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合集下载

从心论治小儿神经性尿频

从心论治小儿神经性尿频

从心论治小儿神经性尿频弘扬国学,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心论治小儿神经性尿频作者:闫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膀胱排尿受脊髓和大脑控制,在正确教养下,于1~1岁半可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1]。

中医学认为,尿频是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膀胱气化功能又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

笔者认为,膀胱气化尤与心密切相关,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领所有脏腑功能正常运行。

笔者在整理本病临床医案时亦发现诸多医家从心论治本病,现汲取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将从心论治小儿神经性尿频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泻南补北,交通心肾适用于心火偏旺、肾阴不足、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医学正传·小儿科》云:“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

”又如刘完素所说:“心火易旺,肾水易衰。

”体内虚火客于膀胱,膀胱失约则致尿频。

心肾不交型尿频症见小便频数、短赤、颧红、盗汗、口渴、心烦、舌苔少、脉细数,治宜泻南补北、交通心肾,常用方剂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吴朝晖选用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本证,与口服消炎痛、谷维素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笔者选用黄连阿胶汤加知母、枸杞治疗本证。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成无己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

[3]”知母凉心去热、滋阴降火,枸杞补肾益精,全方共奏清心火、滋肾阴之功效。

案1:男,5岁,托幼儿,2014年12月10日初诊。

近半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数分钟排尿1次,入睡后尿频消失,小便黄,心烦,盗汗。

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腰骶椎平片、泌尿系B 超、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均未见异常。

学龄前儿童是神经性尿频的高发人群

学龄前儿童是神经性尿频的高发人群

学龄前儿童是神经性尿频的高发人群
丽婴房辅食专家介绍: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以4—5岁最多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量却没有增加,在情绪紧张时明显加重。

患神经性尿频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因为小儿大脑皮质发育未完善,对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非常脆弱,在受到外界的惊吓、精神紧张等不良刺激时,就极易造成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神经性尿频。

发现孩子尿频时: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玻一旦确诊为神经性尿频,纠治的关键是寻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新近入学、被人寄养、害怕打针或考试、对某些动物的惧怕等。

在必要时,可采用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松弛膀胱逼尿肌的药物进行治疗。

面对神经性尿频的孩子,家人该怎么做?首先:不要过分关注或横加指责,不要打骂和训斥,要鼓励小儿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奖励。

丽婴房还特别提醒:要与孩子共同玩耍和游戏,一起参加户外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关心他们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认真的解释。

使他们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

温馨提醒:以上就是丽婴房婴幼辅食专家提出的有关学龄前儿童是神经性尿频的高发人群的解答,可能文字并不能给你最贴切的答案,更多精彩育儿相关知识请进:丽婴房食品官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尿频是指由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尿频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频繁和排尿量多。

中医以“遗尿”、“遗尿频繁”、“尿频多”等术语来描述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常见的病因包括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等。

中医对神经性尿频的治疗主要包括调通气机制、补益肾气、调理心脾等方面。

以下是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神经性尿频的治疗方案:1.清热利湿法:对于尿频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连、大黄、车前子等,可以清热利湿,促进尿液排出。

2.补肾法:对于尿频伴有遗尿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补肾法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等,可以补益肾气,增强膀胱控尿功能。

3.调理心脾法:对于尿频伴有大便溏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调理心脾法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大黄、黄芩、茯苓等,可以调理心脾,增强膀胱控尿功能。

4.针灸疗法:对于神经性尿频的治疗,针灸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椎、悬颈、中风关等,针刺后可以调节膀胱功能,缓解尿频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还推荐一些生活调理方法来改善神经性尿频的症状。

例如,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尿频患者排尿的良好习惯等。

此外,中医还提倡对尿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康复。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神经性尿频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同时,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神经性尿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结合中药、针灸和生活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尿频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使用中需注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及合理的剂量和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中医治疗神经性尿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推动中医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药治疗小儿尿频4例

