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森林火灾检测预警系统初步

– 33 –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9期
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空中巡航的方法比较具有优
势,该方法的优点是巡护视野宽阔、速度迅速、观察全
面、机动性强等特点,但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该方法就不
能够发挥其具有的优势,如夜间、阴天、下雨、下雪大风
2 火灾检测预警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森林火灾都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给人类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国内外对于森林防火的重视程度也是 高于其他自然灾害的。森林火灾主要是由森林局部气候干 燥和易燃物自燃引起,森林火灾的对流性很强,对树木的 危害程度严重,可以使70%至100%的林木被烧死,同时对 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火灾具有燃 烧周期长、损害面积大、损害强度大、经济损失严重等特 点;且森林火灾的影响因素条件受可燃物种、火灾环境、 火灾地形、气象条件等因数的影响,人工预测和人工发觉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国内森林防火主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地面巡护、 塔台观测、空中巡航、卫星监测等手段。目前国内森林防 火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比较单一,与当前的高新技术联系 不够紧密,如地面巡护受地形、地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限制,从而导致地面巡护的人力资源投入过大,且由于地 面巡护个人的视野狭窄,导致地面巡护的森林面积相对较 少,交通不够便利的偏远山区鲜有巡护;塔台观测主要针 对偏远林区,但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如观察效果受到观测 塔台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形的影响,有观察死角和观察空 白区,如果在大雾天气发生火灾则很难被观测到,所以塔 台观测森林火灾的准确率比较低,且误差大,塔台观测人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9期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建设
森林火灾检测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公布日期】2024.09.09•【文号】国森防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正文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森防发〔20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指导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森防指)及其成员单位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国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隐患,不断强化系统建设,制定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推动森林草原火灾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整体谋划,统分结合。
统筹设计规划、统一技术标准,上下各有侧重一体化建设。
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建立纵横联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推动各级森防指及其成员单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坚持需求牵引,直达末端。
聚焦大火巨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服务基层、保障一线,加强灾前、灾中、灾后的跟踪研判,实现火灾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加快新技术、新应用推广,完善业务支撑,不断提升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二、多级共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体系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体系以现有全国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系统为依托,以应急管理、林草、气象等部门业务系统为支撑,深化协作配合,汇聚感知数据,完善会商研判,形成科学精准的预测预报成果,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预警,强化响应联动,实现预警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
森林火险等级及预警系统

中风险等级
总结词
中风险等级表示当前森林火险状况有所上升,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详细描述
在中风险等级下,森林内的可燃物湿度有所下降,植被较为干燥,容易引发火 灾。气象条件可能变得较为干燥,风力略有增加,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人为 因素引发火灾可能性略有上升,但仍属于可控范围。
高风险等级
总结词
高风险等级表示当前森林火险状况非常高,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预警系统的技术实现
气象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点设置
在森林区域设置多个气象数据采 集点,包括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降水量等。
实时监测
利用自动气象站和卫星遥感技术 ,实时监测森林区域的气象变化 。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火险等级评估模型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火灾发生情况, 建立火险等级评估模型,预测未来火 险等级。
02
03
04
监测功能
实时监测森林的火险等级,及 时发现潜在的火灾风险。
预警功能
根据火险等级,向相关部门和 人员发出预警,以便及时采取
应对措施。
信息发布功能
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 给相关人员,提高人们的防范
意识。
辅助决策功能
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 助其制定有效的火灾应对方案
。
预警系统的组成
监测设备
森林火险等级及预警系 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森林火险等级划分 • 预警系统概述 • 预警系统的技术实现 • 预警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森林防火的预警系统与监测技术

森林防火的预警系统与监测技术导语:森林火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对森林防火的预警和监测能力,各国纷纷研发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系统。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森林防火的预警系统与监测技术。
一、红外线烟雾监测技术红外线烟雾监测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森林防火监测技术。
