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四川荥经县郭兵养殖大耳山羊走上致富路的农村创业故事

四川荥经县郭兵养殖大耳山羊走上致富路的农村创业故事

四川荥经县郭兵养殖大耳山羊走上致富路的农村创业故事当阳光透过薄雾撒向大地,四川荥经县*竹乡双红村九龙组大耳山羊养殖基地里,100只大耳山羊才睁开朦胧的睡眼,享用主人郭兵精心准备的早餐……5年前,郭兵从简阳“邀请”了100只大耳山羊定居九龙组,开始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大耳山羊的历程。

5年以来,郭兵经历了种养批量死亡、合伙人“散伙”、卖羊救基地等艰*和*楚,但他不服输、不言败,让大耳山羊在九龙组繁衍生息,也让寂寥的荒山有了人气,有了生机。

不服输养殖基地“死里逃生”1日上午,荥经县*竹乡双红村九龙组,雨后的山路有些泥泞。

沿着这条公路行驶两公里,就到了郭兵的山羊养殖基地。

基地门口,挂着“*竹乡大耳山羊合作社”的牌子。

进入基地,木条修筑的圈舍略显简陋,大小均等的格子就是大耳山羊的家。

用过早餐后的山羊,有的大腹便便地踱着步子,有的已经睡起了回笼觉。

“虽然现在只有100只山羊,但基地能幸存下来已经不错了。

”在养殖基地内转了一圈,郭兵紧锁眉头,道出了养殖大耳山羊的艰难。

时间回到2011年。

有着多年养殖山羊经验的郭兵,和两个战友筹钱成立了*竹乡大耳山羊合作社,在当地山林中建起了山羊养殖基地,从简阳采购回100只大耳山羊。

这种山羊是进口努比亚山羊与简阳本地山羊杂交后形成的优良种群,自然比普通山羊的养殖要求高。

初次饲养,因为技术不规范、气候不适应等多方面的原因,100只山羊死了20只。

出师不利,郭兵的战友害怕损失过大,便萌生了转卖养殖基地的想法。

眼看着一手建起来的养殖基地要易主,郭兵不服输,便回购了战友的股份,独自经营养殖基地。

因为资金有限,郭兵请不起工人,只得携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归隐”山林,一应事务自己亲手料理。

割草、喂料、防疫、配种……自从把一家人的心血和生计都投放在山羊基地之后,郭兵夫妻俩再也没有睡过懒觉。

“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给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五年来,看着一个个羊羔出生,一只只肉羊被成功销售,郭兵夫妇坚信,发展大耳羊养殖,不仅是求生存的依靠,更是致富的希望。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养殖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在养殖业中,养羊成为了许多创业者选择的方向,因为羊肉的市场需求大,而且养羊也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在这个行业中,有一位创业养羊致富的带头人,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位带头人叫李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创业者。

在大学毕业后,李明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

他的家乡地处西南山区,农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他对养殖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了解到现在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极大,因此他决定创业养羊。

创业初期,李明积极寻找资金支持,他因为创新思维和专业方案获得了当地银行的创业贷款。

他利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一批健康的羊苗,并租用了一块适宜的养殖场地。

然后,他针对市场需求,专门养殖山羊品种,提供绿色、健康的有机羊肉。

除了市场需求的把握,李明还非常注重科学管理。

他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招募了养殖技术专家和营销人员。

在养殖过程中,他采用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提高了养羊的效益。

他注重饲养环境的改善,为羊群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保证羊群的健康成长。

同时,李明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使用养羊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养殖情况的监控,及时调整饲养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李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养殖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的山羊肉供应一直稳定,无论是销售到当地还是远销他地,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

随着业务的扩大,他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养殖、屠宰和加工。

除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李明还非常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

他的养殖场积极采取生态养殖的措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同时,他还积极帮助当地的贫困户参与养羊产业,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李明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一个典型的养羊致富范例。

他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管理,成功打造了一支健康、有机的养羊产业。

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创业者和养殖业者学习和借鉴。

养羊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养羊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养羊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养羊致富带头人》
作为养羊产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李大明先生是一位养羊致富带头人。

他在养羊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和领军人物。

李大明先生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农民,他从小就对养羊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开始在自家的土地上试验养羊,并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养羊模式。

