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生产线发展历史和历程
加气块生产线

什么是加气块加气块是一种多孔混凝土,它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建筑材料,加气块设备生产的加气块具有容重轻,保温效能高,吸音好和可加工等优点,可以制作成墙砌块,保温块,压面板,楼板,墙板和保温管等制品,目前加气块生产线加气混凝土在我国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承重或非承重结构和管道保温中,成为新型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和产品特点加气混凝土作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经过多年应用,实践证明的一种替代粘土砖的理想墙体材料,它在各种墙体材料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加气混凝土板材和年产10-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蒸压养护,机械切割。
”由于墙体改革的需要和加气混凝土制品所具有的优点,加气混凝土将是近十年中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轻质建筑材料。
加气混凝土具有质量轻、保温性能好,吸音效果好,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等优点,作为围护结构的填充和保温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许多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的优选建筑材料。
我国已经成为生产加气混凝土的大国,同时也成为独立门类的新兴工业,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特别是使用粉煤灰为原料,即能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治理环境污染,不破坏耕地,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替代实心粘土砖理想的墙体材料,可以满足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建筑节能达到50%的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推动墙体材料的改新,在使得带来严重危害的工业废渣粉煤灰得到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同时,能够享受墙改和税收等多项政策优惠,从而获得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什么是加气块生产线加气块生产线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线。
加气块生产线生产工艺1、加气混凝土砌块原料储存和供料原材料均由汽车运入厂内,粉煤灰(或砂、石粉)在原材料场集中,使用时用装运入料斗。
加气块简史

混凝土加气块简史加气块,又名加气砖,加气砌块,加气混泥土,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泥土砌块。
加气混泥土块可以根据物料类别、品质、设备的工艺特征,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
一般情况下,将粉煤灰或硅砂、矿渣加水磨成浆浆料,加入粉状石灰、石膏和发泡剂经搅拌注入模框内,静养发泡固化后,切割成各种规格砌块或板材,有蒸养车送入蒸压釜内,经高温高压蒸气养护形成轻质的混凝土制品。
加气混泥土块产品是一种含硅、钙、硫、铝等胶凝材料为主要原料,加气混泥土块具有保温,防潮作用,重量轻等优点。
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早在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将多孔石材用于寺院的墙壁和圆顶,已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混凝土作为一种人造的石材问世以后,学者们就力求在其中混入气泡以减轻其自重。
如何产生气泡成为争相研究的课题。
一八八九年,捷克人霍夫曼取得了用盐酸和碳酸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以生产加气混凝土的专利,一九一九年,德国柏林人格洛沙海用金属粉末作发气剂,生产出质量较高的加气混凝土,但是但生产过程不稳定,一九二三年,瑞典人埃里克森取得了一铝粉为发气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专利。
这种发气剂产量大,所产的氢气在水中溶解量小,故发气效率高,发气过程中比较容易控制,铝粉资源也很丰富,从而为加气混凝土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此后,随着人们对加气混凝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业化生产时机日益成熟,终于在一九二九年在瑞典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加气混凝土厂,器产品很快在瑞典及北欧气候寒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别誉为“建筑物的寒衣”。
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四十多个国家生产加气混凝土,遍布寒带,微带,和热带,尤以德国,俄国,波兰,瑞典,日本,最为发达,但是,在国外生产加气混凝土多以磨细砂为硅质原料。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以煤为燃料的电厂很少,有的国家即使有燃煤电厂,其粉煤灰并非废料,而有比生产加气混凝土更大的使用价值。
波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工业最为发达,年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立方以上,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适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
加气块文资料

混凝土加气块自1929年世界上第一座加气混凝土厂在瑞典建成,其产品很快在欧洲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现在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生产加气混凝土,遍布寒带、温带和热带。
我国在1965年引进了瑞典西波列克斯(SIPOREX)加气混凝土专利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
