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工具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PDCA循环工具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工具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比PDCA循环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前后使用基本情况。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均达到我院规定指标。
结论:应用PDCA循环原理制定的抗菌药物管理方案,有效改善了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著提高了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抗菌药物;药物管理;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173-02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根据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5〕42号),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
现总结分析效果评价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统计我院临床科室干预前(2015年)和干预后(2016年、2017年、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2.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施2.1 计划阶段2.1.1分析现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对2015年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情况如下: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②医生经验用药或习惯性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病原菌送检率低,③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多,使用时间过长,④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未能全部控制在术前30min~1h2.2.1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存在问题,我们采用鱼骨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见图。
图2.1.3制定目标从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方面着手[2],坚持“多管齐下”的综合干预方法对其合理应用进行管控,促使医生形成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节约医药资源,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控制医院感染;避免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3]。
PDCA循环在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PDCA循环在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阶段: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设定相关目标和指标,例如减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提高合理使用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当前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1.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临床数据库、医疗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如使用频率、使用指征、使用时长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制定改进目标:基于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改进目标,如降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20%。
3.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例如,设置抗菌药物监测与管控小组,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制定临床指南等。
第二阶段:执行(Do)在执行阶段,将制定好的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1.实施改进措施: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实际操作,并监测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2.收集反馈数据:通过临床数据库、医疗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实施改进措施后的相关数据。
3.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改进目标。
第三阶段:检查(Check)在检查阶段,对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明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比较结果与目标:对实施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看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分析问题原因:如果实施结果与目标有差距,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可能是改进措施不够合理,也可能是执行不到位等。
3.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调整改进措施、加强培训等。
第四阶段:行动(Act)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调整改进措施: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2.实施改进措施:根据调整后的改进措施,再次进行实施,并进行监测和收集数据。
PDCA在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眼耳鼻咽喉科循环案例护理课件

度得到有效控制,说明对策实施有效。
指标改善程度
0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下降幅度较大,说明PDCA循环在降低眼耳
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效果显著。
患者受益情况
03
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机会减少,有助于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和传播风险,患者受益明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PDCA循环可以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 合,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临床路径的实 施效果和管理水平。
护理管理
在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帮助 护理人员制定计划、执行任务、检查 效果和采取行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 率和质量。
02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计划阶段(Plan)
总结问题
明确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的原 因,包括不规范使用、预防性使
01 PDCA循环的概述
PDCA循环的定义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包 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行动)四个阶段。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管理 质量的不断提升。
PDCA循环的特点
对患者和医院的影响
01
02
03
04
耐药性增加
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会导 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感染更
难治疗。
不良反应增多
抗菌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医疗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增加了患 者的医疗负担。
医院感染风险增加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 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增