中医药治疗小儿尿频4例

中医药治疗小儿尿频4例小儿尿频是以尿频急或尿痛为特征包括泌尿道感染、神经性尿频等疾病。

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本病的内在原因。

受惊吓、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

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急性紧张或焦虑所诱发。

但尚应询问有无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和应用利尿药物如咖啡因、茶碱类利尿剂等因为摄入量增加和使用利尿剂也可引起日间尿频。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从湿热、瘀血着手治疗小儿尿频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清热利湿由于小儿生理病特点决定其肾脏病多由湿热引起这在本病表现得尤为突出。

湿热浸淫内迫肾与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下窍不利则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

《诸病源候论·小便数候》指出“小便数者膀胱与肾具有客热乘之故也”。

因此以湿热论治本病尤其重视追究热从何来以寻根求源而施治效果显著。

湿热可以源于上、中、下三焦而且以下焦湿热最为多见。

由于小儿尿路短且生活不能自理或久坐湿浊之处或疏于外阴部清洗使湿热邪毒由尿道口上侵内蕴于肾及膀胱使膀胱气化失常失于约束而出现尿频急、疼痛或外阴瘙痒尿道口红赤等下焦湿热之证。

治疗时重在清利下焦湿热以八正散加减治之。

尿中有红细胞者可以加漏芦、连翘、儿茶清热解毒凉血祛湿。

例1:患者男8岁因尿频、尿痛半月就诊患儿于半个月前无原因出现尿频、尿痛、尿频日1余次食少大便正常查体体温7℃一般状态尚可全身无浮肿咽淡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及心脏听诊正常。

尿道口红无明显分泌物包皮不长。

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滑尿分析示:尿蛋白-红细胞~个/HP白细胞+西医诊断为尿路感染中医辨证为下焦湿热。

给予清热利湿通淋。

方用八正散加减:瞿麦、车前草、竹叶各7g萹蓄、冬葵子、黄柏、泽泻、苦参、儿茶各5g滑石、白茅根各1g夏枯草7g栀子5g。

5剂水煎服后症状缓解无尿频急、疼痛小便日5~7次饮食佳大便正常。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泌尿道感染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泌尿道感染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泌尿道感染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泌尿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泌尿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

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疾病。

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发热恶寒为主要表现。

四季皆可发病,以婴幼儿、女孩多见。

引发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少数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淋证”、“尿频”等范畴。

3 诊断3.1 临床表现[1-3]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患儿年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新生儿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纳乳差、嗜睡、呕吐、泄泻、体重不增,或有黄疸。

婴幼儿以发热为主,常见纳差、泄泻、排尿时哭闹、顽固性尿布疹,部分可出现黄疸及神经系统症状。

年长儿除发热外,往往以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较为明显,可见排尿困难、腰腹痛、尿液混浊、肉眼血尿、肾区叩击痛等表现。

3.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2,4]3.2.1尿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尿沉渣白细胞>5个/HPF或未离心尿标本白细胞>10个/ml,即疑为泌尿道感染。

3.2.2尿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者可确诊,104/ml~105/ml为可疑,<104/ml多为污染;经导尿或膀胱穿刺行尿培养菌落计数>104/ml者有诊断意义。

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3/ml即应考虑泌尿道感染。

3.2.3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

3.2.4其他检查反复泌尿道感染者应选做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B超、X线、CT扫描、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等以了解有无泌尿道畸形和尿道动力学改变。

孩子出现神经性尿频怎么办

孩子出现神经性尿频怎么办

孩子出现神经性尿频怎么办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4~5岁的时候,每天喊着要去厕所的次数增加了,但是孩子每天的尿量却没有增加,当孩子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尿常规检查正常。

孩子的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有时候一个小时就要去个十几趟,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在晚上入睡以后,这个情况就会好很多,一般都是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

