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因果惊人)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 更是人生定律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更是人生定律!儒风君哲学人生网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历史定律来自哲学人生网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在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我们在众多历史定律中,精选出对当下人们最具启示的五大定律。
细细品味,这五大历史律,何尝不是人生定律!01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冯梦龙)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死”。
感悟: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崩溃可能都是在一些很小的放纵开始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千万不要低估人的欲望,只要开了一个头,就很难刹住。
大学生为了新款的手机、包包而贷款,鲜有全身而退的。
那些收受了第一笔贿赂的官员,也很少有悬崖勒马的。
世人的贪欲,都是如此。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
所以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审慎行事,切忌放纵自己,迈出贪婪的第一步。
02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
中国五千年5大历史定律

• 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但是只有站得低,才能看得清。
• 凡事从实际出发,多考虑一下方案是否切合实际,符合现 状。
• 为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著名百字短文: •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
之大。
•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 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
之。
• 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
敌戒定律
• 秦国因为六国在侧,才能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 上,吞并六国之后,朝政反而开始混乱起来。
• 晋国打败楚国,外部没有了敌人,傲慢自大,才 有了后来的祸患。
• 都说有敌人是坏事,但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认 为是好事。
• 马云曾在演讲的时候曾说:“有腾讯这样伟大的 公司做对手,是阿里的幸运。”
不禁为他担心。”
见微知著
•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 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 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 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 死”。
•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
•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崩溃,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放 纵开始。
以史 为镜
完善 自己
正向前进
•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丑、我 们的妄、我们的困境。
• 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兴衰,明得失,既可 照现实,亦可照未来。
• 读懂历史上的著名定律,以史为镜,看到 前人过失,不步后尘。
•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在人生路上, 永远保持正向前进。
25条千古不变的中外政治定律

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谈国事”。
当黄炎培先生来到延安的时候,看到的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这块地方,政治清明,军民团结,上下一致,一派新鲜气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但他还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
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敌友定律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我们称之为“敌友定律”。
4、哈定悲剧定律25一块公用的牧场通常发生的是放牧过度,一块公共绿地上通常会出现一条小路,公共场所的坐椅通常会被人弄得又脏又破,……这是什么现象?这就是公共地悲剧。
公共的东西似乎从来都被人关心。
5、阿罗不可能定律在人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
然而,通过选举能否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 Arrow)采用数学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6、帕金森定律把一堆螃蟹放进一只篓子里,即使不盖上盖,螃蟹也爬不出来。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7、霸权周期定律霸权周期理论是莫德尔斯基提出的,认为历史上一场大的全球战争开始一个长周期即霸权周期。
数学九大运算定律

数学九大运算定律&中国5000年历史逃不过的“九大定律”简介:汉风楚雨,唐诗宋词,金戈铁马,些许旧话,笑谈历史风云,戏说野史人家。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冯梦龙)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殷纣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留下了两个字,“殷鉴”。
无法节制的权力、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人为什么会是这样,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定律|包围定律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
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
于是就有了“包围”。
包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中国,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
中国千年历史中,改变命运的5大定律

中国千年历史中,改变命运的5大定律佛家有“命由心转,福自我求”的说法。
意思是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福气的多少,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纵观历史上的几大定律,不难发现。
人生的好运,不用外求,其实都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
第一定律:权大欺主定律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这句出自《史记》的话,讲的是韩信的故事。
公元前204年,楚汉交战,韩信以区区数千兵力,背水一战,击败项羽20万大军。
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项羽乌江自刎。
立下如此汗马功劳的韩信,却因功高盖主的傲慢,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中。
功高不能摆正位置,难免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
西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黄马褂”加身的年羹尧。
功高盖主者,难免在成绩面前洋洋自得,失了分寸,傲慢终至身败名裂的下场。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个傲慢的人,将会毁灭于他的傲慢。
相反,得以保全的人,面对巨大的荣誉,反而低调行事。
曾国藩年仅37岁,三年内连升四级,是历朝历代鲜有的个例。
但是曾国藩非但没有趾高气扬,却仍旧穿旧衣服,坐破骄子。
路上遇到比自己级别低的官员,主动让路,言谈低调,举止谨慎。
曾国藩曾告诫弟弟:天地间唯有谦谨是载福之道,古今多少才人,多少大富大贵之家,毁于一个“傲”字。
功劳大的人,往往位高权重,具备极高的智慧。
如果不懂得掩藏锋芒,常常让领导感到威胁。
权大欺主定律告诫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盛誉之下,越是谦卑,越让人敬佩和尊重。
第二定律:皮毛定律《左传》中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春秋战国时,晋国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避难。
他许诺,如果秦国能帮他登上王位,他将割让5座城池回报。
然而,当他做了晋国国君,非但不兑现承诺,仍在晋国灾年粮食欠收时,向秦国求救。
并立下誓言,等秦国有难时,一定出手相助。
第二年,秦国闹饥荒,晋君反而幸灾乐祸。
大夫庆郑直言晋国的背信弃义,最终要食自己酿下的苦果。
没过几年,晋君成了秦的阶下囚。
25条千古不变的中外政治定律