该技术通过安装红外线传感器,能够及时探测到烟雾的存在。
当烟雾被探测到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将信息传输给相关人员。
这样,火灾可以在初期被及时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扑灭,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
二、无人机火点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快速监测森林中的火点情况。
相比传统的人工巡逻,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的森林,并通过实时图像传输将火点信息及时传达给指挥中心,使得灭火行动能更为迅速和精确。
此外,在火灾蔓延过程中,无人机还能够实施空中喷水等灭火手段,进一步控制火势蔓延。
三、气象监测系统气象因素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对于预警森林火灾非常重要。
该系统可以监测气温、湿度、风力和降雨等因素的变化,并能够及时预测火灾爆发的可能性。
通过与其他监测系统结合,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或无人机,可以实现对火灾的准确监测和预警。
一旦气象条件出现火灾发生的迹象,相关人员可以立即采取防火措施,及时扑灭火灾。
四、地面监测网络除了上述技术,地面监测网络也是预防和监测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面监测网络包括了传感器、视频监控和通信设备等,分布在森林中的各个关键位置。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火灾的迹象,例如温度升高、烟雾产生等。
一旦发现异常,地面监测网络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地面监测网络的部署,能够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全面覆盖监测,最大程度地避免火灾造成的损失。
总结:森林防火的预警系统与监测技术在预防和应对森林火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第1篇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不断丰富,森林防火工作日益重要。
为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实现森林火灾的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处置。
2. 提高森林火灾预警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
3. 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三级架构、四级应用”的设计模式,即:(1)国家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2)省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3)市、县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4)基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应用。
2. 系统组成(1)监测系统:包括地面监测站、无人机、卫星遥感等;(2)通信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3)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息发布、接收、处理等;(4)指挥调度系统:包括火情信息处理、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管理等;(5)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火情档案、防火设施设备、防火人员等。
四、实施方案1.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域设立地面监测站,配备火情监测设备;(2)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森林火情监测,实现火情及时发现;(3)建立森林火情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 通信系统建设(1)建设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网络,确保火情信息的快速传输;(2)建立防火通信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统一接收、处理和发布;(3)配备火情信息接收和处理设备,提高火情信息的处理效率。
3. 预警系统建设(1)制定森林火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森林火险的动态评估;(2)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3)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责任人。
4.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1)建立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响应流程;(2)建立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3)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扑火队伍、扑火设备、交通工具等。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文本
发布
设备
查询
影象
科技
知识收整
图片
知识存储
知识发布
指挥
预案
方案
知识库
共享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系统截图
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指挥体系
组织机构
战术系统
保障系统
服务保障
• 通讯
• 医疗
• 粮食
支援保障
• 补给
• 设施
• 交通
指挥官
新闻官
安全官
联络官
作业组
特遣队
计划组
资源
后勤组
通讯
财务组
采购
•
•
•
•
•
•
•
•
• 二/三维扑火预案部署
• 二/三维动态预案推演
• 二/三维电子沙盘指挥
• 二/三维扑火预案输出
• 二/三维态势标绘
• 二/三维联动展示
• 通视分析、监控点优化
跟踪、定位
•
•
•
•
日常巡视,确保任务落实
救灾资源,一目了然
应急队伍,实现有效突击
撤退线路优化,确保一线人员安全
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截图
辅助决策管理系统
科学的灾后评估体系
多种技术手段
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前端与后端
智能的监测预警体系
全生命周期
平战结合的业务体系
智慧
规划设计
监测预警
火场分析
指挥决策
灾后评估
日常办公
规划讨论
演练、实战
监控、破案
对传统业务的提升
•
•
•
•
•
•
林区防火规划优化提升
森林防火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

四川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发生后,宁南县专业扑火队星夜驰援,英勇无畏。
3月31日凌晨1时20分,由于风向突变、风力陡增,18名扑火队员和1名向导壮烈牺牲。
澳大利亚的山火燃烧了四个多月,燃烧面积已经达到了600万公顷,释放二氧化碳超过3.5亿吨,这相当于澳洲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
并且导致了超过5亿只动物死亡,可见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灾害的发生的随机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能造成较大的损失的特点,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林业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环境污染。