孩子出现了这个症状,可能是因为孩子患了神经性尿频。

(一)什么是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尿频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

(二)表现这种孩子白天的时候总是想要上厕所,到了晚上,上厕所的次数就减少一些,尿频的孩子小便频繁,刚尿完,又想要上厕所了,间隔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年幼的孩子最容易发生神经性尿频的情况。

(三)原因宝宝因为总是想要上厕所,因此不能够定下心来做游戏,每天心里都被上厕所这件事情而烦恼,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令人难以排解的不良习惯。

也有一些孩子的尿频,主要是由于弟弟妹妹的出生和家庭生活的变化,让孩子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时间长了也会有尿频的情况出现。

对尿湿裤子过于敏感,就算有了一点点尿意就跟爸爸妈妈说,尿裤子了以后要自己换衣裤,这样就会让孩子非常担心尿裤子,因此只要有了一点点感觉就要去上厕所,造成了神经性尿频。

对这样的孩子要尽量稳定他们的精神和情绪。

孩子吵着:我要尿尿,这时候爸爸妈妈怕孩子尿裤了就会马上跟孩子说:快去厕所!因为爸爸妈妈害怕孩子尿湿裤子,把孩子尿裤子这件事情看得太严重了,所以让孩子在无形之中也感觉到非常紧张。

尿频的孩子多为神经质,爸爸妈妈当中有一个人可能也会有神经质倾向。

有的爸爸妈妈比较敏感,一天到晚都在关注孩子是否尿湿了裤子,这样会让孩子也觉得非常紧张,久而久之,自己随时随地都感到有尿意。

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概述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

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发病原因其实,神经性尿频症患儿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

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

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发病表现如果是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而且每次排尿量很少,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几滴,在睡眠后则无尿频,这样的尿频症状经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的时候加重。

********************************************************************************神经性尿频的诊断与治疗尿频是指小儿每天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尿量较少,甚至每次尿几滴的一种现象。

正常小儿每日排尿次数为:1岁约15一16次,2—3岁约10—12次,学龄前约6—7次。

小儿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病理性(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二、神经功能失调或习惯引起(神经性尿频)。

临床上所见到的尿频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小儿神经性尿频,也就是尿频的孩子大多数是功能性原因引起的。

神经性尿频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隔10—30分钟就排尿一次,并伴有明显的尿急情况,部分孩子有尿急出的情况。

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25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25例临床观察

[ ] 峰, 2 刘 高士杰. 大黄治 疗休克后 胃肠 功能障碍 的I 临床研究. 中国
急 救 医 学 ,0 32 ( )2 . 2 0 ,3 1 :4
间明显缩短 , 肛门提前 排气 , 可防止术后肠 胀气 , 使患者及 促 早进食 , 减少输液量 , 对维 持 内环 境 的稳 定 、 复体力 、 恢 减少 麻痹性及粘连性肠梗阻 的发生有积极 的作 用 , 可治疗腹部 手
林蔚 华
小儿神经性 尿频 以白昼尿频 或尿 急 , 而无尿 痛 、 尿潴 留 或尿失禁等现象为特 征。当患儿注 意力 集 中或入睡 后尿频 消失 , 一般不伴有遗 尿 , 尿分析 检查 无异 常发现 。笔 者近 年 来采用 中药治疗此症 2 , 5例 疗效较好 , 现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2 中, 1 , 8例。年龄 3~9 5例 男 7例 女 痛涩感 , 无遗尿 , 无尿 频。代诉 病前有 受惊 吓忍溺 史。尿分 析检查未见异常 。查体 : 育营 养 中等 , 色佳 , 发 面 舌质偏 红 , 苔厚黄。予本方去覆盆子 , 加黄柏 、 车前子 、 淡竹叶 、 茯苓。3 剂, 水煎服 。再诊时家长告之小便 间隔时间延长 , 1 , 约 h1次 上方去淡竹叶、 苓、 茯 黄柏 、 车前 子 , 准 山药、 盆子 、 加 覆 五味 子 , 进 5剂 , 再 告愈 。随访一月未见复发。
2 结 果
与肺 的关系最大 。本 病一般 起病 突然 、 病程 较短 , 且无 明显
的 虚象 , 此治 疗 以宣 肺 为 主 。 因

