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

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我院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的阶段性评估如下:1.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1.1统计表
1.2 折线图
2022年第1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由表1.1、1.2可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3月高于规定的标准20%,月平均使用率为23.03%,未达标。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均低于规定的标准40%,月平均使用率为15.11%,达标。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2.1统计表
2.2折线图
由表2.1、2.2可知,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高于规定的标准60%,月平均使用率为63.11%,未达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月均不达标,月平均使用强度为71.25DDDs,高于规定的标准40DDDs,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考核与管理。

3.原因分析:
主要还是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的要求不够重视,虽经过多次培训,大部分医生还没有掌握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

4.改进措施
药剂科将联合医务科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督查和处罚力度,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使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达到标注。

药剂科
2022年4月10日。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当今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过度和不当的抗菌药物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并有效遏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并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合理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某一地区或机构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量。

通常以药物数量、频次、剂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来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反映了某一地区或机构对抗菌药物的需求程度,也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 医生开具处方:医生对抗菌药物的开具处方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医生的处方习惯、知识水平和临床判断能力均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2. 医院管理措施:医院制定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重要影响。

包括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处方行为、监督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 患者期望与需求:患者的期望和需求也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一些患者由于对抗菌药物的误解,过度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导致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因此,增加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三、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1. 增加医生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优化处方行为,并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 加强医院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指南,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评估,规范处方行为,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3. 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引言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逐渐增大,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管理制度我院目前缺乏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导致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缺乏约束和规范。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而增加抗菌药物的强度。

2. 临床病例复杂性我院所处的区域性医院,常常接收到一些疑难病例或合并症患者。

由于这些病例的复杂性,医务人员可能倾向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

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难以避免地增加。

3. 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一。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的知识,导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出现。

4.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一些患者对抗菌药物有过度的期望与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迅速治愈疾病。

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患者时,可能会过度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5.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

缺乏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使得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解决方案1.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和约束。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了解,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知识普及组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抗菌药物的认识。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研究,不断更新抗菌药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3.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患者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度期望和需求。

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的宣传和推广。

4. 建立监管反馈机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及控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及控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及控制首先,解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需要考察三个方面的因素:人群的使用频率、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

人群的使用频率是指在其中一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比例。

使用频率过高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压力,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使用剂量是指每次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大小。

过高的使用剂量会增加药物对细菌的选择压力,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使用时间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的机会,进而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其次,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应加强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医师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此外,还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和社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最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进行监管,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抗菌药物研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缓解抗菌药物耐药问题。

总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解析及控制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教育宣传、医师培训、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耐药问题的发生率,保护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与应对引言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与过度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常见病原菌变得难以治疗。

同时,耐药菌株的传播也加剧了感染疾病的风险,使得原本可以通过抗菌药物控制的疾病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其次,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导致了人体内部菌群的失调,可能引发肠道菌群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还对整个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原因分析1. 前线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误解:一些医务人员存在误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物的观念,容易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2.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一些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速度和效果要求过高,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甚至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3. 缺乏监管和教育:在一些地区,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正确用药观念也未得到重视。

4.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不信任感和矛盾也导致了部分医务人员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应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策略1. 完善政策与监管:加强对抗菌药物销售与使用的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店等的抗菌药物处方和销售行为。

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对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予以处罚。

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知,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宣传与培训,并推广使用基于循证医学的抗菌药物处方决策支持系统,使医务人员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 加强患者教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抗菌药物的作用与应用范围,鼓励患者遵从医嘱,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4. 增强科研力量: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研发与创新投入,发展新型抗菌药物。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自查报告模板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自查报告模板

医院2021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 DDDs/百床·天情况说明及整改报告模板省药事质控中心:我院2021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3.4DDDs/百床·天,超过了国家规定值,现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做自我调查说明。

一、自查情况:1、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2、部分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偏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对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做出评估,未能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3、部分患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

4、存在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的情况,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未能做到根据感染部位、年龄、既往史、用药史、住院史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导致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延长。

5、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疗程偏长的情况。

6、存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未依据抗菌药物的代谢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用量。

二、自查整改报告: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的控制感染,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制定以下整改措施: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

2、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我院临床药师每月定期对病区医嘱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上报医务科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使用量、使用金额前十的抗菌药物进行公示。

3、认真落实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要求临床药师每周不小于3次的临床药学查房,对重点病人进行药学监护,如发现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讨论,并做好记录。

4、努力规范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高危因素、疗程适当,杜绝无适应症用药、长期用药、联合用药的习惯。

5、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医院考核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5年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的原因:1.使用疗程普遍过长。

(1)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疗程过长根据卫生部38号文,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建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Ⅱ类切口手术在无感染情况下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个别情况(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出血多(>1500ml)〔监测网培训〕;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颈椎、腰椎〕;c.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关节置换等;d.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可延长至48小时。

