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同步优质课
合集下载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影视作品,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
2.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4.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关系,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作用。
4.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要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
-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针对本章节《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影视作品,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
2.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4.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关系,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作用。
4.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要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
-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吾敢断言: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
决之问题……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第2卷第3号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北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初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末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1912年 1916年 1919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 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种结果,后 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之争 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旧理论、旧政治 旧艺术、旧宗教
旧文学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新文学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寻找信仰的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 诸多主义在论争中起落,展示了百舸争流的绚丽境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 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 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 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 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公1司.中条例华》民《公国司建注册立规扫则》清《政商治人通束例缚》《,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
法》……
吾敢断言: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其存废为吾国早当解
决之问题……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第2卷第3号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北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初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末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1912年 1916年 1919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 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种结果,后 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之争 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旧理论、旧政治 旧艺术、旧宗教
旧文学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新文学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寻找信仰的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 诸多主义在论争中起落,展示了百舸争流的绚丽境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 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 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 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 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 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公1司.中条例华》民《公国司建注册立规扫则》清《政商治人通束例缚》《,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
法》……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以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的评价。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我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政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历史事件导入:讲述一个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等,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问题的思考。
4.比较导入:通过比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以往历史时期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介绍北洋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区划、军阀割据局面以及主要军阀势力范围,分析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弊端和矛盾。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阐述北洋政府在铁路、工商企业、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这一时期经济发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政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历史事件导入:讲述一个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等,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问题的思考。
4.比较导入:通过比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以往历史时期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介绍北洋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区划、军阀割据局面以及主要军阀势力范围,分析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弊端和矛盾。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阐述北洋政府在铁路、工商企业、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这一时期经济发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b、结果: 各军阀争 权夺利, 连年混战, 如直皖战 争和直奉 战争。
2、府院之争
实质:英美(扶植直系)和日本( 扶植皖系)在华利益之争
“府院之争”是一场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 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利斗争。斗争第一回合围绕总统府与国 务院的权限展开,黎元洪获得小胜。第二回合围绕内务总长 孙洪伊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之间交锋,斗争结果,双方妥 协,孙洪伊免职,徐树铮辞职。第三回合围绕对德宣战。段 祺瑞离京后,策划武力倒黎。在段祺瑞指使下,北洋派各省 督军相继宣布独立,使北京政府陷于瘫痪状态。
蔡锷
材料二: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和率先进入四川的北洋政 府的讨伐军发生激烈的战斗。27日,贵州督军刘显世宣布在贵 州起义,策应蔡锷在四川等地的作战行动。
材料三:1916年2月20日, 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在滇桂 边境和北洋政府的龙觐光所部 激战。3月底,护国军取得全 线胜利。
(二)护国战争
剪发辫,易服饰
改称谓,废跪拜 禁缠足,倡女权
1、条件
a、共和政体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 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 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在“一战”期间, 中国参加了英、法、 美等协约国方面作战, 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 加战争勤务。中国政 府作为战胜国,派出 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 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 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5、参加一站
a、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b、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 向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 c、结果: 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 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 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 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 了贡献。
2、府院之争
实质:英美(扶植直系)和日本( 扶植皖系)在华利益之争
“府院之争”是一场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 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利斗争。斗争第一回合围绕总统府与国 务院的权限展开,黎元洪获得小胜。第二回合围绕内务总长 孙洪伊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之间交锋,斗争结果,双方妥 协,孙洪伊免职,徐树铮辞职。第三回合围绕对德宣战。段 祺瑞离京后,策划武力倒黎。在段祺瑞指使下,北洋派各省 督军相继宣布独立,使北京政府陷于瘫痪状态。
蔡锷
材料二: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和率先进入四川的北洋政 府的讨伐军发生激烈的战斗。27日,贵州督军刘显世宣布在贵 州起义,策应蔡锷在四川等地的作战行动。
材料三:1916年2月20日, 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在滇桂 边境和北洋政府的龙觐光所部 激战。3月底,护国军取得全 线胜利。
(二)护国战争
剪发辫,易服饰
改称谓,废跪拜 禁缠足,倡女权
1、条件
a、共和政体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 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 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在“一战”期间, 中国参加了英、法、 美等协约国方面作战, 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 加战争勤务。中国政 府作为战胜国,派出 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 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 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5、参加一站