1974年我国自行研制成第一套加气混凝土国产技术装备。
1980年,利用国产成套技术装备建设的我国第一家大型加气混凝土厂—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建成投产。
1、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现有加气混凝土厂230家,年生产能力1000万m3,1999年产量400万m3,其中加气混凝土所占比例约为90%。
2、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发展前景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虽然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是因为现在的发展很不平衡,除北京、武汉、兰州、郑州、济南、东莞等几个城市外,其他城市发展很慢,最能显示其保温性能的东北地区近几年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在广大农村则完全是一片空白而且即使是在发展规模较大的城市,如北京等,加气混凝土的优越性也没有充分发挥。
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身的多功能材料,根据目前的国家节能标准,唯有使用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达标(节能50%)的要求。
据估计,如果在应该使用加气混凝土的建筑中都使用加气混凝土,北京的产量应该由现在的年产100万m3增加到600万m3以上。
而如果全国城市能达到北京应该可以达到的使用水平(每㎡建筑面使用加气混凝土0.094 m3),则全国的加气混凝土产量有可能达到1亿m3。
加气块设备来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墙改政策的深入落实特别是实心粘土砖的逐步淘汰,轻质灰砂及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将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气块设备在中国也呈现出新的趋势,总的趋势是向上的。
加气混凝土设备的过程变得更加自动化,自动化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的超过一半技术,自动化的控制,机械和机电一体化,大量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寿命和使用的加气混凝土生产设备,全面实现业务灵活性和易用性生产技术。
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加气混凝土生产线一、前言加气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音、防火、耐久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领域。
随着加气混凝土需求的不断增加,加气混凝土生产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加气混凝土生产线主要由原材料处理、坯料制备、浇注成型、蒸养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和工艺流程如下:1、原材料处理加气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灰石、硅酸盐、铝粉、熟石膏等。
在原材料处理环节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筛分、称量、混合、配料等操作。
2、坯料制备经过原材料处理后,需将坯料放入加气板模具进行制备。
坯料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对加气机、振动平台、模具等设备进行调整,确保坯料合适。
3、浇注成型坯料制备完成后,将坯料倒入浇注桶中,按照设定的浇注量进行浇注成型,确保加气混凝土浇注的整齐、均匀。
4、蒸养浇注成型后,加气混凝土还需进行蒸养。
蒸养主要是使用蒸汽器或自建蒸汽气流系统,对加气混凝土进行高温蒸养,使其获得优良的物理性能。
三、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优缺点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具有如下优缺点:1、优点(1)加气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音、防火、耐久等优点;(2)加气混凝土生产效率高,可自动化控制;(3)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小,符合现代建筑环保要求;(4)加气混凝土的施工周期相对短,可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速度。
2、缺点(1)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需配备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2)加气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较高;(3)加气混凝土需要进行高温蒸养,用能较高,因而对能源的消耗也较大。
四、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应用领域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领域加气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音、防火、耐久等优点,是现代建筑中比较常用的建筑材料,应用于住宅、商铺、办公楼、公共设施等建筑领域。
2、道路和桥梁工程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加气混凝土可用于制作护坡砖、路沿石、排水沟等设施,具有减少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等优点。
我国加气混凝土的发展与进步_陶有生

以引进技术和自我 开发的技术并重 以消化引进技术和 自我开发技术为主 土法上马, 因陋就简
表 ! 的调查表明,第 !、 " 类生产线厂家年生产量占全 国产量的 #$% , 产品质量较好, 是我国加气混凝土生产的主 力军, 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 平。第 & 类企业数量占全国生产线的 ’$% , 而生产能力仅占 全国的 &$% , 产量低, 质量普遍较差, 急需用先进适用的技术 加以改造和提高。
&
年产 &$ 万 % 能力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可生产内外墙板、 楼
&
板、 屋面板、 砌块, 但以生产销售加气混凝土内外墙板为主。