他不仅在养殖技术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还善于整合资源,与其他养殖户合作,共同推动养羊产业的发展。

他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共同发展,使得当地的养羊产业蓬勃发展,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在工作中,李大明先生一直本着“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推动着养羊产业的发展。

他引进了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带动了整个村庄的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李大明先生还乐于奉献和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并且帮助其他养羊户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养羊产业的发展。

在养羊致富带头人李大明先生的带领下,养羊产业在当地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典范。

他的事迹不仅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养羊产业,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李大明先生成为了地方乡村发展的一面旗帜和养羊产业的标杆人物。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羊肉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为了满足市场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创业养羊。

其中,一些养羊致富带头人成为了创业者们的楷模和榜样。

其中,李先生就是一位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

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的村子开始转型发展畜牧业,以养羊为主。

通过科学管理,李先生的养羊产业发展迅速,从最开始的几十只到现在的上千只。

他注重饲料的科学配方和羊群的防疫管理,使得羊肉品质得到了保障,深受市场的认可。

除了李先生,其它的创业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养羊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比如,一个创业者开发了新型饲料,不仅提高了羊肉的营养品质,还能够减少饲养成本;另一个创业者引入了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技术,使得养羊产业更加高效和便捷。

总的来说,创业养羊致富带头人是畜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将养羊产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他们的成功经验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方向。

- 1 -。

山东农民郭振娥回乡创业养羊的故事

山东农民郭振娥回乡创业养羊的故事

山东农民郭振娥回乡创业养羊的故事山东农民郭振娥回乡创业养羊的故事山东农民郭振娥回乡创业养羊盐碱地养出美味肉羊销往多地山东利津县郭振娥盐碱地养出美味肉羊如果给你两块牧场放牧,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为了养出肉质优良的羊,你会选择哪一块?山东利津县陈庄镇新发村有一位“女羊倌儿”,名叫郭振娥,她选择了那块牧草稀少的盐碱地。

用她的话说,在盐碱地上啃食草根长大的羊比在水草丰美的绿洲上吃鲜嫩青草长大的羊肉质更好,市场售价也更高。

回乡创业当“羊倌儿”郭振娥今年49岁,在进入养殖行业之前,她从事过很多职业,开过加油站,经营过饭店,也挣过不少钱,全家人从农村搬进了城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1年,利津县鼓励个人投资开发盐碱地,郭振娥从城里又回到农村老家,承包了一片盐碱地。

“这块地是一大片盐碱地,有350余亩,搞农业肯定是不行了。

”郭振娥本想着利用这片盐碱地搞种植业,可是她后来一合计,如果搞种植的话,开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见效慢。

她觉得不划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儿。

思来想去,郭振娥决定搞养殖,但是具体养什么让她犯了难,为此她专门跑到农业部门询问有关专家。

“专家介绍,羊群啃食从盐碱地里生长出来的草会抑制羊肉的膻味,还能让羊肉含有多种特殊的.酶,烹制出来味道格外鲜美。

”郭振娥说。

2013年,经过一番市场考察之后,郭振娥决定投身肉羊养殖行业。

经过规划,郭振娥的350余亩地,分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投资一千多万元,先在占地150余亩盐碱地上,建起了十二栋高标准化的现代化养殖大棚。

又先后花费三千多万元从内蒙、新疆等地引进了两万多头肉羊,品种包括小尾寒羊和杜泊羊。

以前从来没养过羊,也没有什么养殖经验,一下子上这么大的养殖规模,在外人看来,郭振娥简直是忒大胆了!山东利津县郭振娥盐碱地养出美味肉羊技术能人管理,肉羊不得腐蹄病能这么放心大胆地搞规模养殖,一方面是因为郭振娥有多年的商海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她手底下有靠得住的人。

残疾人创业养羊致富故事

残疾人创业养羊致富故事

残疾人创业养羊致富故事
在广东省某个偏远山区里,有一位名叫王大伟的年轻人,他是一位双腿残疾人。

由于残疾,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非常艰难。

但是,王大伟并没有放弃,他想着要创业致富。

在经过多方考虑后,王大伟决定养羊。

他在当地购买了几只母羊,并租下了一块草地,开始了自己的养羊生意。

由于缺乏经验,王大伟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羊疾病、饲料不足等等。

但是,王大伟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最终养出了一批健康的羊群。

他将这些羊群卖到了市场上,收获了不错的利润。

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王大伟也逐渐扩大了自己的规模,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的羊群,成为了当地的养羊大户,生意越来越红火。