a、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b、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 向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 c、结果: 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 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 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 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 了贡献。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提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激发学生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脉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1)通过查阅史料、图片等资料,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意义。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研究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提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激发学生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脉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1)通过查阅史料、图片等资料,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意义。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研究能力。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b.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事件的转折点,从中汲取历史智慧。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实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剧社、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
5.作业评价:
a.选择题:设计一组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b.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历史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论述题:让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重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典型政治事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从而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研究性学习任务:
a.分组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某一政治事件、经济现象或文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b.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拓宽知识视野。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进步力量和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7.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专题讲座或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实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剧社、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
5.作业评价:
a.选择题:设计一组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b.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历史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论述题:让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重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典型政治事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从而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研究性学习任务:
a.分组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某一政治事件、经济现象或文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b.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拓宽知识视野。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进步力量和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7.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专题讲座或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经济民俗焕新颜
1.经济新象——(1)表现
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公司年别
500 450
400
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
350 300
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
250 200
150
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
100 50
0
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
(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 制; (2)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实业的政策法令。如1912年12月5日,工商部 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1914年1月同 时公布了《公司条例》和《公司保息条例》, 1914年3—4月颁布了《矿业条例》和《审查矿 商资格细则》,1915年颁布《农商部奖励规 则》等等。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材料二: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 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 数为100)
1 0 0
5 0
0
英国
法国
德国
1.叁经济新象——(2)原因
民国时期某店门前
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1.叁经济新象——(2)原因
民国建立
政治:扫除障碍
内 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经济:鼓励实业
有条件
外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侵略
有机遇
1.经济新象——(3)影响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 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 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 会力量。
1915年,《民 四条约》
1913年,解散国民党
1914年,发布《大总统选举 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 可连选连任
1915年,接受“劝进”,当上 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时间
袁世凯
革命党人
1913年 刺杀宋教仁
“二次革命”
1915年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袁世凯出卖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潮流。 (2)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3)革命派和立宪派组织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概念解析
北洋: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军阀: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以清末组建的北洋新军为基础的军人势力集团。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割据时期
1912
1916
பைடு நூலகம்1928
印象北洋
1916—1928年,由于一个强权人物的消失产生了离心力,令国家陷 入杂乱无序的状态。军阀为了权利和自我扩张而互相攻伐,毫无理智、 逻辑可言,造成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结果 失败 袁被迫取消帝制
壹
1.军阀割据和混战
直系 晋系
奉系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
滇系
桂系
皖系
军阀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附国家
直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直隶、苏、 赣、鄂
皖系军阀
段祺瑞
皖、浙、闽、 鲁、陕
美、英 日本
奉系军阀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本
1. 哪个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较强?为什么?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紧侵略 中国。 2.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北洋政府有何举措? 1917年加入一战,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 判权。
2.政治上分崩离析 (1)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 之争”。 (2)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 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张勋复辟最终失败。 3.革命党人捍卫民主共和——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 “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 护法运动失败。
产业工人急剧增加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
2叁.生活新象
·改用阳历; ·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 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革除“大人”“老爷” 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三
德赛怒潮写新篇
1.原因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
及的行业众多,尤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
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外历史纲要》上
1911年 1919年
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 (荣宗敬、荣德生)
———以轻工业为主
较快发展
陷入绝境
19世纪 60、70年 代
1912
较快发展
陷入绝境
1叁.经济新象——(2)原因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制定出若干有利于振
政治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政局多动荡
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经俗新气象
思想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思想新方向
一 山河板荡共和难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袁世凯的专制、卖国与复辟
1913年,宋教 仁案
1914年 公布《中华民国 约法》改责任内 阁制为总统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 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 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第20课 北洋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影响。
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
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
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
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政治 思想
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日本侵略中国加剧
导火线
袁世凯“尊孔复古”
辛亥革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民众被 专制和愚昧束缚
叁
3.兴起
兴起标志
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指导思想(前期) 主要主张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