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合集下载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含答案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含答案

浦信教育用心教育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2)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记忆与写作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

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

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

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

看来也没什么道理。

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2019高考语文6月7日上午结束,对于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难易程度大家也是众说纷纭,以下是查字典高三语文频道为广大考生准备的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下一届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

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

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

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和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阅读真题解析第一篇阅读理解:《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之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

文章以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理想家园。

第一段:序言《桃花源记》的序言部分,陶渊明透过自己的故事引出了这个桃花源的神奇存在,并展示了自己对于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二段:发现桃花源在故事开始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追寻一只野鸡而发现了这个隐秘的桃花源。

他详细描绘了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让读者对这个理想之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桃花源的居民和生活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居民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纯朴善良的个性和优美的生活方式。

居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隔绝,不受纷扰。

他们团结友爱,互助互助,精神愉悦,生活充满了乐趣。

第四段:回归现实陶渊明在文章的结尾,留下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他觉得桃花源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世界,现实生活中的纷扰和痛苦让人难以摆脱。

然而,他的文字中透露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永久追求。

第二篇阅读理解:《早梅》《早梅》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早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变迁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第一段:早梅的形象描写王之涣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即将到来时,梅花已经鲜艳绽放的生动景象。

他比喻早梅的菁华与众不同,展示了它们的坚强和美丽。

第二段:梅花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对命运和生命的思考。

梅花在严寒的冬天中开放,象征着对逆境的抗争精神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

第三段:对命运的思考王之涣通过对早梅的描述,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他强调了人应该积极迎接变化,感受生命的真实和美好。

通过与早梅的对话,他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敏感和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

第四段:寄托幸福的希望尽管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命运,王之涣依然在最后一节中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认为只有心存希望并积极追求,才能在生活的曲折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项经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高考题)

《项经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高考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公曰:“吾乃今可休矣。

”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稽录羡余()A.登记B.仔细C.核查D.延迟(2)无敢冒利者()A.侵犯B.贪占C.冒充D.盗窃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19.第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20.第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上海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上海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文言文阅读专题 2虹口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复鲁絮非书(节选)(清)姚鼐①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

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②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①,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

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②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

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③不失法;吐辞雅驯④,不芜而已。

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

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

先生以为然乎?[注]①绌(chù):通“黜”,退。

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③廉肉:《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孔颖达疏云:“廉,谓廉棱,肉,谓肥满。

”比喻风格峻峭硬瘦和丰满润泽。

④雅驯:典雅,顺畅。

古人多称文辞善于修饰为“雅驯”。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42019年高考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
和徐都曹
[南朝齐]谢眺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注】徐都曹:徐勉。

都曹,官名。

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

皇州:帝都,指建康。

结轸:停车。

俶载:指农事伊始。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
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
C.用典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
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
答案:
(三)(8分)
12.B(1分)
13.D(2分)
14.(5分)答案示例: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

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

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

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

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

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
项经传
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公曰:“吾乃今可休矣。

”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
【注】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稽录羡余()
A.登记
B.仔细
C.核查
D.延迟
(2)无敢冒利者()
A.侵犯
B.贪占
C.冒充
D.盗窃
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
19.第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
20.第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四)(19分)
15.(2分)(1)遵循(2)督查
16.(2分)(1)C (2)B
17.(5分)答案示例: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

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评分说明:“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6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8.(3分)答案示例:居无何 / 瑾诛 / 诸赂者皆败 / 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评分说明:考生断句错1点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3分)答案示例: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

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

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20.(4分)答案示例:这番话指出为政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而催赋会逼死百姓,违反了为政宗旨。

再指出“民尽死”的催赋结果违背了征税的目的,从现实利益看,催赋也是无益的。

另外,把羊绑上石头丢进水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催赋的危害,也增强了说服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爱山楼记
[宋]彭汝砺
人情得所乐则喜,然皆累于物。

徇名者劳,徇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

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

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

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入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

溪横其前,其清若鉴,可见毫发,其音若佩玉,中律吕。

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

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

既成落之,四顾踌躇。

山连如珠,或枯或菀,如云涌,如水波兴焉,如决聚讼而车徒趣焉。

日星风云,雾雨霜雪,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昼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
臾。

使绘画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说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

公方玩千里于一席,揽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公曰:“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大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遍覆昆虫。

”予曰:“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与!”
公名锡,字祐甫。

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因
B.而
C.则
D.且
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段交代了屏山的位置和环境特点。

B.葱茏的屏山上有一个名叫集仙的山洞。

C.屏山秀丽出众,占地广大,超出他山数倍。

D.小溪清澈得像镜子,流水声动听得像音乐。

23.第段画线的“玩千里于一席”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24.文章称颂甯公“知所以好之者”,全文围绕这一点展开,层层铺垫,笔法曲折,请加以分析。

(5分)
答案:
(五)(12分)
21.(1分)B 22.(2分)C
23.(4分)答案示例:“一席”之小却能见“千里”之大,写出了爱山楼之高耸,视野之开阔。

“玩”是“玩赏”的意思,前文写山景难以把握,在爱山楼上寗公却能轻易把玩欣赏于几席之上,闲适轻松。

这句凝练地写出爱山楼上环顾四周、千里景色尽收眼底的情形,写出寗公欣赏美景时踌躇得意的情态,很有表现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5分)答案示例:文章由喜好外物的人多,写到喜好山水的人少,再写到喜好山水而“知所以好之者尤鲜”这一关键句。

然后由此宕开,铺写屏山及爱山楼景色之美丽奇特,再回到寗公得到体悟,要有高明宽宏的胸怀和沾溉万物的追求,点出寗公爱山的原因。

最后以作者称颂寗公是“所知以好之者”作结,呼应开头。

全文层层铺垫,曲折有致。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