王大伟的成功,不仅给了他自己和家人一份稳定的收入,也成为了当地残疾人创业的榜样。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残疾人也可以创业致富。

他的故事,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启示,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

- 1 -。

农村创业故事 刘润军养羊走上致富路

农村创业故事 刘润军养羊走上致富路

农村创业故事刘润军养羊走上致富路现年43岁的刘润军,一个土生土长的楼坊坪村人,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早年改嫁,家庭十分贫困,是当地响当当的穷人。

下面由本人为你分享这个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鼓励!新生的52只羔羊,长大后上市,除去防疫、饲养等费用,至少能收入二三万元不成问题。

他还告诉我们,已经向镇信用社还了贷款六万元,对今后的日了刘润军充满了信心。

“人家后生有志气,头脑活。

乐于助人,踏实厚道,肯定差不了”。

在楼房坪村,人们提及刘润军,评价很高,都竖起大拇指。

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一个敦敦实实的中年小伙,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完全取决于刘润军本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

自力更生,创立产业楼坊坪村位于原张家湾乡的北部,距县城约4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是典型的农牧区。

后经撤乡并镇,隶属于现在的界河口镇。

楼坊坪村地广人稀,饲草资源丰富,远近闻名的饮马池高山草甸就位于该村,自古以来就适合于畜牧养殖。

现年43岁的刘润军,一个土生土长的楼坊坪村人,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早年改嫁,家庭十分贫困,是当地响当当的穷人。

但刘润军人穷志不穷,一直在不停地思索发展什么产业合适,靠什么来发展经济的问题。

头脑灵活的刘润军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论证,决定走发展养羊的产业路。

“说话容易,真正办一件事难呀!”这是刘润军的原话。

首先是资金问题,要选优质羊品种,规模也得上去,这需要一笔不斐的资金。

经过细致的调研,刘润军专门跑了几趟县畜牧局,决定贷款10万元购买绒山羊。

目标确定好,心中有了盘子,刘润军开始付诸实施。

2012年春,他多次到镇1212和镇信用社咨询,抓住县农综办驻村帮扶的机遇,依托镇1212和县农综办的牵线搭桥,刘润军很快办通了10万元的低息贷款。

“还是党的惠民政策好呀,为咱老百姓考虑的很周道。

”刘润军感慨地说。

有了资金做后盾,刘润军购买了200只绒山羊,修建了羊圈,真正发起了羊“财”。

专心致志,念好羊经“羊有了、羊圈盖好了,但这不是大功告成了,得和羊朝夕相处,摸索养羊的窍门,攻克群羊管理、疫病防治的难题,才能使羊健康生长。

深山养羊致富经历

深山养羊致富经历

深山养羊致富经历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从小生活在深山里。

家里一直以来都是靠种植为生,但是由于地处山区,收成十分有限,难以脱贫致富。

直到我尝试了养羊,才开始真正走上了致富之路。

起初,我只是在家里养了几只羊,每天给它们喂食、喝水、清理羊圈等,我发现养羊不仅可以利用家里的空余土地,而且成本低、回报高,因此逐渐扩大了养羊规模。

我从市场上购买一些羔羊和母羊,然后在自家山地上建立了舒适的羊圈,并雇佣了一些工人来帮助我管理羊群。

为了保证羊群的健康和生产力,我还学习了一些养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比如饲养方法、预防疾病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羊群逐渐壮大,每年的收益也在增加。

我将羊毛、羊肉、羊奶等优质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不仅卖得好,而且价格也很高。

同时,我还通过网络销售,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养羊大户,年收入超过了百万。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实现了从农村贫困到城市富裕的蜕变。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和毅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养羊这种简单而又赚钱的方式实现致富梦想。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羊创业故事
成功不需要很多的条件,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达到成功的地步,关键的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能否坚持的住,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养羊创业故事。

养羊创业故事1: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养羊之路
山坡上开满了醉人的杜鹃花,山谷中回荡着清脆的鸟鸣,绵绵起伏的山脉看到漫山遍野的羊群,清澈的流水声,羊鸣声形成了一曲动人的山间交响乐。

