021/5/18
11
二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使用指征、选药、用药时机、疗程
3 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
• 静脉滴注给药 在术前0.5~2小时内,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
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在病房给 药为时过早,应予摒弃)
•剖宫产手术应在夹住脐带后给药。 •需肠道准备者术前24h内给药。 •万古霉素可术前>2h给药. •必须保证抗生素有效浓度覆盖手术的全过程。手术时间超过 3h或失血>1500ml,术中应给予第二剂;使用半衰期较长的 抗生素则无需补充给药(如:头孢曲松)。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 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5.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非限制级不低于30%;限制级不低于 50%;特殊限制级不低于80%;还要注意无菌体液送检率。
2021/5/18
4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 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2. 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 或创伤手术。
2021/5/18Fra bibliotek13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 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38号文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 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但是在医疗实践中,手术预防用药经常无适应证而用药, 这种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增加了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机会, 也提高了发生ADR的可能性和促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 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 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全部内容。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目的: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如分组(手术组、非手术组或预防组、治疗组)计算,同期总出院人数不相同时要考虑权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目的:测量每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几种抗菌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品种数: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统计。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三。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目的:测算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医学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学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学资料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对控制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重和复杂,引了起全世界高度重视。

一、DDD 值对此,卫生部设定了相关考核指标,力争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颁布了抗菌药物统一的限定日剂量(DDD)值。

DDD的定义为抗生素用于主要适应症的成人每日常用剂量,它是一个定值,由卫生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它不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也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上的等效剂量。

1)DDD值的来源于WHO制定的数据,并且由卫生部收录和发布。

例:阿奇霉素的DDD值为0.5g,即成人每日的常用剂量为0.5g。

2)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DDD值也有所不同。

例:环丙沙星口服DDD l.Og;环丙沙星注射DDD 0. 5g3)B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制剂,如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在计算其DDD时,只考虑主要药物(如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舒巴坦等)的量。

例:哌拉西林的DDD为14g,哌拉西林舒巴坦的DDD也为14g。

二、DDD 数(DDDs)DDD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它反映了抗生素的用药频度,并且可以累加。

例:头抱哌酮舒巴坦的每日消耗量为3g, DDD值为4g,则每日DDD数为3:DDDs大,表示对该(类)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s小,则表示对该(类)药的使用较少。

DDD数(DDDs)主要反映了药物的使用合理性问题,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的影响。

不同药物的DDD数可以累加,不同部门(科室或医院)的DDDs 也可以累加。

例:甲医院的头抱地尼胶囊的DDD数为8. 33,注射用头胞西丁钠的DDD数为16. 67,则这两种药物的DDD数之和为8. 33+16. 67二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