一旦有火灾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
如何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火灾隐情。
数字化森林监控已成为及早发觉,排除森林火灾隐情的必要手段。
二、系统总体构成森林防火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采用“边缘计算+AI”技术,在前端利用视频监控技术结合智能化的烟火识别技术,对数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测,通过智能化的森林防火预警手段,不仅可以实时监看和记录森林资源情况,而且采用了智能化的监测机制,通过智能化设备自动完成对森林资源的火灾监测和报警,辅助森林防火监测人员完成对森林资源的自动监测,是一种由传统的人工监测转变为由机器自动监测的智能化科技手段。
系统通过在运营商铁塔、现有的瞭望塔、新建铁塔或立杆等设施基础上,采用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智能双光谱识别系统、摄像机、长焦镜头及后端监测管理软件实现对森林防火区域可视范围内火情的“自动扫描、自动发现、自动报警、自动定位”。
双光谱识别系统能够克服雾霾天气对可见光摄像机成像的影响,以及红外摄像机抗遮挡能力差、图像不直观等单一智能识别系统存在的缺点,提高林火智能识别能力,达到全年、全天候的高效智能识别预警。
三、系统流程系统全天候24小时自动对前端林区进行扫描,当前端林区出现火情时,系统会自动识别火情并向后端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同时会将火点位置在地图上精确定位,一旦火灾确定,决策人员可以通过视频追踪、资源查询、火情推演、预案管理等功能进行扑救会商并制定详细的灭火作战方案,然后将灭火作战方案下发至各个执行单位,决策人员还可通过系统对人员、车辆、物资、通讯设备等进行指挥调度达到快速消灭火灾的目的。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研究近年来,森林火灾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何在火灾发生前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将火势扑灭在初期,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关键。
因此,研究一套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系统背景现在,为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在不同地区都建有了森林防火监测站。
这些站点安装了摄像头、温度、湿度等传感器。
这些站点之间的信息独立,互相隔离,不能够很好的协同处理和分析。
各地防火部门之间也缺少联动合作。
对于一个预警系统来说,不具备综合防控能力,难以及时、准确的预警和处理火情。
2.系统设计要求(1) 系统可靠性:对于防火预警系统的度量,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
防火系统必须确保最高的系统可靠性,包括设备系统、数据传输、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实现传感器监测点的实时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省钱且高效:如果一个防火预警系统需要巨额资金的成本,并并需要长时间才能实现和启动,那么它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另外,它需要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检测火情,以便防止火势扩大。
如果一个系统的预警响应仅限于当前发生的事件,就会存在一种跟不上现实需求的局面和感知缺失的现象。
因此,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数据。
(3) 可管理:对于一套预警系统来说,管理员必须能够对系统进行监管,以便可以及时响应任何事件。
此外,防火预警系统必须确保可以在扩大范围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管理和升级。
3.系统设计方案(1)技术选型。
研究团队选择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共享,支持大规模、实时、高效、可扩展、可靠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
(2)系统架构。
基于云计算框架构建架构,并应用前后端分离的思想进行整体布局,将整个系统需求分为监测模块、领导模块、处理模块、预警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其中监测模块使用传感器进行监控和信息输入;领导模块用于监控指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外部数据;预警模块对数据进行预警和提示;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系统资源的管理、故障排除和用户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一、背景介绍 (1)1.1项目背景 (1)1.2国内森林防火现状 (2)1.3建设依据 (3)二、建设方案 (4)2.1系统概况 (4)2.2功能特点 (5)2.3产品信息 (7)三、系统优势 (9)四、平台软件 (10)4.1视频监控 (10)4.2录像管理 (10)4.3数据转发 (11)4.4语音功能 (11)4.5报警管理 (11)4.6电子地图 (12)4.7权限管理 (12)4.8安全管理 (12)4.9系统管理 (12)4.10报表管理 (14)4.11Web配置及监控 (14)五、监测设备 (14)5.1颗粒物传感器 (15)5.2风速传感器 (15)5.3配置参数 (16)一、背景介绍1.1项目背景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且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更是匮乏,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森林资源如此匮乏,却往往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饱受森林火灾的致命侵害,大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所以,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不容忽视的任务。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破坏时间短,扑灭困难大等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所以,是否是火灾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立即扑灭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扑救是否及时则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火情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
为了有效控制森林火灾,提高火情预警准确率,降低劳动等成本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建立高科技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对森林环境、火情监测的解决方案。
通过远程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对森林颗粒物、风速、温湿度以及预警防火等级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管理。
项目的全面实施,可将全国大部分重点林区建立一套先进且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真正实现有效宣传、提前预警、精确定位、科学调度、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林火损失。
1.2 国内森林防火现状(1)地面巡护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控制人为火源,深入瞭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