25条千古不变的中外政治定律很多人说胡蝶与戴笠之间没有真情,我不这样认为。
胡蝶是当时的电影皇后,而戴笠是她忠实的粉丝,是他梦中的白雪公主。
而这个影幕上的女神有一天竟然走下影幕来到了戴笠的眼前,由不得戴笠不欣喜若狂。
1、黄宗曦定律中国的田赋制度从夏商周至民国,仅重大变迁就有八次之多,但每次改革的实际情况是: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精辟地将其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就是“黄宗羲定律”的核心。
2、历史周期律1945年7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当时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从重庆来到延安。
为抗议重庆的黑暗,作为国民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曾经白天在大街上打着灯笼。
那里贪污腐败,特务横行,政治专制,以致许多公共场所都贴着“莫谈国事”。
当黄炎培先生来到延安的时候,看到的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这块地方,政治清明,军民团结,上下一致,一派新鲜气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但他还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
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敌友定律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说:“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我们称之为“敌友定律”。
4、哈定悲剧定律25 一块公用的牧场通常发生的是放牧过度,一块公共绿地上通常会出现一条小路,公共场所的坐椅通常会被人弄得又脏又破,……这是什么现象?这就是公共地悲剧。
公共的东西似乎从来都被人关心。
中国历史九大定律:懂了这些,就懂了中国!