而我院外二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远远超过了48小时, 大部分均在3天以上, 有时甚至达5-7天;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如剖宫产术)普遍疗程在3-5天;(2)非手术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

2.无指征用抗菌药物。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 所以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我院个别科室仍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使用了抗菌药物。

3. 联合用药过多。

例如我院内二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在140-160DDDs之间波动, 一方面, 这与其收治的病种特点多为感染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 内二科每月联合用药比例均在70%以上, 个别月份高达85%。

此外, 外一科也存在类似情况。

4.重复用药。

例如头孢类药物的口服制剂与注射剂同时足剂量使用。

5.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普遍过大。

6.手术野有污染或污染可能。

清洁手术在术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或者环境洁净度未达标,导致手术野污染,势必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为降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力争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现给出以下建议: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 使用疗程: 严禁轻度感染使用中、重度感染剂量及疗程, 以减少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此外, 控制好Ⅱ类/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总结

抗菌药物专项检查第二季度分析报告一、2024年第二季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务科联合药剂科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每月进行检查,现将4-6月份的检查情况汇总如下: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详见下面的曲线图。

(一)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100100100抗菌药物处方数171614抗菌药物使用率17%16%14%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情况:4、5、6月份均低于20%,呈下降趋势。

(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月五月六月总处方数476463398抗菌药物处方数269255217抗菌药物使用率56.51%55.08%54.52%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以下,我院4-6月份均低于控制线,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三)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图表3):分析: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我院4-6月使用率均高于30%,但使用率呈逐月下降趋势。

使用率偏高,原因是:1、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应用抗菌药物;2、我院感染性手术较多,清洁手术较少,清洁手术多集中于腹股沟疝、闭合性骨折,以上均需应用体内植入材料,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四月五月六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9.8838.3537.74(图表4):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4-6月份的使用强度均低于40DDDs,符合标准。

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情况2024年第二季度医院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1)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及时;更换及停止抗菌药物,病程记录未说明理由;(2)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3)越级使用抗菌药物;(4)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较高,预防性使用选择限制级药物,如头孢曲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

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结论: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转向合理用药,但还是存在用药过于集中,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达到合理用药[1]。

[关键词]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已在严格执行中,从我院监管的这两年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科室有外一科,外二科(2012年8月成立),内一科,内二科(2013年9月成立),儿科(2012年6月成立),急诊科(在2012年前两季度基本上不收住院患者,所以没有统计意义,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统计),妇产科。

1.2 方法利用我院中联软件系统对院科两级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按季度进行统计,把数据导出EXCEL2003,由于我院的信息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抗菌药物的规格,数量,金额,人工把规格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含量,才可以作数据处理[2]。

用含量乘以该抗菌药物总的使用数量就可以得出该抗菌药物在这一季度的消耗量,用消耗量除以该抗菌药物的DDD值(根据WHO推定的限定日剂量),就可以计算出该抗菌药物的DDD数,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各科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乘以100除以各科同期患者住院总天数得出。

全院的抗菌药物也是由此方法计算。

1.3 数据处理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中联软件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具有比较意义:
院科两级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1):
用折线图形式表示,更加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科室在各季度的住院患者使用强度。

见表(2):
2. 结果通过对2012-2013年8个季度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发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说明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方面已以初见成效,但我们距离国家控制的标准还差得太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到国家标准。

3. 讨论分析
3.1 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时有误差,有些科室的住院患者里面有儿童,因为从我院的信息系统里收录的数据是抗菌药物的数量,不是从医嘱里得到的真实剂量,如果规格是1g每支的药物,患者只用了0.6g,但在计算强度时仍按1支计算;另外,皮试用药、冲洗的、患者医嘱退的抗菌药物,科室结余回收的抗菌药物,这样就导致累计DDD值偏大,所以计算出来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就会偏高。

同样,我认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儿科病人也不适用,除了DDD值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以为,还有就是废弃的
药物过多,如果用这种方法来限定儿科用药有些不符合,儿科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科室自行比较,还需要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3.2我院如何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从我院监测的数据来分析,在符合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要求,能够控制患者临床感染指征的前提下,尽量使每天用药量低于该药品的DDD值;在患者住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合理的抗感染疗程),尽可能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样有利于减少DDD数,从而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是一个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是一个粗略估计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于患者个体,不建议仅仅根据DDD 数选择抗菌药物,而应根据病情和作药指南来合理使用药物。

3.3我院下一步将如何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目标,由于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差异,各科用药强度按一个标准是不适宜的,调查各科及全院抗菌药物的DDDs,再根据相关数据和要求制定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3]。

如外一科的标准可以高于外二科的标准,内一科的标准可以高于内二科,而且这个目标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整。

这样平均下来,不但控制了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还降低了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