对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
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2)瞭望台监测瞭望台监测,是通过瞭望台来观测林火的发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报告火情,它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效果较好。
存在的不足是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它的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瞭望是一种依靠瞭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
另外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
(3)航空巡护航空巡护,是利用巡护飞机进行林火的探测。
它的优点是巡护视野宽、机动性大、速度快同时对火场周围及火势发展能做到全面观察,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但也存在着不足:夜间、大风天气、阴天能见度较低时难以起飞,同时巡视受航线、时间的限制,而且观察范围小,只能一天一次对某一林区进行观察,如错过观察时机,当日的森林火灾也观察不到,容易酿成大灾,固定飞行费用2000元/小时,成本高,租用飞机费用昂贵,飞行费用严重不足,这就需要用定点视频监测来弥补其不足。
(4)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
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
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存在的不足:NOAA-A VHRR准确率低,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核实,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火情核实十分重要。
当热点达到3个像素时,火已基本成灾。
这些监测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更高效、更智能的监测方式,更好的完善森林防火工程。
1.3建设依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法》《视频安防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A/T367-01)《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6677-96)《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森林资源非空间数据》DF01-1110《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DF01-1311《林业政策法规数据标准》DF01-1410《林业文献资料数据标准》DF01-143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1988年3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198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全国森林防火“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200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128号)二、建设方案2.1系统概况系统架构我国现阶段的森林火灾防范大多采取人工、纸媒的宣传教育和传统的防火指挥手段(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安排护林员或其它人员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野外火源进行人工巡查和管理、日常工作防范以护林员进入林区巡护为主、建立灭火扑救队等措施),一直未建立科学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与日益繁重的防火任务和火灾日趋增多的形势不相适应,常常因为防扑火手段落后而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大大增加了火灾的损失。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防火扑火工作的需要,采用新的现代化的林火管理技术,提高组织指挥决策水平,确保发生火情后,能迅速报警,科学调度指挥,最快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林火损失的“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自助研发的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高科技联网系统。
该系统以森林防火软件平台为核心,在指挥中心就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传输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设备实现多维一体化,除了可以实现火灾监控以外,还可以测风速、颗粒物、温湿度、预警防火等级等环境数据。
该监控系统主要由警示终端、监控终端、视频采集终端、数据监测及传输、服务器、监控管理软件、PC端、手机客户端等组成。
2.2功能特点通过系统建设,本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人员、车辆经过时触发语音侦测系统,发出语音及红、蓝、黄、白四色智能警灯警示,且每个季节自动定时交换语音播报内容;2.监控指挥屏幕墙可以实时显示前端采集点的图像,图像中同时包括相关数字信息如坐标、时间等;3.每个站点支持的4G高清视频采集、录音、高清夜视摄录一体机具备自动水平扫描、自动巡航、360度螺旋扫描、夜间模式扫描等多种扫描模式,通过现有设置的监测点,实现整个林区监视范围的全覆盖;4.所有视频图像进行全程录像存储,并可以对以往的历史图像进行查询和回放;5.预装电脑桌面、手持终端软件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数据可实时无线传输至指挥中心统一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省、市、县级联网;6.采用林火精确定位技术,具有预置位、运行轨迹编辑、实时回显位置信息功能;7.火情识别报警: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系统具有的火情识别功能,可及时告警并联动报警录像,提醒值班人员察看显示画面,及早发现火情及火点位置;8.监测参数:支持环境监测PM2.5、PM10、风速、温度、湿度和预警防火等级,当测得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9.系统安全性高,采用人员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功能和审核功能等方式对不同的角色设置相应权限,保证系统安全可靠;10.查询:采用时间流设计,可由时间、日期、前端采集点完成资料检索;11. GIS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地图基本操作功能,通过当前火点的位置、风速、温度、湿度等信息动态推演火灾蔓延的方向、面积、速度及强度,为扑火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动态管理,为防火扑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12.辅助决策功能:GIS信息系统提供最近扑火队前往火情点最短路径以及通往现场的主要道路和通行能力,提供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及赶赴火场的时间等重要信息。
13.带GPS定位、防盗系统,画面实时显示定位坐标,设备损坏、被盗时可及时发送报警至终端;14.火灾定位: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绑定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