#((@ 年"’$$$ 年,沈阳利用瑞典政府环保贷款引进瑞典一位
工程师开发的技术和装备, 建设了华瑞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常 州市第二水泥厂引进了德国新组建的赫腾公司按伊通切割机 模式开发的切割机、 掰分机, 建成了常州加气混凝土 有 限 公 司。 目前这 ’ 条生产线均已建成并试车, 将全部投产。 ’$$’ 年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从韩国引进威汉 " ( 成套 AB7C7D7>" ) 技术和装备, 即将开始建设。上海万邦航运集团、 天津市建材 集团公司也决定从国外引进关键设备—— —切割机和掰分机, 建设年产 ’$ 万 %& 生产线, 目前正在设计和运作中。到目前 为止,我国除没有引进荷兰裘洛克斯生产技术及装备外, 国 际上现有的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和装备基本上都引进了。国 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 发展, 加快了我国加气混凝土技术进步的步伐。
"
பைடு நூலகம்
%, 123 左右;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在武 汉硅酸盐制品厂实测坯体的切割强度为 %&.’( 123 ; 武汉工
国内混凝土砌块成型机械新的发展及市场运作展望

国内混凝土砌块成型机械新的发展及市场运作展望西安银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曹映辉、胡漪2012年02月在建材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仍将处于持续大规模的建设阶段。
据近年相关统计的数据表明:预计“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水泥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0亿吨,而混凝土及其制品行业的产业规模也将能突破1万亿元大关,进而将会成为我国建材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步开始向节能、低碳环保方面转变。
新型墙体材料作为建筑业主导材料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的总量为54.6%;根据“十二五”规划,建筑材料工业发展方针要求,到2015年: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中将要达到65%,从而混凝土砌块作为最主要的新型墙体材料(平均约占20%)的使用比例,也将会逐年同步迅速增加。
一、混凝土砌块成型机产品市场运作条件:众所周知,我国砌块成型机的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而这些主要需求可罗列于下来表述:①承重墙体砌块1.新型墙体材料要求②填充墙体砌块③自保温砌块④墙体异型砖及外墙装饰砌块等等①铺地连锁地砖2.市政工程及交通水利要求②缆索水工护土砖③地下工程砌模砖④路缘石、护坡石砖等等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其一、建筑业的需求随着国家“禁实、限粘”出台政策的推广,在中心大城市、二线城市及以新农村城镇建设等诸多的需求,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例如:新型住宅楼群建设、保障房建设、旧城改造及交通水利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建设速度要求。
其二、能源的综合利用需求据近年统计数据,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突破13亿吨,综合利用处理56%,历年累计超过80亿吨,占地7亿平方米以上,是国家综合治理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这些废弃物系矿山开采尾矿、电厂的灰渣、化工厂的废弃物、城市建筑垃圾等等。
上述建筑业的需求因素,以及固体废弃物需求解决因素自然形成了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结构,为砌块成型机械产品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市场的细分空间。
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论文
报告题目: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砌体工程建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
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凭借其在快速、节能环保、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在建筑的节能和绿色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早期,当时中央政府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开始试行砌块工程,争取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整个国家,把砌块工程建设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同时,参照欧洲、美国等国家 relatively developed mason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我国也在发展独特的砌块工
程技术、开发砌块施工设备及搭建新的建筑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砌体工程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砌体建筑物中已经引入了混凝土钢筋结构,同时也开发了新型砌块产品,如水泥聚合物砌块、复合材料砌块等,进行结构优化,实现耐久性和绿色建筑的要求。
此外,砌体工程还对施工设备、工艺管理、安全检查等技术进行了不断地完善,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总的来说,砌体工程建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建筑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未来,砌体工程建筑技术将继续发展,不断探索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推动建筑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混凝土机械的辉煌发展历程