中国历史九大定律:懂了这些,就懂了中国!所谓全国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五千年前史,莫不如此。
一起前史也有以下规则:第一规则: 象牙筷规则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箕子说,“象牙筷子必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必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般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室,而要衣秀丽,乘华车,住楼房。
满意不了,就要搜求奇珍异宝。
必定不能有“首次”。
第二规则: 兔死狗烹规则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发愤图强,精力特殊。
在极点困难的情况下,帮他谋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以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分,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办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狡兔死,喽啰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规则: 围住规则“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阳奉阴违的严嵩,无法一一列举。
若能把他们聚集拢来,能够排列成大军,浩浩荡荡。
只不过,这只大军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他们所起的效果,即是“围住”。
第四规则: 敌戒规则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其思想逻辑与常人常理彻底相悖,富含道理,是一篇奇文,转录如下: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有能知此,道台甫播。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前进的动力第五规则: 朋党规则唐穆宗期间,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身世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身世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相互攻讦、排挤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因为社会和前史的因素,中国人常常结为宗派,非常天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第六规则: 黄宗羲规则所谓“黄宗羲规则”是由秦晖先生根据黄宗羲的观念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前史规则。
历史趣谈准确度惊人的中国五千年预言 历史上的著名预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准确度惊人的中国五千年预言历史上的著名预言
导语: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预言?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预言?纵观中国历史,似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从周朝的《乾坤万年歌》,汉朝的《马前课》,唐朝的《推背图》,宋朝的《梅花诗》,再到明朝的《烧饼歌》,每一个汉人统治的长治久安的朝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准确而系统的预言。
更为神秘的是,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每一个真命天子的身边谋臣又都是道士。
这似乎是每一个古老民族留给我们的共同神话,也是千古以来最神秘的预言。
神何时回来?在这段等神归来的日子里,人类社会将发生什么?一个个古老的文明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中间这段巨大的空白。
也许我们还需要从中原这片神秘的土地和她详尽的史料、绵绵不绝的文明历程中寻找答案。
公元前210年,十月。
旌旗蔽日,车马辚辚,秦始皇率领着他庞大的文武百官和侍从队伍离开咸阳,踏上了第五次巡行天下的征途。
当秦始皇最后回望咸阳城那巍巍宫殿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这一去,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一年前秋天的夜晚,秦始皇的一位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一个人手持玉璧拦住他的去路说,“请替我把这块玉璧交给始皇。
”又趁便说道:“今年祖龙死。
”使者很奇怪,正要问个究竟,这人把玉璧放在地上就不见了。
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把事情经过报告给始皇,始皇默然良久,后命人到御府一查,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八年以前他出巡渡江时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因果惊人)
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在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我们在众多历史定律中,精选出对当下人们最具启示的五大定律。
细细品味,这五大历史律,何尝不是人生定律。
01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
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死”。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崩溃,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放纵开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千万不要低估人的欲望,只要开了一个头,就很难刹住。
大学生为了新款的手机、包包而贷款,鲜有全身而退的。
那些收受了第一笔贿赂的官员,也很少有悬崖勒马的。
世人贪欲,大抵如此。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
所以人要懂得克制,审慎行事,不可迈出贪婪的第一步。
02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
“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
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汉朝刘邦杀韩信,明太祖杀尽开国功勋……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自古以来,共患难易,同富贵却难。
现在人合伙做生意也是如此,一起打拼的时候,亲密无间。
等到生意做大了,有了丰厚的利润,彼此就开始有了异心。
分家、甚至拆台、撕破脸的情况,屡见不鲜。
自古以来,利益最容易侵蚀人的心智和情感。
如果与他人在利益上合作,你要有心理准备,预留退出机制,省得后来“人财两空”。
03
第三定律: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定律”的内容,是说中国历史上通过税费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历次改革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案减轻农民负担。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
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是宋朝官府在灾年贷款给农户,使他们免受高利贷盘剥。
结果执行下去,却变成了强行摊派,民怨沸腾,苦不堪言。
一个政策或者想法明明是好的,等到实施出来的时候,就完全走了样。
王阳明说:知易行难。
了解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难。
无论什么想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可操作性。
再好的想法,无法落实,也是白搭。
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但是只有站得低,才能看得清。
凡事从实际出发,多考虑一下方案是否切合实际,符合现状。
曾国藩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
为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04
第四定律:柳宗元“敌戒”定律。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著名百字短文: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
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
秦国因为六国在侧,才能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吞并六国之后,朝政反而开始混乱起来。
晋国打败楚国,外部没有了敌人,傲慢自大,才有了后来的祸患。
都说有敌人是坏事,但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认为是好事。
马云曾在演讲的时候曾说:“有腾讯这样伟大的公司做对手,是阿里的幸运。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无论是人还是机构,时间长了总会懈怠、腐败。
只有在拥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变得有活力,有动力。
人生也是如此,有敌人不可怕,输了也可以再来。
可怕的是懈怠,是承平日久之后的耽于安乐,不思进取。
这样的毁灭,才真的是无可救药。
05
第五定律:“五世而斩”定律。
当年八旗兵入关的时候,人人善骑射,兵强马壮。
而太平军时期,绿营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
”八旗兵则更为腐败无能,全是一些遛鸟、斗蛐蛐的纨绔子弟。
曾经无比强大的军队,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如此熊样?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
他们说,“富不过三代”。
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强者历数世而衰?
无非是:骄,奢,淫,逸。
傲慢自大,奢靡浪费,放纵欲望,不思进取。
长此以往,国家焉有不亡,家族焉有不衰。
再多的财富也会败光,再大的家业也会挥霍一空。
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多少财富。
而是让孩子懂得节俭、自强的道理。
曾国藩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寒门子弟相同,以此让孩子懂得懂得生活的不易,勤俭自律。
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
终于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性,害人害己。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学会勤俭和努力。
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丑、我们的妄、我们的困境。
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兴衰,明得失,既可照现实,亦可照未来。
读懂历史上的著名定律,以史为镜,看到前人过失,不步后尘。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在人生路上,永远保持正向前进。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