加。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P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召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图2 病历七日归档率不达标的特性要因图图2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表示票选所得要因图3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评价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科学、管理规定培训不到位、缺乏计算方法培训、质控管理力度不够和手卫生把我不严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D 5.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一对策名称进行手卫生指征培训主要原因手卫生指征把握不严改善前:1.不能根据手卫生指征洗手;2.洗手意识不强。
对策容:1.和感控办沟通交流,分批次、分层次进行手卫生培训;2.利用斯菲克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考试平台,全院围进行手卫生考核。
P 对策实施:负责人:朱长远实施时间:2017.11.20-2017.11.26实施地点:门诊综合楼三楼大会议室DA对策处置: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C对策效果确认: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40DDDs以下。
48.735.837.35101520253035404550改善前(9月份)改善中(10月份)改善后(11月份)A 7.检讨与改进7.1活动检讨活动项目优点缺点或今后努力方向主题选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统计是每个医疗机构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同时,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使其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目标设定设定目标与国家规定的工作目标一致保持目标解析全面考虑工作各个环节,能运用品管手法解析在解析中层次还需全面。
对策拟定群策群力,可实施对策多对策实施与检讨通过对策实施,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今后更严格保持各项对策的实施,保证对策的持久性效果确认能以数据来说明获得实际改善效果确保改善结果的持续性。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DCA 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质量问题1.1 选题理由1.1.1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明确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
1.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等问题,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迫在眉睫。
1.1.3 运用管理工具,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2 活动计划拟定月份 周次步骤WHATWHO HOW WHEREWHEN2017 年 10 月 2017 年 11 月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 月负责人工具 地点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朱长远头脑风暴主题选定 会议室王伟伟 计划拟订 甘特图 办公室朱长远 P现况把握 和目标设 定 折线图 办公室刘海杰 解析鱼骨图 会议室头脑风暴会议室刘海杰对策拟订 D对策实施 朱长远 PDCA 临床科室 C王伟伟 效果确认 折线图 办公室 D头脑风暴王伟伟会议室检讨改进为计划线为实施线1.3 现况把握通过临床药学室提供的2017年1月-9月份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符合40DDDs的指标要求,如图1所示:807071.860505665.152.251.55355.751.948.740302010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7年4月2017年5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8月2017年9月图1 全院住院患者2017年1 月-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4 确定目标值本次改善目标为: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0DDDs以下。
P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召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然而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药物耐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接近70万。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住院患者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对象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为了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模式。
本研究旨在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循环反复改进的方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阐述住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是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风险。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使用强度较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其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通过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医生存在过度开具抗菌药物的现象,部分患者存在盲目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导致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攀升。
由于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了解不深,容易出现抗菌药物选择不当或用药方案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风险的加大。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通过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该问题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自2014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之中。
随机抽取实施管理前(2013年)和实施管理后(2014年)的本院住院患者各8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88例患者,其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药品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等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方面,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引入至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工作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和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以及药品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提高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实施管理前(2013年)和实施管理后(2014年)的本院住院患者各88例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前病例组中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36.41±18.29)岁,手术41例,非手术47例;管理后病例组中男53例,女35例,平均年龄(37.49±17.08)岁,手术47例,非手术41例。
管理前后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手术与非手术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计划阶段工作内容和方式首先就本院2013的住院患者抗菌物使用具体情况实施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不合理使用问题为: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Ⅰ类切口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达标,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未达要求,抗菌药物超剂量超频次使用现象严重,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机不准确等。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摘要】本研究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旨在降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通过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