本方 中 以麻 黄为主药 , 黄性温 味苦辛 , 麻 入肺 、 膀胱 经 ,
治愈 : 排尿时 间恢 复正常 , 且停药后 一个月 有宣肺作用 。肺气宣通则膀胱开 阖有度。据现代药理研 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订)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已公开发表。

因此,以此指南代替诊疗方案。

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神经性尿频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神经性尿频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tion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尿急,不伴有尿痛、遗尿、排尿困难、发热、浮肿等。

本病病因不一。

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高级中枢对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控制功能较弱。

膀胱容量小,舒缩调节功能欠佳。

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排尿反射亢进而引起尿频。

此外,还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锌缺乏有关。

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尿频”病证。

3 诊断[1-5]3.1 病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外伤史,可有受精神刺激的病史。

3.2 临床表现[3-6]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有尿急,日间及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轻重程度不一,分散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症状,入睡后恢复正常。

每次尿量较少,总尿量正常。

无尿痛和排尿哭闹史,不伴有遗尿、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浮肿、血尿、多饮等。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查体无阳性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泌尿系统B 超检查正常。

必要时可做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3.4 需与神经性尿频鉴别的病种尿路感染,儿童前列腺炎,尿路畸形,尿崩症,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等。

4 辨证[4-5]4.1 脾肾气虚证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入睡自止,尿液清或不清,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或自汗出,易外感,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

4.2 肾虚湿热证病程迁延,小便频数,尿意窘迫,余沥不尽,夜尿正常,尿黄浑浊,精神困惫,常伴有烦躁,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细数。

4.3 肝郁脾虚证日间小便频数,尿急,量少,尿液不清,常反复发作,平素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太息,小腹胀满,肠鸣矢气,大便溏结不调,或伴有神疲乏力,饮食不振,舌苔薄白,或有齿痕,脉细弦。

5 治疗5.1 治疗原则本病临床以虚证居多,单纯性实证较为少见,治疗以益气固摄为原则,多从脾、肾二脏论治。

病程日久或反复发作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要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若兼有湿热下注者,佐以清利湿热;若兼有肝气郁滞者,佐以疏肝理气。

此外,还可结合针灸推拿、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2 分证论治5.2.1 脾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肾,升提固摄。

主方: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推荐级别:D)[4-6]常用药:益智仁、山药、乌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甘草、当归。

加减:纳少厌食者,加鸡内金、炒谷芽、焦六神曲、焦山楂;大便溏薄者,加炒薏苡仁、煨木香、煨葛根;兼肺气虚者,合用玉屏风散;兼肾阳虚者,合用济生肾气丸。

5.2.2 肾虚湿热证治法:温肾固摄,清利湿热。

主方: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合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加减。

(推荐级别:D)[7]常用药:益智仁、山药、乌药、萆薢、石菖蒲、茯苓、白术、车前子(包煎)、黄柏。

加减:烦躁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石斛;手足心热者,加莲子心、胡黄连;腰酸明显者,加菟丝子、肉苁蓉;湿热甚者,加萹蓄、瞿麦。

5.2.3 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利水。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推荐级别:D)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后下)、生姜。

加减:胸胁胀痛者,加香附、郁金、川楝子;情志抑郁者,加佛手;脾虚较甚者,加党参、山药;大便溏结不调者,加广藿香、茵陈、厚朴。

5.3 中成药治疗缩泉胶囊(益智仁、山药、乌药):每粒0.3g。

口服,建议用法用量:3~4岁每次1粒、4+~5岁每次2粒、>5岁每次3粒,每日3次。

用于脾肾气虚证。

(推荐级别:D)[8-9]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每8丸重1.44g。

口服,建议用法用量:3~6岁每次4粒、7~10岁每次6粒、10+~12岁每次8粒,每日3次。

用于肾虚湿热证。

(推荐级别:D)[10]5.4 针灸疗法5.4.1 体针主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太溪等。