在山谷的一片草坪上张勇拿着一本养羊教材,向我们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2006年初,张勇大学毕业,所学的专业是企业工商管理,学校给他推荐了一所大型公司做管理,待遇还可观,每天按部就班,工作也很轻松。

张勇工作积极热情公司领导同事都非常看好他,但张勇有个很大的愿望那就是自己创业,张勇出生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打他心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拼敢于去闯的小伙子,他想:“得到这份工作意味着吃穿不愁,但是没什么意义。

一直想到农村去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

”他不顾家人朋友同事的劝阻,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你决定放下,自己去农村创业。

拿着身上几个月攒下的8000元工资背上了行李,从城市到农村,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这一年,张勇仅23岁。

张勇来到了乡下,首先他考虑到乡下有很多荒废的田地和山上的草场资源,他想到了做畜牧养殖,养殖中还不用投入太多的养殖成本,有现存的草场资源,并且现在政府也关注农业养殖,发展养殖业他们也非常支持,对于市场行情农牧产品价格都有上升的趋势,做养殖这一块也会很有前景。

如是他跑到离家里几公里外的网吧,发了几天时间每天去网上查阅养殖相关的信息,最后决定养殖山羊。

他从网上得知常德山羊种苗繁育基地可以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指导,养殖沧山黑山羊品种,这个品种目前发展很好,市场的需求也很大,同时也可以提供回收,想到这一点他决定了下来就做这个品种。

说干就干,4月份张勇去了常德,
在那里学习了相关养殖技术,引进了25只沧山黑山羊。

回到家张勇就做起了25只的羊的羊倌,自己也买来了相关养羊的书籍,在放羊的是时候一边学习养羊的技术一边熟悉养羊的实践技巧。

25只羊全由他一人照顾,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张勇来说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每晚在羊栏喂食打扫,衣服汗湿了,布鞋张口了,皮肤晒黑了,背上的皮磨破了,他强忍着。

6个月过后,20只母羊纷纷的都在产羔,张勇的羊群逐渐庞大起来,由原来的25只发展到了70只。

张勇为自己小小的成功感到了一丝惊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反而更加专心,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他都一一写在纸片上,再到书上找答案,或向引种基地技术员求教,张勇一步步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羊技术,起初强烈反对的父亲,看到张勇的养殖场成绩,看见70只山羊膘强体壮,油光水滑,喜不自胜。

在父亲的帮助下,张勇又投资了5万元引进了100多只沧山黑山羊扩大了养殖规模,同时建起了一个两百多个平方的羊场,张勇两父子干得更起劲了,羊场及养殖规模的扩大很快就引来了买羊的客户,纷纷到他的羊场引种,20只,30只的销售,张勇得到一笔丰厚的收益,同时周边地区农民也感觉到养殖的利润也都到他的羊场购买。

2007年,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勤扒苦做,他深感创业获得的喜悦,决定帮助本村养殖户来做山羊的繁殖,自己成了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老师,山羊得到了大力的繁殖,买羊客户源源不断,村民都开始富裕起来,很快乡政府也知道了张勇的事迹,给予大力的支持,表示张勇的这一创业带动整个村庄的发展,使得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后来乡政府又给予了张勇10万元的投资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现再在当地已建成了一户繁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羊种苗的龙头基地。

养羊创业故事2:27岁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羊的故事
大二,她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初见王伟伟,很难将眼前这个清秀的姑娘和“羊倌”联系起来。

但只要打开话匣子,她开口就离不开“羊”了,“我饲养的是湖羊,
这种羊的特点是,每胎多羔,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 与“羊”结缘,要从她在常州读大学时说起,“大二时,我有了创业的想法,就用大一当外场主持挣的三四万元成立了贸易公司,代理国内品牌羊奶和羊奶粉。

”当时正遇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国内乳业市场动荡,她原以为羊奶可以趁机打开市场。