我国混凝土机械的辉煌发展历程陈润余(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湖南 长沙 410013)混凝土机械是建筑工程业中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施工设备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量约13.8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在世界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我国是混凝土机械(主要指混凝土搅拌站(楼)、搅拌输送车、混凝土泵和泵车)生产量和拥有量最大的国家。
就预拌混凝土的用量比例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不少差距,但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使用已达到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我国省会城市已达到70%以上,地级市一般也在30%〜50%,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预拌混凝土已达90%以上,也是世界上预拌混凝土用量最大的城市,最高时达5500万m3/年。
某些沿海省份如江苏、广东等,商品混凝土供应站均在400〜500家之多。
在产品设备方面,我国产品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有世界上最大主机为6m3的商品混凝土搅拌楼,有将C100混凝土泵送到436m高、创世界纪录的高压大容量混凝土泵,有世界上臂架最长的72m泵车和6节折叠臂的RZ型泵车。
在世界建筑工程机械50强,中国入列的8家企业中,有5家生产混凝土机械。
其中,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成为混凝土机械名列前茅的2家,这是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骄傲。
在祖国60华诞之际,在我们高歌颂扬当代辉煌的同时,不能忘记历史,而应回顾和总结历史,更应看到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广大混凝土机械战线的使用者、制造者、研拓者几十年的艰辛奋斗,从而促进、引导了混凝土机械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混凝土搅拌机械(1) 我国的混凝土机械,在解放前是一片空白。
即使在解放初期,也只是仿制了一点国外20世纪30年代就使用的自落式鼓筒形搅拌机。
1951年,上海市建筑机械厂(华东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生产了J G250型混凝土搅拌机,这是我国早期混凝土搅拌施工现场的主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生产线发展历史和历程
来源:郑州德亿重工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性质: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全自动液压砖机等墙材设备生产高新技术企业。
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生产线加气混凝土生产线起源及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设备,加气混凝土的起源,加气混凝土最先出现于捷克,1889年一个叫霍夫曼(Hofman)的人取得了用盐酸和碳酸钠制造加气混凝土的专利。
1919年,柏林人格罗沙海(Grosahe)用金属粉未作发气剂制出了加气混凝土。
1923年,瑞典人埃克森(J·A·Eriksson)掌握了以铝粉为发气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专利权。
解放后,我国十分重视蒸压加气混凝土设备的研究和生产。
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蒸养粉煤灰加气混凝土,1962年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北京有关单位研究并试制了加气混凝土制品。
并很快在北京矽酸盐厂(现北京轻质材料厂)和贵阳灰砂砖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引进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专利技术和全套装备,在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家加气混凝土厂——北京加气混凝土厂,标志着我国加气混凝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从1971年对引进的西波列克斯技术装备进行测绘,消化吸收起,开始了我国加气混凝土工艺装备的开发使用。
先后形成了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的6米翻转式切割机组(目前,各设备制造企业已推出了3.9米×1.2米、4.2米×I.2米等机型);上海杨浦的4米预铺钢丝卷切式切割机组;北京建材设计研究院的3.9米预铺钢丝提拉式切割机组;常州建材研究设计所和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翻版的海波尔切割机组;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消化吸收海波尔的JHQ切割机组;常州建材研究设计所消化吸收的司梯玛成套设备和4米和6米系列分步式切割机(仿伊通)及全套设备等,为加气混凝土装备的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我国自1965年建设第一家加气混凝土厂起,经历了近40年时间,现建成了各类加气混凝土厂逾330家。
总设计能力超过2000万立方米,成为国际上应用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国家。
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原材料的范围,成功地将其他工业废弃物如石材加工产生的碎末、水泥管桩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浆以及玻璃、采煤、采金业的尾矿等作为硅质材料大量用于加气混凝土生产。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全国还涌现了一批从事加气混凝土生产、设备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健全了科研、设计、教学、施工、装备和配套材料等系统;制定了从原材料、产品、试验方法和施工应用的标准和规范,使我国加气混凝土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