随后,我们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了实际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详细描述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成功降低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结论部分强调了PDCA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了有效方法,有望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临床实践,效果评估,降低,管理模式,研究意义,目的,临床实践,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抗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
住院患者因其病情较为复杂和特殊,常需要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然而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容易导致严重的耐药性问题,还可能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耐药性问题,并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控,有望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促进治疗方案的优化和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通过对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临床实践的过程描述和效果评估,验证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的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医护人员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运用管理工具,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2 活动计划拟定
WHAT
WHEN
WHO HOW WHERE
月份 2017 年 10 月 2017 年 11 月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 月
周次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负责人
PDCA 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质量问题
1.1 选题理由 1.1.1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明确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 1.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等问题,加
对策方案
评价 可行 效果
总 分
选 定
提案人
性性
实施计划
负责人
对策 编号
手 卫 进行手卫生指征培 生指 训
45
37 82
王伟伟
2017.11.202017.11.26
王伟伟
对策 一
征 把 应用小包装手消,
握 不 方便携带
32
42 74
李贵达
严
加强监督和反馈
36 44 80
朱长远
2017.11.272017.12.10
加强无菌操作
1 1 1 3 3 3 5 1 1 4 23 1 3 3 5 3 5 5 3 5 3 36 3 3 1 3 1 1 3 1 3 1 20
培 训
使用强度计算 缺乏计算方法培
公式不理解
训
各管理规定培训不到位
5 5
5 3
3 3
3 1
5 3
5 5
3 3
3 5
5 5
5 42 3 36
管 理
科主任医嘱审 质控管理力度不
人
非细菌感染性疾 病
1
3
3
1
1
1
3
3
1
3 20
员
应用指征不足
围手术期用药不 规范
3
1
5
5
3
3
1
5
1
3 30
感染治愈者带药 出院
1
1
3
1
1
3
1
3
3
1 18
品种选用不科学
3 5 3 5 5 3 3 5 3 3 38
联合用药不适宜
3 3 1 1 5 1 1 3 1 1 20
呼吸机患者护理不足
方 法
手卫生指征把握不严格
42 86
刘海杰
2017.12.252017.12.31
朱长远
对策 四
力 度 签订抗菌药物合理
不够 应用责任状
42
40 82
史翠霞
2017.12.252017.12.31
朱长远
对策 四
加大扣罚力度
44 46 90
刘海杰
2017.12.252017.12.31
朱长远
对策 四
各 管 进行抗菌药物合理
理 规 应用的培训
42
36 78
王伟伟
定 培 全院下发《抗菌药
训 不 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36 36 72
王俊东
到位 则(2015 版)》
缺 乏 临床药师分批次进 计 算 行抗菌药物使用强 方 法 度计算方法的培训 44
38 82
2017.12.11季娟 2018.12.24
沈伟
对策 三
培训
注:全体成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以 5、3、1 分评分,共 10 名成员,总分 100 分,依据 80/20 法则,80 分以上为实施对策,共票选出 7 个对策,依据对策的共性,合并为 4 个对策。
2017年2月
2017年3月
2017年4月
2017年5月
2017年6月
2017年7月
2017年8月
2017年9月
图 1 全院住院患者 2017 年 1 月-9 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4 确定目标值
本次改善目标为: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 40DDDs 以下。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步骤
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
主题选定
朱长远
工具 地点 头脑 会议室 风暴
计划拟订
现况把握
P
和目标设
定
王伟伟 甘特图 办公室 朱长远 折线图 办公室
解析
刘海杰 鱼骨图 会议室
对策拟订 对策实施 效果确认
D
头脑 刘海杰 风暴 会议室
C
朱长远 PDCA 临床科室
D
王伟伟 折线图 办公室
检讨改进 为计划线
D
5.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 对策名称 进行手卫生指征培训
大原 因
中原因
小原因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员 总 选 员 1 员 2 员 3 员 4 员 5 员 6 员 7 员 8 员 9 10 分 定
经验治疗失败 1 3 3 1 1 1 3 3 3 3 22
疗程长
药敏结果指导用 药作用不强
3
3
1
1
1
1
1
3
3
1 18
未及时停药 1 1 1 3 3 1 1 3 3 1 18
核不到位
够
信息系统不支 科室不能实时知
持
晓数据
3 1
5 3
3 1
3 1
5 3
5 3
1 1
3 3
5 3
3 36 5 24
医嘱点评反馈不到位
3 1 5 1 1 3 3 1 3 5 26
环境
患者要求应用抗生素
3 1 1 3 3 1 3 3 1 1 20
注:如有小原因,请对小原因中的项目进行评价,重要 5 分,一般 3 分,不重要 1 分。
表示票选所得要因
图 3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 评价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科学、管理规定培训
不到位、缺乏计算方法培训、质控管理力度不够和手卫生把我不严是影响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P
4.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表 2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对策拟定表
要因
朱长远
对策 二
抗 菌 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38 37 75
沈伟
药 物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 选 用 科室,指导医师用 42 品种 药
40 82
季娟
2017.12.112018.12.24
沈伟
对策 三
不 科 加大抗菌药物临床
学
合理应用培训
42
32 74
沈伟
质 控 制定各科室抗菌药 管 理 物使用强度目标值 44
为实施线
头脑
王伟伟
会议室
风暴
1.3 现况把握 通过临床药学室提供的 2017 年 1 月-9 月份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全院住院患
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符合 40DDDs 的指标要求,如图 1 所示:
80
70
60
50
56
40
71.8
65.1
52.2
51.5
55.7
51.9
48.7
53
30
20
10
0 2017年1月
召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抗菌药物使用 强度超标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图 2 病历七日归档率不达标的特性要因图 图 2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
P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定要因评价表,通过评价打分,依据 80/20 原则确定要因。
表 1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要因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