配穴:肾阳虚配肾俞、关元;脾肺气虚配气海、列缺、足三里;夜梦多配百会、神门。

针用平补平泻法,动作应轻柔徐缓。

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1,12]5.4.2 耳穴贴压主穴:肾、膀胱、皮质下、三焦等。

配穴:精神紧张,心神不宁加神门、心穴;湿热下注加脾、尿道、外生殖器;脾肺不足加脾、肺穴。

每日按压3~5次,每穴按压1~2min,每次贴压后保持3~7日(学龄前儿童贴敷3~4日,学龄期儿童贴敷5~7日),贴压3次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3-15]5.4.3 穴位敷贴取桔梗、小茴香、肉桂、五倍子、覆盆子、五味子、补骨脂、川椒各等份。

烘干,研末,过200目筛,装瓶密封。

每次取5~10g,以米酒调匀,敷于神阙穴。

每3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6]取丁香、吴茱萸、肉桂、五倍子各等份。

烘干,研末,过80目筛,装瓶密封。

每次取3~5g,以黄酒调和成糊状,敷于神阙穴。

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7]取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各等份。

烘干,研末,过100目筛,装瓶密封。

取穴为神阙、关元、中极和双侧肾俞穴,将药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所取穴。

敷贴3日即取掉,3次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8]5.4.4推拿疗法取脾经、肾、外劳宫、二马、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肾俞、八髎穴。

补脾经300次,揉肾顶100次,揉外劳宫200次,揉二马300次,按揉气海300次,按揉足三里300次,按揉三阴交200次,按揉膀胱俞200次,擦八髎穴50次,捏脊10次。

每日1次,治疗7日为1个疗程。

(推荐级别:D)[19]6 预防和调护[20-21]合理饮食,避免高糖高盐等过多摄入,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营造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刺激。

结合心理疗法及认知行为疗法:充分了解患儿病史及性格特征,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进行排尿矫正教育,通过正强化法让患儿学会自我放松情绪,自我控制排尿习惯。

同时改善家长的认知和教养方式,预防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8.[2]王慕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4.[3]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1.[4]汪受传.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1.[5]韩新民.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2-219.[6]傅培鑫.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2例[J].江西中医药,2000,31(1):28.(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7]李娟,王大利.萆薢分清饮治疗淋证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206-207.(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8]穆莉芳,马文旭,赵红立.缩泉胶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5):41-42. (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9]唐元萍.中西医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J].吉林医学,2011,32(23):4764-4765.(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10]李继书.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100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0,16(9):24-25.(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1]刘钧.针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97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8,14(22):155.(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2]谢继光.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9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0):616.(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3]陆宏进,董昭,麻建辉.耳穴压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76例[J].北京医学,2014,36(4):329-330.(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4]孙均重,赵艳,范美丽,等.耳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6):415-416.(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5]孙阿娟,刘荣敏,宋春合.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51.(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6]王迎春,杨静.艾灸结合药物贴敷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2例[J].中国针灸,2009,29(10):834.(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7]王绍洁,矫承媛,赵文华.敷脐疗法治疗儿童尿频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100-101.(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8]刘克奇,寇军.四神丸外敷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5(S1):26.(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19]米艳霞.推拿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04.(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20]胡振英,孙步明.小儿神经性尿频症186例心理疗法[J].护理学杂志,1995,10(5):299.(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21]谢艳红,叶丽,黄辉霞.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赖氨酸治疗顽固性儿童神经性尿频40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2):267-269.(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制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制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