可没想到,羊奶一开始在超市、终端店卖不动,剩下那些还有五六天就要过期的奶,她只好全部收回,带回学校送给同学喝。

“有的同学喝不完,就拿来洗脸、泡脚,看得我挺心疼的。

一开始,就亏了七八千。


后来,王伟伟通过张贴海报、免费品尝、送货上门,逐渐打开了售奶局面。

待大学毕业时,她已经挣到了“第一桶金”,羊奶销入当地各大超市,还在常州开了3家社区店。

毕业,她回家乡当了“羊倌”
2011年,王伟伟从常州工学院毕业了,她一边继续做着羊奶代理的生意,一边琢磨着新的创业计划。

第二年,在考察了多家养羊基地后,她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从事肉羊养殖。

王伟伟就把上学时挣到的数百万元都投到了这个项目上,又通过亲友筹集了一部分资金,总投资达到了550万元,在洪泽县三河镇赵集村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建起了养殖场。

养殖场里建有标准化羊舍及饲料用房6980平方米,青贮池3000立方米,配有饲料加工设备7组。

她说,加工好的青贮饲料能保存两年,可以充分保证羊群的喂养需求。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必须去挖掘,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

只要你去做,总会有希望。

你要是自己看扁了自己,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 王伟伟坦言,创业过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建厂时家里连遭变故,我刚毕业不久,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吃住都在工地上,紧紧盯住进度,严控工程造价。


最让她难忘的是2013年的夏天,她一个人住在刚建好的办公室里,周围只有农田和在建的羊舍,蚊虫叮咬已经算不了什么,有时候蛇还会钻进屋里来。

王伟伟只好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看门,这才有了点安全感。

未来,她想带乡亲们共同致富目前,她的公司第一批湖羊
已经顺利出栏,实现盈利不成问题。

“准备明年春节后建第二期,整个工程将投入1200万元,建成后可存栏15000头种羊,每年出栏商品羊32000头,销售收入可以做到3100万元。

”在王伟伟的构想中,她将吸引有意向的农户参与进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银行”的模式,这样不仅让小规模养殖户免去征地建厂房的成本,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统一出售”,还可以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实现农场与农户的“双赢”。

再看远一点,王伟伟希望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从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切入,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合作社+农户”的纵向产业链,和“种羊良种繁育+肉羊育肥+饲料加工(草料、精料)+有机肥生产”的横向产业链。

“只有实现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的迈进,才真正踏上企业产品品牌化之路,从而一步步打造出中国高端冷鲜羊肉品牌。

”对于未来,王伟伟信心满满。

她说,创业永远在路上。

养羊创业故事3:小两口下岗回家养羊创业故事
杨云是某厂里的一名司机,工作非常勤奋,驾驶技术过硬,还曾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2000年从杭州电视机厂下岗。

那时候,厂里领导也没办法,他很多新来的同志都下岗了,他已经在厂里工作10多年了,而且有技术,下岗了也不怕!离开厂后他到一家旅行社做起了旅行大巴司机,步入中年的他,虽然开车技术不错,但是毕竟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时候。

后来,杨云辞去了旅游公司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同事建议杨云跟他一起去余杭养羊。

杨云说自己从小没有做过农活,农具一概不识,现在突然说要去农村养羊,总觉得前途未卜。

然而现实中,妻子也下了岗,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了。

左思右想,杨云咬咬牙,拿出全部积蓄,跟老同事一起在余杭黄湖镇赐璧村租下了20亩荒地。

2008年4月,两人开始筹备养羊的事情,羊棚、仓库、包括两人住的活动板房都是杨云和同事两人亲自动手搭建的。

转眼到了10月,羊场筹备的差不多了,他们从江苏买了200多只山羊,准备大干一场。

辛勤的劳动并没有给他带来丰厚的收益。

2008年的冬季,杨云的羊才卖了60多只,还有一些由于养殖不当死了。

说起那已经卖出的60只羊,杨云含泪说:“创业不容易啊,起初以为能赚钱,但是没想到这里头学问还大着呢。

我养的是山羊,本来是最适合卖到仓前掏羊锅的,可是去谈了才知道,那边的羊肉是早就确定了来源的。

后来,我又到杭州的几家羊肉店、火锅店里去问,他们都说需要的是湖羊而不是山羊。


杨云说,实在不行,就到市集上去租个摊位零售,虽然这样辛苦,可好歹也能换回几个钱。

眼看又要到冬天了,今年冬天可以出栏的羊有110多只,杨云说,今年准备工作做得早,估计能卖出去80只左右。

杨云说,他养的波尔山羊膻味不重,精肉多肥肉少,口感很不错,现在就希望羊的销路能好一点,多卖几只羊我才多一点盼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